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可君新书《烟影与面纱》
夏可君教授《烟影与面纱》一书近日出版。该书是夏可君教授“无用的哲学”系列中最新的成果之一,他将目光转向了“烟云”等颇具古典美学色彩的意象。
夏可君教授在书中引用过尼采的一段话:“如同一个民族,一个文化,一种人性的可塑性,我所指的可塑性力量是指:这力量从自身生长出来,以自己的本己方式,去转化,而且去活化出自己的生命。这个自身的活化,乃是对于过去与陌生的活化,可以治愈伤口,去代替已经丧失的,去重新创造被打碎的模子。”(夏可君译)这段话的重要性在于,尼采提出为疗愈受伤的生命,应该去转化与活化“过去与陌生之物”,去寻找一种可塑性力量。夏可君教授的书写也是从类似的问题出发,而将目光转向了“烟云”这一思想图像,并进而提炼出“烟影的理论”。同时,他并不想建立一种模型。
因此,尽管夏可君教授是从中国古典山水画中的“烟云”出发,但他想抵达的是对“烟影”的沉思。在他看来,烟云与烟影存在着更微妙的相关差异。烟影是烟云的更为虚化的状态,如果说烟云还可以以直观来感知,烟影则作为尚不完全存在之物,就更为神秘,更需要想象力去体悟。
对烟云的退守,可能算试图回到中国古典山水画美学的努力,而关于烟影的沉思则来自对以山水画为代表的中国古典美学的提炼,不只是一种对传统的简单回归。夏可君教授也尝试去活化“烟云”的美学,提升至“烟影的美学”。
夏可君新书《烟影与面纱》
“烟影的美学”承认,在世事无常中,生命的至为柔弱,一切都仿佛像烟之影一样容易消散无踪。但至为柔弱的生命,更应该被肯定与呵护,才能在各种风险的冲击中幸存。这种幸存必须有对自我心身的关怀,对精神力量的充分肯定。面对各种对生命的宰制与榨取,必须柔化其中存在的暴虐力量。
在一个虚无主义弥漫的时代,必须直视虚无的存在,而不是用一种满满当当的理论与事物去填充被现代性打开的裂口,而是勇敢地与虚无游戏,在变动之中提炼更普遍更恒久的元素,去构筑新的美学。所以,最终夏可君教授再次强调:“只有一种烟影的艺术可以拯救我们!”
夏可君新书《烟影与面纱》
烟影的美学与艺术,并非业已完成之物,而是需要不断从传统美学与现实处境的交汇中一再发明出来。夏可君教授的阐发,只是一种呼吁,它仍等待我们的回应,去构建属于我们每个人最本己最内在的生命经验与美学。
夏可君教授对烟云与烟影的解读,并不拘泥于思想史式解读,而毋宁是一种更为开放的解构与提炼。他在对烟云的理论解构中,走向一种生成的烟影的美学。他在书中所展现的对古代山水画作品与理论的熟稔,迅速被转化为一种富有新意的当代理论建构。《烟影与面纱》并不沉湎过去,不止步于对传统的回味,而是面向当下的思索。(本文文字部分摘抄自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嵇心《走向“烟影的美学”》
扫码购买 夏可君新书《烟影与面纱》
夏可君
个人简介:哲学家,评论家与策展人。哲学博士,曾留学于德国弗莱堡、法兰克福大学以及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个人著作十多部,以"无用"为核心概念,出版《一个等待与无用的民族》、《无用的神学》与《无用的文学》等专著。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