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雅昌带你看展览 | “凤凰故国” 两百余件珍贵文物 述说青铜时代的曾楚辉煌

2024-09-15 12:46:16 来源:雅昌原创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被誉为“青铜冶炼巅峰之作”的曾侯乙建鼓底座、工艺精湛华美的曾侯乙铜鉴缶、人气“萌物”青铜鹿角立鹤、闻名天下的越王州勾剑、薄如蝉翼的龙凤虎纹绣罗单衣袖等曾楚艺术瑰宝,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9f02c33bb6d94eac3658a7ecf6a79524.jpg

展览现场

2024年9月14日至12月16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湖北省博物馆承办的“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4展厅展出。展览分“南公封国”“楚祀八百”和“惊采绝艳”三个单元,精选来自湖北地区五家重点博物馆的两百余件珍贵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漆器、丝织品等一系列材质、风格迥异的曾楚文物。展出的一级品多达45件,多数展品都是曾楚文物的典型代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b973ed4e873f8bc30e112275ae7b394a.jpg

展览现场

进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北4展厅,历史的帷幕缓缓拉开。让我们走进那个辉煌的青铜时代,去感受曾国和楚国的璀璨文明,去领略荆楚文化的非凡魅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8ee207fa8dcd385fc6ea15bd63f5a92e.jpg

展览现场

周初,在长江中游建立起一系列诸侯王国,其中江汉平原上发展起来的曾国和楚国,以其璀璨的物质文化,描绘了中国青铜时代晚期极为精彩的篇章。

曾国是西周早期周王室分封至江汉地区的重要诸侯国,始祖为“南公”,可与齐、晋、鲁等大国并列于《史记》中的“世家”,与文献中的“随国”为一国两名。曾国立国七百余年,经历了从王室藩屏到楚国盟友的转变过程,有着深厚的礼乐文明积淀,是先秦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文化发展和融合的见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60a120ef64f8b149c80a536235f1186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03328e9cb280ddd544ed744550a4ff7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0a48d06270a43ef07420eaac40de438a.jpg

展览现场

自曾侯乙墓发现以来,江汉平原仿佛成为了一座历史的宝库,每一次的考古发掘都如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宝箱,展现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这些奇迹不仅让我们对曾、楚两国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更让我们对湖北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地位有了全新的理解。

铜方鉴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6fee383ec2d2f6554083ccfb36df9857.jpg

铜方鉴缶 战国 1978年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件铜方鉴缶由方鉴、方缶组合而成,缶置于鉴内,为冰酒用具。1978年于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此鉴四个兽足承托鉴底,鉴身四角及四边中部榫接八个方形或曲尺形附饰和八个龙形耳。鉴盖浮雕变形蟠螭纹,鉴体浮雕蟠螭纹,下腹饰蕉叶纹。方缶上饰勾连纹、菱形带纹、蕉叶纹等。放置时,方鉴底部有三个弯钩套合缶底的方孔,其中一个有活动倒栓,插入自动落下,固定方缶。发掘出土时,有一铜勺置于鉴缶之上。鉴、缶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使用时,方缶盛酒,鉴缶之间的空隙盛冰。《周礼·天官·凌人》有“大丧共夷盘冰”“祭祀共冰鉴”的记载,尊盘、鉴缶亦可称“冰盘”“冰鉴”。

建鼓铜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c61448f7eca8bb3d539354c4de8b8b49.jpg

建鼓铜座  战国 1978年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件建鼓铜座1978年出土于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时位于编钟短架尽头,鼓皮已朽,仅存鼓腔、贯柱及鼓座。中室还出土有两件建鼓槌。曾侯乙建鼓青铜鼓座的铸造采用了分铸、铸接和焊接相结合的方法,由8对大龙和数十条纠结穿绕的小龙构成,龙身镶嵌绿松石,是迄今所见最精美的一件先秦建鼓座。建鼓因鼓之贯柱而得名。建鼓过去仅见于战国和汉代的青铜纹饰和石刻画像,本件是已发现最早的实物。

曾侯舆甬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6d7493aa629657911e4014303238ef80.jpg

曾侯舆甬钟  春秋 2009年随州文峰塔1号墓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甬钟为古代青铜打击乐器,通常成编使用。此次展出的曾侯舆甬钟,是2009年随州文峰塔1号墓出土。甬钟的衡部和甬体各面饰浮雕密集较小蟠螭纹,舞部和鼓部的浮雕蟠龙纹较突出,龙体间阴刻细密的云雷纹、陶索纹和圈点纹。钟体棱框外围上、左、右三边空白处素面无纹。钟枚体无纹,顶端饰浅涡纹。钟体的正反面钲部、正面左右鼓及反面左右鼓部铸有阴刻铭文。全钟共有铭文169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c03e2bfcb949258511c7d0aaa5d3f9a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090de5dd6f65bd25ab9f7bd14990bde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cf541ac727cfcd8bd069d47b31329a3c.jpg

展览现场

楚是周王室经营江汉地区的重要力量。立国之初,楚疆域不足百里,但锐意进取、包容夷夏,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问鼎中原,号为霸主。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 年) 楚的国力达到鼎盛,位列七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ddb0eb96b89489329af9ac017911582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096ca5e044db29c3daf6bcde959f9470.jpg

展览现场

凤作为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神圣动物之一,是本次展览中常见的形象。凤鸟崇拜在商周时期非常兴盛,楚地出土的青铜器、漆器、玉器、丝织品中有着大量神秘生动的凤鸟形象,凤凰也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图腾,体现了荆楚文化中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创新求变精神,矢志不渝、涅槃再生的奋发图强精神。

凤鹿蛇鸟透雕镂空漆座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f642e0a8760579d348e7899962fb1a37.jpg

凤鹿蛇鸟透雕镂空漆座屏  战国 2002年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凤鹿蛇鸟透雕镂空漆座屏2002年出土于枣阳九连墩2号墓。屏面正中透雕双凤衔蛇,两侧雕刻双鹿、衔蛇朱雀、青蛙等动物,屏座两边与底部雕刻缠绕纠结的蟒、蛇。座屏构思奇妙,雕刻精美,是楚人漆器艺术中的代表作,有研究认为是置放瑟的支座。

鹿角立鹤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63c7099b520cb94a5fc3db87807866b6.jpg

鹿角立鹤 战国 1978年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件鹿角立鹤铜器由鹤身、鹤腿、鹿角、底板榫接组成,鹤的头、颈与鹿角均错金装饰,背脊与双翅周边镶嵌绿松石(已佚),吻部右侧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出土时位于主棺之东。中国古代视鹤、鹿为神鸟、瑞兽,此为鹿、鹤合体,或是作为沟通人、鬼、神的灵媒。

龙凤虎纹绣罗单衣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9/e1d1cca9b7a061462588b65215993b51.png

龙凤虎纹绣罗单衣袖 战国 1982年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1982年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的龙凤虎纹绣罗单衣袖,灰白色罗绣地,绣线可见红棕、黄绿、土黄、桔红、黑、灰色,其中心纹样为龙、凤、虎。纹样中的一侧是一只顶冠凤鸟,作跳跃状,双翅张开,脚踏小龙。小龙无角,头作三角形。另一侧是一只满身布红黑长纹的斑斓猛虎,张牙舞爪朝前方奔逐大龙。大龙反身成“S”形,作抵御状。领和袖缘用大菱形纹锦,大菱形内填以中、小菱形纹、杯形纹、“工”字形纹、曲折纹、回形等纹样。外锦缘和下摆用另一型大菱形纹锦,大菱形内填以深红、土黄色小三角形,或对角,或对底,以及杯形纹、“工”字形纹、曲折纹等纹样。这件“罗”衣袖质地稀疏、薄如蝉翼、工艺复杂。纹样中凤处在主体位置,用翼压制龙和虎,体现出楚文化中对凤鸟的崇拜。

凤纹绣绢䋺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def8fdce38a14b1c5d32751e66a3e1e9.jpg

凤纹绣绢䋺衣 战国 1982年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这件凤纹绣绢䋺衣出土时置于一小竹笥中,外系竹签牌,名为“䋺衣”。用整块衣料制成,全衣仅在整块衣料上部左右剪开,上部叠成双袖,下部左右内折成两襟。双袖平直,两襟对中,腰与下摆等宽,凹后领。凤鸟践蛇纹绣,红棕绢面绣地,两襟和下摆缘部用红棕绢绣,袖缘为条纹锦,领缘是大菱形纹锦。绣线可见红、金黄、黄绿、深棕、朱红色。衣服背面图案呈菱形,主题是一只张开双翅的凤鸟正在啄食一条蛇,脚下另践一蛇。这件直领对襟式䋺衣,虽比正常的衣服要小,非穿着用衣,但与随葬的其他织绣品质同样非常精美,见证了楚人高超的织绣工艺,反映了楚人的服饰文化和丧葬习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fa40af25073aa3f21c00ea38b23d45f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28c3cfc1d07305d3c29abe032635fc4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0ef872ef26ebc210ebd4ba076e5b5c7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f4675be5002afc01571d0d3f81e59986.jpg

展览现场

曾国和楚国艺术多彩多姿,青铜器、漆木器、玉器、丝织品,常常见到新意迭出、惊采绝艳的作品。曾楚艺术的特点是造型追慕华夏,构图抽象繁复,线条灵动圆转,纹样崇尚繁缛,色彩追求艳丽。

每一件出土的青铜器都诉说着一个故事,每一片残存的玉器都承载着一段记忆,每一幅褪色的丝织品都描绘着一幅图画。

展览还结合了大量近几年的考古学术成果,以湖北地区出土的考古文物为中心,带领观众探索和认识周代曾、楚两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创造与精神信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1f152452f30682830679a353a600444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54276ad70d8353f1b58a2040baa727b8.jp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9/67ae4c51bd2fa2a5c2f0a399a465c6dd.jpg

责任编辑:王丽静

推荐关键字:中国国家博物馆 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 青铜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