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镇馆之宝】半坡博物馆人面网纹彩陶盆:6000年前的图腾?

2016-04-20 11:23:47 作者:刘爽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半坡博物馆镇馆之宝   人面网纹彩陶盆

  导言:中学历史课本讲述半坡文化的章节,用了一张人面网纹陶盆图。它便是西安半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人面网纹陶盆已经成为半坡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出土故事、寓意以及本身价值,都有值得探究的奥秘。

  人面网纹盆和人面鱼纹盆

  人面网纹盆自1958年半坡建馆后,一直存放在半坡博物馆内。在重要文物陈列室内用专柜加以特别保护。“人面网纹彩陶盆是1995年5月25日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一级文物的定级标准是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人面网纹盆全部具备”半坡博物馆何周德副馆长介绍说,“半坡博物馆498件一级文物中,它是最拔尖的一个,是我们的标志性LOGO,因其珍贵性从没出过馆。”

  同时,何副馆长特别强调人面网纹盆和人面鱼纹盆是两件国宝,不能混淆名字和特征。人面鱼纹盆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以鱼纹和网纹为主,是和半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同时出土的一级文物。因其相似性,人们总轻易将两件国宝混淆。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持半坡遗址出土发掘工作,1956年出土发掘工作完毕后,他们先选了一些文物拿走。最初这些文物寄放在西安研究室内,后又送到中国历史博物馆,除了人面鱼纹彩陶盆,还有20多件其他文物。”何周德副馆长为笔者介绍,“我们半坡博物馆这件是人面网纹陶盆,以人面为主,没有鱼的图案存在。”

当年主持发掘工作的石兴邦老先生50年后再见“老朋友”人面鱼纹盆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级文物   人面鱼纹彩陶盆

  2006年6月1日,半坡博物馆从中国国家博物馆借展,人面鱼纹彩陶盆终于在时隔50年之后,重回故乡。当时,造成了很大轰动。

  “陶盆原是盖在瓮棺上的盖子,瓮棺是用来埋葬夭折的儿童的。我们可以看到瓮棺底部或用作棺盖的彩陶盆上大多有个小孔,寓意供灵魂出入的通道。”半坡博物馆副研究员雨林一直研究人面网纹盆,这样讲述陶盆的功能。“当时出土的彩陶盆中,只有我们馆和国家博物馆的两件陶盆最完整,应该说最容易修复完整。当然,大多出土文物可以保存完整,多是出土于墓葬。”

  半坡时期的瓮棺用来埋葬夭折儿童,而成年和少年则直接被埋入土坑墓中。在半坡遗址已经发掘出土的250多做墓葬中,成人墓174座,儿童瓮棺墓73座,幼儿土坑墓3座。众多的儿童瓮棺墓,说明当时社会生活水平低下儿童死亡率高,也证明儿童收到特别照顾。

 

  图腾说以及其它

  半坡遗址发掘出土陶盆大多人面鱼网纹图案,少量鹿纹或其它图案。

  对于图案的解读,向来众说纷纭,有几十种说辞,最常见的是“图腾说”。寓意鱼是半坡先民的图腾,用来供奉膜拜。但是这个说法存在悖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杨亚长老师也有质疑:“作为图腾,它是用来信仰的。而半坡人日常生活中大量食鱼。这些从大量出土的捕鱼工具中可以看出。这样看来,图腾说站不住脚”。

  杨亚长老师更倾向于“鱼的图案是一种美好吉祥的寓意。和现在中国人对鱼寄托的寓意类似。包括当时出土的鹿纹陶盆,具备的寓意都是如此吧。”

  此外,还有祖先形象说、太阳说、月亮树、外星人绘制说等几十种说辞。至今,依然是迷。

人面网纹盆1995年被定级为国家一级文物

  人面网纹盆学术价值

  人面网纹盆从学术价值上带来很多信息,可以研究当时人类生存和其精神状态。

  考古学家从半坡遗址发掘的动物植物遗骇发现,当时的温度比现在湿润,相当于现在的陕南亚热带气候,竹子在当时普遍自然生长。而陶盆上大量的鱼网纹图案则说明捕鱼对当时生活的重要性,鱼是人们很重要的食物来源。“当时半坡的位置应该在浐河边上,不是现在有这么远的距离。”马雨林老师说,“从人面纹陶盆可以看出当时新石器时代,彩陶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当高。从陶盆的图案上看,当时分工已经非常明确,这些图案是专人绘制的,它们由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者担当。”

  当时还未有文字,陶盆上的图案是属于原始的艺术创作,是绘画作品。从中也可看出,当时的生活丰富多彩,以捕鱼狩猎为主,辅助耕种。

  半坡博物馆人面网纹彩陶盆,是当时生活的一个切面。对于研究6000年前先民生活有实证意义。

责任编辑:刘爽

推荐关键字:人面网纹彩陶盆 半坡博物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