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百年风华:台湾老字号与顶尖藏家书画珍品拍卖会

2025-04-15 16:17:59 来源:快讯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2025「艺流春季拍卖会」秉持推动艺术与市场融合的理念,策划多项专题拍卖,涵盖多样风格与时代的艺术作品。众多拍品来自台湾享有盛誉的老字号艺术机构、台湾顶尖艺术收藏团体与资深收藏家之珍藏,质量卓越、来源可靠。期盼透过丰富主题与优质内容,满足不同市场藏家的品味与收藏需求,进一步促进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与交流互动。

雅昌拍卖图录APP现已同步上线拍品,点击2025「艺流春季拍卖会」查看。

艺术宝库──台北长流美术馆珍藏记

长流美术馆馆长黄承志,为台湾著名画家黄鸥波之子,自幼随父亲习画,累积了深厚的艺术素养,也养成了对艺术鉴赏的敏锐眼光。台湾在1970年代进入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而此前所留下的丰富文化资产——包括1945年前日治时期留存的艺术品、国民党高层携来的珍藏,以及1966年至1976年间因大陆政治运动而流落海外的画作——皆使台湾成为中国艺术珍品的汇聚重镇。得益于黄鸥波与本地艺术前辈的密切互动,长流美术馆的前身「长流画廊」,遂于1973年在黄家自宅中应运而生。

1978年8月,张大千移居台湾,因黄承志与政界及收藏界人士交情深厚,许多有意收藏张大千画作的买家,常透过他进行洽购与交易,长流美术馆也因此逐步成为张大千精品画作的重要集散地,张大千特亲笔题写「长流画廊」的招牌,赠送以庆祝画廊新厦落成,情谊可见一斑。

2017年12月,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创下惊人拍卖成交纪录,不仅刷新中国艺术品的历史高价,也让曾经收藏该作的台湾长流美术馆,登上大陆藏家的视野。作为台湾历史最悠久的艺术机构之一,长流美术馆曾珍藏多件齐白石的重要画作,如今更是台湾收藏张大千、黄君璧、溥濡作品最为丰富的重镇。

张大千七零年代后在台湾积极参与艺术活动,频繁举办画展并慷慨捐赠作品,对台湾艺术发展贡献卓著。此作即由张大千本人亲自交付长流,来源清晰可靠,并且从未公开展览或拍卖,属于首次在市场上亮相的珍贵之作。

吴咏香(1913–1970),台湾重要女画家,师从溥儒(溥心畬),1950–1960年代于台湾画坛活跃,并与「七友画会」密切互动。此作由吴咏香珍藏,于1960年代转让予长流美术馆黄承志,未曾公开展览或拍卖,属首次市场流通。

赵无极《20.10.90》一作由旅美艺术家何福祥先生亲自取自赵无极本人,属于具来源明确之重要作品。何福祥与赵无极于1990年代初期建立直接联系,双方曾就艺术创作与合作交流多次会面,并促成多项艺术计划,包括将赵氏作品《无题》捐赠予长流美术馆,以及筹划大型丝织挂毡制作计划。何氏对赵氏抽象语汇及东西融合的精神高度推崇,此件《20.10.90》不仅体现赵氏晚期色彩与笔势的奔放风格,更因来自艺术家亲授而具高度学术与市场价值。

《印记长流:文物书画标签的传奇与转折》专题拍卖

Lot 5001-5056


台北长流画廊(长流美术馆前身)自1973年创立以来,成为台湾艺术市场的重要窗口,呈现出华人世界中私人收藏与艺术流通的独特风貌,当时台湾画廊寥寥无几,长流率先结合商业与学术力量,举办展览、出版图录,有些标签上甚至可见艺术家的亲笔书写,使一张卷标不只是商品信息,更是一段作品历史的见证。

与此同时,大陆的书画市场则由国营文物商店主导,其标签格式制式、内容明确,包括编号、价格与文物等级,彷佛为作品开具官方「身份证」,1980年代后,两岸逐步开放交流,大量带有文物商店标签的书画经香港流入台湾,台湾画廊便成为这些作品的再流通平台。

长流画廊在这段历史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画廊接手这些作品时,原有的卷标多被完整保留,加上长流本身所加之标示,让一件作品的流通轨迹得以呈现出双重记忆:既有制度背景下的官方记录,也有画廊鉴选与展览历史的补充。

长流的卷标设计自由,卷标中透露的不仅是来源与展出脉络,更代表了画廊自身的鉴赏标准,使其在艺术市场中逐渐被视为信任与质量的象征。

进入21世纪,这些标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藏家与拍卖行开始重视卷标所记录的收藏历程与流通脉络,视之为作品价值的延伸,并作为评估真伪与来源的可靠依据,标签本身也成为影响市场评价的关键因素之一。

长流画廊的卷标,不仅记录了一家画廊的发展,也映照出华人艺术市场从分隔走向互通的历史变化,它与大陆文物商店标签的并存与交织,构筑出20世纪书画流通的真实图景,值得深入探索与重构。

风雅凝扇影——清翫雅集会员珍藏扇面专题拍

Lot 7001-7042


清翫雅集,为台湾知名文人雅集,自1992年创立以来致力于推广中国书画艺术与古文物收藏,长年汇聚海内外华人顶尖鉴赏家与藏家,定期举办雅集、讲座与学术交流,弘扬并延续东方文人风雅精神。本次专题拍卖所呈,即为该雅集会员多年精心珍藏之精华,实属难得一见。

本次「扇面专题拍」精选42件珍品,创作年代横跨清朝雍正中期(约)1728年至2020年,题材涵盖花鸟、书法、山水与人物等,风格多样,精彩纷呈,充分展现自然之美与笔墨神韵,实为难得一见之艺术盛会。

拍品全数以新台币两万元起拍,价格亲民,令人振奋,尤为难得的是,此次作品保存状况极佳,全部采用「挖镶」形式裱褙,讲究丝丝入扣,细致工整,专题特别聚焦于「装裱成斗方形式的扇面作品」,不仅突显文人书画中的雅趣与袖珍之美,更提升了作品的观赏性与收藏价值,此番拍卖,不论对书画收藏者或艺术爱好者而言,皆为难得的艺术飨宴。

寄畅园中东西对话:张允中与西洋版画收藏

Lot 2001-2042

张允中,1928年生于台中县大雅乡,出身地方望族,家族素以耕读传家。家境优渥之下,其祖父张书炳为前清秀才,父执辈与兄长皆雅好古物,而位于丰原社口的外祖父更为知名收藏家。当时来自日本、中国大陆及欧美各地的文人雅士,常慕名而来,与张家互有交流。

作为清翫雅集的重要成员,张允中曾旅居日本二十余年,专注事业与艺术鉴藏。1994年,在侄子、鸿禧集团董事长张秀政的支持下返台,着手筹设私人艺术空间「寄畅园」,取「寄情山水,畅怀天地」之意,旨在保存其丰富藏品,并弘扬园林所体现之文人美学精神。虽鸿禧集团后续经历多次风波,「寄畅园」仍以其深具格调的展览与文化活动,成为台湾艺文界的重要据点。

张允中毕生精于收藏,涵盖范围广阔,包括宋元明清书画、碑帖、青铜器、文房雅玩,亦广及西洋版画、书籍与油画。他所珍藏的书画中,有石涛、八大山人、郑板桥、恽南田、吴昌硕等名家真迹,收藏取向注重真伪辨析与笔墨趣味,强调作品的文人气韵与历史价值。张允中常将中国古画与西洋艺术并陈赏析,深入比较,体现其兼容并蓄的审美与研究视野。

对西洋艺术,他同样持开放态度,尤钟爱18至19世纪欧洲艺术家的版画作品,题材涵盖宗教、历史、风景与肖像等,显示其对异文化与艺术价值的深刻关注。他曾将部分西洋版画与中国书画并置展示,透过东西艺术对话,映现其跨文化鉴藏眼光,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中西艺术交流的珍贵资源。

2025艺流春季拍卖会

预展:4月3日-24日

拍卖:4月26日下午14:00

展拍地点:台湾台北市仁爱路二段63号B1 (长流美术馆)

f46f7bdf6b5dacee9cffd60dcda39ffd.jpg


责任编辑:孟语

推荐关键字:2025春拍 书画 拍卖 艺流春季拍卖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