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雷原,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文交所发起人之一;西沐,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员,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统筹与执笔人,一直致力于文交所交易模式与市场机制的研究。近日,雷原、西沐接受了雅昌艺术网的专访,就文交所的设计初衷、操作规范、运行机制及其暴露出的鉴定、保险等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谁设计了文交所?
谁是文交所得设计者?西沐认为,雷原最早提出了艺术品份额化的概念,但文交所从其份额化概念的提出,到交易机制的不断成熟、完善,包括证券交易形式的借鉴,是一个综合发展的过程,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集体智慧结晶。他认为文交所的出现是历史必然,有了艺术品份额化概念做基础,并不断体系化、体制化,它才能形成一种市场实践和市场行为。
而在有了艺术份额化的理念之后,雷原也并未只将其停留在口头上,他试图通过国家文交所的形式实现中国传统文化金融体系的建立,但并未如愿。天津让他看到了一线曙光,用他的话来说,“天津可以搞试点,天津是一个文化金融创新区,天津市政府也很开明,我写了一封信很快得到了批复,三天之内就批复了。”他希望这种模式能最先在天津获得认可,进而走向全国。
事实证明,天津文交所已然成为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最成熟的地方。而对于这种类证券的份额化交易,雷原也早有预见,他调侃道:“交易当时我们想到的就是,天津人有可能套进去,全国人进来,全国人可能把天津解放了。”天津文交所把艺术品份额化这种类证券交易的形式以最快的速度推了出来,推到世人的面前,成为一种现实的交易,对此,西沐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什么是文交所?
中国未来有近300万亿的艺术品市场,这是雷原根据国家的相关统计数据得出的保守估计。而相对于庞大的市场,老百姓却不能有效参与其中,拍卖行业的高门槛限制了艺术大众化的进程,究其原因,雷原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投资大,一件艺术品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老百姓买不起;二、普通百姓缺乏有效鉴别艺术品真伪的能力;三、变现能力差,这是艺术品的本身属性决定。以份额化为基础的文交所模式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雷原的设计思路:第一、把艺术品份额化。艺术品作为一种财富必然有其价值,通过合理评估把这种价值通过价格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将其分为若干等份;第二、委托专业机构鉴定艺术品真假,由保险公司承保,解决普通投资者的后顾之忧;第三、国家相关机构成立文交所,并建立监督机制,百姓通过文交所的类证券化自由交易。
这种设计模式迎合了艺术品市场化、大众化的步伐,更与雷原所倡导的大传统、大文化观念相契合。在文化危机日益显现的今天,人们通过孔子学院、各种国学班等尝试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能不能通过一种大众化的投资生活让人们在潜移默化的投资中积极地、自觉地去改变自己的思想,了解中国文化,文交所模式恰恰提供了这种不二选择。雷原把文交所的标的物设计为传统书画,希望通过最广泛的参与,能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引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手工业的认识与讨论。同时,雷原认为文交所模式对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在以美元为单位的结算体系中建立以文化艺术品为标的物的金融体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于文交所的设计、产生,西沐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方面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市场的需求、社会需求不断得到了提升,这是一个大的背景;第二个方面,艺术品份额,拆分份额化这种概念或者理念的提出,也是文交所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基点;第三个方面,其它产品交易所的借鉴也是文交所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文交所的游戏规则
对于文交所设计的游戏规则,雷原在其新近出版的《打开文化财富的钥匙》一书对我们现行的文交所规则,尤其是他亲自参与设计的天津文交所,进行了专门论述。他说,不同的标的物,不同的操作者,加之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文交所与最初的设计有所偏差,比如,天津文交所现行的机制与他们当初的设计就有所出入,在退出机制、鉴定保险方面不如当初的设计方案,存在弊端。
相对于早先的深交所、上交所,西沐和雷原认为天交所的交易机制更加成熟,是真正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深交所只是最先按份额化发行,没有百姓的广泛介入,也没有真正交易,上交所是会员制,有一定的门槛,只针对特定人群。天交所是真正证券化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操作模式与股票类似,不同的是,之初为了活跃市场采取T+0的交易模式而非股票的T+1模式。
雷原说天交所操作上主要分两步,第一步是市场先行。天津的发行市场要先行,把艺术品的上市的东西(标的物)先准备充足,准备的有20件、30件、50件、100件;第二步,发行完了以后就进入上市交易阶段,上市交易的时候如果价格高的话,发行的标的物可以比上市的速度快一点,把价格压过去。他说,发行市场先行,量准备足一点,老百姓先进入发行市场阶段,发行市场阶段我们规定1块钱一个份额,风险也小,普通老百姓到二级交易市场的时候能够获利,上市的时候,一般来讲普通的可以涨到10%、20%,甚至翻一倍,这个时候就是进入交易市场。他说,上市的艺术品第一要保真,第二尽可能是好的东西,第三评估价格要低。
文交所设计是否存在缺陷?
11个月近一年前,当天津文交所大胆迈出T+0艺术品证券化交易之时,“黄钢1号”艺术品资产包的管理人、上海香地雅道总经理邓亚明曾疾呼:“步子太快,风险太大。”邓亚明或许想不到,在短短不到10个月间,天津的模式被不断复制,形成了北京汉唐文交所、山东泰山文交所、郑州文交所、湖南联合利国文交所、昆明元盛文交所等以份额化交易为模式的文交所。与此同时,广东南方文交所、成都文交所、山东潍坊文交所也纷纷成立,效仿与上海、深圳文交所相近的产权交易模式。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投资者疾呼被套牢,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此雷原说,受害的原因是老百姓的热情很高,把价格炒了上去,但发行市场准备的量不足,涨得太高,风险肯定越来越大,但是我们又不能通过行政命令他们帮助价格降下来,只能通过市场的办法让它降下来,市场的办法降下来就是量要扩容,量要不断地扩大,量扩大的话又来不及,越上不去风险就越是达到,因为它的价格始终在涨,涨到一定程度,利坏的消息不断地来了,这个时候风险就越来越大。
这是否说明文交所在设计上存在缺陷?雷原认为,设计、规则只是一方面,运作的人也很关键,市场认可度也很关键,比如他主张天交所标的物选齐白石作品,但当初作品藏家并不认可艺术品份额化这种形式。他说,这是新生市场的一个过程,不可能一开始把什么问题都能想进去,股票市场成立这么久了,到今天还是面临诸多问题。在雷原看来,这个交易所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模式,世界上还未有先例,虽然存在问题,但问题不大,真的问题不大。西沐认为,文交所作为在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物,推动了艺术品金融规模化、社会化和大众化发展的步伐,文交所现在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艺术品市场面临的问题,比如艺术品的真伪、监管等问题,文交所是个企业,它的目标是追逐利润,这些问题仅靠其一己之力是无法解决的。
文交所将何去何从?
去年11月国务院一纸38号文,把全国一半以上的文交所逼近了死胡同。而对于艺术品份额化产品,虽然38号文之后,国家并未喊停,但诸多规定已严重限制了其生存活力。如38号文重创艺术品份额化产品的“三不”原则:“不等额拆分、不连续竞价、不超过200人”,条条钉死目前艺术品份额化产品普遍设置的“等额拆分”、“集中竞价”、“连续挂牌”、“T+0实时交易”、“不限人数”等交易规则。目前仍然硬着头皮上市交易的,以手握国务院金融创新“尚方宝剑”的天津文交所为代表,但旗下十多个份额化产品价格一路走低。而南方文交所则是静悄悄地迎合38号文的规定改了交易规则,交易模式改成了T+5。
面对日益出现的问题,文交所该何去何从?雷原认为,只要把鉴定、保险的问题解决好,这个市场就不存在什么问题,整个文化产业需要艺术品金融市场对接,艺术品份额化正是这个有效途径。如何能够有效解决文交所艺术品的鉴定、保险问题?雷原说,需组成专业的鉴定机构,给鉴定人员设计鉴定责任保险,有保险公司承保,现在很多保险公司可以开展这种业务,国家也可以成立独立的艺术品保险公司。
西沐认为,首先要打造一个平台的概念,重点的就是见证交易和受政府委托的登记的功能,这两个功能的出现可能就对整个艺术品的金融化、资产化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次是要强调文交所的专业化和综合化发展,也就是说文交所的业务不仅仅是份额化、证券化交易的一条路子,它还有很多以版权为核心的其它的业务,比如说像艺术的衍生品等;再者是体制变化的过程中,这些艺术产权的一些变更交易等等,这些都是文交所在一个区域里边应该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功能。西沐说,由于文交所前期走得比较急,很多其它功能的设计和应该承担的功能都被弱化了,或者是都被忽视了,文交所需要重新定位,不断地创新一些新的交易形式,创新一些新的证券化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规模化、社会化和大众化发展的取向。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是下属雅昌集团的独立艺术市场监测及研究机构。我们的分析基于雅昌中国艺术品数据库自1993年至今统计到的500+家中国艺术品拍卖机构的10,000+拍卖专场中近2,500,000件拍品成交及图文信息。在充分尊重和理解艺术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严谨的整理和分析,并据此运用统计学和经济学的方法观测艺术市场走势,分析艺术品类以及艺术家的市场行情,提供艺术品估价信息参考,并提供相关讲座和咨询服务。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