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名家示范课&视频 | 姜宝林:《既要笔墨,又要现代》回顾

2025-11-13 21:27:05 来源:雅昌原创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5c3f8549c78459dac10a2bb651998c31.jpg

讲座海报

2025年11月5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名家示范课”在研究生院6206教室举行。本次课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姜宝林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班子成员、教学负责人阴澍雨主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d37225ccb083ba3c1e4bb155e44942e6.jpg

阴澍雨主持

阴澍雨在开场中指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名家示范课”是独具特色的课程。与一般意义上的“名家示范”不同,它并非单纯的绘画演示,而是采用导师或特邀艺术家现场作画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研究生院的研究生来自不同高校与专业背景,因此该课程更注重基础规律探讨与创作理念传递,是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99e1c4e059f03c5e1f13832b867723fc.jpg

姜宝林主讲

姜宝林先生早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师从潘天寿、陆俨少、吴茀之等名家,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成为李可染先生的研究生。

他以自身六七十年的艺术实践为线索,与大家分享体悟与经验。课程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以代表性作品回顾艺术探索历程;二是阐述“既要笔墨,又要现代”的创作理念;三是现场创作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思维与实践方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9d7b6c37dfdad96d4e418c1aa1ceaffc.jpg

讲座现场

在作品回顾中,姜宝林将艺术探索分为白描、新抽象、积墨与大写四个方向。早年创作《贺兰山一截》时,他以钢笔、铅笔速写记录宁夏山川之雄浑,由此开创“白描山水”之路。他以线条构筑山石节奏,重在结构与气势的表现,强调“视觉艺术就是无声的音乐,画的是音乐、节奏、韵律,不要盯着大自然的具体面貌进行刻画。”

进入“新抽象”阶段,他从传统笔墨中提炼形式语言,以《嘉陵秀色》《大河上下》等作品探索山水的结构美与节奏感,强调单纯之美。他指出:“作画思想非常重要,先有了想法才会产生不同的形式。”

在积墨与大写创作中,他将山水皴法融入现代构成语言,通过点、线、面的节奏变化,探索现代水墨图式。如《映日》《秋荷》《春风春花》等作品,既具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又有当代艺术的构成意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441d710522d39fa1d6736ef981f17beb.jpg

讲座现场

谈及创作理念,姜宝林提出,“既要笔墨,又要现代”是自己数十年艺术实践的总结。他认为,“笔墨”不仅是技法,更是文化立场与精神象征;“现代”则是观念的革新与形式的创造。中国画必须在坚守笔墨的同时,以现代视角进行转化与表达,让传统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姜宝林认为,当代青年学习中国画应避免浮躁,功力来自“苦功夫”与“笨功夫”。笔墨修炼没有捷径,临摹经典与书法训练仍是不可替代的基本功。他建议学员“取法乎上”,多看经典,研究名作,不断提升鉴赏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0ecf45fdcfd33938839b9b747ccfc3a9.jpg

示范现场

在谈及艺术形式时,他指出,现代艺术重形式感,当代艺术作品要具备视觉冲击力与构成美,语言要单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不能重复自己,要在形式上出新。他还借鉴民间美术的满构图、平面化与秩序美等特征,将其融入现代水墨创作之中,形成独特的个人语言体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06a166d17464716c2e6653253a10c95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431e2e8a64b0f44debbf3a915e23c86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a984baa0d61566949e997d4e4a1768ca.jpg

师生互动

在师生互动环节中,学生提出在创作中笔墨继承与形式创新的关系。姜宝林回应说,二者并不矛盾,只是路径不同——可先立风格后补笔墨,如潘天寿;也可先修笔墨再成风格,如黄宾虹。关键在勤学苦练、循序渐进。

在现场示范环节,姜宝林重点讲解了“墨分五色”的整体关系。他强调,现代中国画更需注重画面的整体层次与黑白灰对比,局部变化若过多反而杂乱。他提醒学员,创作时要关注整体构图与节奏感——“笔笔见笔”,不仅是技法要求,更是修养体现。艺术之“法”不在一成不变,而在体悟与实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c9d3c9db48abb6c8d0af09360fc4fd2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587885a4b95770c642b4fbf1d76ad2bf.jpg

现场示范

​姜宝林“既要笔墨,又要现代”的艺术思想,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启示,也为中国画的当代表达注入了新的思考与方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17abc79fa33f8b42928180f45c96c681.jpg

师生合影

责任编辑:王丽静

推荐关键字: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姜宝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