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画家吴茀之先生曾经画过一幅《甘蔗萝卜》图,说起这幅画,还有一段佳话。1958年春节期间,吴先生到杭州郊区笕桥参加了一个联谊会,有个农民特意到地里拔了自家种的两根甘蔗和几个萝卜送他,这让他大为感动,一直念念不忘,到了秋天,他就画了一幅《甘蔗萝卜》图。画面里就是两根甘蔗和一小堆萝卜,甘蔗用墨线勾出,竖立在那里,节节饱满如刚出水的藕节。左下角是被草绳捆住萝卜秧子、带着红泥的四个圆萝卜,萝卜的线条勾勒得十分洒脱。甘蔗和萝卜,一高一低,一直一圆,构图符合吴先生一贯倡导的“一俯一仰,互相回合”的意趣。加上在甘蔗梢头和萝卜茎叶上抹了淡淡的黄色和青色,淡雅而有回味,物趣和天趣相得益彰。
吴茀之 甘蔗萝卜 148×47cm 1958年
乡里乡亲来看他,带些自家种的果蔬,吴茀之就当成一件大事,还郑重其事地题款记述:“甘蔗脆而甜,萝卜肥又嫩,春节访农兄,感以此为赠。春节参加笕桥手工农联欢会,承农兄将辛勤所得果实见赠,偶作此以志不忘”。看得出,吴先生完全是以一个老农对待庄稼的感情,一个平屋居民品出菜根滋味的心情去观赏,表现自己的描写对象,这样,“景语”也就化作了“情语”。
吴茀之先生是花鸟画大师,除擅长梅兰菊竹、荷花、松鹰等传统题材外,稻、麦、棉、麻、瓜、豆、菜等农作物,甚至别的画家有意无意忽视的竹壳、药苗和生产工具,也都入之画图。他的理由是:“野草闲花和农作物也应该画,尤其是农作物,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关系密切,他们对它也特别有感情和感到亲切,所以更不能舍弃它,同时这为花鸟画扩充题材,开拓天地。”由此可见,山川日月、花鸟虫鱼这些“无情物”,统统都注入了吴先生的感情,一幅画注入了情感,也就有了生命。
吴茀之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对田园、对劳作、对农民,自是一往情深。他晚年曾和浦江岩头村农民张世煌保持了长达16年的友谊,张世煌自学画画,经堂兄介绍认识吴先生后,每次到杭州,都在吴先生家落脚,少则住上三五天,多则住个把月,吃住都在吴先生家。吴先生总是认真评点他的习作,当他提出想考美院时,吴先生叮嘱他画画要有想象力,立意构图要有新意。张世煌落榜后,情绪难免低落,吴先生安慰他自学同样也能成才,而对学艺术的人来说,人格的养成尤其重要,人品不高,落墨无法。回乡前,还特意赠他一副对联:“不忘田园勤作业,且凭书画慰劳人”。这是吴先生对晚辈的告诫,他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做的呢!
《浙江日报》记者吴重生写过吴茀之的另一则旧事:吴先生去世前,住在杭州医院里,因是癌症晚期,身体已十分虚弱,同住医院的几位来自农村的病友听说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吴茀之,纷纷向其求画。吴先生不顾病体虚弱,执意在叠成方形的被子上,铺开纸,虽虚汗淋漓仍挥毫不止。家人劝他歇一歇,他说:“画画本来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农民朋友喜欢我的画,只要我还画得动,岂有不画之理?”作画到了这种忘我的境界,恐怕没有一笔不是从他心坎儿中流淌出来的。
对生活、对自然、对他人,吴茀之先生常怀感恩之心,“且凭书画慰劳人”,也因为有这份心,虽画的是百花小草、瓜果蔬菜,也使他的艺术具有一股浩大的气象!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