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上海久事美术馆——顾黎明个展
开幕式嘉宾合影
2023年8月4日,“顾黎明的语言转换——从马王堆到山水赋”展览在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开幕。作为近年来顾黎明作品在上海较大规模的一次亮相,此次展览甄选了其从上世纪80代以来,近四十余年艺术创作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76件。展览分为《马王堆》《门神》《佛造像》《山水赋》四个部分,涵盖了油画、水彩、版画、陶艺、综合材料及装置等多种表现方式,呈现了艺术家清晰的艺术探索道路,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思考。
本次展览由上海久事美术馆主办,無用空间协办,张晓凌担任策展人,童雁汝南担任艺术总监。展览于2023年8月4日起对公众免费开放,将持续展出至2023年10月16日。
艺术家顾黎明致辞
策展人张晓凌致辞
艺术总监童雁汝南致辞
上海久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喆致辞
众家评述
大道至简,悟在天成。“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中最为朴素的阐释。在顾黎明近期的创作中不难发现,他对于自然印痕的使用已经臻于佳境。在《山水赋》系列作品中,艺术家利用在山石上拓下来的痕迹进行深度创作,让大自然的肌理融入作品之中,配以简洁而有力的线条,作品宛若一首恢弘雄壮的赋歌。艺术家利用多种媒介材料的巧妙并置,让观者获得一种不同以往的审美体验,进而通过视觉的震撼产生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感怀。顾黎明的这种创作方式是具有创新意义的,但同时也是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延展,人类对于大自然理应有敬畏之心,同时也应该有“为天地立心”的使命感,少一分傲慢多一分责任。对于东方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理解总是充满神秘色彩,这种所谓的神秘是缘于不同文化积淀下对于事物的理解差异,而顾黎明的《门神》系列似乎为人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在《门神》系列中的绘画人物身上可以看到敦煌壁画的黛眉线条,也可以看到民间木版年画的饱满色调,顾黎明正是使用这些极简却极具生命力的色块和线条,以更加现代的表现形式,书写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和广博。在顾黎明的作品中,传统文化的基因之所以总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或正源于他对于艺术的哲思——在对历史的反思和辩证的批判中,始终坚持对于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创新。——张子康,中央美院教授、美术馆馆长,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策展人,美术评论家
顾黎明的艺术,是在艺术创新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对于二者的矛盾的解决,他没有采取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方式,而是通过绕道传统来追求创新。这种借古开新的创作理念,可以较好地解决中国当代艺术家所面临的各种纠缠不清的难题。但是,这种借古开新的方式,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顾黎明通过长期的实验和探索,力图解决传统题材与当代语言之间的矛盾,线与面的矛盾,格调、境界与视觉感受之间的矛盾。从最近创作的作品来看,顾黎明找到了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作品显得更加成熟老练和自由舒展。顾黎明这种借古开新的作品,给美学和艺术批评提出了挑战。无论是西方现代美学的视野和术语,还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视野和术语,都无法触及这些作品的核心。创建适合这种类型的作品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术语,是当代中国艺术理论界和批评界亟待完成的任务——彭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策展人,美术评论家
《汉——马王堆服饰No.02》
78.5x55cm,1989年,纸上油彩、宣纸、木炭等
《马上尉迟恭No.02》195x130cm,2020年布面油彩
《北齐——思维菩萨》37.3x24.8cm,2004年纸本色粉、铅笔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