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之美?为什么陶瓷是百科全书?为什么看懂陶瓷,是中国人的审美必修课?9月23日晚7点,中国当代著名陶瓷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白明在人文清华讲坛发表演讲《中国之美·陶瓷》,带领观众回顾陶瓷的历史流变,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发展脉络,认识中国之美,并强调,在当代,当科技可以帮助完成许多任务时,停下来,注意美好事物的审美感受力,对生命愈发重要。白明教授还深入探讨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指出回到传统诞生的每个时期, 它们都是那个时代的“现代”艺术,⼀切艺术行为和方式都是时代的产物,要从传统中汲取文脉的动力表达对时代的认知。
线上线下超过260万观众跟随白明教授诗意化的讲解,通过欣赏古代经典陶瓷,享受了一堂认识中国之美的必修课,思考如何从文化根源中汲取力量,坚定前行的方向。
白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美术馆执行馆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主任,景德镇陶瓷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陶艺家》杂志主编,法国艺术与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白明教授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陶艺家、学者,建立了中国现当代陶艺的理论基础。著作《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作品多次被用于APEC会议、金砖领导会晤、G20峰会陈列,2015年,创作《红韵中国》大盘**赠送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2022年,为北京冬奥会设计创作**《冬奥·文君瓶》和《冬残奥·文君瓶》;2024年,为巴黎奥运会设计创作特许商品《凯旋尊》。
以下为演讲实录整理稿,约9400字。(全文读完约10分钟)
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讲课,如何基于艺术家的眼光将中国的陶瓷史进行极为简单的浓缩?今天的讲座我会用十个类型来谈一谈我对中国璀璨辉煌陶瓷史的特殊理解。
仰望星空与俯身造器
左图宇宙星云,右图钧窑茶碗
无论男女老幼,都有仰望星空带来的期待、想象和未知的经历。如果把时间推到工业文明之前,所有人类看到的星空图像,比我们今天在座的人看得更加清晰,色彩更加鲜艳美好。通过星空也能感受到如此璀璨的、带着旋转所形成的宇宙。所以在我的心里,旋转和宇宙大爆炸的热量和能量所形成的地球就是一个硕大无比的、伟大的陶艺,因为陶瓷也是从泥土与火中诞生的。
当你们看到这样的星空,然后又看到右边的图,大家能否想象右边那张图是钧窑烧成的陶瓷?它们图像的吻合似乎是神秘力量建立起仰望星空与俯身造器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穿越时空的、遥远的、需要我们用漫长无限想象力的浪漫去填补,而这个填补就是人类文明史里一切伟大创造的最原始的积淀,那就是“好奇”。
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每时每刻的好奇,然后通过人的双手在一个靠近自己视线的空间里弥补对遥远、对未知、对美好的向往,他手中所有诞生出的泥与火的作品就是组成中国国家名字的陶瓷——China。
黑陶:远古器物的当代性
我们的远古在艺术家眼光里看到的都是形态,但是在人类利用地球材料创造出来的财富、物质、工具中,只有陶瓷使用的与水、泥、火相关的元素,是整个人类神话的元素。泥土、火都是神话的元素。在中国,在世界,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的传说、宗教甚至非常了不起的人物的传说,都会拿泥土的秉性、火的气魄和牺牲精神来形容与神性相通。而陶艺恰恰是艺术家使用以地球年龄相近的材料创造出来的永恒的作品。
我们借助航天、飞船、光学的发展,可以拉近与整个星空的距离,感受到它们了不起的、无限引发想象的色彩和激情,那种光就像是我们血脉中非常细微的分支机构在不断蔓延。陶瓷用的是与这些东西一致的元素,但由人类创造而成。
黑陶高柄杯(山东省文物研究院藏)
陶瓷使用神话元素进行创造,许多人对陶瓷艺术作品的认识仅停留在它的器形,它的神秘和它了不起的年代。如果要看懂一件作品,作为艺术家,我希望你们能够借助最现代化的工具来欣赏,在电脑上将图片拉近、再拉近,把我们从今天传送到遥远的古代。
如果回到五千年前,我们很难想象在生产力如此之低,而且在没有任何先进工具的条件下,人就能够创造出令今天的我们不断思考、叹为观止、追慕神往的作品,甚至用今天的科技和工具去模仿它都觉得力不从心。如果你们仅仅沉浸在对这样一件作品的简单理解中,那我认为还不够看懂这件作品。
龙山的黑陶,还有一个名字叫“蛋壳陶”。在那样远古的时期怎么寻找一个同心圆?这需要倾注多大的精力?这得有多少人的共同智慧?他们使用什么样的工具?他们掌握什么样的泥料?他们是带着神性的膜拜才有可能制造成一个日常使用的器具,穿越几千年,其中很多已经弥散在历史尘埃之中,仅有少数幸运之作被我们看到,所以我们的眼睛是极为幸福的。但是我却感觉到这双眼睛在数字化时代、视频时代被过度使用,太过疲劳,以至于我们的视觉捕捉不了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并感知最激发想象力的图片所带来的遥远的信息。
假如把我们看到的黑陶换成铁或者塑料材质,还会不会觉得这是一个五千年前的作品呢?这不就是德国现代化的设计?这不就是今天美术学院的学生不断了解,知道造型的规律,使用最现代化语言设计出来的严谨而又极简的工业造型的产品吗?
我们再来想,把上面切割掉一点,把下面切割掉一点,再加上一个瓶底,不就是葡萄酒杯吗?而下面的这一部分难道不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玻璃制造的小酒杯或其它小容器吗?五千年来,技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拓展了我们对未知事物的认识,创造了无数让人类享受生活、解放双手的产品和器物,但这一切与五千年前的设计规律和线条的造型语言相比,并没有更多的拓展。所以对于远古的器物,我们不仅要对几千年前进行追忆,还要用另一只眼睛看到它鲜活的当代性,这就是经典作品穿越时空、常看常新的启迪。
黑陶单把杯
我们可以在啤酒杯、马克杯以及更多日常用品里看到黑陶单把杯的设计语言和规律,但是我却觉得它们远远还不如五千年前的黑陶,黑陶用舒展的曲线将抒情的、远古时代的原始人对自然和美的直觉融入作品之中。陶瓷是我们今天穿越时空感知过去的线索。作为那个时代人的生活用品,它们带给我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脉络的入口,我将它们称之为中华文明史原始的底色之一。
黑陶实足鬶
我们还可以看到三足器,如果我们仅仅觉得它是一个可以手拎、可以装水的容器,那就小瞧了这件作品的巨大启迪。今天的人为什么有那么多发明?它解决什么问题?我们今天的手机解决了教育成本的问题,但是在远古、在新石器时代,最伟大、最震撼人心的发明是解放人的双手。远古所有的容器都是双手捧着的。双手捧着使用这样的容器就无法让自己的手同时做另外一件事,那时候的远古人所面临的巨大不安,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那时候的人寿命很短、依水而居、严寒酷暑、饥寒交迫都会导致人的生命徘徊在生死线上。所以必须学会用容器和工具,将人的手解放出来。
远古如此,其实现代科技也如此。当我们今天有了交通工具,为什么还用无人驾驶?因为无人驾驶将你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时,你可以思考和工作。因此,人的工作效率提升。一个短暂的百年生命,有了解放双手的伟大科技,可以让我们的生命乘以二或者乘以三。所以一个带把儿的容器就满足了原始人“解放双手”的需求,妇女可以一手抱孩子,一手操持家务。远古时期没有桌子,三足是最稳定的设计。以今天人体工程学的视角纵观几千年前的设计,可以发现我们今天的智慧也只能到此为止。
我们再来看看彩陶。如果给你留一个作业,让你在一张白纸上表达心目中的自然,例如你最热爱的形态、喜欢的食物、喜欢吃的水果和你爱的人等,谁不是把这个人的样子浓缩成一个自然形态画上去呢?将自然形态表达在创作中是一个很正常的思路,但在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满足人类基础需求的器物上开始追求美的安慰。在这里虽然也有表达生活空间的内容,但更多的是在自然里领略了秩序和韵律之美,这是让我心潮澎湃的一种感受。五千年前的人竟然从内心升出像旋律般的美,将线条、色彩、节奏表达在一个实用的器物上,这是生命的需求。
兵马俑:重复的力量
人类是靠什么东西走向生物链的顶端?仅仅是智慧吗?仅仅是能使用工具吗?我们的基因与许多动物相差并不大,也有许多动物会使用工具,但为什么人类能够快速地灭绝那些庞大的动物?除了人能创造工具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人有了协调,有了团结,有了管理,有了群体。群体的力量是被放大的,一个人不行就来两个人、五个人、十个人,猛犸象在这些人的面前就变得极为被动了,然后在他们的围猎之下,强大的猛犸象消失了,因为它们的生命周期赶不上人对它的猎杀。所以重复,其实就是力量的叠加。当现代的美术家提出这样的设计语言时,你早已能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找到同样的视觉震撼。
兵马俑
例如兵马俑,当这样密集的兵马俑出现在视线中时,回想两千余年前,兵马俑的陵墓周边是多少的窑口、窑炉、日夜不停的工人在创造这样的陶器。基于我们对这样体量的陶器的理解,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窑和持续不断不分昼夜地烧造,不可能有这样多的陶俑出现。我甚至可以看到陵墓旁边遮天蔽日的烟尘都是在烧造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国宝级文物。
秦代为什么强大?在当时的科技里,窑炉技术就是伟大的先进科技,因为窑炉控制的是一个强大的力量——火。将一个伟大的自然力量全靠人的感受控制在一个封闭的窑炉里,感知泥土的干湿、烧造的温度,以及精细区分头部、身体、躯干,用不同的窑分别烧造,这说明秦代的管理极为科学。同时,制造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标注,这个标注可以追责,如果你制造的这部分和另外一部分不能吻合,可以追溯是哪个部位出了问题。此外,窑炉技术好一定是金属兵器好。同样,有这么庞大的陪葬品,这得多么强大的管理能力来指挥如此多的工人和匠人。所以这种力量不仅是重复本身的视觉力量,也是创造兵马俑的那些工人组成的劳碌场面所带给我们的震撼。
汉 阙门几何纹长方砖(左)和汉 三雁纹瓦当(右)
“秦砖汉瓦”是中国美学的一个词,我们再看看汉代的砖,用的全是了不起的、重复的几何纹样,而几何纹样其实就是抽象。抽象恰恰是上个世纪现代文明中艺术家们提出的一种新流派,是抽象派里的核心元素,所以我会用“远古的抽象来”形容它们,这是中华文脉里特殊的一种脉络。
青瓷:极致的生命启迪
在全世界,中国陶瓷的名头响到与国家的名字一样。大家不要忘了一个国家的名称能够与一个艺术种类吻合在一起时,证明着陶瓷艺术在这个国家所受到的尊崇,也证明陶瓷艺术是怎样代表着这个国家,让世界认识它。而这个源头是从青瓷开始的。
中国是东汉才有了成熟的青瓷,如果追溯历史,商代就有原始青瓷,但直到东汉才有了成熟的青瓷,这是指普遍意义上的生产,这是生产力成熟的象征。只有中国青瓷的诞生开启了中国瓷的时代,而这个瓷的时代让全世界追随1700余年。为什么中国有这样的一种青瓷出现呢?这是我们的祖先在陶器发展、不断烧造过程中偶然受到的启迪,那就是高温将柴灰融溶覆盖在陶器之上,它天然产生的泛着绿色的、含着氧化铁这样一个亮晶晶的液体固化以后,吸引了发现落灰釉的工匠,由此他将这种釉色与华夏最了不起的一种独特材质“玉”的审美相联系。所以青瓷的釉色都是从仿玉的结果中诞生而来。
青瓷 雨过天晴云破处
我选的陶瓷跟很多考古学家、陶瓷史学家、陶瓷工艺学家有很大不同,我选择了相当多故宫、国博,包括大英博物馆里的青瓷,最终选定以上图这件作品作为给大家介绍的主图。
上图的青瓷口并不圆,它是一个椭圆口,是被火烧造的时候有一些收缩不平衡造成的。颜色也并非是一致的青,这是烧造过程中柴烧独特的烟融合在釉色里造成的,在工艺上算是一个小小的缺点,我们习惯称之为“吸烟”。但是当我在它面前驻足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让我停下来看半天的作品。因为它在青瓷的冷峻之中,总是给你传递一种动态的、生机勃勃的状态。它的线条如此极简,又如此抒情,让你心情踏实安稳,却又轻盈直上。口部微妙的动态,好像在呼吸,同时这样一抹暖暖的色彩出现在冷冷的青瓷之上,那是遥远的彩霞透过云彩让我们看到的生命的温度。所以这样一件作品总是激励起我无限的向往。我在膜拜的不仅是这些匠人,更是我们的祖先中有一群人认识了这样的美,倡导了这样的美。在宋代,已经有一群人共同认知了这样一种天然生发出来的、充满生命启迪、有动态感的特殊青瓷。
西晋 青瓷 羊尊
上图是越窑的青瓷。魏晋时期文人辈出,无限浪漫,在今天我们的追慕中那就是人性华彩的代表时期,但是他们的工艺远不如宋代极简主义的、精致的陶瓷。可是这只羊的颜色如此丰富,当你觉得它的颜色是温暖时,它却冷峻;当你觉得它是冷峻时,它又由衷让你感觉温暖,这样的颜色加上充满喜悦的羊是多么让我们会心一笑,内心生出涟漪。而这样的羊就是中国“美”字的出源之地,“羊大为美”。
大家再来看这个足,只有艺术家会拍案叫绝,它没有制造一个充满骨头的、硬朗感的足,它是柔软的、孩童般的甚至幼稚的、随意而为的软软的足,竟然把一个憨厚肥硕的羊衬托得柔软又有亲情,这就是民间艺术感人的随性。
青瓷在东晋之后,已经发展到了一种极致,即“雨过天晴云破处”,在遥远的天空,雨后天清云开的缝隙之中找到的那种深邃、透净的清凉之色,那就是真正的汝窑之色。所以同样一个“青”,快速将我们的新石器时代和秦汉拉到一个理性主义极为发达的、诗词成为大家口中不断朗诵的交流工具的时代,即宋代。当然那个时代帝王、士族、文人哪一个不是艺术家?过去的艺术都是为官为文之后的业余爱好。
秘色瓷:丝绸之路的主流
我们借助陶瓷看什么?为什么到了唐代突然变得如此华丽?华丽的并不是瓷,而是陶器。唐代有了更为精彩的“秘色瓷”,大家可以去法门寺看真正的秘色瓷,了解唐代的青瓷走到了什么样的高度。它几乎像哲学一样,在走到了冷峻的边缘后又开始繁荣。唐代这样华丽的、工艺要求却降低了的艺术形象,成为那个时代丝绸之路的主流。我们可以通过陶瓷认识历史,唐代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成为中西文化交流了不起的集散地。当各种文化出现在大唐时,他们的文化、习俗、审美、诉求和商业需求的出现,决定了我们的手工艺、陶瓷也会在这种文明和交流之中自然而然地适应时代。不论是秘色瓷还是唐三彩,都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缩影。由此,从中东过来的低温陶瓷审美的形式在大唐成为陶瓷的核心品类,拥有了中国气派。
白瓷:纯粹的万有,有生机的净美
纯粹的万有,有生机的净美。这几个字不仅是形容白瓷,也可以用于形容青瓷和中国传统许许多多雕塑、壁画。因为“纯粹”是整个中华民族文脉里极让文人雅士、仕途之人提升自我修养并追随的境界。但是纯粹在视觉之中不是一个单纯的“无”,不是单纯的“一”,在中国的视觉里,纯粹恰恰是追求纯粹“无”的边缘之中包含的“万有”,是极简的丰富,是有生机的净美。到白瓷时,回想彩陶时期、秦汉时期、青瓷的发源、唐三彩,从陶制材料到瓷制材料,从单色到丰富多彩,然后又回到另外一个单色的历程中,白瓷横空出世。
在整个陶瓷工艺过程中,白瓷是最后出现的釉色。在唐代、宋代,定窑成为我们五大名窑里的一个窑口。五大名窑里只有定窑是白瓷,因为白瓷要替换掉整个胎脂釉色里的铁,而我们的泥土中最多的元素就是铁,青瓷的发色主要是铁。在青瓷发展之后,有了更好的审美需求和礼仪需求,所以白瓷逐渐发展。然后经过邢窑到了定窑时代,这种发展基于了不起的工艺拓展,获得了巨大的解放,而这个解放也是商业的。陶瓷艺术并非政府提倡才有,纵观历史,所有工匠都追求商业利润,在满足生活需求、提供生活便利以及皇家加持等多个层面中,其中最主要的推广是商业,因此中国陶瓷璀璨发展、登峰造极。
定窑模印白瓷
定窑时有了白瓷,那么当时怎样提高审美和器物的一致性呢?——模印工具,即装饰的印花可以通过模具来实现。上图是一件浮雕装饰纹的盘。我们可以看到白瓷丰富多彩的形态,而这个白瓷的白不是纯净一无所有的白,不是油漆的白,不是塑料的白,而是温润如玉的、丰富多彩的、包含万有的白色。
感受器物要将自己置身于它所处的年代。过去没有电,所以将白瓷放在昏暗的房子里,靠着近在咫尺的视线去感受它的细腻,此时的“白”变得无限神秘而丰富多彩。今天的我们借助光源再去欣赏这个“白”,璀璨的光已经削减了许多美感,如果我们回到过去,在暗暗的、光源闪烁的空间中再次感受,我相信你对“白”的认识会让你吃惊。
茶碗、酒器:生活中的艺术
茶禅一味,手中乾坤。首先我们理解的陶瓷并不简单,很多碗好像都是这样的造型,但是当这样的造型穿越古今时,其实有亿万种造型在辅助着它。在我们的陶瓷历史之中,茶碗是取得最巨大成就的一个品类。因为茶碗也可以作为饭碗,使用率极高,破损率也极高,所以它的容量和生产量也巨大。它既可高雅,进入贵族皇室的视线,也可朴素,进入平民阶层。
正因为茶碗留存量、传播量巨大,所以在丝绸之路中也占据了巨大的份额。同时,因为有了茶碗,所以有了中国喝茶的习惯,由此影响了朝鲜、日本。
谈到茶碗,我们又可以回到演讲开始时的第一张图片,这是不是一种神秘的启迪?一种超越你想象的暗河?为什么钧窑里的茶碗作品就像真实的星空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元素?我们还是回到泥土和火的宇宙基础能量中,才能找到它的吻合之处。
定窑黑釉斗笠盏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宋代建窑兔毫束口盏 (日本林原美术馆藏)
黑色最流行的时代也是在宋代,因为斗茶,所以黑瓷在宋代最为流行。为什么会流行黑?为什么后来日本会把宋代的茶碗奉为国宝?因为这样的容器帮助日本提升茶道,也让他们通过容器理解了中华文明通过器物与天地沟通,以禅意和思想境界的联想相沟通。这不仅是它的色,也是它的美,更是它的启迪。所以小小的茶碗在手中一捧,你捧住的是一个世界。你喝的不是茶,是生命的吟唱,植物的美学,当然也是时间的味道。
黑茶盏的流行,得益于从唐代到宋代的点茶。因为那时的茶叶与现在不同,摘下来要蒸、蒸完了要捣、捣完了做成饼,然后用银签、铜签把它串起来变成小小的茶团。当要斗茶时,得拿出来放到火上烤,这叫灸茶。灸茶把湿气烤掉之后,茶团就变干变碎。然后用碾子将它碾成很细的、类似抹茶一样的东西,再把它放到碗里,用沸水一点点调成膏,然后用沸水冲开,再用茶筅快速打出白沫。如果想用那个动作把它打出白沫,你的手要变成虚态,这样才可能让它成为白色,才能达到茶的最高境界。
那么怎样衬托白呢?——用黑色。所以黑茶盏流行开来。为什么黑茶盏口部有一个非常微小的收口呢?因为打的时候能管住茶不溢出,然后以白沫咬盏的时间长短判断茶的好坏。我个人认为他们斗的不是谁的茶好,其实斗的是谁的技术好,因为技术不好是打不出白沫来的,能成一点点绿汤就不错了,而能把茶打出白沫,说明心灵的协调能力巨大。这是无数的碗、无数的审美、无数的世界,所以在我们的心目中,我们所做的就是以茶碗之名做我们的世界。
白明作品 白氏杯
上图的八个作品是我的作品,是不同的瓷,不同的烧造、质地、形态、大小,现在正在法国展出,其中左边那一个小小的圆,放大了给大家看,就像是星空,那个不是我的创造,而是火和釉的创造。
法度气象,豪迈生命
法度气象,豪迈生命。在过往经历中,很多艺术品好像都是礼器或严谨的摆件,但其实中国有相当多的艺术形式都是身边的艺术、生活中的艺术,只是在使用它的时候没有把它们当艺术而已。
除了理性的茶碗是一个世界,难道豪迈的酒器不是从古到今中国文人的诗歌象征吗?不是中国文人浪漫人生最极简的形态写照吗?它的样子不就是一个酒态憨厚、微熏,看透世间但又非常想深入世界为之付出的文人心态吗?所以大家可以从这里看到各个朝代清瘦丰满、冷峻浪漫、豪放甚至豁达的形象,过去的一些装酒的器物,竟然演变成了对那个时代的人和审美气质的浓缩。比如宋代白瓷到民间青瓷的敦厚、舒展,难道不是各种酒的缩影吗?从米酒到蒸馏酒好像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对应。所以我要把这样一种容器带到大家的视线中。
青花瓷:世界贸易史的奇迹
葡萄牙桑托斯皇宫穹顶上的青花瓷
上图是我在前法国国家陶瓷博物馆馆长清水女士与法国科学家欧丢斯的帮助下,在法国驻葡萄牙大使馆看到的景象。这个景象背后的故事在世界陶瓷史上曾经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话题。葡萄牙开辟了真正的从海上到亚洲的商品通道,也就是我们讲的大航海时代。那个时候恰恰是中国的青花瓷出现的时间。这样的颜色,在欧洲人蓝色的瞳孔之中惊为天色。欧洲人难以想象神秘东方的一种蓝可以在釉色之下变得那样悠远清长,视线深入到浅浅的釉色之中,好像投入到遥远的天空,让你心神安静却又浪漫无比,这就是摄人魂魄的青花。所以在那个时代,青花瓷一出现就变成了全世界追随的了不起的奢侈品。
当时的葡萄牙国王将中国的青花瓷放在皇宫中,置于他睡觉的天花板上,那个房间并不大,床也不大,但是床的天顶铺满了这些作品。后来,皇宫卖给了一个贵族,然后被法国大使馆买下来作为他们大使馆的办公之地。在清理建筑时才发现天顶之上有263件明代到清代的青花瓷,其价格比购买皇宫要贵几倍。然后他们将这个拆下来,展览了几个月又重新装上去,从此不露真容。上图是我在现场拍的,十分有幸。
由此可见,当时青花瓷在世界就是硬通货。青花神秘、美丽,也气魄非凡。蓝色在中国人的工艺、视觉之下是多么丰富多彩、让人着迷。当然它也创造了整个中国明代在世界贸易史上的奇迹。
民间陶瓷:率真朴素的挥洒
远古新石器时代的陶瓷艺术是真正的、民间的劳动。后面的则更多属于贵族性审美、文人审美。但是中国的陶瓷丰富多彩,不仅有存于故宫的贵族陶瓷,还有了不起的民间陶瓷。人的审美就是这样,当我们经常欣赏了不起的法度时,就会对自然挥洒甚至偶然的效果异样亲切;但当过惯了朴素生活时,对所谓高品质生活的要求就非常有动力;但当看惯了贵族化审美后,又会觉得它们缺少人性和鲜活的状态。
我们再回到率真朴素的挥洒之中,领略民间陶瓷的伟大贡献。他们在这里将图案釉料变成了舞蹈,没有规范严谨的线条,每一个线条都自由鲜活,类似于每天的呼吸。然后所表达的主题既有传说也有生活,既有吉祥美好,也有极为纯朴的动物和鸟。如上图所示,如果我们从绘画史的角度来讲,在这样一个宋代作品里,我甚至看到了明代写意的国画、水墨,这样一只鸟,动态往前奔跑却又回头望,笔意潇洒,笔墨酣畅淋漓,看起来没有技术的约束,却绝对有肌肉记忆般的豪放和潇洒的过程。
大家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大写意,像正楷字,像石头雕刻的语言般的几条线,竟然是民间审美的山水。
从前面讲到的黑陶、彩陶、兵马俑、青瓷、唐三彩、白瓷、青花,再到如此民间的审美,整个组合变成了我们的陶瓷历史。它满足了不同阶层的需要,也支撑了整个中国遍布大江南北的民间窑口,因为没有这么多的作品、市场需求,没有这么多的人口消化,中国不可能成为一个遍地窑口、世界仰慕、璀璨伟大的陶瓷国度。
我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给大家分享我眼中的陶瓷史,是因为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教师,我从职业需求里面感受到了它们的营养,我是一个伟大中国陶瓷历史的受惠者,但是我并没有模仿传统的样式来证明我与我们祖先的联系。同样使用这块泥土、传统釉料、传统工艺,但我却表达我作为艺术家个体对这个时代的认知,我要贡献出一种新的、和我们这个时代相关的认知。也是在这种艺术创造的过程中,我加深了对前面所说的艺术形式的本质理解。我不再被传统的某些优秀的样板牵着走,我希望仰望它,从他们那里获取我们今天创作的动力,因为一切我们认为伟大的传统,回到它诞生的时代都是现代艺术。一切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国文明在那个时代都是他们的生活艺术,都是他们真情实感的时代艺术。所以我作为艺术家的职责是把我对传统的认知变成作品,向传统回馈,向传统致敬。因为这样的致敬方式,世界各国一些重要的博物馆邀请我的作品在他们那里展出,上图是我在世界各地的展览。
作为一个讲座,一定要浓缩出它的核心意义。陶艺是设计,是绘画,更是雕塑;它是平面的,也是立体的;既是传统也是现代;它属于生活,还属于历史。陶艺让我们鲜活地理解一个时代,了解我们自己。最后一句话其实是我最深的感受,是因为我通过陶瓷了解了我自己。它像是一个看不见的纽带,牵引着我跨过了很多我觉得困惑的地方。
一切艺术行为和方式都是时代的产物,最终决定了时代的丰富性。我们的生活其实之所以丰富,看起来离不开科技,其实一切科技都是与艺术相关的。我们使用的东西都围绕着人体工程学不断设计、制造,吸引你们关注。
陶瓷是一部百科全书,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了我对华夏五千年文明最璀璨的艺术形式的感想。我认为一个教师最好的分享是用自身的认知、体会,把感受传递出来,虽然不一定都正确,但它一定是你认知文化的旁证。我们的文化包容就是在这样的旁证和他者的仰望中走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也快速地与世界融为一体,享受了世界科技的便捷。
我希望大家用穿越时空的理解能力,回到传统诞生的时代,以那个时代的人来回望我们今天。两种回望,一定会激荡起我们内心无限的创造力、感知能力。生命最美好的恰恰是停下来,你的注意力感动你的时候,是最美的生命。
谢谢大家!
本次讲坛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澎湃新闻、腾讯新闻、搜狐教育、凤凰网、百度新闻、中国教育网、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清华大学出版社融媒体、抖音、B站、西瓜视频、今日头条、微博、快手、小红书、视频号等媒体和平台在线同步直播。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发起的大型思想传播活动,推动建设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清华新百年。讲坛定期邀请优秀人文学者,在标志性建筑新清华学堂发表公众演讲,阐述其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