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国际博物馆日,全国各大博物馆推出了众多重磅活动以展示“博物馆的力量”,各有精彩。其中,长沙博物馆以迎来一批新的社会捐赠为契机,选择了向社会开放全后台。这一次难忘的库房之旅,让我们了解了博物馆中文物如何备受呵护、博物馆人为此付出的努力和用心、以及博物馆想要与社会共同努力让文物实现最大意义和价值的赤诚之心。
一
一件文物如何进入博物馆库房?长沙博物馆典藏部副主任刘莹介绍了捐赠文物的入库流程。
“文物征集办公室接收文物之后,会制作一份入馆凭证,这是入馆的第一步。随后文物将会交由总账室进行上账、登记,就好比人类社会中的‘上户口’。在登记过程中,总账人员会对文物进行一些基础描述,包括材质、器型、颜色、完整程度等等,由此建立一份最基础的档案。登记完成之后,工作人员会根据文物的材质分配到不同的库房,然后由库房保管员进行更进一步的保管和研究。”
总账室工作人员介绍工作流程
总账室既是新入藏文物的临时住所,又是藏品总登记账及辅助账永久的家。在博物馆的库房系统中,总账室属于功能性库房,主要是总账管理员用于接收文物征集办移交的文物并进行登账,即对新入藏文物“上户口”的库房,文物经过此处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户口和身份证。
二
被收入库房的文物离不开日常研究。
器物绘图是将制图学应用于考古研究中,并用制图学的理论和技术记录文物资料的一门基础工艺。文物研究须借助于绘图、照相、测量等技术手段,对博物馆的藏品进行器物类型学研究,也是藏品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绘图室,工作人员蒋静在工作中
蒋静展示文物内部
工作室墙上展示着绘制的其他文物图纸
在参观时,长沙博物馆文物绘图室蒋静正在为一件长沙窑瓷器绘图。她将绘制对象用两只三角直尺进行固定,用一根直尺仔细测量,反复确认,每一个经纬度都需要仔细核对:“每一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载体,而器物绘图需要用线条准确地将每一个承载的信息都进行清晰表达。利用绘图反映出藏品的大小形状、花纹和质地的真实面目,达到见图如见物的效果,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有机质文物修复室
无机质文物修复室
中心实验室的四件实验室之一:检测分析室
观众们还参观了科技感满满的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在博物馆工作中,文保科技保护中心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部门。由四间实验室组成的中心实验室,重点关注藏品的检测分析、保护修复材料和工艺技术研究等。除了分析藏品的物质组成和病害特征,还可以通过分析检测获得藏品所隐含的信息,进一步探寻认知藏品的历史、科技、工艺、艺术价值等。据统计,至2020年共完成千余件金属、陶瓷、纸本、漆木器等各质地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
三
在文物的出库、入库中,打包室是文物的必经之地。打包室主要承担文物的日常打包、短时间存放、外借出库周转等职责,确保文物安全打包与出库。
打包室工作人员展示囊匣
珍贵文物还拥有专属的囊匣,用于文物的常态打包。长沙市博物馆文物囊匣分为木质囊匣与锦盒囊匣两类。所有囊匣均为特制。在验收囊匣的时候,会要求厂商将一个与原物同等大小的模型放置在囊匣之中,经过高空坠落的测试,保证不开盖、不碎、不开裂,而且在打开囊匣之后确认模型保存完整。
工作人员演示了运输打包的全过程:先用无酸纸将文物的各个部分进行分别包裹,再放入特质材质的“打包盒”中。而这种“打包盒”的保护性经过测试,将一个鸡蛋放置其中后从二楼扔下去,落地打开还能保证鸡蛋完好无损。最后这些“打包盒”将会被分配到更大的打包箱。
四
结束了功能性库房参观后,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终于来到了主库区。长沙市博物馆文物库房根据质地,分为金属、漆木器、陶器、瓷器、字画、玉石器、油画等13个库房。此次开放的两间库房是玉石器库房和漆木器库房。
玉石器库房
长沙博物馆典藏部副研究馆员何枰凭向观众介绍了玉石器库房的基本情况:玉石器是长沙博物馆收藏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门类,玉石器库房一共收藏有7324件(套)、总数达到17556件玉石器文物,涵盖了旧石器时代的间断性砍伐器、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还有楚汉时期反映楚汉文化的玉璧、玉环以及大量的明清时代使用的生活用具。材质丰富多彩,是反映古代长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重要物证。
长沙博物馆典藏部副研究馆员何枰凭展示如何推拉“抽屉”
库房中最为显眼的是几排高大的柜子,是文物们集体“休养生息”之地。在重型联排钢架中,用亚麻布包裹樟木板进行分割,所有的玉石器按照等级进行分类存放。在演示中看到,文物在“抽屉”内属于自己的独立小空间,而且“抽屉”的打开方式也极为讲究:采取“步步为营”的方式,分两步才能完全打开,以此达到控制力度、防止一拉到底产生震动而对文物造成影响。
这件玉璧的囊匣为木质囊匣
参观结束后,在即将踏出库房的大门时,一位观众突然有感而发:“博物馆的确是文物最好的归宿!”
藏品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也是博物馆发挥自身力量的重要载体之一。此次长沙博物馆库房开放,是国内文博界面向社会开放全后台的首创之举。长沙博物馆还将每年向社会公众定期开放,让公众更好了解文物保管、保护工作的全貌。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