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河南唐韵2025首场拍卖会“嘎嘎开门·古玉专场”即将启幕,​雅昌拍卖图录APP同步参拍

2025-11-11 15:46:30 来源:快讯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雅昌拍卖图录APP同步参拍

河南唐韵2025秋季拍卖会将于11月14-16日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 三层富力宴会厅1-2盛大启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0f14da125af54200b3c624d117d772af.png

本次拍卖【嘎嘎开门·古玉专场】是唐韵拍卖的首场拍卖,作为开山之作,本次拍卖汇聚了两百余件珍品,每一件拍品均经过古玉鉴定专家白海波老师严格筛选。本场玉器品类丰富,材质多样,唐韵一直秉承,真品才是收藏的重要前提,力求件件大开门!因此以【嘎嘎开门】为拍卖会标题,希望以此正道!

润玉无言,却载千年故事;知己相逢,更添收藏意趣。 值此唐韵拍卖首拍 2025【嘎嘎开门古玉专场】 拍卖会即将启幕之际,为搭建收藏界同仁深度交流的桥梁, 促进艺术与鉴赏理念的碰撞融合,唐韵拍卖诚挚邀请您拨冗莅临,共同见证这一相聚时刻。

重磅拍品,先睹为快! 

玉插屏,白玉,色泽凝腻,底座为掐丝珐琅,白玉与蓝、紫、金等斑斓矿物色彩交相辉映,华贵中见雅致。屏心图案雕琢山水人物、花鸟景致,线条层次丰富,如墨色在玉上晕染,每一处高浮雕都尽显“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的文人画境,符合清代“以玉摹画,以画入玉”的工艺哲思。玉屏采用精细浮雕技法,结合阴线勾勒,将玉石的通透与画面的立体完美融合,因玉料偏大且有绺裂,为防止破损局部玉绺处留有所涂胶痕;珐琅底座则以掐丝为骨、施釉为韵,色彩绚丽且工艺繁复,二者的结合是玉作与珐琅工艺的顶级碰撞,于材质的对比中彰显皇家工艺的兼容并蓄,是宫廷的审美意趣与工艺巅峰的凝集,实为一件优质的收藏上品。

来源:

1.欧洲私人收藏 David Ogilvy 伉俪收藏,Witherdon 庄园,德文郡

2.苏富比,2018年5月31日,Lot.0477

绦环取白玉质精制而成,莹白细腻,光蕴温润。整器作绦形环,其内充分运用圆雕、镂雕及阴线刻等技法,雕琢海东青啄天鹅。天鹅展翅而飞,长颈伸展,与身体形成优美弧形,天鹅上方一海东青飞扑而来,直啄鹅首,羽翅翻转,紧张之氛围呼之欲出。整器取材北方游牧民族传统的春水样式,造形写实逼真,形神俱佳,雕琢层次清晰分明,灵动而古雅非凡。“春水玉”,起源于春、夏、秋、冬“四时捺钵”习俗。所谓“捺钵”,契丹语意为辽代帝王及贵族随季节,气候及水草等四季游徙而从事巡守制度及以狩猎为主的游幸活动。《金史》记载:“春水之服多鹘捕鹅、杂饰花卉,”谓之春水。古人通过海东青捕鹅雁,来展现游牧民族在鹘的身上寄托他们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勇猛精神。该环为所见同类题材中最为厚大之一,殊为难得!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金·青玉鹘攫天鹅饰”,《中国玉器全集5·隋唐至明》,杨伯达,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第102页。《紫禁城》2008年第八期,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第181页。

来源:中贸圣佳,2016年11月15日,Lot.1427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3070bd67099cf6353c45856857bef3b0.png

明代 / 玉龙

高6.06cm×宽3.73cm×厚1.65cm        

玉龙,黄玉质地,光气柔和,碱皮厚重,面部轮廓清晰,双目圆睁,身形蜷曲呈环状,留有开口,整体憨态可掬,富有神韵。头部磋磨精细,五官写实,能分辨出近似猪首的样貌特征;背部使用了轧砣和硬质工具研磨的工艺,使得制孔效率大大提高,不仅方便挂配,更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劳动智慧。此件拍品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具有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美感,富有收藏和赏玩价值,属于知名收藏品之一。

龙纹环选用白玉,玉质温润,光气内敛,局部有红沁和灰皮。器呈圆环形片状,内外边框有阴刻轮廓线,中间镂空透雕21龙,彼此首尾相连,螭龙身体修长,运用经典的S形构图,四肢作前行状,尾细长作卷云状,线条流畅。玉龙张口露齿,昂然挺胸,驾云遨游,神采奕奕。镂雕技艺较娴熟,龙身饰单线纹,刀法简单洗练,玻璃光感强烈,时代风格明显。

两汉是一个经学与神谶并盛的朝代,玉雕艺术集大成地将充满远古传统的原始活力的仙人、神兽以及世俗人间,鲜活的呈现于水砂并下的琢床之上。汉人重建商周用玉礼仪制度的同时,承前启后地丰富礼玉、葬玉、瑞玉和陈设玉的体系和形制,其特点在于形体较大,刻琢精细,多为礼器使用。

玉龙整体受沁呈现出温润、白皙的色泽,如同鸡骨般质感,赋予其古拙内敛的特质。该玉龙是C”形龙早期雏形,呈璜形,龙鼻微翘,微微张口,细长眼,龙尾圆钝,龙身拱起呈弧形,龙身饱满圆润,背上有一穿系孔,大孔道,双面打孔,口缘存世磨损痕迹清晰可见,时代风格清楚,级别较高,存世量极少,非常适合收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eaf630218dfdfafa9dfd5fb72756829e.png

示意图

星辰如意两眼天珠,类玛瑙材质(一说:九眼页岩材质,参考《喜马拉雅天珠》),通体使用碱性物质镶蚀工艺,在打磨好的石坯表面描绘图腾,珠体色泽古朴,存在肉眼可见的“马蹄”形风化纹,是藏传信仰中极具灵性的珍品。天珠源于雪域高原,其渊源可追溯至远古象雄文明,是藏地先民对宇宙、神性的物质化诠释,承载着千年信仰的重量。“两眼”形制寓意深远,象征“双运”,暗含阴阳调和、福慧双修之祈愿,是藏民对生命平衡与精神圆满的追求。珠身纹理如星辰流转、如意舒展,“星辰”寄寓对宇宙秩序的敬畏,“如意”承载对现世顺遂的期许,二者交融,让天珠超越配饰,成为连接凡俗与神性的灵物。,在藏传文化中,天珠是“天降石”,是诸佛菩萨的化身,佩戴它,既显身份的尊崇,更有对吉祥、安宁、智慧的殷切渴求,是一颗凝结着雪域文明信仰与工艺的传世圣物,可遇而不求,实为稀有,是当下珠串类艺术品中最受追捧的一类,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玉虎,青黄玉质地,玉质温润通透,钙化层如霜华覆体,绺隙间沁出黄褐色沁斑。器形呈伏卧之态,头部刻画虽简约,但能清楚看出耳朵和嘴巴,四肢以剪影式勾勒,边缘薄如刃口。背部有一研磨小孔用于系佩,孔道光泽水润,孔道内壁遗留解玉砂旋痕。虎通常被视作“山林之神”,这类玉虎或为巫者通神的佩饰,静态的伏卧造型暗蓄“蓄势待发”的动感,将虎的威猛凝缩于方寸玉间,是玉器“以形写神”的典范,此件拍品造型极为少见,极具收藏价值,潜力巨大。

蒲纹璧为白玉质地,通体受沁,大部分呈鸡骨白状,局部留肉,玉质温润细腻。玉璧器身周正,为双面工,蒲网格线精细平整,网格内碾琢蒲纹,排列细密规整,整个玉璧显得立体感十足。玉璧两侧出廓,镂雕简化凤鸟纹,布局对称,线条灵动,极富动态美感。玉璧选料上乘、沁色美艳丰富,纹饰精细简洁,规矩排列的蒲格乳钉制作十分不易,级别较高,整器造型独特,纹饰古朴典雅,时代特征鲜明,为收藏、陈设皆宜的难得佳器。

玉冈卯以温润白玉雕琢,玉质细腻洁白,光泽内敛,包浆熟厚,表面有灰皮,淡红沁。其形制为方柱形,器型方正规整,有上下通孔可供穿系。四面刻有文字:“正月刚卯,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疫刚瘅,莫我敢当。”文字采用刻划工艺,‌笔画粗放,刚劲有力,线槽较浅。据《后汉书·志·舆服下》中记载:“乘舆(皇帝)、诸侯王、公、列侯以白玉,中二千石以下至四百石皆以黑犀,三百石以至私学弟子皆以象牙。”其中白玉冈卯最为高级,是当时皇帝、诸侯王等统治阶级贵族佩戴的最高等级玉佩饰。汉代玉刚卯和严卯需在特定时间内完成。正月卯日当为“除日”,“除”有除灾害之意,和驱除疫病正相符合”。玉双卯上所刻文字均采用先秦时期的“殳书”。所谓“殳书”,产生于先秦时期,属于“秦书八体”之一,结构近小篆但更简省,是一种专门刻写在兵器上的文字。秦代工匠需要在制作的兵器上留名或刻写,由于篆书笔画繁多,因此缩其形而减其笔,逐渐演化形成了殳书。而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并且在坚硬的玉器上刻上三十多个文字,显然比较困难。而“草率省便”的殳书实用性更强。

勾云形佩,黄玉为材,凝脂般的肌理中裹挟着淡青雅韵,历经时光淘洗,表面形成白色钙化层与红褐沁斑交织的包浆,如霜华覆岫、丹霞映壁,尽显古玉的天工之美。器型以中心螺旋镂空为核心,卷云般的涡旋纹向外辐射,四角延伸出齿状凸棱,似流霞舒展、惊鸿掠影;边缘浅浮雕瓦沟纹若隐若现,与镂空处的“盘卷龙形”暗合,将“云气”与“龙纹”的意象融于方寸之间。工艺上,碾磨的弧痕与兽皮抛光的莹润历历可辨,孔道边缘的喇叭状磨损是长期佩挂的岁月表象,沁色从玉质疏松处自然晕散,此类器物常与玉璧、玉龟同列,足见其“以玉通天”的神权象征,是一件造型精巧,十分稀缺罕见的典型器物,为收藏至上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52524ddc9e58a07e65b5b6cd2a6613cf.jpg



责任编辑:李保兴

推荐关键字:​河南唐韵 玉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