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取材自古希腊神话酒神节狂欢,表现追随与崇拜酒神狄俄倪索斯的两位女祭司头戴常青藤编的花环,一人手持铃鼓,一人手握葡萄,在酒神祭清脆的长笛声和低沉的羯鼓声中,尽情的暴饮,狂热舞蹈的场面。雕塑底部刻有Clodion签名,下方配有红色大理石座支柱。
青铜雕塑酒神狂欢 (图片由商家提供)
酒神希腊人称其为狄俄倪索斯(Dionysus),罗马人称之为巴克斯(Bacchus)。酒神节,Bacchanalia ,亦称狄俄尼索斯节(Dionysia)。 指在希腊罗马神话中,为酒神巴克斯(狄俄尼索斯)举行的任何一个节日。相传酒神是众神之王宙斯的私生子,因此他被充满妒忌心的天后迫害,四处流浪,后來他在小亚细亚一个地方遇见了女神丘贝雷,丘贝雷教導酒神祭典的奧秘,而酒神添加了自己的仪式,创立了新的祭典,祭典必须在远离人烟的地方进行,全部祭司一定是女性,除了要狂热地跳舞之外,她们还会进入疯癫状态,这時候女祭司会力大无穷,能夠徒手杀死野兽,吮吸鲜血,撕吃生肉。酒神的祭祀活动通常是狂欢的代名词,由女祭司带领,众人不眠不休狂舞三日,痛饮美酒。
青铜雕塑酒神狂欢 (图片由商家提供)
早在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就有了“大酒神节”(Great Dionysia)。每年3月为表示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敬意,都要在雅典举行这项活动。人们在筵席上为祭祝酒神狄奥尼索斯所唱的即兴歌,称为“酒神赞歌”(Dithyramb)。与比较庄重的“太阳神赞歌”相比,它以即兴抒情合唱诗为特点,并有芦笛伴奏,朗然起舞的酒神赞歌受到普遍的欢迎。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酒神赞歌开始负盛誉,并发展成由50名成年男子和男孩组成的合唱队、在科林斯的狄奥尼索斯大赛会上表演竞赛的综合艺术形式。伟大的酒神赞歌时代也是伟大的希腊抒情合唱诗盛行的时代,井导致了古希腊戏剧、音乐艺术的发展。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和羊人剧都源于“大酒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