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艺术中心于2025年4月13日下午4时,推出艺术家赵淋雕塑展“逆进化论”。本次展览由策展人李贵明策划,呈现艺术家赵淋近几年间所创作的多个系列雕塑作品。赵淋通过对传统泥条盘筑手法的当代转换,在金属与陶泥、具象与抽象之间,他将陶视为连接生命本质的媒介,在作品中构建了一个消弭物种界限的精神性的共生关系。展览持续至5月26日。
策展人李贵明致辞
欢迎各位来到赵淋「逆进化论」的展览现场。本次展览虽然筹备时间较短,但赵淋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生动呈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生命之间的深刻关联。赵淋虽非雕塑专业出身,却巧妙地将陶瓷技法融入雕塑创作,构建出一个极具个人特色的艺术世界。
他的作品在视觉表现和观念传达上都展现出鲜明的特质,使观众能够直接感知其创作理念。在这个特别的开幕时刻,我们更期待聆听艺术家本人和各位老师的见解,共同探讨作品背后的思考。
逆进化论
文/李贵明
在硅基文明以算法重构生命定义的今天,“进化”一词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祛魅。人类将自身视为碳基生命的终极形态,又狂热地追逐向硅基生命的“升维”,这种单向度的进化叙事背后,暗藏着致命的认知暴力。赵淋的陶土雕塑创作,恰如一剂逆行的解药,他以泥条盘筑的传统技法,在窑火中重铸被现代性割裂的人与动物的共生关系,用陶土这种最古老的媒介材料,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狂妄的认知。
展览现场
传统进化论构建的“从猿到人”线性图景,将人类置于进化树的顶端,赋予其支配他者的合法性。而赵淋的《共生》系列作品中,人兽合体的生物静默着宣告——进化从未遵循单一方向。那些脖颈拉长的人形、肩生羽翼的兽像,既非返祖现象亦非基因突变,而是对“高等/低等”二元秩序的彻底解构。
图片展览现场
当猫头鹰与少女共享同一具陶土躯干,当豹与人头连着头相向而立,进化论的等级制在此崩塌,所有生命共享这片土地,人与动物在缠绕中彼此驯化,人与动物相依、相畏、共境共生。
展览现场
正如俄国人维克多·什克洛夫期基说:艺术“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仅仅知道事物。”赵淋刻意保留捏塑过程中的「误解」与「偏差」,让陶土在失控的形态增生中,暴露出人类与动物共享的生物性本能——那些被理性粉饰的生存欲望、孤独困境与荒诞共谋。当3D打印将造物简化为数据输入,他执意让手指与陶土进行最原始的能量交换,泥条盘筑的每一道指纹,都是对数字克隆技术的抵抗之书。
展览现场
生命从不是朝着有序进化,而是在混沌中寻找短暂的平衡。赵淋通过陶土的可塑性与脆弱性,揭示了一个被进化论遮蔽的真相:所谓“高等生命”,不过是学会了与无序共舞的碳基存在。这些看似怪异的人兽共生体,也许是碳基文明留给硅基时代的最好的纪念簿:它们荒诞却优雅证明,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算力的强弱,而在于构建万物共鸣的能力。
展览现场
如果人类在进化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走向硅基的道路,赵淋则在艺术的世界里完成一次逆进化论的艺术表达,这种表达既是艺术性的,也充满人文主义精神,更饱含诗意的浪漫。当人工智能专家忙于绘制生命2.0的蓝图时,这位艺术家正独自在景德镇的工作室里,用沾满泥浆的双手重写一部生命的逆进化论——在那里,人类终于学会垂下高傲的颈椎,让陶土中的兽瞳指引我们重返生命共和之地的入口。
很高兴与各位相聚在本次展览现场。我对赵淋的作品较为熟悉,且与他渊源颇深,因此专程前来北京支持他的艺术活动。大家已经看到,他的雕塑作品具有直观的美感与趣味,与当代观众的审美体验产生共鸣。
这次展览在形式表现和思想内涵上,都与现代社会及当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形成了深层次的呼应。赵淋的作品并非追求形式、材料或题材的表面创新,而是专注于作品内在的精神表达,将艺术家的思想观念与审美意识有机融合,呈现出难得的真实性与原创性。
在当前艺术创作普遍存在同质化倾向的背景下,赵淋的作品展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质。他既不是简单挪用传统符号,也非机械模仿欧洲现代主义雕塑,而是从东西方雕塑艺术的不同脉络中汲取养分,转化为独特的精神表达。这种创造性转化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和创新价值。在当下经济环境下,共同艺术中心能够举办这样的展览尤为难得。他们以专业的眼光支持具有探索性的艺术实践,为推动艺术生态的多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下午好,我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张夫也。今天非常荣幸能够来到798共同艺术中心参观这个精彩的展览。在来之前,我的老同学王见通过手机向我展示了部分作品,这些作品深深吸引了我。虽然从清华大学到798路途较远,但出于对作品的浓厚兴趣,我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前来参观。
现场观摩后,这些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突出的感受是一股强烈的现代气息扑面而来,这些作品既代表着当下时代的新审美,又兼具陶艺与当代雕塑的双重特征。其新颖的面貌充分展现了青年艺术家创新的审美理念,这种理念具有鲜明的国际视野。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这些作品摆脱了传统的束缚,不再拘泥于既定的创作规范。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特征——不再强调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而是追求在黑白之间看见彩虹,在彼此之间发现新的可能。当代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应当立足当下、面向未来,而不必拘泥于是否符合传统的评判标准。坚持这样的创作方向,艺术发展的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大家好,很荣幸参加赵淋老师的展览开幕式。我与赵淋老师相识于景德镇,作为同样从事陶瓷雕塑创作的同行,我深知他作品中那些大体量陶瓷作品所蕴含的技术难度。在共同创作的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他巨大的工作量——从最底层开始逐层盘筑的同时,还要兼顾空间结构与整体造型的把控。赵淋老师的作品以动物和自然元素见长,马、虎等生物形象与火、水等自然意象构成了他独特的创作语汇。这种对自然的关注源于他本人的生活态度——在景德镇时,我们常一起登山、捕鱼、捉蟹,他是一位热爱自然且令人愉快的挚友。
在当今AI时代,赵淋老师坚持手工创作的意义尤为珍贵。陶土作为人类文明的初始媒介,在科技时代将如何发展?能否继续为人类心灵提供慰藉?他的作品给出了富有启发性的回答。
从专业角度来看,作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师,我认为他的作品具有多重艺术价值:整体造型的力量感、刻意保留的指纹痕迹、对压缩空间的独特处理,以及那些细微而精准的线条表现——眉眼、胸部、肚脐等处的勒线处理都展现出精湛的塑造语言。衷心祝贺赵淋老师成功举办这次重要展览。
衷心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特别要感谢我的恩师王老师,以及专程从广东赶来的挚友刘德志先生。今日北京大风凛冽,承蒙诸位拨冗莅临,我深表感激。同时,我要特别感谢共同艺术中心提供如此专业的展示平台,以及策展人李老师的精心策划。这是我们首次合作,但正是李老师的专业加持,才使展览得以完美呈现。此次展出的作品主要是我近两三年的创作成果,而我的陶瓷创作生涯已近二十载。
正如王老师所言,我的本科专业是陶瓷艺术设计,属于设计学科范畴。然而出于对艺术创作纯粹的热爱,我始终不愿囿于朝九晚五的程式化生活。这种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促使我通过手艺来探索内心世界,试图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找平衡点。这些作品正是我个人心性的具象化呈现。在创作过程中,我始终在思考一个根本性问题: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的终极尊严究竟何在?
我坚信,艺术将是人类精神最后的自留地,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人类精神的直接体现。关于坚持创作的动力,我想引用康德的观点:人生就像钟摆,在欲望未满足的痛苦与满足后的无聊之间摇摆。而每当我面对陶泥开始创作时,总能获得全新的挑战与创造快感。我承认自己具有喜新厌旧的特质——完成的作品往往就被搁置一旁。常有人问及最满意的作品,我的回答总是"下一件"。
因为对我而言,创作过程本身才是核心价值所在,我已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充分的满足。至于最终呈现的效果,就交由各位评判了。按照惯例,画廊希望我在此解读作品。但作为创作者,我更期待听到观众的理解与感受。作品已然在此,我更愿意保持沉默,让作品自己说话。再次感谢大家的到来,谢谢!
衷心感谢各位在北京10年一遇的极端大风天气中,莅临共同艺术中心参加赵淋老师的展览开幕式。共同艺术中心长期致力于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转换,正如耿雪老师所言,陶土作为人类最早的艺术媒介,要转化为当代艺术语言面临着独特挑战——传统技法的深厚积淀往往成为创新的桎梏,这种突破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智慧。
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陶瓷领域,大漆等传统工艺同样面临着与当代艺术对话的难题。赵淋老师在谈及自己作品时表现出的不适感,恰恰折射出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的核心问题:我们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清晰的创作脉络。
作为艺术机构,我们需要与艺术家共同努力,将其创作思想、文化积淀和泥条盘筑的技艺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更精准的学术表达。这种双向的深入对话至关重要。本次展览筹备历时一年,期间我们曾携赵淋作品赴中国台湾参展,中国台湾以及日本藏家的积极反馈坚定了我们的策展方向。
此次呈现的是艺术家近三年最具代表性的创作,每件作品都弥足珍贵——由于景德镇独特的烧制工艺和创作方式,这些作品不仅成功率极低,更因无法复刻而成为真正的孤品。这种工艺难度和独特性,恰恰构成了艺术品价值的重要维度。感谢各位的参与,期待接下来能与大家就赵淋老师的创作展开更深入的交流。
关于策展人
策展人李贵明
策展人、摄影师。现任HEX LAB艺术总监,致力于数字内容创新及策划跨领域艺术文化项目,让艺术为品牌和商业赋能。参与策划的《绝对公屏》计划,用数字艺术展览形态介入公共开放空间与大众互动。作为摄影师从2005年起,他用镜头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应邀走访了包括蔡国强、张晓刚、贾蔼力、王光乐等数百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工作室,拍下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家肖像和工作室状态,发表在芭莎艺术、vision、艺术与设计、hi艺术、明镜周刊等国内外重要媒体。同时期也记录了北京艺术区生态变迁的珍贵影像,是中国当代艺术影像文献的重要构建者。2009年开始以艺术策划人的身份参加上百个艺术展览项目的全案策划和媒体推广,展览覆盖国内外重要美术馆、艺术机构和商业空间。2020年后,作为策展人他更关注于数字媒体艺术和潮流艺术的发展,致力于艺术介入更大众的空间。
展览信息
“逆进化论”赵淋雕塑展
时间:2025.4.12-2025.5.26
策展人:李贵明
地点:共同艺术中心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