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没有条件的支持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童年时期的生长经验和情感记忆极为重要,可以说,这短短的几年原生时光不仅奠定个人的性格基调,也为其今后的发展冥冥中指引了方向。“我女儿教的很好,谁教的?我教的,谁教的我?我父母教的。”在蔡志忠的意识里,学识修养和伦理道德等都源自家庭培养,而不是老师教的。
1948年2月2日,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年,蔡志忠出生于台湾彰化县花坛乡三家村,在他出生前,家里夭折了四位哥哥、二位姐姐。六个小生命的夭折使蔡志忠的父母对他有放纵般的感情,“这是我的幸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从来不会约束我”,他在家里大概跟父母生活了十五年,印象中家里没有问句。“所以我能够成为漫画家,完全要感谢我活在对的地点,对的时间。”
早上醒来,操场很大,二哥一定是负责扫操场,姐姐一定是烧茶,蔡志忠是小王子,没有工作分配,“那是不用说话,醒来就要去做的事,我爸爸早上去下田,然后回来吃饭再去上班,妈妈3:30起来弄鸡食、鸭食和猪食,猪食要煮,鸡食要配,鸭食要切,365天,天天如此。”
青年蔡志忠
18岁时,政府管控漫画出版,蔡志忠失业回乡,通常回家只待3-5天,那次回家待了2个月,爸妈隐约觉得不安:“看起来好像很严重,连唱片唱机都带回来了。”隔壁太太问他妈妈:“你们志忠这次怎么回来这么久?”妈妈说:“他是读书人,做什么必有他的道理。家就是孩子永远的港湾,随时能回來,可以住一辈子,你要走,你要回来,都是你的自由。”
蔡家原籍福建泉州,父亲擅长写字,在老家赫赫有名。“家乡里凡是要写字刻碑,都是由阿爸书写后才动工,像‘三家村国民小学’、‘花坛乡公所’入门处大字,都是阿爸早年撰写的,现仍留存着。”但父亲从来不因为自己喜爱书法,就逼迫子女们也要有相同的嗜好。所以当问蔡志忠理想,他的回答是“我最想要画招牌”时,父亲也没有不悦。
1985年,蔡志忠以漫画家身份获得“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特地邀请父亲一同参加颁奖典礼。握着象征荣誉金手奖的蔡志忠含泪致辞:“我特别要感谢我的父亲,因为他没有逼我继续上学,没有叫我去补习班,没有叫我去电脑班,也没有将他一生未完成的愿望,要我去替他完成,才使我有机会画漫画,感谢爸爸!”
这种爱在传承。比如,蔡志忠给女儿取名“欣怡”,名字有深意:“欣就是快乐的样子,怡是快乐的心情。”他希望她一生都快乐,虽然依旧讲究教育。“小孩都是看父母,尤其是7岁以前,家里没教好,上学有什么用?所以父母一定要教好啊。”
欣怡从小就跟着爸爸去饭店吃饭,侍从送水和菜单过来,蔡志忠会对她说:“说,谢谢”,人家端盘菜来,让她说谢谢,她不说,“我会敲桌子提醒她,一直敲到她说为止。”
蔡欣怡今年37岁了,有了自己的孩子,蔡志忠荣升外公,虽然当外孙几个月时,他就因为无法应付外孙的哭声而向女儿打电话,但对于外孙,他爱的很深,“爱与宠是两回事,爱是没有条件的支持,爱最大的用处是让那个被爱的小孩敢于面对外面的世界,因为他知道永远有一个爱他的家。”
蔡志忠漫画作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