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张杰个展“如是”在湖北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不仅是张杰近年来艺术创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他对当代社会、生态环境、战争与和平、科技进步以及性别身份等议题的探讨和反思。张杰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将忧虑、焦灼和批判的立场融入作品之中,通过雕塑、绘画、纸质作品以及动态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构建了一个充满剧场效果的展览空间。
艺术家张杰(左)与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
表面繁华的背后是忧虑、焦灼和批判的立场
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表示,此次展览是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杰的个展,他在长期投身于美术馆工作的同时,还创作了众多作品,展览是对这位美术馆工作者致敬。
展览现场
他讲到,张杰的作品既聚焦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同时,他对生态环境、战争和生存境遇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一种复杂的“两难”境地。例如,将美丽而诱人的事物与危险元素相结合,如将珠宝与鱼线相搭配,或是将荒漠与盆景并置,创造出一种既对比又融合的艺术场景。
展览现场
此外,还谈到,张杰放弃了传统的绘画手法,转而采用数字技术进行创作,如人工智能、编程和软件等。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他关注人类进化问题。通过这些作品,张杰探讨了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呼吁人们关注并保护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
“他用机器对抗画布,用编程对抗技艺,其实是消解技艺放弃绘画,最终在呈现时,又回到绘画怀抱,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技术在他作品中“不重要”,但又隐含技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作品色彩缤纷、艳丽非常,特别能打动人。同时,画面虽时尚热烈,但背后有愁绪、有纠结,有浪漫也有虚幻,有真实但又非真实。其实是他满足自己在精神上的一种文化想象。”
《红色景观》与《荒漠中的山水》(右)
在展览中,可以看到张杰作品《荒漠中的山水》,就是对环境问题的反应,在都市的喧嚣中,我们仿佛置身于荒漠之中,尽管科技的进步带来了便利,但生态环境的危机依然存在。城市边缘的生态状况令人忧虑。尽管城市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当我们放眼更广阔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问题时,不禁感到深深的忧虑。因此,艺术家将这幅画的背景设计为黄色,代表大地,而橘色则象征着荒漠。在这片荒漠之中,人造的山水景观成为了他表达这一观点的象征。
作品《红色景观》与《遥远的碑》则是对战争与和平的诘问,张杰表示,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总是让人忧虑。我们渴望世界和平,享受现在美好的生活。然而,俄乌冲突以及世界各地的动荡不安,核威胁的阴影始终笼罩着我们。他将太湖石画成了蘑菇云的形状,地面上描绘了一些恐慌和血腥的场景。尽管太湖石本身美丽而鲜艳,但其中却隐藏着模糊的影像,表达了他对和平的忧虑,请大家珍惜和平。
《遥远的碑》
《遥远的碑》是一件雕塑作品,张杰使同样使用太湖石,并配以红色的基座,以此来传达警示的意愿: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生活,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存在。
《永远是欢乐》
《永远是欢乐》与《0.618》则是表达科技时代对人类进化的隐忧。《永远是欢乐》中,一个荒废的星球,上面布满了死亡的有机生命残骸。原本充满生机的星球被破坏后,无机玩偶成为了主宰,变成了一个无机生命的狂欢世界。这是一个讽刺,提醒我们要关注环保,在科技进步迅速的今天,我们应该注意人类自身的有序进化。
张杰认为我们现在的进化已经开始变得无序和被动,这违背了自然进程的规律。
《0.618》
《0.618》是张杰此次展览主打影像作品,同样是对人类进化速度的思考。作品中长了尾巴的人需要不断的抽动尾巴才能保持自身不落到满是酸碱的星球地面,另外一方面,不管这些人如何抽动尾巴,也摆脱不了星球,处在一种很尴尬的夹缝状态。张杰想对科技进步以后,对人类来说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提出自己的看法。
《蛹》
作品《蛹》与《月光》则是对男性与女性身份的思考,创作于2005年的《蛹》 ,一个男性坐在沙发上面,张杰表示,受韩流和其他流行文化的影响,现代男性形象趋于中性化。我们喜欢的当红明星呈现出中性化趋势,甚至将男性视为玩伴。就像芭比娃娃一样,在流行文化中,男性已经被玩偶化。
在策展人孙振华看来,张杰用虚拟绘画的方式,描绘了景观社会的图景。他将现实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东西,如鲜花、草、水果、石头、陆地、船、飞机、海洋球等各种真实的符号不合常规地拼凑在一起,通过隐喻、借代的方式,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景观化的社会图景。它们浮华、夸张、艳丽、虚假;它们荒诞、怪异、不确定。在这一片表面繁华的背后,表达了作者忧虑、焦灼和批判立场。
让作品更亲民 易于理解
此次展览中,展览现场作品精心的布置,展墙刷上了不同的色彩,最为重要的是,展出的作品直接呈现给观众,没有像往常一样隔着一层玻璃。
选择作品裸展形式,张杰表示是对国家重点美术馆和观众的尊重,他希望观众能直接看到作品本身,没有任何阻隔。谈到色彩的处理,他认为色彩是传达信息最快的方式,尤其是在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的背景下。他希望作品的色彩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并激发他们对作品内容的兴趣。
展览现场
张杰反对艺术家的傲慢,认为艺术应该更加亲民,易于理解。他希望通过网络喜闻乐见的场景,让观众分享和交流他的作品,而不是让作品显得过于神秘和高不可攀。
“有句话叫重话轻说,正话戏说,我尽量让不同层次的观众看我作品不要太吃力,我希望作品与观众的距离更近一些。”
张杰希望尝试新的手段和表达形式,尤其是那些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以期达到更顺畅的交流。他愿意暂时放下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去探索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这是他艺术探索的一部分。
电子绘画:艺术创作的新媒介
张杰选择电子绘画作为创作媒介,因为他认为技术的进步扩大了艺术创作方式的选择范围,这是不可逆的趋势。他早在十多年前就对iPad创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将其视为一种工具,关注的是作品要传达的观念和内容。与传统纸本绘画相比,数字技术创作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减少了对传统技术能力的依赖。
展览现场
张杰不认为Ipad绘画与传统油画、丙烯等艺术形式是对立的。他视技术进步为艺术创作手段的自然扩展,就像照相机的出现并未影响古典油画的价值。他强调,新媒体艺术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传统艺术的消亡,而是一种自由的选择,不应该是绝对的隔离。
结语:此次展览,张杰以其作品为媒介,与观众进行了一场关于现代生活的真诚对话,邀请我们共同思考和探讨这个时代的核心议题。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