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海派宗师王一亭的曾孙女,童年在“气韵生动”的家学熏陶中触摸到中国艺术的灵魂;她在香港荷里活道的古董堆里跋涉四十年,用 “百看不厌” 的严苛为明式家具验骨,大古董商安思远视她为知己。从爱因斯坦曾驻足的客厅到纽约大都会的展墙,她让黄花梨的木纹成为流动的历史书 —— 如今,13件黄花梨家具即将登陆佳士得,她说:“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藏品多寡,而在于能否读懂每道木纹中流淌的千年故事,体会其中承载的文明密码。”
雅昌艺术网&雅昌拍卖图录APP特别对话王家琪女士,深入了解她四十载收藏时光中的感悟和心路历程。
王家琪与安思远于纽约国际亚洲艺术展,约1992年
家学浸润与港岛机缘
雅昌艺术网:请您简要分享一下您的家族背景,尤其是曾祖父王一亭先生在艺术与文化领域的成就,对您早期接触中国古典艺术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王家琪:我的曾祖父王一亭(又名王震,1867-1938年)是近代上海著名的海派书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实业家和慈善家,曾两度担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他的画作融合了传统文人气息与海派艺术的自由风格,尤其擅长花鸟、山水、人物和佛像题材,作品被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重要机构收藏,并在国际顶级拍卖会上屡创佳绩。值得一提的是,1922年爱因斯坦访问上海时,曾祖父曾在家中设宴款待,展现了他在文化、艺术及社会各界的崇高地位。
在成长过程中,家族长辈常以王一亭先生的艺术成就为话题,向我传递中国古典艺术的精髓。例如,父亲曾指着他的字画告诉我,真正优秀的作品应当充满生气,字要有力量,画要传神,追求“气韵生动”而非简单的形似。这些潜移默化的熏陶,让我从小对中国古典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这种热爱不仅贯穿了我的一生,也深刻影响了我后来对古典家具收藏的审美标准——注重材质、工艺与精神内涵的统一。
雅昌艺术网:您如何描述家族文化氛围对您收藏兴趣的启蒙?这种“对中国艺术的热爱”是如何具体体现在您的收藏实践中的?
王家琪:家族的文化氛围让我自然而然地接触并爱上了中国传统艺术。1970年代,我回到香港后,经常出入画廊和画展,进一步培养了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到了1980年代,随着公司上市,我搬入新居,恰逢大量优质明式古董家具流入香港市场,开启了收藏的黄金时代。我被明式家具简洁优雅的线条设计所吸引,它们既能满足日常使用,又承载着厚重的中国文化,完美契合了我“生活与艺术融合”的理念。
王家琪与王世襄于1996年新书发布会
为了深入了解,我研读了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和安思远先生的《中国家具:明清硬木家具实例》,并经常前往荷里活道的古董店观察、学习和比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鉴赏眼光。后来,我有幸结识了被誉为“明式家具之王”的安思远先生(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他一生致力于推广亚洲艺术,并将大量中国古典艺术珍品慷慨捐赠给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重要机构。他对我收藏的认可和鼓励意义非凡。我的收藏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四十多年的积累与沉淀,每一件家具的挑选都凝聚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
王家琪与安思远先生在新书发布会现场
雅昌艺术网:在收藏的过程中您, 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王家琪:收藏让我结识了许多艺术界的重要人物,其中最难忘的是安思远先生。他曾邀请我到纽约的第五大道家中参加私人宴会,席间我与John D. Rockefeller III相邻而坐,他是一位慈善家兼亚洲艺术支持者。我们畅谈艺术,他告诉我:“要多阅读、理解历史,从历史中学习智慧。”这番话让我深受启发。
通过收藏,我不仅欣赏艺术之美,更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每一件家具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这种体验让我深刻认识到,收藏不仅是审美的满足,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佳士得香港春拍将推出13件王家琪珍藏明清黄花梨家具臻品
收藏带给我无穷乐趣
雅昌艺术网:您为何会选择兼具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古典家具作为您主要的收藏门类?在您的生活中,收藏处于怎样的位置?
王家琪:明式家具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了我。它们线条简洁、结构严谨、比例优雅,完全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无需螺丝或钉子固定。材质上多选用黄花梨和紫檀木,这些珍贵硬木需数百年才能成材,质地温润或沉密,散发出天然幽香,曾是皇室御用之物。这种材质与工艺的完美结合,使明清家具成为中国艺术中的瑰宝。
拍品编号958
王家琪家具珍藏
十七 / 十八世纪黄花梨玫瑰椅一对
高 82.4 cm. 宽 56.6 cm. 深 43.2 cm.
估价:港元 1,500,000 - 3,000,000
来源:洪建生旧藏;纽约佳士得,2014年3月21日,拍品2311号
出版:安思远,尼古拉斯·葛瑞德雷,柯安霓合著,《洪氏所藏木器百图》,纽约,1996年,页86-87,23号
四十多年的收藏生涯中,我始终秉持“机缘与眼光并重”的原则,注重作品的独特设计及其反映的历史文化精神。明式家具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周我都会去古董店观察学习,积极参与拍卖会,并与博物馆专家、学者及其他收藏家交流。收藏不仅带给我无穷乐趣,也让我与中国文化的深厚脉络紧密相连。
好作品必须“百看不厌”
雅昌艺术网:您在收藏古典家具时的标准是什么?除了造型与工艺,是否还注重器物背后的历史语境或文化寓意?
王家琪:我的收藏标准极为严格。首先,作品必须“百看不厌”,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应比例协调、设计流畅,体现明式家具的内在平衡与美感。其次,材质必须为原装旧料,工艺需精湛无瑕。我从不因“一见钟情”而冲动收藏,而是冷静观察、多方比较后再做决定。
此外,我非常注重家具背后的历史语境和文化寓意。例如,这次拍卖中的黄花梨庙堂式神龛,不仅工艺繁复精致,结构仿照传统庙宇,还融入了寿字纹、龙纹等吉祥图案,象征着对天地祖先的敬重与家族精神的寄托。对我而言,收藏是艺术美学、历史故事与文化精神的交融。
黄花梨家具兼具力量与灵气
雅昌艺术网:古典黄花梨家具中最吸引您的特质是什么?请以拍品为例进行描述。
王家琪:明式黄花梨家具最吸引我的是其独特的木材气质与极致的结构美感。
以本次拍卖的两件拍品为例:
黄花梨圆角柜一对及配座:比例优雅,线条流畅,柜身四角圆润,底座牙板饰以如意云纹,体现了明式家具“外简内丰”的审美追求。圆角柜背后的红漆痕迹,彰显着其尊贵出身。明代朱红色是皇室与宗教专属色彩,从紫禁城到寺庙佛龛,红漆都象征着至高地位与神圣庇佑。虽然岁月让黄花梨的本色成为主角,但残留的红漆仍诉说着它曾属于权贵阶层的辉煌过往,为这件珍品增添了独特的历史厚重感。
拍品编号960
王家琪家具珍藏
十七世纪 黄花梨圈背躺椅连折叠垫腿
高 122 cm. 宽 70 cm. 总深 121.3 cm.
估价:港元 1,200,000 - 2,000,000
出版:安思远,尼古拉斯·葛瑞德雷,柯安霓合著,《洪氏所藏木器百图》,纽约,1996年,页90-91,25号
黄花梨圈背躺椅连折叠垫腿:设计罕见且巧妙,既保留了圈椅的传统形制,又創意地加入了可折叠腿架,椅背雕有卷龙纹饰,工艺精湛,展现了古代生活方式的精致。
黄花梨家具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文化精神的结晶,兼具力量与灵气、实用与美感,这正是让我沉醉其中的原因。
递出黄花梨家具的传承之棒
雅昌艺术网:佳士得香港春拍推出13件您的珍藏,为何选择在此时将这批重要藏品推向市场?您希望这些藏品寻找到怎样的新主人?
王家琪:我与佳士得合作多年,尤其是受挚友安思远先生的影响,佳士得在2015年的安思遠拍卖会总成交额高达1.32亿美元,其中一套17世纪的黄花梨圈椅更是以968.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黄花梨家具的世界拍卖纪录 。佳士得在推广亚洲艺术方面经验丰富,我希望通过他们的平台,将明式家具的精髓传递给更多人。
我期待这些家具的新主人能真正热爱并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珍惜、研究并传承这些艺术品,让它们承载的历史与文化继续发光发热。
雅昌艺术网:一对十六 / 十七世纪黄花梨镶瘿木雕福字纹四出头官帽椅承载着“幸福安康”的美好寓意。请从工艺上对此拍品进行解读。
王家琪:这对官帽椅工艺精湛,采用四出头造型,搭脑自然弯曲,靠背为三攒式结构,中间镶嵌瘿木面心,饰以透雕福字纹与如意云纹。扶手下方设计为竹节形与宝瓶形联邦棍,寓意“竹报平安,瓶安如意”。
拍品编号963
王家琪家具珍藏
十六 / 十七世纪黄花梨镶瘿木雕福字纹四出头官帽椅一对高
117.5 cm. 宽 64 cm. 深 48.5 cm.
估价:港元 4,800,000 - 7,000,000
来源:1970年代购于康涅狄格州; 纽约苏富比,《Richard Fabian 神父珍藏中国古典家具》,2016年3月15日,拍品32号
座面下的壶门牙板与靠背雕花呼应,整体设计协调统一。工匠巧妙结合黄花梨的流畅纹理与瘿木的斑驳肌理,创造出刚柔并济的艺术效果。这种设计不仅展现了明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寄托了传统文人对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对官帽椅的纹饰,与本次拍卖另一件重要作品——清黄花梨六柱围子架子床——的雕栏细节有着精彩的呼应:架子床上的雕栏同样以如意云纹环绕“福禄寿”字,象征福气、财富与长寿。这种巧妙的主题呼应,体现了家具整体布局中的文化寓意连贯性,也展示工匠设计时对空间意境与吉祥文化的高度讲究。
总的来说,这对四出头官帽椅不仅以材质名贵、雕工精湛著称,更通过“福”字纹饰与典雅造型,寄托了传统文人追求幸福安康、平安如意的美好愿望,是典型“形式与精神完美统一”的明式家具代表作。
雅昌艺术网:罕见的十七世纪 黄花梨独板架几案的案面用料硕大,整体简练。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拍品。
王家琪:这件黄花梨独板架几案,以其罕见的用料和独特的造型令人叹为观止,更承载着我收藏生涯中一段珍贵的记忆。经安思远先生引荐,我曾前往菲律宾参观Virata家族的明式家具珍藏。当时,一张长达两米的黄花梨架几令我印象深刻,也激发了我对大型黄花梨家具的收藏热忱。机缘巧合的是,后来在一次例行探访古董店时,得知一批新到的明式家具尚未开箱。凭借敏锐的直觉,我当即前往查看,并幸运地将这件珍品收入囊中。
拍品编号959
王家琪家具珍藏
十七世纪 黄花梨独板架几案
整体:高 82.5 cm. 宽 306 cm. 深 52 cm.
估价:港元 7,000,000 - 10,000,000
出版:安思远,尼古拉斯·葛瑞德雷,柯安霓合著,《洪氏所藏木器百图》,纽约,1996年,页180-181,69号
这件架几案以其罕见的独板案面著称,为整块黄花梨木制成。黄花梨生长缓慢,如此大尺寸的木料需数百年才能成材,在明清时期已极为稀有。造型上,架几案设计简练,支脚为方材,中腰配扁抽屉,足端内翻马蹄,体现了明式家具“质朴隽永”的美学精神。因其独板易翘裂且支架易分离,完整保存至今的实例极少,更显其珍贵。
收藏贵在持之以恒,犹如一场文化修行
雅昌艺术网:目前,黄花梨家具的市场如何?请就您过往的收藏经验对新藏家提出一些收藏建议。
王家琪:如今,以黄花梨、紫檀为代表的明式家具资源正日益稀缺。这些珍贵硬木需数百年方能成材,历经岁月流转,存世的明清家具精品已所剩无几。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自信的增强,明式家具在国际收藏界的地位日益提升。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到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世界顶级艺术机构都开始系收藏和展示明式家具。我的部分藏品也曾受邀在美国三藩市Asian Art Museum展出,这充分说明了国际学术界对中国传统家具艺术的认可。
拍品编号968
王家琪家具珍藏
十七世纪 黄花梨小箱
高 9.5 cm. 宽 49.8 cm. 深 40 cm.
估价:港元 300,000 - 500,000
出版:安思远,《洪氏所藏木器百图第二卷》,香港,2005年,页168-169,92号
对于初入此道的爱好者,我建议循序渐进:首先夯实理论基础,精读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及安思远先生的著作(《明中国家具:明清硬木家具实例》和他为王家琪的收藏出版的图录,即《洪氏所藏木器百图》),这些典籍堪称收藏界的"圣经";其次要培养专业眼力,多观摩故宫、上博等权威机构的馆藏珍品;不妨从文房小件入手,如笔筒、禅凳、小箱等。还有,要善用专业资源,加入收藏协会或通过佳士得等权威平台获取指导。
收藏贵在持之以恒,犹如一场文化修行。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藏品多寡,而在于能否读懂每道木纹中流淌的千年故事,体会其中承载的文明密码。
咨询方式
安蓓蕾(Pola Antebi)
佳士得亚太区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国际总监
pantebi@christies.com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