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拍卖二十周年秋拍将于12月26日至31日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洲际酒店举行,本次二十周年秋拍共呈献三十大专场,其中推出一系列特色专场,其中首届明代泥金扇面专场颇具文人之美。
明代是泥金扇页艺术发展的高峰,江南地区文人将折扇从扇风纳凉之物转为怀袖雅玩,彰显风雅。折扇也因方便携带,且扇面又可挥毫泼墨相互题赠,成为文人精神的象征与寄托。
拍卖时间:2024/12/29 13:00
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洲际酒店
本专场汇集吴门、金陵、华亭、钱塘、新安等地域美术典型力作,亦有由李三才为孙慎行作《罢镇志喜四首》领衔的晚明书家专题,总共七十余件,从重臣名门到文艺大家,是明代江南地区文人扇面的顶级呈现。
本专场此前也在拙政园侧的苏州园林博物馆进行展览,专场特邀专家、鉴赏家、徐邦达弟子萧平老师也对本专场进行详尽的导览。
明月在手——拙政园与明代泥金扇面艺术展
李三才(1552~1623),字道甫,号修吾,明朝大臣。万历二年(1574),考中进士,授职户部主事。万历十一年(1583),升任户部郎中。历任南京礼部郎中、山东佥事、河南参议、南京通政参议、大理少卿等职。万历二十七年(1599),以右佥都御史总管漕运,巡抚凤阳各府,期间数次上疏陈明矿税之害,并裁抑矿税使。以治理淮河有功,加官至户部尚书。万历三十八年(1610),有朝臣想要引李三才入内阁,由此诽谤他的言论四起。东林党人极力为其辩护,党争激烈。万历三十九年(1611),引退回家,本幅写于此时。
李三才像
李三才书法作品极罕见,目前所知仅三件。一为《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载尺牍一通,且有目无图;二为何创时基金会所藏一扇;三为本幅作品,品相完整,上款内容完美,十分难得。
Lot 212 李三才(1552~1623)为孙慎行作 罢镇志喜四首
频年归未得,今日得成归。迎户花饶笑,还林鸟故飞。便吹黍米饭,遂制芰荷衣。自愧风尘久,从兹永息机。
社稷频流涕,安危几致身。皇天开老眼,淮海有归人。发益旧时白,春当故国新。自今惟烂醉,鱼鸟矢相亲。
不作繁华梦,何缘忌者猜。虚名生祸患,浮世转堪衰。幸此桑榆景,长拚浊酒杯。嚣嚣真可厌,犹自说三台。
圣主高黄屋,群工赞紫微。太平端有在,愚子欲何依。白日无天地,千秋自是非。亲朋相慰问,惟喜得生归。
这四首诗,是晚明重臣李三才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年(公元1611年)所作的《罢镇志喜四首》,诗中尽道对官场的心灰意冷之情。
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开始,李三才谋求入阁,结果遭到群起攻讦,最终被迫放弃凤阳诸府巡抚、漕运总督的官位,挂冠回乡。而李三才入阁风波,又是东林和阉党前身浙党、昆党、宣党等矛盾激化的开端。
这件作于个人人生转折以及朝政动荡节点的作品便显得由足珍贵,它既体现了李三才本人的人生转变,又暗示了大明命运的无力回天。要想梳理清晚明史的主轴,就必须了解李三才入阁风波的因果,李三才之所以有入阁的希望,是因得到皇帝和东林前身诸多正人君子的欣赏。他在职位上政绩卓著,万历帝虽然一向喜欢顺从自己的佞臣,但也还需有真才实干的人帮他办事,因而对李三才颇为重视,这在万历朝是非常少见的。即便李三才屡次上书批判万历帝和内阁辅臣,万历帝仍予以优容,而且在万历三十七年正月,因李三才政绩卓异,擢升为户部尚书,同时仍兼任凤阳诸府巡抚,漕运总督,可谓简在帝心。
然而,李三才的入阁将挤占“翰林词臣”的席位,所以翰林词臣出身的宣党首领汤宾尹,昆党首领顾天埈对此极为不满,试图阻击。而李三才日常批评皇帝的暴政,却碍于不便直指皇上,因此奏章中多通过批判内阁辅臣来借题发挥,便得罪了沈一贯等浙党首辅。于是浙、宣、昆党结盟对付李三才。
除了阻止李三才入阁之外,他们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就是要借李三才,引不平的上谏官员入网,然后把李三才和一众正直官员诬为朋党,全部逐出朝堂,即《顾文端公年谱》所载“料攻淮则东林必救,可布一网打尽之局。”,其中的“淮”,指的就是凤阳诸府巡抚又称淮扬巡抚的李三才。
万历帝摆脱张居正的控制后,所用的首辅可以以沈一贯来分界,沈一贯之前的首辅,虽未见在政治上有多少建树,但品行大体还尚可。但沈一贯为人阴贼,除了附和皇帝之外,在楚宗案和妖书案中也暗下手脚,恶行累累,受到正直官员的严厉批判,沈一贯也不像前几位首辅那样宽厚,而是对正直文官记恨在心,发动党羽利用京察进行反击。
频年归未得,今日得成归。迎户花饶笑,还林鸟故飞。便吹黍米饭,遂制芰荷衣。自愧风尘久,从兹永息机。
社稷频流涕,安危几致身。皇天开老眼,淮海有归人。发益旧时白,春当故国新。自今惟烂醉,鱼鸟矢相亲。
于是,党争从沈一贯任期起急剧激化。因沈一贯出身浙江,其门生也以浙江籍居多,故以他为中心的朋党被称为浙党。而正直文官只是因良知而对某些事情看法一致,彼此之间并无结党营私之举,所以并非朋党,不过是一群三观相近的文官不自觉的松散同盟而已,把他们归称为“东林党”是浙党等阉党前身对其的凭空捏造污蔑。
最终,在三党莫须有的攻击下,李三才深感官场险恶,决定不再谋求入阁,且连上十五道奏疏请求辞职,万历帝不答,他就自行挂印而去。
文章开头的几首诗,就是李三才挂印归乡之后所写,李三才将四首诗书写在扇面上,上款人“淇澳老世丈”即其世交、东林同道孙慎行。“白日无天地,千秋自是非。亲朋相慰问,惟喜得生归。”,这四句诗是道尽了李三才对官场险恶,社稷萎靡心灰意冷,同时暗暗庆幸得生归乡,逃离了朝内三党设下的“四面之网”、“无底之陷”。
不作繁华梦,何缘忌者猜。虚名生祸患,浮世转堪衰。幸此桑榆景,长拚浊酒杯。嚣嚣真可厌,犹自说三台。
圣主高黄屋,群工赞紫微。太平端有在,愚子欲何依。白日无天地,千秋自是非。亲朋相慰问,惟喜得生归。
“可以这么说,李三才入阁风波正是明朝命运式微的开端,而这幅记载李三才历经半生叹息扇面,就是见证这一切的历史证物。
在明代书法板块中,有同样遭受晚明官场党争之苦的张瑞图的扇面作品“草书七言诗”,作于天启年间书风成熟阶段,二水参禅礼佛之后(万里四十七年),诗中所言“未道落花应尽扫,莫教游子觅桃源。”也是体现了其在动荡时期转寻心中方寸的平静;
Lot 215 张瑞图(1570~1641)草书 七言诗
经历了明清换代的遗民朱耷,八大山人的晚年墨迹“行书 题画绝句八首”,不仅是篆入行草二书,藏锋内敛遒挺的书法珍品,亦是其鲜得一见的诗文原稿的新发现;
Lot 211 八大山人(1626~1705)行书 题画绝句八首
还有同样经历了两朝交替的王铎的“存世最早扇面暨唯一临圣教序书扇”,对于研究王铎的临帖摹帖的路径以及其对书法的思考都意义重大;
Lot 214 王 铎(1592~1652)存世最早扇面暨唯一临圣教序书扇
另一幅创作于转折期的重要作品,陈洪绶行书 自作五言诗,该作可以体现陈老莲在书法上不仅有着明末奔放潇逸的书风,也同时回溯米书,颜书,兼收并蓄;
其他明代书法名家,如周天球,蔡羽,绍宝,王宠等,也有力作呈现。
Lot 207 陈洪绶(1598~1652)行书 自作五言诗
识文:不欲书旧诗,不欲为奇句。得意自吟余,卷帘见松树。
Lot 155 王 宠(1494~1533)草书 草堂下凿池诗
Lot 158 周天球(1514~1595)草书 七言诗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