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决定艺品,包括书品和画品,艺品反映人品。这是国学对于文化艺术的一个千古共识,类似于西学论文学艺术的“人格即风格”。虽有质疑之声,但基本上属于不刊之论。这里的人品,主要指道德品质的高下,而艺品,主要指艺术成就的大小,所谓“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人品不高,落墨无法”。意为道德品质高尚者,其艺术成就一定高华;道德品质卑下者,其艺术成就一定低劣。即使有道德卑下而艺术高华者,如蔡京的祸国殃民而书艺高超,也视作个别的特例而否定之。但问题是,撇开道德高尚者多有艺术成就不高的例子,道德卑下而艺术成就高超者也绝非个例,赵佶是昏君,赵孟頫、王觉斯为“贰臣”,张瑞图为阉党,等等。显然,用“政治标准”来评定艺术的成就是行不通的。
于是又有一说,认为“人品”不是指道德品质,而是指文化修养,文化修养高的艺术家,艺术成就一定高华,文化修养低的艺术家不过是工匠,艺术成就一定低下。这样,对于蔡京、赵佶、赵孟頫、王觉斯、张瑞图等道德低下而艺术高华的例子便有了圆满的解释。但是,吴伟业、袁子才等,文化修养高而书画艺术成就平平者比比皆是,而张择端、王希孟、黄筌、吴道子等,文化修养不高的工匠,甚至如莫高窟的画工有不少还是文盲,其艺术成就何等高华?显然,用“文化标准”来评定艺术的成就也是讲不通的。归根到底,艺术成就的高下要用“艺术标准”来评定。
钱钟书先生别创一说,认为人品既不是指道德品质,也不是指文化修养,而是指人的性格,而“艺品”并不是指艺术成就,而是指风格。人的性格有温婉的,有豪迈的,有卞急的,有和缓的,艺术的风格也有文秀的,有雄健的,有奔放的,有端凝的。不同的性格必然表现为相应的风格,不同的风格必然反映出相应的性格。此说甚是,但通常所讲的“人品即艺品”,主要侧重于艺术成就的高低。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有的成就高,有的成就低,这高低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与人品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的看法,人品包涵了三个层次的内容。其一,先天而来的禀性;其二,后天养成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其三,先天的秉赋即有没有艺术的天赋以及天赋的高低,后天的努力包括是不是在适合自己禀性道路上的努力以及有没有努力的客观环境。而艺品则包涵了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一,艺术的风格;其二,艺术的成就。明乎此,则“人品即艺品”、“艺品即人品”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迎刃而解。
艺术风格的雄健还是文秀,与人品的第一个层次相关,但艺术成就的高低与之无关。艺术成就的高华还是低下,与人品的第三个层次相关。没有高超的天赋,再刻苦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当然,有了高超的天赋,但不努力,同样不可能取得成功。刻苦用功,还必须是在适合自己禀性的道路上下功夫,黄筌有天赋且用功,但如果去画石涛的一路,再刻苦用功也不可能成功;石涛有天赋且用功,但如果去画黄筌的一路,再刻苦用功同样也不可能取得成功。是不是刻苦用功是可以自己决定的,但有没有这个环境则是主观所无法决定的客观存在。如果石涛生在五代两宋,根本没有写意画的环境,他就不可能彪炳画史,只能成为王墨之流,如果黄筌生在清代,根本没有规整画的环境,他也不可能标程百代,至多成为邹一桂之流。
那么,人品的第二个层次即后天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与艺品包括风格和成就,有没有关系呢?当然有,但却不是直接的、关键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强调艺术家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博洽的文化修养,因为这不仅是艺术家所需具备的,也是各行各业所有的人都需要具备的。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