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对话 | 桐溪小蝉 我见青山多妩媚

2024-05-10 15:31:29 作者:裴刚  来源:雅昌原创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文 | 裴刚

  中国传统水墨山水有“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北方意象,又有南方山水的气韵灵动,滋秀华润。传统写意山水精神在当代的转化,亦呈现画者性情。水墨画家桐溪小蝉于日常景观、传统图像的滋养中,平等的看待自然景观、物象,传统中国画叙事系统皆可以拿来融会于个人的创作语言之中。常以“林泉之乐”超然于喧嚣现实之外,其间田园的平淡天真意趣显现。

  艺术家并没有纠缠于入世与出世的困扰,而以个体精神的自律与自足“依于仁,游于艺”。面对高度物化的消费时代与城市化进程;面对因追逐物欲而被放逐、搁置的性灵、直觉、感性;散淡的“逍遥”精神与自然情怀,在日渐高度秩序化、机械化的今日景观中逾显弥足珍贵。此间的散淡与寄情山水正是对现实的反思和对当代人精神生活的深度介入。以水墨山水的故园为根脉,以日常的生活情景作为语言的书写,是她行吟、徜徉与“物、我”之间的自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bed0453ea638ff4b12e7bc749a17528f.png

碧云 33×50cm 纸本水墨 2015

  “我见青山多妩媚——桐溪小蝉的新山水画”即将于2024年5月12日在爱慕美术馆启幕。本次展览呈现的正是桐溪小蝉于过去十年间,在“新山水画”创作上作出的多种实践。展览精选了桐溪小蝉近年创作的三十余幅“新山水画”作品,包括“花卉山水”、“纪游山水”与“佛像山水”三个系列。藉由此次展览的机缘,雅昌艺术网与桐溪小蝉展开对话。

  对话 Q&A

  雅昌艺术网&桐溪小蝉

  Q:中国传统文人画寄情于山水、花鸟、人物,不同时代所感不同,此次山水画展包括“花卉山水”、“纪游山水”与“佛像山水”三个系列。有日常的情趣,又有出世间的寄托,这三个系列而言,分别指向了怎样的情感所思?

  A:中国画的画种基本就是山水、花卉、人物,而人物到后面其实就比较弱化了。中国人更重视自然,他其实把万物都看成是有生命的,所以他不一定需要通过人物才能表达出这种生命力。它不是直接去表达人,而是表达“通过人的眼睛去看到的万物”,把人的情感外化到这些自然物当中,这也是我许多“花卉山水”作品中的一个表达基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8e47f14e830098f847b6562635b48497.png

雁度长空 100×53cm 纸本水墨 2017

  “纪游山水”中的许多灵感都来自我的日常生活,带有一定的情节和故事性。可能我收到了朋友的照片,或者与家人出游,有了不同的感受和情绪,轻松的,快乐的,或者在某段比较紧张的生活节奏里,产生出了向往远方田园生活的想法,我都会用画作表达出来,算是一种真诚的记录。

  我的家乡在福建福鼎,那儿自古就有很多寺庙,不完全统计,可能有300多间。老家佛教的气氛很浓厚,我自小生活在这个土壤里头,不知不觉就会感受到。后来,我又有机会为宁波天童寺写了《天童寺历代住持像赞一百八十二首》。这些经历,让我很自然的创作出“佛像山水”系列。我会尝试着把佛像处理得更加可近可亲一些,让他们更人间化,更人性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bd69aa1f8660dbf2a12e9eaedfd81dba.png

入梦 46×35cm 纸本水墨 2016

  Q:这一系列的作品的悠游自在和人“情”最是令人感动,“花卉”章节的《碧云》《如梦》都毫无束缚表达山水花卉,直接表达不同时间的情绪,请这两件作品谈谈作品的形成。

  A:在这两幅画里,我把花卉放大了,可能会给人错觉,好像又像花又像山。

  当时可能就出于一种游戏的心态。我画花卉,花卉里面有一种“没骨法”,另外画山水里也有一种技法是“米氏云山”,非常朦胧的一种画法。对我来说,画画就像一种游戏,比如把花卉和山水里这两种技法结合在一起,看有什么效果。我没见过别人这么画过,但也不是说我要去故意创新,就是一种尝试。

  画这两幅画时是比较轻松、放松的,可能有的人看了,会感觉出自在。其实画就像一个引子,它自有气韵,当我画出来后,作品就是个独立的东西了,看画人的情绪未必和我的一样,他们也会根据画作产生自己的情绪。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56ccec9d4782166862597be7a13d94ba.png

野水 50×53cm 纸本水墨 2017

  Q:在“纪游”章节中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更为丰富,书法中锋用笔线条层叠,墨色水汽淋漓,水、墨华滋,其中《夏日》《出游》在恬淡野趣中人猫同游,放学的美好时光,又与“花卉”章节有所不同,叙事感更强,笔墨浓淡干湿也更为丰富,请以这两件作品谈谈心得。

  A:在画《夏日》的前不久,我得到了一种纸,很特别是一种老纸,触感比较粗,在上面画出来的画和原来感觉很不一样,我就想画一些超现实的东西。

  再之前,我一直研究丰子恺,多年前还有机会翻译了一本挪威汉学家写的关于丰子恺的书,他是奥斯陆大学的汉学学者何莫邪。我们也因此一直有联系。后来他退休了,回到丹麦,有时会发我他在他儿子农场里的照片。那个农场里,有他们自己盖的房子,自己养的猫呀鸡呀,那种田园生活,很让人羡慕。而他家里很多藏书都是中文的,还有不少古文书,他对中国古文很了解,骨子里头就像是个中国人。

  那段时间我也总在家陪伴孩子,每天接他上学放学。于是我就把一些不同时空的事物和人组合在一起了,画里面就是有时空交错的感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d6574e2f6cb466ac3760ef9d274b546d.png

夏日 27×108cm 纸本水墨 2018

  《夏日》这幅画虽然是水墨画,但是那栋房子是西式的,就是何莫邪老先生郊区的那种房子,他们那边是没有山的,我在房子周围加了山,还有前面的花,是蜀葵,这些又都是很中国的元素。书房里的人就是何莫邪了,窗外的小孩又是我们家孩子。而画里的鹦鹉、猫等动物,又都是他们农场里的。所有这些事物我就觉得他们就好像活在我的头脑里一样,当时我画得很顺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51e708fe8ff54bfbda918f070d5b70a2.png

出游 27×108cm 纸本水墨 2018

  《出游》这幅画,就是我回到老家后得到的灵感。当时我回到老家,和家人、朋友到山里头去玩。南方就是这样子,绿树、植被,植物比人还大。整幅画稍微比较现实一点,是在描绘老家的情景。有人说这幅画有些丰子恺的韵味。我一直有研究丰子恺,并没有专门学他的画,但是他给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是他的为人、文学修养、艺术修养,那种信仰。他的老师是弘一法师,有很多传承。

  他的散文特别好,书法也好。他的画虽然被人叫做“漫画”,但其实它是国画。它是用毛笔在宣纸上画的,每一个人物画笔锋都是中锋用笔,每一笔都很有力的,经常很生动的一笔就能把整个那种人物画活起来。我可能因为研究他的作品,不知不觉也受到一些有影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c24d9229534ba7230c45559b7c9b23f8.png

风卷 69×69cm 纸本水墨 2014

  Q:在疫情之后的时代,AI技术突飞猛进,全球动荡不安,战火频发的环境下,看到《妙光》《月满》等充溢悲悯、亲切的作品,心下便欢喜安定了下来。“佛像”章节的一系列作品并没有如庙堂仙佛绘画庄严宏大,如“花卉”、“纪游”作品中的平淡天真相通,请以《妙光》《月满》谈一下“佛像”系列的背景、图像的思考。

  A:《妙光》跟《月满》这两幅里,我当时想尝试的是把山水、花卉、人物都合在一块,另外,也想把佛像处理得更加人间化,就等于说不是那么庄严的,需要人把它供起来的,而是因为佛的那种慈悲,他也是跟我们一起在人间的,更人性化,更接近世俗。也因此,我在画面上,就会用些明亮的色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9df6431fffcb11034ca515314356b239.png

妙光 90×48cm 纸本水墨 2019

  《妙光》表现得是一个出家人、修行人,但我也给他画上了“背光”。想表达的就是,其实人人都可以成佛。每个人都有背光,每个人都有佛性,就是你要把自己的身体、心灵健康都修好了,光就能出来。而在他面前,都是花草树木,在他眼里,万物也都是有灵的。而我在画这个出家人的笔法和画万物的笔法用的都是一种类似的笔法,也想表达一种“万物一体、万物有灵”的感觉,也暗含着要平常心,不要太骄傲的意思。

  《月满》的主体则是一位观音,我在周围画了很多开了花的植物,显得人间很美,让他们融在一起,也是想传达一种“万物一体”的感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e0c23849c8bc24df168f422f31c0fcb2.png

月满 90×48cm 纸本水墨 2019

  Q:纵观这一系列的作品用笔藏锋圆润、自然含蓄,意在笔先,形成画面的意趣盎然。画身边和想象来的山水、花卉、佛像,移情换景非常的自由,不程式僵化,请谈谈对传统的继承和当代环境下水墨画的心得。

  A:我曾在宁波天童寺见过一位广修老和尚,书法写得超级好,他整天就在那儿写,也不是说这个字要怎么样,外头成名之类。他就是把写字当做修行,就是喜欢写。还有另外一位老先生,叫桑文磁,他写的字也让我感动,他跟广修老和尚又完全不一样,他是那种经历很多沧桑很多苦难之后,写出来的。他从小都是用毛笔来写东西,出来的东西很有一种力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744a6967aa0afb9f7eb0d39c16713a1b.png

新岁 35×46cm 纸本水墨 2015

  对我来说,画画是一种放松,也是修炼方法。我们现在的人要想达到一个境界,可能要先想想可不可以像这些老先生那样沉得住。

  我们传统的花卉山水其实比较严谨,老师也会要求你。在构图、用什么线等各种画法上其实都是有规定的,可以根据画谱去学,但也可能比较“程式化”。整体来说,传统山水花卉相对抽象一些,在看画时不一定去看它里面有什么情节,你就看它色彩关系、线条关系就可以了。

  我的作品偏生活化一些,我也发现这样的作品大家会更喜欢一些,因为它像有情节的,可能带一些故事,看起来内容更具体。

  这个过程里,除了丰子恺,夏加尔也给了我启发。他让我觉得原来画画也可以这样画,人都飞起来也没事。另外夏加尔用的色彩也非常细,色彩特别好看。相对来说,国画里头就是用墨比较多。夏加尔让我觉得我可以放松一点,可以不要那么老、那么保守,可以更自由。

  画画本身给与了我很多,它真的很帮助我,心情不好我会画,心情好我也会画。我感觉自己画画时的那种状态,是可以帮我找到自己的一个本我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8f1fe51e94d5aedf9f8dd3eb7316eb90.png

兴浓 35×46cm 纸本水墨 2015

  Q:作品中尤为打动人心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点滴感怀,水墨也因此生生不息,灵动不腐,请谈谈这些如意识流的日常生活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吧。

  A:我觉得画画就是自己的一个整体状态的自然流露。

  如果说生活就像水流一样,画画不是说要去先设计一个什么主题,而是从这个水流中截取一些片段,再把它们用不同方法表达出来。这都应该是自然萌发,而不是去刻意设计的。那些日常生活、花草、人物还有山水,都可能打动你,可能入画。

  水墨本身就具有流动性,也是一种高度的抽象化,非常能表达人的内心。通过字迹、线条,是可以看出人的心性和人的灵魂的。

  一个艺术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这个能力,能够把你内在的东西通过你的笔外化到纸上。我做的很多工作,不过就是把自己在生活里的状态、情绪通过作品诚实地表达出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69891f7740435d63e1d8257375defeb3.png

如来 90×48cm 纸本水墨 2019

  结语

  桐溪小蝉的新山水画,无论以花卉没骨法或取法黄宾虹的点染山水的“花卉山水”系列,还是融山水、花卉、人物于一炉的“纪游山水”系列,以及可亲可近的“佛像山水”系列,都不仅可回溯山水源流,同时在图式主题、笔墨技法等方面求索创新。由此诞生的“新山水画”,既丰富了水墨的形态,也重新链接了传统的山水精神与当下现实的情景。


责任编辑:裴刚

推荐关键字:山水 桐溪小蝉 水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