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丁乙、隋建国、谭平、王衍成:“无间--当代艺术四人展”正于山东美术馆展出

2021-11-24 11:04:18 来源:艺术家提供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由山东美术馆、山东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无间--当代艺术四人展”正于山东美术馆展出,展览呈现著名艺术家丁乙、隋建国、谭平、王衍成的绘画、雕塑、视频作品共11件。自开展来,吸引众多观众参观,反响热烈。

7dc45NxTyLdIGosV32MKvVRLVI4WjSdfLQAXoUtC.jpg

QQPqRUsHVS4pNcsyWKuxebklSlNDjaIfQ3WtgGJ1.jpg

tfxRCgXMnSEUMYebk9nzMBO9bQrlQWkO5AWYSmJK.jpg

FrIod3xEauSLMuUSyARg4YYLAxYkvIiCdfOLHwKd.jpg

3mjdUU9vN20CfCuuzhZ2XE0Hh48M22faBLvsB5Yz.jpg

展览现场

  - 无间--当代艺术四人展 -

  艺术家:丁乙  隋建国  谭平  王衍成

  学术主持:彭锋

  策展人:李斯扬

  展览时间:2021年9月30日(周四)

  - 10月31日(周日)

  展览地点:山东美术馆一楼A1展厅

  主办单位:山东美术馆  山东艺术学院

  学术支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无间

彭锋

  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当代艺术会像中国这样丰富多彩。中国没有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没有意大利的超前卫(Transavantgarde),没有德国的新表现,没有“英国青年艺术家”,也不像东亚邻居那样,有物派和单色画。中国只有当代艺术的丛林,在野蛮生长中透露出力量和顽强,维持着完整的生态。

  中国当代艺术没有潮流!正因为没有潮流,中国当代艺术一直维持着它的当代性。一旦当代艺术汇聚成一个方向,一旦我们发现当代艺术有了共同的风格,当代性就不复存在,当代艺术就走向了终点。现代艺术就是前车之鉴。当现代艺术成为一种可以模仿的风格之后,它的现代性就不复存在,现代艺术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后现代同样如此,它在更加急切的风格化中更快地走向灭亡。当代艺术正在重蹈在风格化中窒息而死的覆辙,一些理论家已经开始使用“后当代”一词。多么可怕的宿命!即使后当代流行开来,它也不会比后现代更坚挺,只会更快地走向终结。

dkWZkOAtveDYhy2XAsRP4GmYPbmG3M54hR8AMi7v.jpg

GFJotdLnz1mTHmuM1w8aQdZ7vOTunMod9yF3eVsQ.jpg

YVUjQoakjA1j5ftnojkAqnU0gyuUuQJ7PRTCGENm.jpg

丁乙作品展览现场

  中国当代艺术之所以能够保持当代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在整体上没有被风格化,没有被体制化,没有被标签化。中国当代艺术中混杂了太多因素: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社会,审美与智性,颂扬与批判,建构与解构,观念与技艺,多样与一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它们相互矛盾,相互对照,相互依赖,相互建构,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独有的“间性”。多亏了有这种“间性”,中国当代艺术才抗拒了集体的盲从。

  但是,“间性”不是一种风格,尤其不是一种可供追随的宏大风格。对于宏大风格的识别,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对于某种没有外显为风格的特质的识别,却需要一种特别的历史敏感力。中国当代艺术之所以在许多人心目中没有整体面貌,既因为中国当代艺术没有适合宏大叙事的风格,也因为大多数身在其中的人缺乏必要的历史敏感力。

65RfcWL5pM0S3otUZssTJeMGrQVc4jDF3THAjyKJ.jpg

ALJ6U5fpjyeGvE0POd2qK73yQECn1hOvFM5ww8Di.jpg

ucP4dySPAHxcfOLQUik1Fx1iPGJ1EMBXBlO0IxED.jpg

61s5ZUy2u1u9NHxjKzXrtikZha63rAoWA02RZFAT.jpg

JmkosFHg38MWduIPPkDts73VR3D9IrBsZwNVkllA.jpg

隋建国作品展览现场

  如果说“间性”不是一种风格,它是什么呢?笼统地说,“间性”可以是一种态度,一种在动荡中寻求稳定,在疑虑中寻求判断,在对抗中寻求认同的态度。由于宗教在中国文化中没有取得绝对统治地位,中国文化具备容纳“间性”的弹性。除了这种文化的弹性之外,地域的广度,社会的复杂程度,尤其是东西方艺术的强烈碰撞,都是让中国当代艺术充满“间性”的因素。

MgMxZDq2vWwSPgcW0thRoSvvj6ChzHfoAAD89971.jpg

uu23N1w1aH6oSzTEWHYBne4vLT3faBxfyX3KGCIT.jpg

0mDnBLBh5fwasWy6kf3fH051zaWsJVxxkO9p1ta3.jpg

dAs5dFVZWFH6SWCCkwdaaVXIFNLXoRXKuWaQ1ESq.jpg

谭平作品展览现场

  当然,“间性”并非意味着不做决定,而是指不盲目做决定,或者说有选择性地做决定。

  在“间性”中做出决定,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持艺术家的个体性。这也不意味着像浪漫主义时代那样,艺术家享有绝对自由。艺术家在“间性”的网络中获得自由。这里既有个体的自由,也有群体的关联,二者共同形成中国当代艺术的丛林生态。

VuCjjavOjiifi8odH64cybZXpQqO6xRww7Gj4xAp.jpg

l0Mrl6OwjhyEMKJuhZGVcUxWJQutFKOIMmoS69GG.jpg

S9VO0ikM86SKPkkTsqnzc6XnufgDIt4BXuHOEl1g.jpg

OrkwhZMfDqV0MF3kBHIOp5wlWrAksYSd17DUEX3i.jpg

王衍成作品展览现场

  然而,就像现代、后现代、当代、后当代都有可能成为一种可以模仿的风格而失去它们的原本意义,尽管我们已经有所警惕,但“间性”也有这种可能。正如《道德经》开篇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为了保留词语的鲜活意义,看来我们得采用冯友兰所说的“负的方法”,像禅师们那样“随说随扫”。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保留“间性”的唯一方法就是“无间”了。

  艺术家

nAKzQPKgO6NnHCXfd8RBdjbOVyJcN67Wpf0ZNakB.png

  Ding Yi

  丁乙

  1962 年生于上海,现工作、生活于上海。1983 年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1990 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丁乙的创作领域包括绘画、雕塑、空间装置和建筑。从 80 年代后期开始,他将视觉符号“十”字以及变体的“X”作为结构和理性的代表,以及反映事物本质的图像表现的代名词。

  丁乙的作品在全球不同机构和画廊广泛展出,包括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0)、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2018-2019);古根海姆博物馆(西班牙毕尔巴鄂/美国纽约,2017-2018);德国柏林戴姆勒当代艺术(2017);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2015);德国杜伊斯堡、杜塞尔多夫等地美术馆联合群展(2015);意大利罗马MAXXI 博物馆(2011);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2010);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7);瑞士伯尔尼、德国汉堡、西班牙巴塞罗那等地美术馆巡展(2005-2009);德国柏林汉堡火车站当代美术馆(2001)等。大型国际双年展包括第45 届威尼斯双年展(1993) 、第1届亚太三年展(1993)、第11届悉尼双年展(1998)、第1届横滨三年展(2001)、第6 届上海双年展(2006)、第7届深圳雕塑双年展(2012)、第7届釜山双年展(2016)等。

  近期在国内外多家机构举办个展,包括龙美术馆(重庆,2020;上海西岸馆,2015),Nova Contemporary(曼谷, 2020),Rüdiger Sch?ttle画廊(慕尼黑,2019),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香格纳画廊(上海,2018;新加坡,2015),西安美术馆(西安,2017),泰勒画廊(伦敦/纽约,2017),湖北美术馆(武汉,2016), Karsten Greve 画廊(巴黎,2007、2014、2019、2021;圣莫里茨,2012;科隆,2008、2020),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1), 博洛尼亚当代美术馆(博洛尼亚,2008),Ikon 美术馆(伯明翰,2005)等。

6lJXjasDujnBRIAjieFiywAqfzypLPX7u537IZoo.png

  Sui Jianguo

  隋建国

  1956年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84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得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得硕士学位,现居住和工作在北京,为中央美术学院资深教授。

  隋建国在自己四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对创作观念、作品形式、媒介选择、时空经验等多个方面都有深度理解和认识。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艺术展,并多次参加国际艺术群展。

  近期个展包括:“生灭与真如--隋建国”(壹美美术馆,中国北京,2019),“体系的回响--隋建国1997-2019”(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北京,2019),“体系:隋建国2008-2018”(OCAT,中国深圳,2019),“肉身成道”(佩斯画廊,中国北京,2017),“盲人肖像”(中央公园弗里德曼广场,美国纽约,2014),“隋建国的掷铁饼者”(大英博物馆,英国伦敦,2012),“运动的张力”(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2009),“隋建国:理性的沉睡”(亚洲美术馆,美国旧金山,2005)。

  近期群展包括:“物之魅力”(郡立美术馆,美国洛杉矶,2019),“海南城市公共艺术计划--来自中英的艺术家”(海口日月广场,中国海口,2018),“罗丹百年大展”(大皇宫,法国巴黎,2017),“三人同船”(玛格基金会美术馆,法国尼斯,2015),“城堡中的花园--第九届巴腾贝格雕塑双年展”(德国法兰克福,2013),“见所未见,UNSEEN--第四届广东双年展”(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2012),“重新发电--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馆,中国上海,2012)。

Xy9iEFC5aMRx6lrGJTpxrSi1iMG7GEjv5I9AYRhA.png

  Tan Ping

  谭平

  艺术家、教育家,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八十年代末留学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获硕士学位和Meisterschule学位。英国金斯顿大学荣誉博士。曾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当代艺术中心主任。

  在长达40年的艺术实践中,他始终探索于绘画、版画、多媒体、设计等多个领域。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波特兰美术馆、路德维希博物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术馆等国内外重要机构收藏。

  主要个展:“谭平:绘画是什么 1984-2021”(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2021), “双重奏:谭平回顾展”(上海,余德耀美术馆,2019),“……”(北京,元典美术馆,2017),“谭平”(丹麦霍森斯现代美术馆,2017),“彳亍”谭平个展(美国坦佩,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术馆,2015), “画画”谭平作品展(北京,今格空间,2015), “1 劃”谭平个展(中国美术馆,2012),“谭平版画作品展”(北京,德国驻华大使馆,2011),“谭平作品展”(深圳美术馆, 2008),“刺痛与抚慰”谭平绘画作品展(北京,今日美术馆,2008),“谭平绘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2005),谭平版画作品展(德国,柏林艺术库, 2000),谭平作品展(北京,红门画廊,1995),“北京-柏林”谭平版画展(北京,当代美术馆,1994)等。

  主要群展:“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抽象--当代中国非具象油画艺术展”(北京,今日美术馆,2017),“抽象以来--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巡展”(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2017),“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北京,今日美术馆,2016),“非形象--叙事的运动”(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2015),“伟大的天上的抽象”(中国美术馆,2010),“意派”中国抽象艺术三十年(西班牙马德里文化中心,2008)等。

ubdh1oMHeOnKX3aAfor4XyuEnzEn3gfnJroRrlNo.png

​  Wang Yancheng

  王衍成

  王衍成,1960年出生于广东茂名,祖籍山东。2021年荣获意大利国家艺术院通讯院士、2020年荣获意大利国家米开朗基罗勋章、2019年荣获意大利贝里艺术奖、2015年获法国国家文化司令官勋章、2013年获法国国家文化军官勋章、2006年获法国国家文化骑士勋章、法国 Fonds De Dotation DesBeaux - Arts De Wyc美术基金会主席、法国国家比较沙龙Salon Comparaisons副主席、联合国教科文国际造型协会 AlAP UNESCO成员、IACA国际艺术中心副主席、罗马美院客座教授、山东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国际美院联盟UAA特聘教授。

  法国著名画廊Galerie Lelong、法国著名画廊 Galerie Louis Carre、美国著名画廊 Galerie Acquavella等知名画廊的签约画家,自1993年以来,举办过个人展览50余场,联展多达百余场。

  2021年9月-2022年6月法国皮诺先生Francois Pinault收藏基金收藏艺术展。

  2019年9月-2020年2月“微观与宏观”(意大利国家现代美术馆王衍成艺术展)。

  2019年10月-2020年2月意大利国家艺术院“色彩的光芒”王衍成油画展。

  2020年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展。

  2020年深圳何香凝美术馆收藏作品展。

  2020年济南首届国际双年展。

  2019年9月美国著名画廊 Galerie Acquavella个展。

  2019年上海西岸博览会。

  2018年-2019年纽约弗里兹大师展 Frieze Masters。

  2018年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个展。

  2018年今日美术馆“新沂蒙”美术作品展。

  2017年-2021年法国巴黎大皇宫FIAC国际艺术博览会,法国Galerie Lelong画廊。

  2017年日本上野美术馆王衍成油画展。

  2017年法国泰勒基金会“今日抽象”艺术展。

  2016年-2021年瑞士巴塞尔香港艺术展,瑞士巴塞尔瑞士艺术展,瑞士巴塞尔迈阿密艺术展。

  2016年“衍”王衍成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圆厅。

  2016年威尼斯双年展。

  2015年-2017年伦敦弗里兹大师展 Frieze Masters。

  2015年法国尼斯亚洲艺术博物馆王衍成油画展。

  2014年台湾台北历史博物馆王衍成油画展。

  2014年-2020年比利时当代艺术博览会。

  2014年-2018年Tefaf Masstricht艺术博览会,法国Galerie Trigano画廊。

  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大区馆个展。

  2010年法国巴黎Montparnasse蒙帕纳斯美术馆。

  2001年-2021年法国巴黎艺术展Galerie Trigano画廊。

  2000年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王衍成油画展。

  2000年广东省美术馆王衍成油画展。

  2000年“百年中国”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

  1980年中国第二届青年美展并获三等奖。

  国内外重要收藏机构包括Francois Pinault皮诺收藏基金会、意大利国家现代美术馆、法国Groupe Dassault达索集团、法国Montparnasse蒙帕纳斯美术馆、法国Nice尼斯博物馆、美国Galerie Acquavella画廊、美国Stephen Wynn收藏基金、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大剧院、钓鱼台国宾馆、解放军大剧院、香港新世界集团基金会、广东省美术馆、山东省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深圳画院。

  2000 年至今,法国著名画廊 Galerie Trigano、 Galerie Protée、 Galerie Louis Carré、 Galerie Lelong,美国著名画廊 Galerie Acquavella 定期为王衍成举办个人画展,并携王衍成作品参加欧

  洲、美国顶级艺术博览会。

  学术主持

  彭锋,美学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华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委员、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2016年入选教育部***特聘教授。从事美学理论、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展览策划、剧本创作等方面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出版《艺术学通论》、《美学导论》、《回归:当代美学11个问题》等学术著作15部,《艺术的语言》、《景观美学》等译著7部,在《哲学研究》、《文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Philosophy East and West、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 Aesthetics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策划“弥漫--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意大利威尼斯,2011)、“时差--中德新媒体艺术展”(德国汉诺威,2012)、“平面与深度--中国当代绘画展”(韩国首尔,2014)、“相遇丝绸之路--首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乌鲁木齐,2014)等艺术展览200余场。

  策展人

  李斯扬, 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博士生。曾参与2018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2019平遥国际雕塑节等展览的策划工作,2020“年鉴与档案--杨超的影像(2005-2007)”、2021“非常形--霜凝抽象艺术新作展”执行策展人。

  图文资料来自展方

  现场图片摄影:芽俩、杨知林、李斯扬

  编辑:曹月

  文章转载自:山东美术馆

责任编辑:胡艺

推荐关键字:当代艺术四人展 无间 王衍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