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召回”到生活的艺术—艺术家傅汉林专访

2024-06-27 11:22:36 来源:雅昌发布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f7e8017b7683b49a9a01672b6032623c.jpg

展览海报( 图片来源与艺术家 2024)

近期中国艺术家傅汉林在纽约John Molloy画廊举办了他的首次海外个展,以“召回”为主题,他用一种特别的角度回归到艺术创作,或者说是他对“艺术即生活”的诠释,请随我们的专访一起了解他的新作。

Q:了了(艺术文化撰稿人,工作生活于纽约,常年从事亚洲当代艺术课题研究与亚洲文化推广工作)

A:艺术家 傅汉林

Q:您好,傅先生,恭喜您的纽约个展成功举办。可以介绍一下自己吗?

A:谢谢。简单说我是一个学雕塑的人,但除了艺术家的身份,也会有其他的一些角色:策展人、艺术经纪人、产品设计公司的创始人…我的生活和工作始终围绕着对艺术的热爱展开,艺术是我的专业工作,也是我的日常生活。

Q:您的生活和工作很多元化,请问您学习艺术的过程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是什么促成了现在的情况?

A:首先,我觉得艺术的学习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但同时需要大量的沟通交流,是对过往艺术家的学习,对当下社会环境的了解,对未来可能性的探索。所有艺术家都会寻找有且只有的独特性,没有既定的规律,也无法被复制,这也是艺术最大的魅力。 对于我来说,从小时候乱涂乱画,到美术学院的专业学习,花了十几年学习如何成为一个艺术家,是传统的学院之路。之后到法国继续学习造型艺术,研究艺术史,发现艺术的创作其实不仅仅是一幅画或者一个雕塑。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是一个很独特的符号,增加了我们生活中物质之外的空间。这也促使我转入到艺术市场的专业学习中,以及后来工作中对艺术商业化开发的探索。 其实这又说回到自己雕塑的专业,比如博伊斯(Joseph Beuys社会雕塑的概念,我也希望努力探索从我出发的艺术世界的边界,我相信它一定是非物质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84c9ba151d5d0e615261ae7d96c0b5e5.jpg

艺术家傅汉林(左二)与观展嘉宾们(图片来源与艺术家 2024)

Q:我能强烈感觉到艺术与您生活的紧密联系,相信您对艺术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可以谈谈您所理解的当代艺术吗?

A:深刻肯定谈不上,相反我倒希望可以更轻松一些。其实就像这次的个展《RECALL》,我会希望是一个放松的Party,艺术不是讲道理,它的能力其实很有限,但特别的是可以创造无限的可能和想象。 其实我不会刻意的去说当代艺术,因为我觉得当代艺术、现代艺术或者古典艺术等等,只是方便大家从时间和状态的角度去认识艺术的一种定义,就像说绘画,雕塑,影像,装置…只是我们从作品媒介上去做的分类。如果需要我去判断一件作品是否是当代艺术的时候,我的角度是观察作品主题和现实时空的关系,以及艺术家所表达的内容和当下环境的联系。然而因为一件作品如果只从艺术家个人出发,这种联系肯定是有限的,会限制我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以至于当代艺术展览中会有很多观众看不懂的作品,其实专业人士在了解相关联系之前也看不懂。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而且这个现象会复制出现在每个时代。 所以我钦佩于杜尚(Marcel Duchamp)对传统的反叛,推崇博伊斯的“人人都是艺术家”,我认为艺术的功能是一种对整个社会的特殊服务,而我自己会以一种更广阔的角度去理解、去感受艺术,不要去限制任何可能性。

Q: 鉴于刚刚的回答,我更加相信您的理解是深刻的,哈哈。那么是什么契机让您又开始自己的艺术创作、并促成您这次的个展呢?

A:谢谢,我会把这当作是您的称赞。其实说“又开始”有一些不准确,这些年我自己的创作并没有间断,私下会有很多关于作品的思考和尝试,只是一直没有公开,艺术的创作对于我变成了一件比较私人的事。在工作中,我会参与到很多其他艺术家的创作之中,为他们提供我的思考,如何去完善一件作品,如何去表达主题,如何去实现一场展览。所以即使这次个展的准备时间比较紧张,但得益于自己以往的经验积累,展览顺利完整的举办。 自己参与过很多展览,但能在纽约实现自己的第一次个展心中十分激动。所以当有这样的机会做一个展览时,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去完成它,回忆自己生活中和艺术的关系,并努力呈现出来。很幸运在这次旅行中,机缘巧合,受邀举办了这次展览,需要感谢很多人的支持。

Q:您这次展览的题目是“RECALL”,有什么寓意吗?然后我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媒介是镜子,其中的关联是什么呢?

A:之所以是“RECALL”,我认为是艺术对自己一种的召唤,当我思考个展主题时,这个词马上就从我的脑海中浮现了出来,就是它了;另一方面,“RECALL”也是我对回忆的思考,正因为我觉得艺术和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的创作必然是从生活中寻找线索,然后去实现,去表达,也是希望这次展览体现自己近期的思考,关于艺术,关于自己。 镜子是我们生活中几乎每天都会去看的东西,这勾起了我的兴趣,一层薄薄的镜子连接到一个平行且相反的世界,脆弱而精致。这就像我们记忆中的具体碎片,抽象的情感和扁平化的思维。看着好像一样,但又不一样,凸显出中间的这一层夹缝很特别很重要,在探索的过程出现很多具象的图像,我努力将它们与现实叠加,追求丰富与完整。 就像同题的作品《RECALL》,当我回忆自己过去和艺术的关系时,很多符号从我的脑海中跳出,学习绘画时的记忆,做雕塑时的工具,博物馆里印象深刻的作品等等,慢慢的产生了很多关联,通过我自己把这些事物串联了起来。

Q:进入展厅立刻会被一只可爱的蓝色大象吸引,觉得您的作品十分有趣,是怎么想到这个呢?

A:我确实认为艺术应当有趣,或者幽默一些,比如艺术家卡特兰 (Maurizio Cattelan) 的一些作品,但我会希望更轻松愉快,更生活化一些。 我最近在学习英语,一天学到了“The elephant in the room”这句隐喻的俚语。然后第二天我在购物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这样一个充气大象玩具,一切巧合变得顺其自然起来,“嗯,这是个不错的作品”我心中对自己说。第三天,我对它进行了一些改造,让它更符合我的想象。当然对现成品的应用也是对杜尚(Marcel Duchamp)的致敬,然后通过镜面和扁平化的表达,让其变得完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6/43f3a4e85064fcf3f24ac07bca97b202.jpg

John Molloy先生(画廊主)与 艺术家傅汉林(图片来源与艺术家 2024)

Q:非常喜欢您轻松的感觉,更能体会到“RECALL”中的回忆与思考,可以请您从艺术家的角度谈论一下自己过去以及未来的想法吗?

A:谢谢,就像刚刚提到过的,我认为作为艺术家,应当去做更多元化的探索。过去的自己也一直坚持实践这样的理念,不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围绕着艺术不断的扩展着自己生活的边界,更深刻的感受生活的美好,也通过艺术的展现,将这一份美好传递给其他人。我想这是我在过去以及未来都会坚持去做的事情,努力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一点。

Q:的确如此,让我们共同努力!感谢您接受访问。再次祝贺您的展览成功举办,让我们十分期待您未来的项目。

A:谢谢你们。

作者:了了采访时间:2024年6月1日 纽约

责任编辑:陈耀杰

推荐关键字:了了 傅汉林 纽约 雕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