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夔龙螭虺纹提梁盉的青铜冷光里,能看见王侯宴饮时的觥筹交错;在明代朱泥梨皮急须的砂粒肌理中,藏着文人煮茶时的雅趣清欢。堆朱漆盘上的如意纹还凝着宋代漆匠的指尖温度,青白瓷观音的眉目间仍流转着景德镇窑火的慈悲光泽。
大阪美術商会 第二十七回夏季艺术品拍卖会即将于2025年6月28日拉开序幕。本季拍卖将于7月2日至3日举槌。雅昌拍卖图录APP同步参拍,藏家可足不出户,轻松参与竞拍。点击进入大美会 第二十七回夏季艺术品拍卖会。为鼓励更多藏友参与,平台特别提供最高2.5%的佣金补贴,助您以更优价格收获心仪艺术品。诚邀广大藏家与艺术爱好者踊跃参与,期待您欢喜而来,满载而归!
堆朱工艺,又称剔红,是雕漆工艺的一种。先在器物胎骨上层层髹涂朱漆,少则几十层,多则上百层,达到一定厚度后,在漆层上雕刻出各种图案。工匠需要根据图案的设计,运用不同的刀法,如切、削、铲、剔等,将如意纹的线条和形态精准地刻画出来,展现出如意纹的婉转流畅和优美姿态。
作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的如意纹,其形状类似于灵芝或云朵,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万事顺遂。如意纹的运用不仅增添了器物的美观性,更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堆朱如意纹盘以朱红色为主色调,朱漆色泽鲜艳、纯正,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经过多层髹涂和打磨后,漆层表面光滑如镜,具有很高的光泽度,使整个盘子显得华丽而高贵。
此壶通过传统调砂技法,在朱泥泥料中调入相同矿料但颗粒更大的泥料,使其呈现出类似果梨外皮的效果,表面有颗粒感,纹理清晰,层次分明,看起来粗细相融,具有独特的肌理感。
壶身圆润饱满,线条流畅自然,给人以柔和、圆润的美感。明代的朱泥梨皮急须壶大多采用手工成型工艺,如拍打成型、镶接成型等。工匠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将泥料逐步加工成所需的形状,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心操作,确保壶体的规整和细腻。明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饮茶之风盛行,人们对茶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朱泥梨皮急须壶作为一种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茶具,正好满足了当时人们的需求,成为了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喜爱的茶器之一。
此瓶造型线条流畅优美,比例协调,给人一种端庄大气的美感。以龙为造型的耳部装饰,龙身蜿蜒曲折,龙首高昂,龙爪矫健有力,仿佛在瓶身两侧腾飞。此花瓶采用了多种银器制作工艺,如捶揲、錾刻、雕刻等。瓶上花卉层次分明,鸟儿栩栩如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此器灵感来自古代青铜器。乾隆好古慕古,宫廷中盛行仿古之风,对商周青铜文化尤为推崇。此白玉雕鼎式炉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方腹四足式的形制,尽显规整、大气端庄、稳重的气质。清乾隆白玉雕鼎式炉造型优美,纹饰精美,工艺精湛,将多种雕刻工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玉质温润细腻,与精美的雕刻相得益彰。
此观音像采用手捏与线刻相结合的工艺技法,造型优美,形象生动,极富神韵。观音面部神情慈祥,弯眉细目,秀鼻小口,大有俯瞰世间万物的博大气度和胸怀。
观音头戴花冠,冠上有化佛,胸前及衣裙上饰串珠璎珞,全身装饰华贵而不失繁缛。此青白瓷观音像见证了当时景德镇窑的繁荣和制瓷工艺的发展水平。
此像面相丰满圆润,神态祥和。五官刻画细腻,双目微闭,传递出无尽的悲悯与智慧,大耳垂肩,象征着福泽深厚。
在明代,佛教文化广泛传播,观音菩萨信仰深入人心。观音菩萨坐像作为佛教造像,是信众供奉和朝拜的对象,承载着人们对观音菩萨慈悲救度的信仰和期盼,具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
炉体仿照青铜鼎器形制,整体造型端庄稳重,古朴大气,充分体现了古代青铜器浑厚深沉的气质。此炉以掐丝工艺运用极细的铜丝,在铜胎勾勒出饕餮纹的轮廓、线条等,线条流畅自然,展现出高超的技艺水平。在掐丝形成的框架内填充珐琅料,珐琅料色彩丰富,颜色鲜艳纯正,光泽度高,不同颜色的珐琅料相互搭配,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图案更加生动形象。
提梁盉主要作为酒器或水器使用,在礼仪活动或日常生活中,用于调和酒味浓淡或盛装酒水。此器为扁圆鼓腹、三蹄足,带兽首曲流,有盖,盉肩部上有提梁,造型别致,实用与审美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提梁为弓形,横跨在盉的肩部,连接着器盖与器身。提梁为夔龙形,夔龙的身体被拉长成纤细的拱形,形态生动,仿佛蓄势待发。
此器正面环绕莲瓣,莲瓣肥硕宽大,莲瓣根间并无缝隙,属于北魏早期莲花纹样式。北魏时期佛教盛行,莲花纹是佛教艺术中常见的纹饰,象征着纯洁、吉祥和神圣。该器物造型精美,工艺精湛。莲瓣的雕刻细腻逼真,重层复瓣的设计使得莲花看起来更加立体、丰满,富有层次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