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两周时期青铜壶撷英

2018-11-05 09:46:14 来源:荣宝斋《艺术品》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两周时期青铜壶形态各异,特征鲜明,包含了两周时期中原文化、北方文化、齐鲁文化及楚文化等地域特色,是研究两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的重要资料。青铜壶自商代早期至战国末,由兴起、盛行到没落,经历了一千两百多年的发展和演变,是商周青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鸿篇巨制,那么青铜壶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精彩篇章。现选取9 件(套)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壶,从形制、纹饰、铭文等方面作简要介绍,以供学界赏鉴。

K80WrvnAJpCjjEajCYFoARSRrXwBOLhTTt5ctakz.jpg

图1 颂壶

颂壶

西周晚期,高50.8 厘米,口长20.3 厘米,口宽17 厘米,盖缺失。器形为椭方形,口微侈,口沿内折,长颈垂腹,圈足外撇,下有一周宽台沿。颈部两侧是对应的兽首衔环耳,颈部饰波带纹,颈腹之间有一道凸棱,腹部饰两条龙身粗大的交龙纹,一龙首呈正面,一龙首呈侧面,正面龙首均为高浮雕。圈足饰并列式鳞纹(图1)。壶口下内壁铸铭文150字(图2):

9mZi75sv6QQGTPT8uHWRxrKWGyILWv7L0DuF82sn.jpg

图2 颂壶铭文拓本

唯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王在周康卲宫,旦,王格大室,即立,宰引右颂入门,立中廷,尹氏受王命书,王乎史虢生册命颂,王曰:颂,命汝官司成周贾廿家,监司新 贾,用宫御,锡汝玄衣黹纯、赤市、朱黄、銮旗、攸勒,用事。颂拜稽首,受命册,佩以出,返入瑾璋。颂敢对扬天子丕显鲁休,用作朕皇考龏叔、皇母龏姒宝尊壶,用追孝,祈匃康娱、纯佑、通禄、永命,颂其万年眉寿,畯臣天子,令终,子子孙孙宝用。

铭文内容是宣王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日清晨,王在周的昭王之庙册命颂。命颂管理成周的二十家商贾,负责征收所得收入供王宫使用,赏赐颂礼服、蔽膝、大带、旗帜及马衔等,命颂要尽于职守。颂赞颂周王的伟大美德,为祭享高贵的父母铸造此尊贵的壶,纪念先祖,祈求安康,官运亨通,命运长久,作天子贤明之臣,善终,子子孙孙永远宝用。此篇铭文详尽记载了周宣王对颂的一次册命,是研究西周晚期职事任命、税收管理、赏赐制度等多方面重要的参考资料。

JkQmFEUR6PRkXN8k4TE0fd7asybWSJMq65FtQZkF.jpg

图3 射壶甲

射壶(一对)

西周晚期,盛酒器,壶甲通高52.8厘米,壶乙通高51.2厘米,均带盖。兽耳衔圆环,造型、纹饰及铭文皆相同(图3)。铭文分别铸于器盖子口外壁和器颈内壁,盖铭19行59字,器铭10行60字(图4):

0au4eu9aduTor4hhl6AnZ7RNDSn019UPzKHGgf7k.jpg

图4-1 射壶 甲 铭文拓本

唯九月初吉甲寅,皇君尹叔命射 贾,“乃事东 其工,乃事述。”遣念于蔡君子兴用天尹之 ,弋 射 ,锡之金。用作朕皇考 壶,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2uwfrOiKUlF4SUSdBLUqKq9GHQSIhzBMBdxC8A7G.jpg

图4-2 射壶 乙 铭文拓本

铭文内容为九月初吉甲寅日,皇君尹叔命射主管贮事,尹叔对射的先辈蔡君子兴曾受到天尹的宠爱致以还念,并奖励射,赐予吉金。射因此铸造了这对壶以祭祀亡父,希望子子孙孙永远延续下去。器主射为蔡国贵族,是尹叔的家臣。尹氏为姞姓,两周之际与蔡国公室有通婚之谊,而用身为蔡国贵族的射为家臣,更见势力之大。此壶是较早的蔡国青铜器之一,其铭文内容对研究西周家臣制度、贵族经济事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fS7ZGEn3msRVL67b6TkcSB8iMlifNYKOyuHi25R.jpg

图5 陈侯壶

陈侯壶

春秋早期,1963年山东肥城小王庄出土。通高51厘米,器体呈椭方形,高盖,子口方圈顶盖,直口长颈,颈部饰两对称的象鼻形套环耳,垂腹圈足。腹部四面各饰一道凸起的宽带十字纹(图5)。器、盖同铭,器铭在口沿内侧,盖铭在口外,共3行13字(图6):

WIKxkJ8kVcZPlpjW9zOXq4GthS9AuFAfAr8R8DMA.jpg

图6-1 陈侯壶器铭拓本

pChQNBHQ8qjVSyv6gPmI340wMnVzoX8c8jPJ3Hg8.jpg

图6-2 陈侯壶盖铭拓本

陈侯作妫橹媵壶,其万年永宝用。

妫橹是陈侯的女儿,妫是其姓,橹为其名。根据《史记·陈杞世家》的记载陈国为虞舜之后,妫姓国。此壶纹饰简单,但意义非凡,是陈侯为其女儿妫橹所作的陪嫁器,对研究春秋早期诸侯的婚嫁关系有很高价值。

TfNNv00JwM6VMWXjIZNawuot9U4sQ1qEmNk5XJiv.jpg

图7 曾中斿父壶器形

曾仲斿父壶

春秋早期,1966年湖北京山县坪坝镇苏家垄出土。通高66.7厘米,壶由盖和身两部分组成,器体横截面呈圆角长方形。盖作莲瓣形捉手十片,上饰兽面纹。长颈鼓腹,颈部两侧有兽面衔环耳。腹部饰带棱的环带纹,圈足为垂鳞纹(图7)。器、盖同铭,各12字(图8):

eiw8C6ss9fl9aKZmbQO4TB38EewJ10KBsZaXi5yb.jpg

图8-1 曾中斿父壶盖铭拓本

AhkarufTI5Un2PwuZL5lhQYMnYY496fyss7jOwLl.jpg

图8-2 曾中斿父壶器铭拓本

曾仲斿父用吉金自作宝尊壶。

同墓共出土青铜器97件,有铭文10件,其中一件青铜鼎有铭曰:“曾侯仲子斿父自作 彝”,可知器主为曾侯之子,是曾国重要的贵族。另一件铜鬲铭云:“唯黄朱柢用吉金作鬲”。经考证,铭文中的黄就是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县。曾仲斿父壶的出土,是研究春秋早期曾国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同墓曾、黄两国青铜器共存的情况,也说明了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曾国、黄国之间的邦交关系。

0kw5qsb3FxgPYv0VmRkuBPaiIlKq41WNZvTqHmG1.jpg

图9-1 蟠螭纹莲盖壶甲

23EhMOJF8HphxULidoc2qlgYjczR9mRYPlzDFscn.jpg

图9-2 蟠螭纹莲盖壶乙

蟠螭纹莲盖壶(一对)

春秋晚期,这对壶的形制、纹饰、规格俱同,通高49.5厘米,口径16.3厘米。口微侈,长颈中部收束,腹部圆鼓,圈足低矮,盖为内插式,上有七片外张的斜莲瓣,下有一周绹纹。颈部置一对顾首螭虎耳,圈足饰绹纹。壶身主体以4条双股绹纹为界栏分隔出5条纹饰带,口沿下及腹之最底部饰内填蟠螭纹的三角纹,颈部及上腹部饰蟠螭纹,下腹部饰铺首状的饕餮纹,身躯由蟠螭纹组成。蟠螭纹上饰云纹及小圆圈纹,以细密的阴线为表现形式(图9)。纹饰铸造的精美异常,华丽堂皇,繁缛而不失巧妙。

这对壶堪称春秋时期青铜器的上乘之作,极富三晋地区的风格特征,这类壶的使用者等级不低。与之形制、纹饰相近的还有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赵孟介壶、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蟠螭纹青铜壶以及1994年太原金胜村M673出土的蟠螭纹莲盖壶等。

CMJb9SKgGhHWu30OPVrzK9GZlfxf4nb3zcQ5F1nM.jpg

图10 蔡侯申壶

蔡侯申壶

春秋晚期,高79.8厘米,口长18.5厘米,口宽18.3厘米,1955年安徽省寿县蔡侯申墓出土。此壶横截面为圆角方形,器体硕大,装饰新颖,分盖和器身两部,盖上有镂空莲瓣形捉手八片,莲瓣外撇。长颈垂腹,颈部两侧饰一对大套环兽耳,颈及腹上半部为细小的蟠螭纹,腹部用十字宽带纹作分栏,四兽形底足(图10)。壶颈内壁铸6字铭文(图11):

P59gv79HJ7yoZFkZleKIwDaCdn1vSncqppE7KU1a.jpg

图11 蔡侯申壶铭文摹本

蔡侯申之壶。

据考证,蔡侯申即蔡昭侯。与蔡侯申壶同墓出土的还有青铜重器约100 余件,其中一半有铭文,主要为食、酒、水、乐等器类。另外在寿县地区还出土了大批楚国器物及少量吴国器物,其中有铭文说明了蔡国于楚、吴之间的邦交和婚嫁关系。此壶造型及装饰与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墓出土“曾姬无卹壶”相近,也可印证春秋晚期蔡国与楚国的密切联系。

FFvCT4FpChqgvG5UxD1M02lhVwbxjMB6XjnMssuC.jpg

图12 令狐君孺子壶

令侯君孺子壶

战国中期,20 世纪20、30 年代出土于洛阳金村大墓。通高46.5 厘米,口径14.8 厘米。盖上有六片莲瓣状捉手,莲瓣外撇,似花盛开。侈口,束颈,溜肩,鼓腹,圈足,肩部饰铺首衔环耳。腹部饰五周细密的蟠虺纹带(图12)。壶颈外部有铭文23 行50 字(图13):

KHbVQBMWh57teb2jseJt2th77o2gmNXS0NYUj86J.jpg

图13 令狐君孺子壶铭文拓本

唯十年四月吉日,命瓜君乳子作铸尊壶,柬柬优优,康乐我家,屖屖康盄,承受屯德,旗无疆,至于万亿年,子之子,孙之孙,其永用之。

铭文中“命瓜”即文献记载的令狐,其地在山西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西),战国中期属魏邑,令狐君为此处的封君。乳读为孺,孺子表示器主的身份是令狐君的嫡子继承人。

6saBJzTvNeSBFhxzKHEKezYYVp6R14XqCNnilV94.jpg

图14 嵌孔雀石几何勾连云纹钫

嵌孔雀石几何勾连云纹钫

战国中期,高48.4 厘米。钫即方形的壶,战国中晚期开始流行。此器盖缺失,短颈,腹大,肩部两侧饰铺首衔环耳,通体以孔雀石、红铜为填料,在青铜上镶嵌出几何纹及勾连云纹的纹饰,华丽端庄,尊贵幽雅,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图14)。

镶嵌绿松石、孔雀石的工艺,早在商周两代的兵器上就有出现,但施用到大件青铜器物上,是战国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此外,嵌赤铜、错金银等镶嵌工艺技术,亦在战国中期以后达到了一个高峰。这种技艺应用于青铜器的类型上更加多元化,青铜器纹饰也更加图案化,美观化,如1951 年河北唐山贾各庄出土的嵌赤铜狩猎纹壶、山西浑源李峪出土的战国早期“嵌红铜狩猎纹豆”、河南平顶山出土的战国早期“提链嵌红铜壶”等,都是镶嵌工艺难得的精品。

vQWeuDofmyiexQxsUp2f9WwDKSOWebjw1VLaPndk.jpg

​图15 鹰首提梁壶

鹰首提梁壶

战国中期,高56.5 厘米,口径12.2 厘米,底径15厘米。长颈,深圆腹,矮圈足。此壶外形似一只昂首站立、圆腹略垂的鹰,口沿与盖作鹰首形,鹰喙为流,喙闭合灵活,双目圆睁。通体饰平行沟纹,腹部中间有一周凸棱,后部有一环钮。提梁为一弯杆与两侧“S”形活动杆相接,活动杆再穿过盖上的双环与两侧耳相连(图15)。

此壶设计巧妙,形态逼真,极富艺术价值。鹰首提梁壶多出山东地区,存世数量较少,另有1970 年山东诸城臧家庄发现的战国中期鹰首壶、1996 年临淄相家庄6号墓出土的鹰首壶等,皆为难得之佳器。

西周晚期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宗法制度开始动摇、崩溃,体现宗法等级和礼乐制度的青铜器,铸造水平随之退步。青铜壶也一改之前的传统风格,长颈圆腹、椭圆方形等成为主流器形,变贯耳为兽首衔环耳,以及莲瓣纹、波带纹的大量使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制僭越,青铜器成为四方诸侯展示权势、炫耀财富的竞赛。青铜壶的发展也开始了一个全新阶段,在制作工艺,器形样式等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造型多样,装饰繁复,华丽庄重。纹饰也改变了以兽面纹为主体的布局,取而代之以十字带纹、窃曲纹、几何纹等纹饰。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乱频发,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象征王室权威的青铜器物也逐渐没落。青铜质地粗糙,铁器的大量使用,青铜铸造工艺不断下降,器物造型及纹饰趋于简单。但镶嵌、错金银工艺开始广泛应用,青铜壶呈现出色彩丰富,高贵典雅的风格。

文 / 舒清运

(本文作者任职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节选自《艺术品》2018-03 总第75期)

责任编辑:陈小利[已离职]

推荐关键字:中国国家博物馆 荣宝斋 青铜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