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佳士得当代艺术拍卖夜场以8,058万英镑单场交易额创下其在伦敦的历史第二高的纪录。次日于伦敦苏富比的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也以5,069万英镑的成绩告捷,远超其3亿6千万至5亿英镑的预期。三周后的纽约, 苏富比与佳士得的两场当代艺术拍卖也都成功超越预期成交额。 在欧美整体经济持续疲软的背景下,高价艺术品的二级市场何能从容回到2008年之前的繁荣景象?日益国际化的欧美艺术品市场增长的推动力究竟在哪里?此次当代艺术的稳健回暖背后可圈可点。
拍卖市场强势回归——艺术资产稳坐 “最佳投资” 交椅
从两家国际垄断拍卖行每季度的重头戏当代艺术夜场拍卖的数据(见下图)可见, 不论是在纽约还是伦敦,成交额已经从2011年中期开始稳健增长,分别直逼历史最高成交额。 今年年初的数据显示艺术市场于2011年出现整体回暖,世界范围内普遍出现近10%的增长,使得艺术市场回到2008年危机前的高度。 在接连乐观的拍卖结果公布后,多家媒体一致认为欧美金融市场的不景气,尤其是欧元区接连不断的危机,刺激投资者将眼光再一次转向艺术品市场。 Family Bhive 资产管理论坛对70位银行家及投资顾问的调查显示: 艺术品被普遍视为具有最乐观的投资回报的选择, 远超房地产、替代投资等。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统计时间2012年3月22日。
Financial Times 指出整个艺术投资市场已经由单一的私人收藏投资发展为更为复杂的产业结构,很多高价的蓝筹作品已经流入艺术基金的运作范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将目光转向这些专注于艺术品长线投资的集体投资基金。由Fine Art 集团运作的5支基金之一的“Fine Art 基金” 在过去10年当中年均资产受益率达到24%之高。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统计时间2012年3月22日。
成熟艺术产业链——蓝筹艺术风向标
伦敦及纽约,作为世界范围内的艺术之都,具有非常成熟的产业链和艺术生态环境。 集群化的大型博物馆、大型商业画廊以及各类非盈利性艺术组织, 已经逐渐将当代艺术推向城市文化生活的主流区域。尤其近年来的大型户外公共艺术(大型公共雕塑、装置艺术等),很大程度加强了市民对艺术的参与程度。 成熟的产业链对于艺术市场布局的稳定在这次拍卖当中也有非常鲜明的体现。
由伦敦佳士得拍出的一件出自弗朗西斯 • 培根(Francis Bacon)的肖像画(165 x 142 cm,间封面右图)以2132万英镑成交,创下伦敦佳士得自2008年2月以来第二高单品成交额纪录,也成为2012年成交价最高的单件作品。该作品创作于1963年,是一副充满扭曲、痛苦和张力的女性裸体肖像画。作为培根于1963年前后创作的系列之一,其通过对扭曲夸张人体的描绘而体现痛苦的心理状态是培根最为盛名的创作风格。画中的汉瑞埃塔 • 莫勒艾斯( Henrietta Moraes)是当时活跃在英国的艺术模特,于培根也有过多次合作。 该系列中大多其他作品已经称为国际一线博物馆经典馆藏,2009年英国泰特博物馆(Tate Britain)筹办的培根大型回顾展当中就不乏很多该系列的作品。该作品在拍卖前一直被同一位私人收藏家珍藏30年之久。
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作品在这次拍卖当中表现尤其突出。创作于1994年的大幅抽象画 Abstraktes Bild (250 x 200 cm)以990万英镑的高价由伦敦佳士得拍出,屈居今季拍卖第二。其余多幅作品也经常位列当场拍卖的三甲。 里希特的作品自去年以来持续创下该艺术家在拍卖市场的新高,加之其较为稳定的供给,使其成为现世艺术家当中总体成交额最高的艺术家。 里希特的大型回顾展‘全景’ 自去年10月起在欧洲范围内开始巡回展览,在伦敦的泰特当代艺术馆(Tate Modern)的第一站已经成功吸引了大量参观人群,这也被视为里希特已成为新一代蓝筹艺术家的最好注脚之一。
格哈德•里希特, Abstraktes Bild, 1994
博物馆的学术权威性对拍卖市场的影响古已有之,而当今市场表明这样的影响已经不再是单方向进行的。伦敦佳士得于2月8日至9日两天的 ‘与艺术一同生活 - 欧洲私人收藏’ 专场的展品在拍卖前两周由伦敦人文博物馆策划展出了几乎全部展品。从更广的角度上来看,整个欧美艺术界正趋于日益整合的阶段:拍卖会预展的学术气氛日益增加,独立商业画廊的规模直逼公共博物馆,而艺术双年展的商业赞助及艺术交易日益增多。 而在现今日渐整合的艺术行业中地域性仍然明显,今季拍卖榜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位于纽约销售榜首的辛蒂 •·雪曼(Cindy Sherman)和伦敦榜首的弗朗西斯 • 培根 (Francis Bacon) 可谓是地域差异的最好证明。 其他位于榜单的艺术家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纽约的 Alexander Calder, Hans Hofmann 和Keith Harring 以及伦敦的 Gerhard Richter 和Nicolas de Staël,明显体现出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美洲艺术家和欧洲艺术家仍然是被本地的拍卖会所运作。
辛蒂 •·雪曼, 无题#113, 1982
亚洲新贵刺激拍卖销售增长近一成
虽然拍卖会所代表的艺术家及艺术品仍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参与竞拍的买家却远比其代表的艺术家更加国际化。佳士得指出亚洲买家资金的注入,尤其是来自中国的高端买家为其2011年整体销售额提供了9%的增长, 使其年销售额达到36亿英镑的历史新高。 苏富比同时也在2010年集团年报中将中国列为其增长优势之首。Fine Art 集团的创始人Philip Hoffman (佳士得前财务总监)在年初指出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在推动艺术市场需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卡塔尔政府正在为其新建的博物馆买进大批的现代当代艺术品;中国金融界也对建立自己的艺术基金表示出强烈的兴趣。电话及网络时拍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国际买家的参与。苏富比在2011年年报中表示,自2010年6月发布其移动应用程序以来,其网络用户出现了300%的增长。而两家主流拍卖行日渐成熟的在线竞拍服务(苏富比的BIDnow及佳士得的Christie’s LIVE)也已经成为其扩张国际市场不可或缺的手段。
这次艺术回暖能持续多久,新一轮的热潮能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高度还很难预测。但是一个更加整合,国际化、地域性兼容的艺术市场似乎是已经是大势所趋。这务必也能刺激更多的人参与到艺术产业当中,使得当代艺术真正成为国际化的主流文化生活。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是下属雅昌集团的独立艺术市场监测及研究机构。我们的分析基于雅昌中国艺术品数据库自1993年至今统计到的500+家中国艺术品拍卖机构的10,000+拍卖专场中近2,500,000件拍品成交及图文信息。在充分尊重和理解艺术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严谨的整理和分析,并据此运用统计学和经济学的方法观测艺术市场走势,分析艺术品类以及艺术家的市场行情,提供艺术品估价信息参考,并提供相关讲座和咨询服务。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