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

2016-06-30 17:56:22 作者:介子平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杜甫《春夜喜雨》 崔建聪

  癸巳岁末,崔建聪《点墨斋书迹》出版,不出一年,《名作欣赏》又为其出版别册《天心圆月自从容》。乙未冬月,又有“点墨抒怀”书法作品展和“点墨迎春”书法小品展相继成功举办。

  其书艺日见长进,究其原因,无外乎二:一在功夫,他将几乎所有业余时间,全都倾注入于此。研习书法第一等的功夫,便是临摹前人碑帖。这是一番耐得住寂寞的功夫,所谓“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朝斯夕斯,终日伏案”是也。研习书法有年,崔建聪笔无辍日,兼收并揽,由貌似而神似,由知其迹而知其势,因其势,得机理、获精髓。一在有悟,对书法本质颇有见解。临帖者的原始反终,在于得其旨,悟其性,探赜索隐,钩沉致远。灯下临帖、高人指点之外,更有自己的琢磨揣度,古贤书论烂熟于心,脱口而出。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而后能融会贯通。

  崔建聪始入赵书,既久而心无旁骛,未思谋出走,其恒也。赵体自“二王”嬗变而来,乃书法正途,其字势雄逸,宛转妍媚,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灵变无常,务于飞动,断而还连,凤翥龙蟠,独步其间。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尚未深入,便要浅出,大有造次之间仓促应战、草蹙临事之势,如此所得面貌,看似独特,却“方圆三百里,不出夜郎国”。更有甚者,为求与众不同,有悖常理,走上诡异、怪诞的嗜痂之路。

  赵孟頫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受此影响,后人对赵体或有微词。傅山便称之“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但论其书法,继而又说:“近细视之,亦未可厚非。”后人多因人废书,其实,以非艺术因素作为品评艺术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精绘画。赵书面貌遒媚秀逸,清邃奇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元史·本传》称:“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赵孟頫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被誉为“元人冠冕”。

  崔建聪善赵体,盖与其温文尔雅、中和为美的个性禀赋有关。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但人心不同,诚如其面,由中发外,书亦云然。此即选赵书,而不作他法之测耳。所谓个性禀赋,多在于浮表门脸的样子,多在于符号化的告喻,而非特立独行、遗世物外的本质。书画讲究渊源,一如学问须有可稽的出处。渊源所指向,无非名家名作,皆历经仔细琢磨推敲、反复淘汰删裁,而能屹然崔嵬,兀兀成峨峰,仡仡立百尺者也。

  “至远者非惟天涯而在人心,至久者非惟天地而在真情”,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崔建聪中文学业,编辑出身,业内颇有口碑,既获正高编审职称久矣,又因痴迷于书法并终有此成就,职业可变,癖好历久,真情则念兹在兹。书法之意,足见其志。

责任编辑:李雍

推荐关键字:杜甫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