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年),乾隆第十一子,嘉庆皇帝的哥哥,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五十四年(1789)封成亲王,他在嘉庆年间担任军机处行走。号少厂、镜泉,别号诒晋斋主人。永瑆是清代皇室书法的杰出代表,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乾隆四家”,也称“清朝四大书家”,并有“清朝楷书天花板”和“清朝楷书第一能手”的美誉。
成亲王行楷书法字帖之一
乾隆帝对他十分喜爱,常临幸其府第。永瑆在朝中颇有实权,乃至皇帝破例允准成亲王府引玉筑栏,规格仅次于皇宫。妻子富察氏乃是当朝大学士傅恒之女,也是永瑆嫡母孝贤纯皇后的亲侄女。按常理,富察氏作为亲王嫡福晋,生活应当非常优渥,但是永瑆生性怪癖,吝啬刻薄,富察氏一嫁到王府,嫁妆就被丈夫收走,整天都得穿着麻布衣服,吃着粗茶淡饭。不过,永瑆不仅是对家人要求严苛,就连自己也不例外。有一次,王府中养的一匹马病死,永瑆不忍将其丢弃,最后让家厨加以烹制,王府上下一连吃了三天马肉,滴米未沾。对于永瑆的这个陋习,乾隆皇帝曾经数次批评斥骂,然而永瑆依旧是我行我素,最后乾隆皇帝也只得睁只眼闭只眼。虽然永瑆过于吝啬有失皇家体面,但好歹胜过大肆挥霍,奢侈浪费。此外,永瑆还非常趋炎附势,对于当朝权贵常常曲意逢迎,对于下级则趾高气扬,动不动还要辱骂殴打。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其书画造诣却非常之高,并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列齐名。所以很多人都想找他求一幅墨宝,但基本都被拒之门外,因为永瑆一般不轻易题字。
成亲王《 行书五言联》
(2011年中贸圣佳47.04万元成交)
永瑆自幼聪明过人,酷爱书法艺术,且读书用功,诗文精干,加上得天独厚的条件,看得多,见识广,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书名重一时。工书画,擅长真、行、篆、隶,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特别是他的小楷秀润妍美,雅俗共赏,人见人爱。他最初学赵孟頫的书法,后来也学习欧阳询、柳公元书法,小楷直入晋唐,出入二王,并广泛地临摹晋、唐、宋、明各家书法,深得古人用笔之意。其书法用笔俊逸,结体疏朗,风格典雅。实际上他的书法更多的得力于欧阳询,因为他可以窥见内府所藏的古代名迹,所以他走的是帖学路子。从其书作看,既具有朝廷馆阁体的特点,但同时又具有欧阳询书法转折方劲的特征,这一点有别于馆阁体一味追求端正俊美。如果将他的楷书与同时代的人作比较,除了具有清代流畅妍美书风之外,永瑆楷书更有魏晋楷书的典雅与含蓄神韵,别有一番魅力。他的行草书亦纵逸深厚,劲俏流畅,颇具风采。由于永瑆的书法酷似其父乾隆皇帝,所以常常为乾隆皇帝代书告谕,从一个侧面可看出乾隆皇帝非常信得过永瑆。
成亲王《楷书八言联》
(2016年上海敬华9.2万元成交)
乾隆四十二年(1777),皇太后去世,收藏于皇太后处的被称为“法书之祖”的西晋陆机《平复贴》也被乾隆皇帝赏赐给了永瑆。永瑆高兴之余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诒晋斋”。《平复贴》后为溥心畬、张伯驹所得。乾隆驾崩以后,嘉庆皇帝对自己十一兄的书法也是赞赏有加,大力推崇,嘉庆九年上谕称:“朕兄成亲王自幼专精书法,深得古人用笔之意。博涉诸家,兼工各体,数十年临池无间,近日朝臣文字之工书者,罕出其右。”为此,还特意让他书写乾隆皇帝《裕陵圣德神功碑》,可见荣耀至极。永瑆的楷书在宫内影响较大,溥心畬学他的书法最为出名,尤其是溥心畬的小楷几乎是永瑆的翻版。启功也曾学习过永瑆的书法,在《论书绝句》中,更是将的永瑆书法列为“清四家”之首,认为其与赵孟頫不相上下。启功曾说:“我们旗下人写字可以说没有不从成王入手,甚至以成王为最高标准的”。永瑆也擅绘画,精于山水和花鸟,创作技法娴熟。著有《诒晋斋诗文集》《诒晋斋随笔》《续集》《仓龙集》《听雨屋集》等。
成亲王《楷书四言联》
永瑆生前的书法就很受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青睐,据说,当年有一位镶红旗都统为了得到成亲王的书法,亲自购买宣纸,花了很多银两置办礼物到成亲王府上求字。没有想到成亲王对他爱搭不理,无奈之下,都统一咬牙,干脆就扑通一声跪在成亲王面前,且一跪两个时辰。成亲王看着心里膈应,还曾中途派人劝他放弃,可是他却坚持要跪。最后,成亲王永瑆看他心意至诚,就许诺明天早上写好后,自己会派手下的人送过去,都统一时间欣喜不已,一边连连道谢一边起身离去。次日,成亲王就派仆人将包裹好的条幅送到都统家中。都统打开条幅后发现整张宣纸都是空白的,经仔细查看一番,才发现宣纸左下角有块点状墨斑,经仔细辨认,都统终于看清隐藏在墨斑下的字,“一、二、三……三个?”他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发现宣纸上写着三个蝇头小楷——“你也配”。都统在成亲王府上跪了半天,最后只求来三个字的侮辱嘲弄,想必都统会怒不可遏。其实不然,虽然这三个字有嘲弄之意,但好歹是成亲王真迹,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说是“一字千金”也不为过。于是都统当即叫下人拿去装裱,堂而皇之地挂在家中,一时传为笑谈。
成亲王《篆书斋额“三畏四知之室” 横幅 腊笺》
(2011年中贸圣佳19.6万元成交,2011年嘉德11.5万元成交)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兴起艺术拍卖后,永瑆的书法就频频在拍场亮相,1995年翰海推出了永瑆1790年作《行书》立轴,以3.08万元成交,这个价格在当时并不低。1996年永瑆1797年作《临诸帖十二开册页》在朵云轩以2.4万元成交;同年,1815年作《临王献之洛神赋》手卷在翰海2.2万元成交。2007年,北京匡时国际隆重觅到了永瑆《行书河源纪略谕》长卷。由于此长卷书法是永瑆代父乾隆皇帝所写,不仅体现了永瑆的书艺,而且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献价值。当时估价就高达100—150万元,上拍后受到众多买家的青睐和追捧,最后被一买家以高达453.6万元收入囊中,创下了永瑆书作的市场新高。之后,永瑆的作品动辄数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2011年《行书五言联》被中贸圣佳拍至47.04万元。
成亲王《行书河源纪略谕》手卷
(2007年北京匡时国际453.6万元成交)
成亲王《楷书(乐善阁)》 镜框
2018年璟祥拍卖(上海)43.7万元成交,2017年北京银座19.21万元成交
2015年《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四十开册页》被保利拍至172.5万元。2016年《行书四条屏》被中贸圣佳拍至132.25万元。2017年《橅古法书二十四册》被西泠印社拍至195.5万元成交,同年《临历代名家书法》手卷被北京匡时国际拍至172.5万元成交。2023年北京保利上拍的《小楷洛神赋》手卷,估价60—80万元,上拍后,极受追捧,最后以414万元拍出,成交价高出低估价6倍多。
成亲王《楷书横额》镜心
(2024年中贸圣佳85.1万元成交)
2024年中贸圣佳隆重推出了成亲王永瑆《楷书“管领群芳”横额》镜心(尺幅66×215cm),估价30—40万元。据拍卖行介绍:这四个壁窠大字也是所见永瑆最大的字,早年曾悬挂在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家中。当这件作品上拍后,受到众多买家的追捧,经过21次竞价以85.1万元成交,价格相当理想。永瑆的存世绘画不多,偶有露面也有不错的市场行情,2002年《云峰野寺》立轴在朵云轩以6.6万元成交;2005年《山水十开册页》在佳士得以45.6万港元成交;2017年《金果图》立轴在保利厦门以9.2万元成交。目前,市场上永瑆的书法要明显高于绘画,书法以楷书价格最高,其次是行书。精品价格动辄数百万元。
成亲王《云峰野寺》 立轴
(2015年保利香港14.16万港元成交,2002年朵云轩6.6万元成交)
需要指出的是:在“书以人为重”、 “人品即书品”观念浓重的传统社会,人们评论书法家作品时往往将人品与书品联系起来,人品好,书品也会高,反之亦然。其实,人品书品两者之间有时还真的背道而驰,成亲王永瑆的人品就常常受到人们诟病,特别是吝啬刻薄、附势欺下令人不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这类人品不佳甚至反面人物的包容度也有了明显提高,这一点从他的作品市场表现就可看出。鉴于永瑆的书法造诣很高,尤其是楷书笔笔精到,至今令人啧啧称赞,未来他的作品有望继续走强于海内外市场。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和拍卖图录
2025年4月12日写于上海五栖斋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