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雅昌观察】从“春秋”到“四季” 国内艺博会是迎来春天还是走向冬季?

2015-10-20 02:18:37 作者:罗书银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导言:“最近太忙了”从9月初西岸艺博会开幕前期到10月初CIGE的现场,这句话已经从N个画廊工作人员口中听到。当画廊忙碌奔波于各个艺博会的时候,藏家们也没有闲着,从北京飞到上海,再从上海飞到北京,又从北京飞往遥远的伦敦或巴黎。在这场艺博会的“秀场”中,不知如此频繁的行程会不会让他们“累觉不爱”?但可以肯定的是,艺博会对画廊和主办方来说,肯定不是一个秀场,而是一场实打实赚钱的交易。只是,在这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艺博会“热”潮中,究竟是市场所趋还是秀场多于卖场?画廊主们的心里应该心知肚明。

图为2015年9月份至11月份集中举办的四场艺博会中,参加三场以上的画廊名单

  国内艺博会扎堆 找准定位还是占领销售先机?

  从9月8日的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到10月8日的CIGE开幕,相隔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接下来还有10月29日的台北艺博会开幕,11月19日的Art 021开幕。短短2个月的时间里,4场以本土画廊参展商为主的艺博会相继举办,让不少画廊直呼吃不消。这其中,参加三场艺博会以上的画廊有包括香格纳画廊、阿拉里奥画廊、佩斯画廊、常青画廊、北京公社、北京现在画廊、空白空间、星空间、前波画廊、艺术门、沪申画廊、大未来·林舍画廊、BANK画廊、亚洲艺术中心等在内的十多家。其中拥有多地分支的香格纳画廊与艺术门参加了全部四场艺博会。而参加了两场以上的画廊则更多,使得平均每两场艺博会的参展商重叠率达到10%到50%不等。而就目前画廊已经参加的西岸与CIGE两场艺博会来看,带去的作品似乎都大同小异,比如星空间都带去了画廊合作的青年艺术家鞠婷、温凌、王一凡、仝天庆等艺术家的作品;而北京现在画廊也以余晓、庄普、洪绍裴、薛若哲、郑维、姚朋等高达80%以上的重叠名单参加了两场艺博会,这足以看出当下艺博会趋同化现象的严重。

2015西岸艺博会星空间展位现场

2015CIGE艺博会星空间展位现场

  面对国内一时间艺博会的发“热”现象,刚刚参加了CIGE,马上准备参加ART021的杨画廊负责人杨洋似乎并不感到诧异:“艺博会‘热’是一个全球现象,早在2000年初全球范围内迸发出许多国际艺博会的时候,还一度有传言认为艺博会将取代双年展。”

2015CIGE艺博会杨画廊展位现场

  这样的说法并非毫无根据。近些年来以威尼斯双年展为代表的国际年展在学术影响力上的式微,与此同时以巴塞尔艺博会为主导的国际大型艺博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像去年的《14个房间》行为艺术展登陆巴塞尔这种情况的发生,使艺博会本身成为了解国际最新最前沿当代艺术的重要平台。纵观国际上重要的博览会,如巴塞尔的“艺术宣言”单元,或弗瑞兹的“艺术大师”单元等,已经是艺博会值得关注的一大亮点,也成为艺博会区别于其他博览会的一大特点。

  “国内最早的博览会应该不只是简单的交易平台”,程昕东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谈到:“从93年在广州举办的中国首个艺博会,到97年的上海艺博会,到之后2004年的CIGE,2006年的艺术北京,它们所展出的作品,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发展,培养大众进入艺术,了解艺术上也有着特殊的贡献。”

2015CIGE艺博会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展位现场

  在这一点上,目前国内历史最长久的两个博览会:艺术北京与CIGE都有各自的打算:比如艺术北京持续举办的“Art Park”公共展区版块,强调与公众的互动;CIGE的艺术家版块,尤其持续性地主打青年艺术家的个展项目。分别在加强公众推广和推出新的年轻艺术家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关注点。

  新创办的两个以小而精致为特点的上海艺博会则与北京的艺博会不同,在最初的定位上,上海的艺博会是把对展商的服务,以及艺博会的销售放在了最主要的关注点上;而北京的艺博会则可以看到在公共教育及学术板块有所侧重。

  不过在这几个艺博会中,如果要比较能在博览会现场见到次数最多的总监,那绝对非西岸艺博会的周铁海莫属。因为从布展开始到艺博会结束,他没有一天不在现场。与此同时,在吸引画廊方面,其个人号召力也是毋庸置疑的。不仅作为艺术家与国内的多家重要画廊有合作,从2007年就参与上海当代艺博会筹办工作的他也以博览会筹办者的身份得到了许多画廊的认同。对于Art 021而言,本身就是藏家身份的创办者很自然地为其吸引到了许多国内重要画廊的参与。再加上两个艺博会实打实地帮助画廊在销售上达到的成果,为它们赢得了不少好口碑。

 

2015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

  频繁参展 艺博会“热”给画廊带来的内耗压力

  “画廊的经营是需要利润的!”华府艺术中心的艺术总监吴放非常直接地指出画廊参加艺博会的关键因素。“对很多国际大的画廊来说,每年在博览会上的收益会达到全年收益的50%以上。”参加艺博会经验丰富的国内老牌画廊主程昕东补充道。

  他简单地算了一笔账:“画廊参加本土的艺博会,如果是50平米左右大小的展位费,加上保险、运输、人员花费,一场艺博会下来平均开销应该在30万人民币左右。而如果是参加国际的博览会,成本可能在100万左右。所以画廊肯定会在意交易量。”

  面对国内频繁发生的这几场艺博会,参加了今年西岸艺博会的上海画廊James Cohan负责人邵希亚认为:“这一两年出现的艺博会‘热’的现象,正好说明了目前艺术市场的整个环境气候较几年前有了长足的发展。艺博会的出现是市场需求的一种体现。”今年他们在西岸上选择带去了包括陈彧君、李文光、石至莹等中国艺术家价格在几万到几十万适中的作品为他们赢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他认为这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中买家新生力量的崛起有一定的关系。

2015西岸艺博会柯恩画廊展位现场

  而这种新生力量是否足以负荷如此频繁举办的国内艺博会,程昕东却表示出了质疑:“在西方社会,中产阶级是艺术品消费的主体,而国内现阶段中产阶级只是社会结构中很小的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中,艺术品的收藏也只是在起步的阶段。所以可以直截了当地说,当下艺博会的数量是供大于求了。”

  也许正是因为供大于求,再加上西岸抢占了先机,许多刚刚参加了西岸与CIGE的画廊在谈到两个艺博会的销售时反应不一,也印证了市场还没有许多人想象中足够大的事实。而在前两者之后将于11月份举办的ART021,其销售结果将会如何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点。

  除去销售的问题,艺博会的频繁举办所带来的负担和压力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杨洋谈到:“新开的这些艺博会,带来的一方面是画廊成本的压力,这里面包括了时间、人力、运输、布展等各种各样的成本;另一方面是艺术家被迫成为博览会艺术家的压力:参加这么多博览会需要新的作品,在博览会这个谈商业的地方,艺术作品会被过度消费。为参加博览会而创作作品,不管销售与否,其实都是一种生产力过剩的表现!最终画廊参加博览会是需要认识新藏家,多卖几件作品增加销售额,但是目前来看,藏家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博览会和画廊的增长速度。博览会过‘热’,其实是一种内耗,画廊很疲惫,藏家也很疲惫!”

  已经参加了西岸、CIGE,即将参加ART021的空白空间总监张迪却持有相反的观点:“我不认为问题在于艺博会过多,而是艺博会的差异性不够,所以实际上起到的作用都是重叠的。新的艺博会产生还是呼应了市场的需求,博览会不要贪大求全,相反是要在细节服务上下功夫。本身质量的提升才是关键所在。”

2015西岸艺博会空白空间展位现场

2015CIGE艺博会空白空间展位现场

 

2015年CIGE艺博会现场

  从“春秋”到“四季” 国内艺博会的未来之路在何方?

  面对艺博会过“热”的现象给画廊带来的内耗,国内艺博会的未来是走向整合扩大,还是走向精品细分?对此非常关心的画廊主们也都各持己见。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负责人陈海涛认为:“艺博会的未来正在逐层的细分,整个亚洲可能形成以香港巴塞尔为中心,但是各个区域也会有各自代表的博览会的局面。中国的盘这么大,肯定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都要有艺博会才会是正常的现象。”

2015西岸艺博会站台中国展位现场

2015CIGE艺博会站台中国展位现场

  在AYE画廊负责人晏青看来:“一定数量的艺博会是需要的,但过多就会影响质量。中国目前的艺术市场还没有像西方那样成熟,关注度也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因此艺博会不应该过多,而应该提升质量。”在这场艺博会大潮中,AYE一场艺博会也没有参加几乎成了国内画廊的一个特例。

  同质化现象,定位不够清晰的问题则是画廊认为国内艺博会目前存在的最大的困境:“如果艺博会自身的定位不够清晰,还没有站稳脚跟就急于扩大规模,不仅对自身的发展不利,也会影响到新买家对市场的判断,最终也难以长久,造成看似‘百花齐放’,但大多‘昙花一现’的景象。所以,未来的格局能否带来积极的影响,就要看国内的艺博会能否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同时,多学习国外一些老牌艺博会的经验,从而稳步向前。”James Cohan画廊负责人邵希亚谈到。

  与此同时,更多的画廊主感到的则是无奈:“从国内目前的经济现状来看,回归到艺术市场,艺博会过‘热’的现象不免让人忧郁有余。其实就艺术市场本身而言,北京、上海两地各有一个艺博会就足够了。而目前国内艺博会大有从‘春秋’走向‘四季’的趋势。艺术是一个慢活,无论你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都需要时间的修炼,花一年的时间准备,参加国内两个艺博会已属仓促,所以目前的现状更多的是让画廊无可奈何的。”Mao Space画廊创始人毛文采感慨道。

  面对画廊对于艺博会品质提高和资源整合的呼声,程昕东分析了这其中实际操作的可能性:“两地的艺博会能否整合主要是艺博会策划者的事情,目前来看,在当代艺术界有着各自交际圈的他们彼此合作的可能性似乎是不太大的。”

  但是国内艺博会要完成细分,各自找到各自的特点似乎又是更长的一条路。无论如何,画廊主们都认同一个真理:“艺博会的产生与消失都是市场的产物,国内还是需要有一、两家代表性的艺博会,多开几家形成竞争后优胜劣汰,艺术市场自然会得出结论。”

责任编辑:罗书银

推荐关键字:Art021 CIGE 艺博会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开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3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