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欧洲最大的古董博览会TEFAF 迎来了它25周年的大日子, 而在它走到第25年头的今天,尽管TEFAF现场仍挤满来自美国和欧洲各国那些白发苍苍的老牌藏家,尽管古董商们口中振振有词如何在国际浪潮下坚持传统定价和经营的骄傲,几乎没有人能抵挡中国新兴购买力的诱惑,人们难以掩饰对参与到这个充满机会的市场的渴望。而3月25日TEFAF博览会结束之后,据官方统计中国买家购买金额与去年相比至少增长了3倍。
这一结果多少算是被议论纷纷的中国新兴市场对TEFAF的一个交代。对中国市场和买家的期待,可以说TEFAF委托Arts Economics撰写的年度全球《2011艺术市场报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报告撰写人Clare McAndrew在总结25年艺术市场发展的同时,第一次用非常之多的篇幅描述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 报告通过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和Artnet两家市场数据比较得出以拍卖和交易商两部分市场统计, 中国(30%)超过美国(29%)成为全球艺术市场成交份额最高的国家。而倘若仅以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做比较,中国市场比例高达42%。而来自中国的购买力从2009年的8%上升到2011年21%。
中国第一论已经不算新鲜,Artprice去年便以并非全面但从趋势上看有效的数据得出该结论。这一结论在中国国内除了引起一定媒体话题之外没有太大影响。但在欧洲,市场分析人员已经将2009之后的市场崛起完全归功于中国市场购买力的膨胀, 并将这一走向与上世纪80年代日本购买力对全球市场的影响相提并论。正因为有日本的前车之鉴,当下在欧洲如火如荼讨论的正是中国这个令人乍舌的市场背后的问题是什么。TEFAF的25周年之际特别组织了一场有关25年艺术市场的研讨会,整个研讨会几乎人人都在提及中国,都在揣测中国成为未来艺术市场救世主的可能性,而拍卖主导、迟付拒付、赝品横行、权威缺失、法律缺位、投机偏重等在国内耳熟能详的中国艺术市场负面问题,在欧洲古董圈也差不多人尽皆知,甚至连博物馆里的研究人员都可以列举一二。
欧洲人如此热衷于了解中国艺术市场的问题正是为了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中国购买力拯救停滞不前的欧洲市场。中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让这些远隔重洋的欧洲古董商们也难掩兴奋之情,甚至有人为此夜不能寐。一些经营中国古董的商人们已经感觉到中国市场的发展为他们经营的品类带来的价格变动。另一方面中国买家的喜好和购买习惯会影响西方传统交易模式和品类,虽然那些举止优雅的欧洲老牌贵族和美国社会名流仍是古董商们最忠实的客户基础,但大部分人开始为下一个25年筹谋,一些欧洲古董商加大寻找中国买家会感兴趣的货源,而正如从TEFAF一个侧面看到的,中国藏家的购买品类虽然仍主要集中在中国陶俑、瓷器和青铜等品类,但对海外重要器物(例如皇家制品)和现当代大师画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只要有足够的稀缺性和著录出版资料,加之定价合理,在不久的未来多半会考虑列入收藏计划。
再者,正是因为人们了解到中国艺术品市场一直以来是地区性市场,有非常强的本地化特点和区域经济相关性,一些西方艺术市场经营者正在考虑如何将相对成熟的西方艺术市场的运作更多地介入中国市场。海外投资型资金也在瞄准中国未来成长板块,他们一方面在欧美培养能够夯实收藏底价的藏家群体,另一方面意欲在中国运用各种市场手段实现可观的价格增长空间。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是下属雅昌集团的独立艺术市场监测及研究机构。我们的分析基于雅昌中国艺术品数据库自1993年至今统计到的500+家中国艺术品拍卖机构的10,000+拍卖专场中近2,500,000件拍品成交及图文信息。在充分尊重和理解艺术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严谨的整理和分析,并据此运用统计学和经济学的方法观测艺术市场走势,分析艺术品类以及艺术家的市场行情,提供艺术品估价信息参考,并提供相关讲座和咨询服务。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