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雅昌专栏 | 张辉:云头如意腿桌与“宋画”“明画”年代 ——《中国家具史》㊲

2025-07-09 16:40:10 作者:张辉  来源:专栏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最精致的古代家具图像,多在“宋画”“明画”中。故家具史叙述中,它们一定出场。但吊诡的是,这些画作真伪难定。据此所云的“宋代家具”“明代家具”,有空中楼阁、梦中美景之嫌。“宋画”即史上曾传为、曾论为宋代之画作,为传世卷轴画。

宋代画作上,无作者钤印题款,未见明确著录,出身复杂。真品外,不乏“摹”“临”“仿”“造”的伪作。人间各行名牌必仿,以画坛登峰造极。

鉴定方面,有后人题签、鉴跋者,似乎是鉴定抓手,但亦又一次真赝难辨。题签、鉴跋者,常常利益相关,有“罗生门”意味。近代人鉴定,多见个人权威话语,有结论而无论证,缘何定为何时何人作品,语焉不详。或以画论、杂记文献与某图像风格、题材“相近”,就简单拉郎配对,俨然套路。如此文图配对,实主观认定,非严谨论证,更不是方法论。完整的逻辑论证需要环环相扣,图与文,是两个逻辑环,两者间没有直接联系。图像之名与绘画之物,时隔大几百年,完全扣合,谈何容易?

明清以后,直至现代,“宋画”“明画”的利益驱动更大,权力话语塑造更强。宫廷收藏、著录,终极目的是强化政治。而今,陈陈相因,年代就高不就低,选择性忽略鉴定和辨伪。

顾颉刚“古史辨”层累说,言周秦之前上古史,乃经后人多次删改编篡而成。“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顾颉刚《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读书杂志》第 9 期)。以此范式看,“宋画”宋代之后不断层累出来。故其面貌丰富,迷幻绚丽。“知识生成”研究认为:“我们今天对顾恺之的认识不是建立在他原作的基础上, 而是建立在唐宋人《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摹本的基础上的。”(尹吉男:《关于考古学与鉴定学问题:美术史基础研究断想》,《美术研究》1988年第3期。)套用此论,“宋画”主要是元明清时期的“知识生成”。

福柯“权力谱系”学说认为,所谓 “客观知识”“真理”,都是特定权力建构的话语体系。以此思路,“宋画” 并非真实的本朝作品,而是宋元明清各色人等诸神合力结果。权力与知识共谋,它们被制造、筛选、推崇。“图像”成为“观念的载体”。

考证仅是艺术史问题。当古画作为文化符号、集体心理、意识形态时,权力必然重构另外的“真相”,超越一般真伪之辨,这是更深层的逻辑。

非信史不可作为历史研究依据,这是考古学、历史学规范。但是,今天,在非信史“宋画”的使用、论述中,规范失效。多少平日言必有据的学者专家,那么笃定“宋画”为宋作。干净利索扔掉山门清律,不梳理,不论证,先相信、先使用而非先考证。如此,包括家具在内的宋代图像,总是摇曳多姿,应有尽有,予取予求、“要什么有什么”。在自媒体平台,宋代家具更像一个储备惊人的重洋大海。其实,真不懂,无畏不讲究吗?策略性、功用性操作而已。

“宋画”系统的混乱,令每个个体都要接受检验。其时代、作者认定结论,随时间而流动,至今依然未完成、未定型。关键是,谁也拿不出板上钉钉、一招制敌的意见。

近几十年,也呈现出一种态势,否定旧说,某些“宋画”年代定为“(传)宋代”,并成固定话术,表达怀疑,或直接注明明代。

家具史书写中,如何引用传世“宋画”“明画”,本人有几点意见:

一是,每个没有标准年代的卷轴画个例,都不可稀里糊涂作为画作的年代标准器。其上家具图像,亦非家具年代标准器。根本上,只有科学考古和有确切年代的图像、遗物等,才是信史资料,才能作为标准器。

二是,“宋画”“明画”上家具,如形态在家具发展史脉络上,原形应曾真实存在,是根据实物、或已有资料绘制,非凭空臆造。尤其造型优美者,更是如此。年代鉴定剪不断理还乱,不影响观察式样。相对出土物,“宋画”“明画”长于细节描绘,异常宝贵,家具史上应有其一席之地。其图像可补充家具信史。其前提是先把握有年代的资料,后引入古画上的式样,以供参考。

以家具特征,鉴定古画,本是论画常用手段。而今,家具史具体知识更加丰富、细化,用武之地更大。我刚刚写过“宋元明清如意腿桌”一文,拟再借如意腿桌形态,串联年代不定的卷轴画(一些年代确定的明清画作已经放到另一篇文章中),一是展示家具式样,列述年代争议,说明鉴定的不确定。二是尝试从家具角度观察画作年代。

首先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戏猫图》,其时代特征明显偏晚,鉴定旧说之误有代表性。它传为宋代佚名作品。最近有研究者认为“此画的创作时间不会早于明代中期。”(王冬松:《(传)宋人《戏猫图》新考》《美术观察》,2025年3期 )

个人根据图上三件家具,方桌、矮条凳、鼓凳,认为其年代为清中早期。马蹄足由如意足演变而来,萌芽于晚明,普及于清代,年代明确。明晚期出土物和图像中,乍见马蹄足,其外部轮廓流畅、完整。而《戏猫图》中的四面屏黑漆方桌,马蹄足外侧有凹入修饰,为较大的变体,时间晚于明代。图中矮条凳,马蹄足下使用足垫。足垫源头为圭角,最早使用于虚拟座下,后来使用于托泥下。足垫很晚才演变而来。单腿之下使用足垫,基本在清代。图中鼓墩,四腿为上下同宽的扁担式,这在紫檀家具中常见,明确为清式做法。最初鼓墩为局脚式,逐渐形成椭圆开光(如清康熙《十二美人图》上的鼓墩)、海棠开光,最后演变为扁担腿式样。总之,这是一张清代的“宋画”。

1f41163cfb1508b7f1b192068e6b3856.png

清代《戏猫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玩古图》,人物刻画细腻,器物写实,画风严谨准确,传为明代杜堇作品。

59574ccbd7497ef02d87c0985cc40924.png

(传)明代杜堇《玩古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无独有偶,还有另一幅《玩古图》,“画无款识、记年,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杜堇的《玩古图》出于同一粉本。”其上高士、屏风、条桌、器物及桐荫、洞石的构图、画风,与“杜堇”《玩古图》基本一致。萨本介曾藏此画,并认为,此为南宋刘松年作品。“刘氏绘《玩古图》从技法、皴法上明显要优于杜氏《玩古图》,从其内容形式分析,此画出现时间应在杜堇《玩古图》之前,杜氏据此依其所绘,未为不可。”(萨本介:《刘松年《玩古图》考》《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445)南宋刘松年《玩古图》》中国画家艺术研究院,2018年03月20日)当然,还有其他意见,“据高居翰评价这幅画,认为似吴门某家,或仇英仿杜堇画作,定为后人临仿杜堇之作。”(宋唯源:《楮叶成来不直钱——萨本介其人》《荣宝斋350周年纪念文集》,荣宝斋出版社)说法翻转,传世画年代认定的复杂性可见一斑。

e054bb7dba31ebbee1a2ce91b49164c3.png

(传)南宋刘松年(待考)《玩古图》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2013年秋季)

家具年代鉴定,要看偏早特征,但偏晚符号更重要,哪怕隐晦细小。个人观察,两《玩古图》上如意腿条桌,“牙板与直腿相接处”为直角,让人怀疑前图非“十五至十六世纪初的杜堇之作”,后图也不是出自南宋刘松年之手。在宋明两代家具或家具图像上,无论直腿桌还是如意腿桌,此类“相接处”都是圆角(包括圆角出尖),未见直角做法,证据俯拾可得,本文就有大量图例。年代偏早的漆柴木家具、黄花梨家具上,亦未见此类“直角做法”。而迟至清代,紫檀、红木家具上,常见。清代“直角”图证,可观察清康熙末年《十二美人图》、雍正冷枚《春闺倦绣图》上的方桌。“圆角”与“直角”,有艺匠高低之分,含材料奢俭之别,还是年代远近标尺。在硬木家具之前,甚至硬木时代前期,木材并非那么贵重,家具腿制作使用大材,内角均镂出“圆角”。“直角”省工省料,式样偏晚。此图上直角画法是否为简略?不,因为“杜氏”之作,直角旁棍状角牙及灵芝纹,描摹细致且罕见。“刘氏”之作,直角旁为直角牙。两画条桌的足底均为圆柱状,也是变异做法。

a2e668d004042376ec324037e65c5d48.png

清康熙《十二美人图》上的方桌

(故宫博物院藏)

70b6bccb8a67232f6edeb7cddb051157.png

清雍正 冷枚《春闺倦绣图》上的方桌

(故宫博物院藏)

各种《学士图》画,描绘唐代贞观时期十八学士故事,琴棋书画场面,人物多,家具众,是宋代文化史研究中的“大明星”,论者兵家必争,年代糊涂账也最多。

先看《消夏图》,上世纪50年代,收藏家何澄后人捐给苏州博物馆。其上有明末清初张则之朱文印。吴湖帆定其年代为南宋,曾在裱边题“南宋人画五王嬉春图”。张珩鉴云:“画法与南宋画苑不同,或即刘贯道所自出,金元人手笔未可知也。”杨仁恺记:“画好。傅(熹年):年代在元末明初。”劳继雄载:“宋,无款。”巫鸿《重屏》为此图作注:“明人《初夏图》轴。”柯律格认为,该图应是“琴棋书画”四幅离散后留下的一幅,推测为明代作品。(详见程芊卉:《苏州博物馆藏《消夏图》年代问题研究》《新美术》2022年2期)一幅“宋画”背后,往往是复杂的纷争。

《消夏图》上,所状展腿桌,式样繁复华美,上部矮桌为三弯腿,下部为如意腿,可上下活拆。展腿桌出现的确切年代未知。此类高如意腿,宋元明时期均有,年代夸度大。而霸王枨应是年代鉴定的切入点,它是两卷相抵、中间加开心花形式。可信的类比资料,仅见于明代万历《拜月亭记》“世隆自叙”图中,如意腿桌子有两卷相抵枨。据之,《消夏图》应不早于明万历,是一张明代“宋画”。

展腿桌式样分上下部分,上为矮三弯腿桌,形似方腿矮桌,下为腿。又细分有两式 :一是不可拆分的、上下可拆分的。

806041265390f3b677cc458d4b6dca9e.png

(传)南宋《消夏图》

(苏州博物馆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人十八学士图》,著录于清廷《石渠宝笈》,故得名。但现在博物馆更其名为《明人十八学士图》。业界研究者共识,此类四轴,有春夏秋冬四季、或琴棋书画四景,人物又居画面中心者,应为明代作品。具体判定此图为明代的依据:笔法工整板滞、设色艳丽、开脸程式化、树石皴法缺乏力度,与南宋院画的笔墨灵动感有别。巫鸿认为它为明代作品。(巫鸿《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14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林莉娜说:“这四轴标题虽为《宋人十八学士图》,而实际成画时间应可订在明代中晚期,更精确一点可以断代在西元十六世纪中期至十七世纪初。”(林莉娜:《文人雅事:明人十八学士图》75页,国立故宫博物院,2012年)

《十八学士图》琴棋书画四幅之“书”幅上,桌子大理石面,束腰以下部分雕琢华美,曲线凹凸,彭牙板分心尖,两端出牙与腿部飞牙相对,形成双牙云纹状。腿中部又有上下相对之双飞牙。高云头如意腿,足下为柱状,而非箭头状,也是变异偏晚的做法。

51988dd7097c9f8699d52efdaa441f7e.png

《明人十八学士图》之书幅

(台北故宫博物院)

《十八学士图》之“画”幅上,如意腿桌雕琢绮丽,胜过前图,为最华美之如意腿桌。大理石面心。桌子边缘全部起线,面立沿两端出如意纹。彭牙板分心尖,两端出尖与腿上出尖相对,形成双牙云纹。腿中段出大小相对飞牙。如意足,下有两层足垫,底层为花状,少见。托泥下,圭角连牙板,亦罕见。

46650c6895694b7a39e013528cbb5b2a.png

《明人十八学士图》之画幅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博物院另藏《十八学士图 》横卷,分十八位学士为四段,各状琴棋书画场面。隔水有伪冒董其昌鉴语:“刘松年摹周文矩十八学士图”,遂有南宋刘松年《十八学士图 》之误称,沿用至今。业界普遍认为,此类画作中,它工手最潦草。这种题材、构图,依上述标准,其年代应为明代。

其图上两张如意腿桌,彩绘黑漆,粗大厚重,面边抹高立沿,高束腰,腿蓬肩微圆,俗称溜肩。牙板与直腿相接处为大圆角。侧腿间有双枨,前有顺枨。另有花架,亦高束腰、溜肩,双枨上有山型的曲枨。还有两张局脚桌。

bca1fb16f278f27ab3ce0b31df674536.png

040a950aa531048ab90ad1e93a1fc930.png

(传)宋代  刘松年 《十八学士图 》

(台北故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唐五学士图》,人物布景与传刘松年《十八学士图》(上图)的第三段相同。原为琴棋书画四幅,仅存其一。《石渠宝笈三编》载:“此轴当是摹本。十八学士卷分四段。摹本亦应有四,以上失其三。遂题为五学士尔。”

其图上家具一如《十八学士图 》上,如书桌、花架、柜子,年代应不早于明代。

62c207676ba78cd7c4d7a3ba92714c2e.png

明代《唐五学士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上海博物馆藏《十八学士图屏》四条屏,庄万里捐赠,也是琴棋书画四轴,鉴定为明代作品,未见异议。

68f55a40fb3475a29ab7f57e6d917b8b.png

明代 《十八学士图》(琴棋书画四轴)

(上海博物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还藏有青绿山水版《十八学士图》,上无作者名款。引首篆书题签“刘松年十八学士”,但题者无考。虽传为刘松年作品,但有人质疑:“细观笔墨设色,已经是明人唐伯虎样式的开脸,或是明清时期‘苏州片’一类的作品。”刘松年为南宋画院四大家之首,涉猎题材广泛,“工为人物山水,种种臻妙。”故后世存太多的刘松年推定,只是证据太少。

图中,有三弯腿四出头椅、南官帽椅、平头案等,雕工满身,式样罕见,与以往所见家具大异其趣。只是暂时没有年代确切的同类资料可作对比。还有多具如意腿桌,分别有高云头、矮云头。其中矮云头如意腿桌,牙板与直腿相接处为“直角”做法,有明显时代标志,前面说过,应为清代做法。它和那些“圆角”桌同在一图,有意区别表现不同。此图乃清代的“宋画”。

1fa38873d5a52f2b708f24c8f76b1488.png

212c19cf0cd31f7d15f3adb91a5ca318.png

cf4995fde81a3c8b9181a90ebef48a74.png

清代《十八学士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缺乏确凿年代凭证,是许多“学士图”的通病,仕女画也如此。《妆靓仕女图》为故宫旧藏,后人将作者归于宋代苏汉臣名下,但画上无款识、题跋佐证、早期著录。无直接依据,作者自难确定。

其图上矮榻、条桌、矮桌,均四面平,厚边抹,直牙板,如意腿,云头足有双曲线轮廓。它们也表明出当时存在“桌榻同式”。

8d89e763ff1b9f20438095c334608a68.png

宋代苏汉臣 (待考)《妆靓仕女图》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绣栊晓镜图》,无作者款印,有题签“宋王诜绣栊晓镜图”,不知何人所书,故传为北宋画家王诜之作。但有人认为,应为明代作品,依据是此画最早记录出现在明代,绘画风格和技法也更倾向于明代;

图中,四足条桌,如意头足高起硕大,箭头状,单曲线。桌高而长,面铺台布,厚桌面,直牙板。四角各以两条细绳系在腿上端。仕女在镜前梳妆,桌上梳妆镜、镜架、胭脂盒、花卉盆景等,有功能性也有象征性。

1a094e512d96dfb6281b207e905b5e7f.png

(传)北宋《绣栊晓镜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撵茶图》无钤印、无题跋、无早期记载。但是,它的作者又一次落到刘松年头上。

其图上六腿条桌,边抹高于芯板,有古意。立沿四边起线,两端饰如意云头纹。四角各有一如意腿,截面为直角“三角铁”式。大边中间下各置一腿,平展式,起中线。窄牙板分心尖,下有托泥。

6fcd2668a1aa8d21bc04f21719cdf490.png

(传)宋代 刘松年《撵茶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像》,画上无钤印题款,其作者归属有元人倪瓒自画说、王绎说,基本被认定为元代作品。

其图上,如意腿方桌,四面平,牙板与直腿相接处圆角上出尖牙。高云头如意足,双曲线轮廓。一旁局脚榻,面立沿、托泥立沿打洼。

0a2e583eda6a0051d622131c670f1e96.png

元代(待考)《倪瓒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宗行乐图》,著录于清廷内府编纂《石渠宝笈三编》,画外清宫臣僚旧题签:“明宣宗行乐图。乾隆戊辰年(乾隆十三年,1748年)重裱。”朱瞻基(1398—1435),年号宣德,庙号宣宗。吴美凤认为,其应为明宪宗时期作(吴美凤:《谁是画中人——明人〈四季赏玩图〉卷探讨》(《故宫学刊》2016年第1期)。它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对照,两画基本反映明中期前此类红漆供桌形态,大喷面,大理石面心。束腰两端露明,装束腰板。分心牙板与直腿圆角相接。高如意足,三曲线轮廓。

ad26d22531146fe996c560d5368ebb0d.png

明代《明宣宗行乐图》上的如意腿供桌

(故宫博物院现)

古画,年代愈久者争议愈大。但晚近者,作者认定分歧也不小。晚明伪作成风,画上常托唐寅、仇英之名。《红叶题诗仕女图》作者,一方认为是唐寅,另一方质疑,指其未见于唐寅相关著述中,布局与唐作不同,笔力显弱。

其图上,无牙板四面平如意腿小方台,直腿上端出尖牙。云头如意足,双曲线轮,轮廓如箭头,单曲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24cf3549e2d450bf876bb4dab68b80de.png

(传)明代唐寅  《红叶题诗仕女图》如意腿小方台

(美国露丝和舍曼李日本艺术研究所藏)

《汉宫春晓图》,为《石渠宝笈》收录,并标注仇英作品,后世延用此说。但质疑者指出,其款印、器物细节、笔法的粗放,不同于仇英,推测是明代晚期或清代的模仿之作。

其图上,有四面平如意腿方桌若干,其中,四面平桌,云头如意足,双曲线轮廓。而束腰桌,高云头如意足,三曲线轮廓,下承托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470289d5f90eabbed5566a1eb1bb6a18.png

明代仇英(争议) 《汉宫春晓图》上的如意腿方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fad844502fc1d28c72cb59b69943150d.png

明代仇英(待考) 《汉宫春晓图》上的如意腿方桌

《千秋绝艳图》作者,一说是为仇英,根据是其绘图技法、仕女特征。另一说为佚名,认为画无名款,也无其他证据证明作者。

此图上如意腿桌、香几、榻,洋洋大观。其中桌子有四面平、束腰两式,均为云头如意腿。有的足翼出现内卷云纹。此前,如意足分别有单曲线、双曲线、三曲线轮廓之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96e206e48bbcff29617efe14e038c2ae.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ef71bacd78813b3e63f8b8905e74d498.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7bf5ea98c8aa4afab9ad4daf0d525bea.png

明代《千秋绝艳图》上的如意腿桌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本文择要辑录卷轴画中的如意腿桌图像,以示明清家具风貌。同时也尝试梳理家具形态与画作年代的关系,本向他山求得石,却于石上看他山。斗胆置言,祈望不谬。

f46f7bdf6b5dacee9cffd60dcda39ffd.jpg


责任编辑:孟语

推荐关键字:中国家具史 宋画 家具 明画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