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雅昌专稿 | 理性回归与生态重置: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市场新格局

2025-11-14 22:56:01 来源:雅昌原创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2025年11月13日,第十二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正式开幕,成为全球艺术市场瞩目的焦点。在首席合作伙伴瑞银集团的支持下,本届博览会汇聚了来自全球近200家顶尖画廊、艺术机构及合作伙伴,共同呈现超过1000位艺术家的杰出作品,展现了亚洲艺术市场的蓬勃活力与多元共生的生态格局。此次博览会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会,更是文化交流与创意碰撞的重要平台,通过六大主题单元、五大场馆的联动,以及艺术、设计、表演、影像等多元形式的深度对话,重新定义了“艺博会”的传统边界,为全球艺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全方位、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fc61a402f15e86db04d8cc1268521cb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52e677b2d4eb7fa3c4ef02dd2b727790.jpg

2025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以一种沉稳而深刻的姿态,为全球艺术市场勾勒出一幅全新的生态图景。本届艺博会不仅展现了艺术的多元性与深度,更在市场情绪、观众参与和策展理念上呈现出显著的“理性回归”与“内容转向”。学术导向的加强、策展逻辑的深化以及观众对作品理解门槛的提升,共同推动了艺术市场从视觉刺激向文化阅读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作品的选择与呈现上,更深刻地影响了观众与艺术之间的互动方式。

在理性与重置之间:2025西岸艺博会的内容转向

今年的西岸艺博会明显带着一股“理性回归”的气息。无论是作品选择还是观众的观看节奏,都比往年更加稳重而克制。市场的情绪不再被即时热度牵着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慢慢沉淀下来的判断力,人们似乎更愿意先停顿,再决定下一步要靠向哪件作品、哪个艺术家。

这种变化并非偶然,而是与现场“学术导向”的加强密切相关。展位之中出现了更多具备研究脉络的作品组合,有些呈现甚至像小型专题展般具有线索性——这种深度无形中提高了对作品的理解门槛,却也让真正关心内容的观众获得更明确的抓手。随着叙事的密度增加,观众产生共鸣的方式也更接近一种文化层面的阅读,而不仅是视觉刺激带来的即时快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d2a04ce820b130f8f74de7502eb1a1f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c87bc7b8f75dc9eed2d23501b64198b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17acd77e8310a0718e713f560a0eff41.jpg

星空间

比如星空间负责人房方表示,星空间在艺术家和作品的选择上始终坚持将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中的重要艺术家与年轻活跃的创作群体相结合。这一理念也体现在画廊的展览策略中。此次参展的艺术家年龄跨度从95岁的刘焕章到28岁的苏航,涵盖雕塑、绘画、摄影和水墨等多种媒介,展现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多元化面貌。他认为,这种多元化的策略不仅体现在媒介和风格上,还体现在艺术家的年龄和性别等多个维度。

房方强调,尽管市场面临压力和挑战,但讲好中国艺术的故事、展现中国现当代艺术的价值至关重要。他指出,专业画廊不应仅仅追求视觉上的快感,而应注重艺术的深度和价值。星空间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中国当代艺术走出一条更为稳健的道路,而不是追逐短期的潮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ae4e19ff9ba910eb85ea7c02aebe34e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dc34b1dd103d7d5b3297e34a71992ab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967ad63b1551201ec079170e1444f2ef.png

白盒子艺术中心

白盒子艺术中心是首次参加西岸艺博会,馆长孙永增讲到他们带来了8位艺术家的作品,延续了白盒子艺术中心在“白中白”项目中的特点,注重现代性、观念性和艺术本体语言的探索。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多为抽象,但每位艺术家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都有显著差异。例如,顾小平和周阳明的作品注重画面秩序,李向阳的作品更具表现性,陈文骥的作品则表现出克制的风格。此外,还有徐小国、王昀和廖生祥等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在各自的艺术方向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孙永增表示,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在艺博会上受到了观众的关注,许多同行也对这些作品表示了认可,认为它们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他认为,这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和对艺术本体语言的深入探索,正是白盒子艺术中心与其他画廊和艺术空间的区别所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dcf2deee88881375eddb5f4d5d7585d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67d6333edf07fe643e7b232635c83a70.jpg

也因此,展会内部的竞争逐渐从单纯的视觉亮度转向真正的“内容竞争”。那些在策展逻辑、时间脉络、媒介选择上投入更多思考的展位,往往能在相对平静的市场环境中显得更有力量。人们在现场反复讨论的,不再是“哪个作品更容易卖掉”,而是“为什么这件作品此刻值得被看见”。内容的密度仿佛被重新调高,让观看本身变得更耐人寻味。

与此同时,这届艺博会也透露出一种“生态重置”的意味。行业在经历密集扩张与高速增长后,似乎整体按下了缓冲键。展商的姿态更为稳健,观众不再急于在开幕瞬间做出决断,艺术机构与藏家之间的关系也更趋向于长期对话而非短线交易。这种回到基本面、回到内部建设的倾向,反倒让人看到一个更有韧性的行业轮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1354c1009ff6f8c33f60c164e202b3d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8a2ae1ee823e5783abc5f8f7ced22e0c.jpg

值得一提的是,新兴藏家的出现为整体氛围注入了一丝新鲜的节奏。他们带着跨文化的好奇心和更开放的媒介意识,使展会现场的对话不再局限于传统框架。这些年轻的目光往往敏锐而直接,也促使展方在创作主题与呈现方式上大胆试探新的可能。

可以看到今年的西岸艺博会并没有被外界的波动牵着走,而是选择以更沉稳的方式向前推进。在理性、学术性、内容深耕与生态重置共同作用下,一个更具未来感的艺术生态正在悄悄成形。

市场:上海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与承载能力

在全球艺术市场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今年的西岸艺博会却展现出一种逆势而稳健的增长结构。若从成交数据切入,可以看出一个清晰的三角形市场格局:顶端由豪瑟沃斯、白立方等蓝筹画廊支撑,中部画廊依靠预售稳定去化,而底部则由新藏家推动的小额购买需求不断扩容。这种结构性的分层,不是短期“热度”,而是艺术市场进入新周期的标志。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蓝筹画廊的卖相依然火热。豪瑟沃斯和白立方两家画廊的数据基本可以代表顶级市场的心跳。豪瑟沃斯首日就完成多笔 30万–60万美元区间的销售,包括艾芙瑞·辛格、尼古拉斯·帕蒂等艺术家的新作,尼古拉斯·帕蒂的《Octopus》以52万美元被收藏,路易丝·布尔乔亚的《Femme》以37.5万美元售出。白立方方面,安东尼·葛姆雷、翠西·艾敏等作品在50万英镑、17.5万英镑的价位段迅速成交。这类集中而迅速的成交说明,高净值藏家对上海的信心并未随全球市场下行而减弱。相反,上海正逐渐成为亚洲极少数具备真实“价格发现功能”的城市之一,能够给蓝筹作品提供可靠的成交反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8efb22b983d413ecd588a622a18f5df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ccbf47cfce4533b28324938f4c35253b.jpg

豪瑟沃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2e271958d812d898117f75cf2931743f.jpg

白立方

另一个明显信号是,2万美元以下的作品开始变得更加抢手。比如德萨画廊选择将新媒体作品定价在 2万美院,并明确将此视为一种“让更多中国新藏家参与进来”的策略。贝浩登带来的三宅信太郎作品($5,000–$12,000)现场售出八成,也说明这个价格区间的消费力在抬升。这些数据说明,小额艺术品消费正在成为推动现场活力的重要力量,而年轻藏家正在以更开放的审美与媒介意识重塑市场底层结构。他们并不追随装饰性绘画的旧模式,而是更愿意尝试跨媒体、实验性或带有文化叙事的创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0ffd82607e2f5209c0107b22a1378ac1.jpg

郭亚冠/ Guo Yaguan

项链 057.058.059/ Necklace 057.058.059

2025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40×180cm×3

与此同时,亚洲中坚画廊也凭借独特的定位和策展策略,在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比如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呈现90后艺术家郭亚冠的个展项目,其“项链”系列作品在VIP首日全部售罄;星空间的呈现带有艺术史脉络的梳理,其中以40万元人民币售出与Dior跨界合作的艺术家鞠婷作品,这些都表明找准策略在市场中同样有机会脱颖而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1068e12afdf62cf266773af29e5daf79.jpg

鞠婷 深流 110225 木板丙烯 185 × 255 cm 2025

对于当前市场的判断,房方坦诚地表示,目前市场处于下行状态,但这也为新的收藏群体介入提供了机会。他认为,尽管市场处于低位,但艺术的价值并未受到影响。他呼吁利用这一低迷阶段,鼓励新的收藏群体积极参与,推动市场结构的更新。房方还提到,过去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主要由50后和60后推动,如今他们已转向美术馆和社会推广领域。他期待70后和80后能够成为新的收藏主力军。他认为,目前市场最需要的是挖掘和关注70后和80后的收藏家。

最后,多家画廊反馈的国际藏家回流现象,比如Thaddaeus Ropac亚洲总监朱端丽:"本周的上海充满活力,展览与艺术活动纷纷登场,这股热潮在博览会上同样可见。藏家们对我们的展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开幕当天已有多件作品售出,部分重要作品也在洽谈中,未来几天的销售前景乐观。我们一向重视在西岸博览会与本地藏家及机构交流的机会。今年,我们还迎来了来自更广泛地区的藏家,包括韩国、新加坡、泰国,以及一些专程从欧洲和美国前来的藏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26788247c3f44592e004b137db442e8d.jpg

玛莎·琼沃斯  《无题》 2003年 布面纸板油画  292.4 x 242.3 厘米 

在VIP首日,Thaddaeus Ropac带来的艺术家玛莎·琼沃斯 (Martha Jungwirth)作品《无题》以500,000欧元售出,亚历克斯·卡茨 (Alex Katz)作品《无题(百合)》以280,000美元售出,曼迪·埃尔-萨耶 (Mandy El-Sayegh) 两件作品《网格研究(我们信奉上帝,镉)》与《网格研究(我们信奉上帝,青色)》分别以以65,000美元售出。

当艺术市场逐渐从区域竞争走向跨区竞价时,城市的艺术基础设施、专业度和市场深度便成为真正的竞争点。今年的西岸给出的答案很明确:上海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与承载能力。本届艺博会呈现的并非泡沫式的繁荣,而是一种结构分明、底盘扎实的增长逻辑:高端稳固,中段理性,底部活跃。艺术市场正在从情绪驱动转向判断力驱动,而上海正在这一新周期中占据越来越核心的位置。

xiàn chăng单元:为大型艺术创作及装置、表演艺术提供展示平台

本届西岸艺博会值得一提的是“xiàn chăng单元”,这一单元突破展会的展位限制,专为大型艺术创作及装置作品、表演艺术等提供展示平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a4e370ba535b30721cffc6b7a70013e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19f99d4d89ab495382132973c3d8ecce.jpg

“Xiàn chăng单元”

劳瑞斯•切克尼(Loris Cecchini)、陈嫣冉、陈栋帆、D.LAB DANCE、胡项城、井士剑、邱岸雄、托比亚斯·雷贝格(Tobias Rehberger)、唐艺窈、托米·托伊亚(Tommi Toija)、周力等40位海内外艺术家的“非展位”创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3edcaf1d169dc76aebbd19fa26cd607a.jpg

胡项城个人项目《陌生者的行程II》

其中,位于西岸艺术中心A馆的胡项城的个人项目《陌生者的行程II》,占据心近1000平方的展区,呈现艺术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部分绘画、雕塑及大型装置作品。展览是胡项城2007年在上海美术馆的个展“陌生者的行程”的第二篇章,展览可以被看作一个整体,融汇多种艺术类型与材料,持续追问这个日常生活世界中的迷宫般的旅行,并从中走出一条全然陌生的路,这使他屡屡触及只有浪漫主义时代的诗人们才拥有的“自然涌现”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创制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陌异的形象与事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0de28f878d903aa2516e570cbfb4638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f048944941a7f79644639dc8cb0c5deb.jpg

胡项城个人项目《陌生者的行程II》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子康看完此项目后,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该项目在商业博览会的背景下,成功构建了一个具有学术性的展览话题,这种做法不仅值得肯定,也为商业博览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张子康指出,胡项城的展览不仅展现了艺术家与时代的紧密联系,还通过其独特的创作经验和对时代问题的思考,构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展览体系。这种体系能够为观众带来惊喜,引导观众从多重视角重新认知艺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f2705030d9d8e2e1f6667b9fcb88ae7e.jpg

李鸿玺行为艺术作品《三点一线》

同样在西岸艺术中心A馆,还可以看到艺术家李鸿玺的行为艺术作品《三点一线》,由三件椅子雕塑和30分钟的现场表演组成:伴随着现场录制的声音景观,表演者借助椅子雕塑演绎都市上班族工作、酒吧、回家的单调轨迹,关注人类如何在重复日常中被消耗与打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61e8363100af1497d3e58b7c1436ca47.jpg

林奥劼2025年充气式雕塑新作《Super me》

此外,艺术家林奥劼的2025年充气式雕塑新作《Super me》则悬浮在西岸穹顶艺术中心,以艺术家自身为创作原型,延续其幽默轻松的创作语言,“一个大大的我”给展会的每一位参与者“大大的赞!”。

结语

在理性、学术性、内容深耕与生态重置的共同作用下,2025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不仅为艺术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全球艺术生态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全球艺术市场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上海凭借其强大的艺术基础设施和市场深度,展现出逆势而上的稳健增长结构。蓝筹画廊的强劲表现、中段画廊的稳健去化以及新兴藏家的积极参与,共同构建了一个结构分明、底盘扎实的市场格局。这种格局不仅为艺术市场进入新周期提供了有力支撑,也进一步巩固了上海作为亚洲艺术市场核心的地位。上海,这座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承载能力,成为全球艺术交流与对话的核心舞台。

责任编辑:陈耀杰

推荐关键字:上海 收藏 艺术市场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