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陈勤群:解读2016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作品(一)

2016-08-04 09:16:59 作者:陈勤群 来源:雅昌艺术网福建站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陈勤群,中国漆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策划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造物与空间,中日韩国际漆艺提名展等展览。现任2016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总策展人。

  我先从沈福文先生谈起,沈福文是解读中国漆画现代性的重要个案,沈先生个人的创作从一开始就预示着中国以后几十年漆画运动的基本脉络。他在东西文化的大背景下摸索,一是中西合璧、洋为中用,二为推陈出新为、古为今用。

  应该说研究中国漆画绕不开沈福文在上世纪初实践的两个方向:一个是西方的三维表达,沈福文先生用堆起追求金鱼栩栩如生的三维效果,极力实现三维空间的塑造;另一个是东方的二维气韵,将敦煌壁画用漆的方式来表达,这两个切入点冥冥中开启了漆画中西交融的现代性,预示了中国以后几十年,甚至新世纪探索的历史宿命——永远摆脱不了东西方文化纠缠、碰撞、交汇的语境,并始终影响着漆画创作的走向。传统媒材的现代性进程就是不断地与各种思潮交融、激荡、辨析、梳理与建构的过程。所以凝视每个人的作品都能隐约看到他们背后的文化底色。

  中国油画界对西方架上的理解愈深,提出油画民族化的意识就愈强烈,从董希文到新生代都有中国方式的不同提法,漆画还没有这个自觉,较关注切身相近的短时段,追溯现代漆画的起点。这几年我在收集整理中国漆画的髹饰历史,关注其文脉的长时段,感觉它的语言特征其实是髹饰、髹绘、髹写的概念,而不是塑造的概念。它与西方油画不同,与水墨画一脉相承,并且是早于水墨画的中国绘画的源头之一,如此悠久的艺术媒介应有自身独立的语言逻辑和文化价值。

■ 沈福文《北魏飞天》

  从二十世纪开始,沈福文先生游离在民族风和写实性之间。中国现代漆画最早的两大语言追求,分别在30 后的王和举和乔十光、40后的詹蜀安和陈立德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王和举从岩画、剪纸和古代绘画的图式中吸收营养。乔十光秉承中工美的装饰风,用民族的“汉画像砖”的构图做泼水节等等,使漆画出现了材料、技法、图式都一脉相承的中国气派。

■ 王和举《老子出关》

 

■ 乔十光《甘孜寺印象》

  40后的詹蜀安与陈立德则用西方三维的方式嫁接漆画,完成了大漆实现三维表达的精微的绘画性。我认为后生如果还像他们那样亦步亦趋的话,就没有创造性了,他们已经把历史任务完成了,当然他们也处在新语境的挑战与变革中。

■ 詹蜀安《饮马白水河》

■ 陈立德《欧行扎记之双子教堂》右为画面细节

  改革开放

  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线,整个语境和思想潮流都不一样。所以50、60、70后这三代人的架上面貌远远比前几代丰富,这里面又有几个倾向:一是抽象主义,很多做材料表达的都在尝试抽象主义,所有架上都倾向综合材料化的一个原因就是开始往材料语言走,往现代主义的诸多形态探索。现在我们浏览一遍西方美术史和东方材料的现代史,会发现所有架上都有解构的走势,虽然漆画相对滞后些,但是也在做这种补课、尝试与表达。

■ 吴嘉诠《灰度》

  另一个方向也是大家关注的,就是中国方式。书写性在中国造型系统中是一个源于甲骨文和最早卦符刻划的传统。当书写不在写实与写意中讲究线条法度,而运用于抽象时,其评判阐释的依据资源当然是从书法中吸取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台湾的李锡奇、福建的汪天亮,他们是比较早的一批实践者。书写性在所有架上都有深入和海量的实践,与此相比书写性作为东方因素在漆画里头的表达,是刚刚展开的趋势,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 汪天亮《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用中国的方式演绎本土的问题,必将走向对现状和历史的思考,我们关注艺术的触角对以上两个方向的审视、理解与阐释,这对艺术家的知识结构和人文关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现状和历史的失语与其说是艺术的贫血,不如说是其本不是道中人稻粮谋而已。

  从漆的母语出发去做当代的表达

  前段时间我在越南看到的一个被称为“越南毕加索”的漆画家thanh chuong,他将毕加索的风格进行到底,作品让人一看到就想到毕加索,但是他不使用东方的材料创作,我觉得削弱了东方的意义。因为语言可以产生不同的语境,质感也会说话,可惜他仅仅是继承图式,材料和民族因素却没有介入,还是用西方语境在说话。

■ “越南毕加索”漆画家thanh chuong的画册封面

  有人把大漆划入西方油画,认为两者的表达方式一样,这是个误区,因为中国的大漆是髹绘模式,而不是西方的塑造模式。你看詹蜀安的漆画不是画出来的,而是磨出来的。他的作品是先严谨地分析,一开始就把颜色的三要素设定好,不是很自由散漫地用色漆去堆塑,而是将在对景写生中所精准获得的颜色一层一层地铺垫堆起,反复罩染绘磨,呈现出三维的形色空间。

  中国美院的吴杉,他是最典型学西方毕加索的人,是将立体主义应用到漆画里头的画家。他用漆的语言做当代表达,他的极简主义是西方的构成,虽然作品拥有书写性的线条,但是这个与汉代线条一样纤细隆起的东方勾勒,表现的是西方的结构主义,他的作品打上了很重的中西合璧的痕迹。可以看出他接受过的教育和所受的影响,以及他如何用这个材料去表达他的绘画性。吴杉和所有的漆画家都不一样,你一看他的作品就会觉得这是一个深受现代主义洗礼的画家,尽管图式是毕式的,但因为材料和方法的民族特点,使他的探索比越南的thanh chuong更具有文化上的价值与意义。

■ 吴杉《云端漂流》和《音乐家》

  所以这次架上策展的关键词是:髹绘与图式、髹语与境语,就是厘定漆画家从传统的母语出发去做当代的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就会有别于其它架上形式。你不要把你手中的二胡丢了,转身去拉小提琴。

  漆画的当代解读

  漆画作为一种传统的技艺,在今天,已经有漆画家致力于开始尝试漆画的当代解读。比如陈锋的作品:把具有当代象征的机器人置身于寓意中国文化的明式椅子,他把这两个冲突很大、相距很远的东西放在一起,这种文化碰撞的思考在陈锋的作品中比比皆是,他是一个用图象积极表达当下的艺术家。

■ 陈锋《迷返系列》之一

  林涛则把题材放在了寻常的事物上,他找到报纸上发表的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的新闻报道,用螺钿将这种平淡无奇的瞬间细细镶出,之后将报纸和作品一起展陈,将日常叙事经典化,从林涛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已经在思考漆如何进行当代的表达。

■ 林涛《2011年12月25日星期日》

  传统的工艺主题都是一些花花草草,而林涛可以说是第一个用螺钿表达现代生活的人。这里的现代生活又是在图片上出现的,这些图片很寻常,即没有什么经典的构图,也没有经典的人物动作,没有宏观叙事,也没有英雄故事。林涛用一种很经典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用螺钿切得细细的,煞有介事地给予普通的事物神圣的永恒性。这种方式会让观者不禁提问:这有什么意义吗?而当你开始问“这有什么意义”的时候,意味着作品已经启发你去思考我们平时所重视的、或所忽略的东西是否都有存在的理由。

  在以往,这些题材都是不能入画的,如今它们入画了,开始得到了关注。是不是可以说只要你当它是一回事,它就是一回事。林涛将普通人的瞬间变成了神圣的、启迪人们应该去珍惜的东西,他用视觉的方式让人重新审视自身:所有的经典都是人为赋于的,生命本无意义,人又可赋于生命以意义。

  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林涛的作品就是一种当代表达的尝试,当代表达中的观念不是给人揭示答案,给人准确的回答,而是引导你去发现,发现你自己,发现你还没有发现的东西。艺术是给你一双慧眼,让你去观察你从来没有注意过的事物,艺术就是具有这种功能,启发你对生活意义的感受。

  总结

  架上在流行现代主义之风,人们似乎都在追求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的捷径,现代主义是理性的产物,它更多的时候是基础的训练,是一种形式的探索、一种本体语言的锤炼。要把本体、形式表达变成人文的表达,一定要不断进行系列探索,才能够准确地将你的自言自语、纯粹的形式上的训练变成真正有深度的体验和叙说。现在很多人都还停留在形式的表达上,这种形式的表达始于“85新潮”:

  在那个时候,大家会觉得:哇,原来不画图像仅仅是点线面仅仅是抽象的语言或者三大构成都能给我们这么丰富的心理感受,但是放到现在似乎有新的企求了,不那么简单了。

  坏画和现代主义的过度阐释,以当代艺术泡沫化的惩罚为代价暂告一段落,机会主义得不到机会的回报自然销声匿迹,而一往深情的艺术信徒们仍在自身清晰的语言逻辑中寻寻觅觅,沉浸在一种得心应手的语言探索中,对艺术的热爱有如飞蛾扑火般的殉情,几十年如一日地投入其中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漆画乃至漆艺界有不少这样可爱可敬的人,批评界的使命应该有与其相称的叙述与创造。

  现代主义基本上有三个关键词,分别是材料、技巧和图式。而后现代的概念:挪用、并置、悬置、陌生化、反讽、戏仿等等,有着丰富的内涵、图像分析和不同图式的表达,在架上被大量使用。漆画艺术方法的后现代化,再结合独特的材料语言、艺术和文化资源,就可能会产生不同于其它架上的当代表达,漆画应该还是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特约撰稿 文章归属  陈勤群

  推文版权归属雅昌艺术网福建站

  图片来源雅昌艺术网福建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苏兰婷

推荐关键字:乔十光 架上漆画 沈福文 漆艺 王和举 福州 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 陈勤群 雅昌福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