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独家对话 | 佳士得安伟达:三件青花重器勾勒出最动人心魄的蓝色轨迹

2025-04-23 11:28:45 作者:孟语  来源:雅昌原创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当六百年前的窑火在现代拍卖场重燃,从永乐梅瓶的文明交融密码,到雍正天球瓶的雄浑与雅致,我们得以窥见中国艺术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塑造世界美学话语权。

香港佳士得2025春拍重磅推出「靛蓝若化—重要私人珍藏官窑青花器」专场,以明清官窑重器勾勒中国陶瓷史上最动人心魄的蓝色轨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aa60b0d0964fd1d99ab2252ff472861b.jpg

安伟达(Marco Almeida

佳士得亚太区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资深国际专家及主管

雅昌艺术网&雅昌拍卖图录APP独家对话佳士得亚太区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资深国际专家及主管安伟达(Marco Almeida),深度解读秘藏数十年而今现身拍场的三件青花重器如何串联起中国陶瓷史最绚丽的篇章。

雅昌艺术网:在单一藏家专场方面,佳士得每次大拍都会推出重要藏家的专场拍卖。本季春拍,“靛蓝若化— 重要私人珍藏官窑青花器”专场率先官宣,也让我们对于这场官窑青花器充满期待。是否可以透露一下专场藏家在收藏界的地位?

Marco Almeida:他非常注重隐私。但我能告诉您的是,他是一位资深藏家已收藏数十年。他始终专注于收藏杰作,注重作品的美感、保存状态与工艺品质。

中国青花瓷发展中最具标志性的时期

雅昌艺术网:青花瓷作为瓷器中的重要板块,其市场价值被充分挖掘和研究。“靛蓝若化”这场拍卖的策展思路是怎样的?其中有哪些亮点值得我们期待?

Marco Almeida:在中国,青花瓷或许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即使是对我们这个领域不感兴趣的人,看到中国青花瓷时也会有一种熟悉感。我们想做的是,策划一场拍卖会,让人们得以短暂窥见中国青花瓷发展中最具标志性的时期。青花瓷始于元代,它在明清时期迎来了最鼎盛的发展。

雅昌艺术网:清雍正青花九龙闹海图天球瓶气势恢宏,体现了雍正皇帝怎样的审美品味?

Marco Almeida:与后继者乾隆皇帝相似,雍正同样热衷于从历史中汲取创作灵感。这件天球瓶不仅以极具张力的青蓝色调绘就,更饰有龙纹,其风格极具15世纪特征——龙纹形态与15世纪早期永乐、宣德时期瓷器上的龙纹极为相似,但构图却鲜明体现清代雍正朝的审美特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d8694942389b686404daf0d45229f062.png

浪花的绘制手法细腻入微,尽显雍正瓷器“纤巧雅致”的典型特质。不过,雍正时期亦存在另一种风格雄浑大气的瓷器,而本品正属于后者,是雍正朝刚健有力的制瓷工艺的典型代表。

雅昌艺术网: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形态优雅,使用了珍贵的苏麻离青料,浓淡层次分明。请以此梅瓶为例,介绍一下永乐青花的特点。为何市场会青睐这一时期的青花器?

Marco Almeida:这是我最喜欢的话题。在中国古代艺术收藏领域,永乐时期或许是最受追捧的时期之一,原因正在于当时的瓷器。早在15世纪初,制瓷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匠人们掌握了烧制高难度器型的技术——正是在永乐时期,工匠开始尝试制作平衡难度极高的大型器物。这些非中国传统的器型灵感主要来自中亚,尤其是波斯的形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4aa58e9400e687719ddc8738e1a4b20c.png

许多波斯风格的器型在10至11世纪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而永乐时期则将这些复杂器型的制作技艺推向巅峰。当时的器物包括烛台、巨型盘类,还有直接模仿金属器形制的瓷器。绘画质量的提升同样得益于技术发展,窑烧工艺几近完美,使得青花呈色极为鲜艳浓郁。事实上,永乐瓷器正是青花瓷发展的源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8bd593d6c178f43c3986b5cbee012ada.png

永乐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因为当时的中国在多个领域都经历了蓬勃发展,不仅是瓷器领域,佛教艺术领域亦是如此。

永乐皇帝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从西藏和中亚地区汲取了诸多灵感。因此,永乐时期诞生了大量精美的佛教艺术作品,涵盖漆器和瓷器等多个品类。可以说,这个时期真正奠定了此后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基调。

雅昌艺术网:乾隆皇帝对于瓷器有着自己的偏好。这个时期的瓷器在继承传统之外,有一些创新成就。如本季推出的清乾隆青花五蝠九桃纹花口瓶,在仿明永宣青花的基础上,造型独特,集美好寓意于一器。请对这件拍品进行简单介绍。

Marco Almeida:目前已知的另一件同类器物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其纹饰与本品完全一致,但绘画风格略有差异。两者均采用15世纪早期的“堆垛笔法”——通过刻意加深局部青花色阶,模仿明代早期因钴料提纯技术不足而形成的自然晕散效果(注:永乐、宣德时期青花常出现“铁锈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b21f816224e9397da0c29082cb582348.png

尽管乾隆时期已掌握使青花发色均匀的成熟技术,但匠人仍刻意追求明初的古朴质感。瓶身绘仙桃与五蝠纹,前者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后者谐音“五福”(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整体充满吉祥寓意。我们有理由推测,此瓶可能为特定庆典定制——据清宫档案记载,1770年(乾隆四十年前后),宫廷曾命景德镇烧制一对同类荸荠瓶。本品或许与故宫所藏为成对器物,惜目前尚无文献可佐证这一猜想。

雅昌艺术网:目前市场对这场拍卖的反馈如何?

Marco Almeida:目前我们所获取的反馈显示,市场对此非常认可,尤其是对这三件拍品,因为它们具备市场所追求的所有特质。

第一个因素是“新鲜度”——这些器物已数十年未在公开市场露面。其次,能在同一场拍卖中集齐三件杰作堪称千载难逢。它们都拥有显赫的传承记录,均曾通过知名拍卖行或古董商流通。我认为人们常常忽略一点:它们首先是极美的艺术品。这种直观的美感具有普世性——无论观者的文化背景如何,是否了解中国艺术,都会被它们的强大感染力所吸引。

市场反馈比预期积极得多

雅昌艺术网:未来佳士得在瓷器和工艺品方面有哪些特别的规划?面对市场的多元化、新藏家的不断入场,是否有一些针对性的策略调整和完善?

Marco Almeida: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们的策略是在充满挑战的时代保持灵活适应性,但不得不说,市场反馈比预期积极得多。目前我们表现良好,而核心策略是进一步吸引年轻一代藏家。为此,我们正尝试多元创新。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进行了的深度布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活跃于社交媒体,不仅运营Facebook、Instagram,还入驻了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我们认为,这是向年轻群体展示艺术品类的有效途径。

另外,我们注重内容传播的轻量化革新:我注意到,我们的内容正变得越来越简短有力、直切重点——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新一代藏家更倾向于即时获取信息。没人有时间翻开一本书,阅读2000字关于18世纪佛教艺术发展的长文,他们更希望通过几个短视频快速建立认知。

最后是供需导向的精准策略。在公司层面,我们正努力让拍卖更具针对性:花更多时间与客户、藏家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以此指导我们如何策划拍卖。

约70%的买家来自中国大陆

雅昌艺术网:当下瓷器及工艺品的在中国香港的市场表现如何?细分到具体门类,您认为最具潜力的品类有哪些?通过您多年的从业经验,请给新藏家一些收藏建议。

Marco Almeida:这很有趣。我认为瓷器是各个年龄段藏家最青睐的品类,但我们也注意到,许多年轻人正逐渐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浓厚兴趣。

他们开始关注大量高古艺术品,如古玉和青铜礼器。这些品类通常被视为学术性较强——你无法在10分钟内了解良渚文化或类似的远古文明,理解这些需要投入一定时间和知识储备,去真正领会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中国文化的底蕴。不过,若论入门门槛最低的品类,当属瓷器——尤其是18至19世纪的器物。

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推广这些中国古代艺术品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才能理解其内涵。

我认为每个收藏品类都面临挑战,但我们的应对方式是创作激发人们好奇心的趣味内容。我们只希望那些稍有兴趣的人能主动与我们交流。倘若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便深感欣慰——因为我们知道,一旦他们走进这里,我们向其展示器物、讲解背景(如器物的起源、寓意、年代及其与中华文明整体发展的历史关联),他们往往会爱上这些艺术珍品。

鉴于我们目前拥有这处精美的空间,理应充分发挥其价值。我们的计划是在非拍卖周期(即没有拍卖会的时段)举办非销售性展览。在这些展览中,我们将呈现来自私人收藏的珍稀器物——它们大多从未公开露面。除藏品展示外,我们还将配套推出教育活动。例如,举办一场关于乾隆朝玉器的展览,我们将邀请不同领域的学者开设系列讲座,从多元视角解读主题:讲解中国玉器工艺的发展脉络,也会结合乾隆时期的玉器,将其置于整个清代宫廷文化的语境中解读。

总体而言,我们的规划是通过“非销售性展览+教育活动”的组合,构建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场景。

香港的中国艺术市场具有高度国际性——我们在香港举槌拍卖,这里汇聚了一批资深藏家,但我们的服务范围覆盖全球。我们的买家群体极为多元:大量来自中国大陆,也有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及东南亚地区的藏家。

总体而言,我们在本地市场表现强劲,因为我们拍卖的藏品大多源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亚洲各地,同时也有来自全球的委托拍品。从客户构成来看,约70%的买家来自中国大陆,剩余30%则均衡分布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世界其他地区。可以说,香港拍卖会是我们的旗舰项目,但我们同时也在纽约举办“亚洲艺术周”,并在巴黎举行亚洲艺术品拍卖会。

我认为目前仍有几个收藏品类尚未完全开发,其中宋代瓷器的市场潜力尤为显著。尽管宋瓷已是热门品类,部分珍品成交价极高,但随着藏家(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中国陶瓷史的认知不断深入,他们必然会爱上这个时代——公元960至1279年的宋代,被公认为中国制瓷史上最经典的时期。宋代在制瓷工艺上的革新与技术突破,为后世奠定了基础,其历史地位举足轻重。

此外,我认为晚清瓷器(如道光、嘉庆时期)仍未得到充分关注。当前资深藏家往往聚焦于康、雍、乾三朝,但事实上,即便在乾隆之后,仍有大量高品质瓷器问世。对于刚入门的藏家而言,他们或许无法负担乾隆官窑的高昂价格,但完全有能力收藏一件道光时期的精美器物——比如19世纪早期的作品。

多做研究,核查器物品相,追溯传承脉络,注重品质而非数量。如果你每年能负担购买一件藏品,那就专注买一件。不要把预算花在买十件普通器物上。对我而言,拥有一件真正打动你、具有深远意义的珍品,远比收藏一堆仅供把玩的小件更有价值——这是我的个人见解。

我们昨天刚完成了图录的制作。整个过程非常严格,我们必须确保图片准确还原器物原貌,进行色彩校准,并核对文字内容——因为图录包含大量研究成果,必须保证所有学术内容完备,且采用中英双语。昨天我们工作到很晚,确保所有内容就绪,赶上了昨晚的印刷截止时间。今天我们正在敲定第二场拍卖会的图录终稿。目前一切进展顺利,完全按计划推进。

f46f7bdf6b5dacee9cffd60dcda39ffd.jpg


责任编辑:孟语

推荐关键字:中国艺术品 乾隆 佳士得 永乐 瓷器 雍正 青花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