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保利厦门2025秋拍丨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作品导赏,雅昌拍卖图录APP同步参拍

2025-11-08 13:07:19 来源:快讯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雅昌拍卖图录APP同步参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e8ede48d45420557d5ac2296e20d8499.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4ca7ffc8b82d806fb161963d9915cf8b.png

中国古代书画

拍卖时间:

11月18日 上午14:00 

拍卖地点:

保利厦门艺术中心 拍卖B厅

保利厦门2025秋拍《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涵盖信札、册页、手卷、中堂、对联等不同形制,汇集了来自明清的多件重要书画作品,如市场难得一见之李鱓《五松图》;跌宕变化、神气绵密之王铎草书临王献之《静息帖》;诗书画合璧之文徵明《雨夜客话图·行书诗句》册页;结构庄严、姿势端丽之乾隆帝《行书自作诗》等,展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精髓与传统。书画部为广大藏友精心遴选280余件作品中,既有文人雅士的山水画卷,也有精妙的花鸟草虫,每一幅作品都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呈现了中国书画的艺术魅力,是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再现与传承。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各位藏家莅临秋拍,共襄盛举。

精 品 导 览

题识:再和江坤放,渭潜兄正,黄道周。

钤印:黄道周印

著录:

1.《咏业近集》(明)黄道周撰;

2.《焦桐山诗集》(明)黄道周撰;

3.《焦桐山文集》(明)黄道周撰;

4.《明诚堂诗集》(明)黄道周撰;

5.《浩然堂诗集》(明)黄道周撰;

6.《黄漳浦集》(清)陈寿祺撰。

78×66 cm. 约4.6平尺

RMB: 100,000-150,000

释文:种花又老一深春,发鬓含霜渐欲匀。无复高谈惊四座,可容吟苦动西邻。凫分鹤胫犹难舞,弟作兄啼意自亲。留得半尊穿石榻,临龙跃马让通人。

题跋:此扇面无疑是明黄石斋道周真迹。理由有四:其一,结字、运笔、气韵皆合黄石斋风格,字如“深”、“含”、“无復”、“西”、“鹤”、“书作”、“意自”等,整体风格亦然。其二,类似书风之扇,尚有《承训堂藏扇面书画》所收,孟华钊藏“林德侯方伯题江虞暤兄弟小集用德侯韵”与北京永乐二○二一秋拍崇祯六年所书“小诗一章奉送蓼翁徐老父母入覲并请正”及香港苏富比二○二三春拍崇祯十一年诗“书赠大滌弟子邵先之关门待闸二章”等。其三,所钤“黄道周印”与孟华钊藏扇同并与上海博物馆藏“大滌山中同诸兄分赋得丘钦二韻似士美兄丈正之”等至少十四件作品相同。其四,诗同清陈寿祺编《黄漳浦集》卷之六,题作“林德侯江虞暤昆仲小集山中,用诸子韻和江仲放二章”。孟华钊藏品之诗见此集卷之三,题类似之,可见同期之作。江仲放讳曇又见《黄漳浦集》卷之一“乙亥秋偕诸子卜築江峡”云云,又见卷卅七“癸未三月十九日至蓬莱峡”云云,愚意本扇诗书于崇祯八年。侯真平跋。钤印:侯真平

题跋人简介:侯真平(b.1949),男,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教授,兼任厦门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侯真平自1985年起专注黄道周文化研究,参与编校《“一代完人”黄道周》专题辅导报告。主要著述为《黄道周纪年著述书画考》、明洪思等《黄道周年谱》校点(合作)等多种。

简介: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福建漳州人,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

题识:理涵三兄正属,少穆林则徐。

钤印:林则徐印、少穆

出版:《海纳百川-林则徐的精神世界》P142-143,中国美术出版社,2020年11月。

说明:上款人邵明德,字理涵,号东溪,清朝中期朝城县舍利寺人士(今莘县古城镇舍利寺),朝城孝子里十五世裔。邵明德出身优越富足,这一支自清朝中期起人才济济,名盛一时。他们自少年时代习文经武,亦不乏文武兼具者,其成就主要集中于军功方面。 

简介: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历史治水名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6×45 cm. 约0.6平尺

RMB: 80,000-120,000

镜心 水墨纸本

题识:秉绶。

钤印:默庵

45×130 cm. 约5.3平尺

RMB: 80,000-160,000

立轴  设色绢本

题识:清狂郭诩。

钤印:清狂、仁弘

鉴藏印:项叔子、墨林珍玩、项子京家珍藏

著录:

1.《历代著录书目》P293,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出版。

2.《珊瑚网》P1349,下册画录,成都古籍书店1985年出版。

简介:郭诩(1456-1532),字仁弘,号清狂道人,江西泰和人,明代书画家。擅长山水、人物画,笔法兼具豪放与清细,与吴伟、杜堇、沈周齐名,传世作品被藏家竞相购藏 。其代表作《杂画册》现藏上海博物馆,包含蕉石妇婴、青蛙草蝶等八图;《琵琶行图轴》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采用诗画结合布局,七十三岁所作《磨镜图》亦为晚年重要作品。

郭诩少时弃科举专攻绘画,主张“岂必谱也,画在是矣”,通过游历名山获取灵感。弘治年间应诏入京,拒绝宁王朱宸濠及权贵招揽,曾有贵人索画,其瞠目不应,甚至疾走逃离,后依附王守仁并题画明志。人物画以白描技法见长,如《朱文正公像》用淡墨勾线、浓墨点睛刻画特征。花鸟画突破传统技法,纯用色彩勾勒点染。

127×78 cm. 约8.9平尺

RMB: 80,000-120,000

钤印:六舟手拓彝器

鉴藏印:偕乐盦收藏、萧山陆氏藏器、慎斋集古、瑶圃平生珍赏、余任天收藏印

题跋:

(一)为青铜鉴拓,上有外璧铭文。鉴系盛水器也,春秋中叶始造,战国时流行,西汉亦曾铸造。此素鉴两兽耳衔杯,口缘较宽,腹微鼓,圈足底。癸卯三月叔盖钱松识。

(二)明发览青铜,寸白坠华簪。悬知不能免,岂意遽见侵。忆昔随群儿,总角混青衿。纵弱不好弄,既冠知惜阴。时开磊块胸,浇之以古今。二十偕计书,进士路欹嵌。迟迟十四年,一第酬苦心。今年已六六,暮景来侵侵。一发照我眸,众发立森森。忽然一失笑,政要渠相寻。有田愿种玉,有腰愿重金。富贵岂不好,劳鹿那能禁。何如一床书,侑之绿绮琴。远参兰茝香,清玩山水音。高歌月满架,醉卧斗横参。待教头半白,挂冠老山林。饮犊青草浦,盟鸥白沙浔。凭虚唤张陆,听我白发吟。丁丑菊月顾文彬题。

(三)予年逾冠,即嗜吉金文字,三古法物力不能致,乃颇搜集古镜鉴,然亦不能多得也。居恒摩挲赏玩,以为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辞旨之溫雅,一器而三善备焉者,莫鏡若也。每见同好所藏,轧手施拓墨,复就前贤著录,若《博古图》,洪氏《隶释》,《西清古鉴》,钱氏《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冯氏《金索》。诸书移录其铭辞尝置坐隅,阅岁稍久,所储墨本将三百纸。然以镜为父,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鉴古知今,莫善大焉。壬戌清和月下澣,贞松罗振玉。

钤印:罗振玉、叔盖金石、文彬私印、艮盦

说明:此件作品经陆芝荣、张瑜、陈焕文、余任天收藏。

陆芝荣(清),清刻书家、藏书家。字香圃。浙江萧山人。平生喜好刻书和藏书,家有"寓赏楼"、"三间草堂",藏书丰富。多抄本、善本,藏书为一郡之首。

张瑜(清),字瑶圃,江苏扬州人,活跃于清代,以收藏和鉴赏古代书画闻名。其篆刻风格以小篆、缪篆为主。

陈焕文(1875-1944),名则张,别名寿萱,字焕文,晚号慎斋,以字行世,泉州人。陈焕文一生颇有才华,尤以书法为佳,大字楷书由颜入柳近刘墉,小楷出二王行书,字体丰腴,为商家所喜爱。隶书、石鼓文、金文均佳,墨宝遍及上海和浙江、福建各港埠。亦工金石、诗书,棋力在上海福建乡亲中称第一。

余任天(1908-1984),曾用名栎年,字天庐,居室名任、归汉室、嘉砖砚斋,汉族,浙江诸暨人,新浙派绘画的重要奠基者和代表人物之一,浙江现代美术史上诗书画印兼擅的艺术大家。

简介:达受(1791-1858),《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作(?至一八五四)。字六舟,又字秋檝,号万峰退叟,俗姓姚。浙江海宁人。出家为僧,居盐官北门外白马庙。后主持西湖净慈寺。精鉴赏,喜金石,诗书画刻均精妙,摹拓古铜器尤称绝技。行迹半天下,名流硕彦多所交流。阮元称他为“金石僧”。

达受沉翰墨,精鉴别古器、碑版,阮元以“金石僧”呼之。间写花卉,得徐渭纵逸之致。篆、隶、飞白、铁笔,并皆佳妙,得嘉兴马传岩之传。摩拓彝器精绝。能具各器全形,阴阳虚实无不逼真,堪称绝技。又善刷拓古铜器款识。

钱松(1818-1860),初名松如,字叔盖,号耐青、铁庐,晚号西郭外史,浙江钱唐(今杭州)人,流寓上海,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占杭州时服药身亡。钱松篆刻取法丁敬、蒋仁等浙派前贤,摹汉印二千方,独创切中带削刀法,作品被严荄辑为《钱胡印谱》。其篆刻被归入浙派并列为“西泠八家”之末,但艺术表现已突破浙派范畴,学界对其流派归属存在争议。善绘山水梅竹,书法兼工篆隶行楷,藏古碑拓本多留题跋。与胡震等人交游密切,涉及款识中的师友书法“沙龙”及题跋中的思想碰撞。光绪三年(1877年)高邕辑其遗印成《未虚室印赏》四卷传世。

顾文彬(1811-1889),字蔚如,号子山,又号叔瑛、紫珊、艮盦、艮庵、过云楼主,元和(今江苏苏州)人,顾麟士的祖父。中国晚清诗人、词人、书画家、书画鉴藏家。

顾文彬家有过云楼,收藏古籍及金石书画名迹冠于吴中,定庋藏法则十四忌,精于鉴赏。工书画,通音律,诗长于集句,词称名手。曾辑刻《过云楼帖》。著有《过云楼书画记》《跨凤吹笙读谱》《百衲琴言》《集词楹帖》《眉渌楼诗》等。

罗振玉(1866-1940),初名宝钰(振钰),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松翁。祖籍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出生于江苏淮安,中国近代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农学家、教育家。“甲骨四堂”之一。

66×44 cm. 约2.6平尺

RMB: 30,000-50,000

题识:乾隆十八年八月,复堂李鱓。

钤印:鱓印、宗杨、滕薛大夫、李忠定文定子孙

说明:本作品为2016年北京匡时夏季拍卖会LOT0211,成交价126.5万元。

简介:李鱓(1686-1762),原名李觯,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他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李鱓在康熙五十年考中举人,五年后因绘画才华被召入内廷供奉。

185×106 cm. 约17.6平尺

RMB: 350,000-450,000

李鱓的作品在题材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文人画题材,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另一种是其他的花鸟蔬果。虽然松、竹、梅的题材是前人反复描写过的,但李鱓每每赋予新意。复堂画中年得蒋廷锡、高其佩指授,秀丽逸宕,有蒋廷锡风韵而纵恣过之。晚年参青藤、石涛遗意,豪纵率性,气度张扬。此卷作于其六十八岁时,淋漓沉郁,生动有致,绝去晚作中的颓唐散漫之习。这方面,《五松图》最具代表性。李鱓晚年多次画过《五松图》,估计都是应人之请为祝寿而作,可见这种寓祥瑞吉庆的题材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此幅是画得极为严谨精到的一帧,幅式巨大,但气沉力厚,笔笔俱不苟且,可见作画时精气神是何等的一以贯之,故越二百余年犹墨光湛然,所谓“元气淋漓障犹湿”者是也,绝非泛泛酬应之作可比。此帧松树的参差低昂,向背呼应,浓淡聚散都极经意,用笔亦遒劲沉着,乾隆十八年李鱓六十八岁,是其晚年力作。李鱓采用类似诗歌中的“比”、“兴”手法,描绘了五株松树形态上的不同特点,结合着题诗,体现了他认为可以称赞的五种品格,一株突出了松树的劲直恭立,比之 身在庙堂的大臣,强调的是其躬谨事国,刚正不阿;一株表现了松树的体已衰老而精神勃勃,顶秃了,树干仍然卓筋露骨,比之为曾上沙场的老将,强调了松树的胆 气尚雄,军容依旧;另两株一侧身,一卧身,松枝纷披如马尾松,比之为一龙一蛟,强调了它们不受约束,鞭风挞雨,变幻无穷的豪情;再一株松树,形象如同黄山 的蒲团松,比之为世外的仙佛,强调出“白云一片青针缝”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可以说,这五种松树所代表的五种人品,李鱓本人并未褒贬,而是歌颂了自认为应 予称赞的品质和情操。李鱓一生多次作《五松图》,与他的身世经历和思想变化,有着极大关系。他两度为官,两番下野为民,不但有“护跸直入古北口”的机遇,也有更多不得志的岁月。现知李鱓最早的一件有年款的《五松图》,即作于他匹马离京,途穷卖画的时候。而他最晚的有年款的《五松图》,则作于他滕阳解组,冷落江湖的岁月。当然,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五松图》,也因为思想情感上的不同,有所差异。比如早期的《五松图》,由于还“到头不信君思薄”,指望重新得宠,所以尽管已确立了用五松 象征不同的品格,但在形象描绘上并没有着意表现五松的不同个性特征。这幅《五松图》,已经到了李鱓的后期,他也无意为官,终于在艺术上达到顶峰,笔墨精能洒脱,布局密而不乱,跳出了正统的藩篱,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艺术成就。

题识:其昌。

钤印:董其昌、宗伯学士章

释文:积铁千寻届紫虚,云端鸡犬见村墟。秋光何处堪消日,流涧声中把道书。

简介: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人。明代书画家,擅山水,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165×48 cm. 约7.1平尺

RMB: 100,000-150,000

本幅草书立轴的诗文内容为《题仿黄子久画》。董其昌曾经跟莫是龙学习书画。莫是龙是董其昌家乡有名的才子,家中收藏了很多书画佳作。董其昌受莫是龙影响,格外偏爱元人山水,并对黄公望的艺术极为赞赏,认为“元季四大家,以黄公望为冠”。董其昌在此诗中表达了学画心得感受。高耸的山峰直插云天,仿佛与紫色的虚空相接。在云雾缭绕间,隐约可见村落的鸡犬身影。这秋日的时光,何处最适合消磨呢?我想,在那潺潺流淌的涧水声中,手持道书品读,定是别有一番韵味。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画亦是如此,观察生活,游历四方,提高文化素养,这些技法之外的积累,是学黄公望的山水画技法事半功倍的关键所在。董其昌从黄公望、倪瓒画风中汲取养分,形成自然生动、超逸清旷的审美,终成明末山水画第一人。

此作行距舒朗,字距宽松,用笔松紧结合,张弛有度,大多数单字起笔的紧和行笔的松相得益彰,而其控制用笔也妙到毫巅,全篇气息贯通流畅,一气呵成,萧散疏落,是董其昌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个人书法风格的写照。

董其昌一生宦海沉浮,亦官亦隐,退隐时不忘标榜官员身份,一直把官称印章钤盖在作品上。比如,1592年董其昌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开始有资格自称“太史氏”,故其用于书画上的印章有“太史氏”;1594年皇长子朱常洛出阁,董其昌为将来的光宗皇帝作侍读讲官,其印章“知制诰日讲官”便为常用印;1623年,天启皇帝下旨,董其昌得进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事,因礼部侍郎可称为“少宗伯”,所以董其昌用印有“宗伯学士”;1625年,董其昌拜南京礼部尚书,其常用印为“宗伯学士”“宗伯之章”或“大宗伯印”。因此,并结合已知学术论著中对董其昌署款演变研究的论述,根据本幅用印及落款“其昌”二字的写法,可推断本幅或为其1625年至1630年左右所作。

题识:徵明。

钤印:文徵明印

简介:文徵明(1470-1559),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号衡山,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待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人。

24×17.5 cm.×2 约0.4平尺(每幅)

RMB: 40,000-60,000

题识:徵明。

钤印:文徵明印、徵中

简介:文徵明(1470-1559),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号衡山,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待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人。

24×17.5 cm.×2 约0.4平尺(每幅)

RMB: 40,000-60,000

题识:徵明。

钤印:文徵明印

简介:文徵明(1470-1559),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号衡山,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待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人。

24×17.5 cm.×2 约0.4平尺(每幅)

RMB: 40,000-60,000

题识:静庵。

钤印:钱塘戴氏、文进

简介: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以擅画山水、人物而知名。宣德年间,推荐入宫廷供职,由于画艺超群,享誉王公贵卿之间。南归后,在杭州仍然继续作画,从学者甚众,对当时画坛影响甚巨,后世称其为“浙派”之祖。

170×104 cm. 约15.9平尺

RMB: 150,000-200,000

题识:吴彬。

钤印:文中枝隐之印

简介:吴彬(1550-1643),字文中,又字文仲,明代绘画大师,别字质先,自号壶谷山樵、遵道生等,兴化府(今福建省莆田市)黄石人。流寓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供职于宫廷画院。工山水,布置绝不摹古,佛像人物,形状奇怪,迥别前人,自立门户。明代宫廷大画家,晚明人物“变形主义画风”和“复兴北宋经典山水画风”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享有“画仙”之誉。

28×35.5 cm. 约0.9平尺

RMB: 100,000-150,000

吴彬,字文中,号枝隐头陀,福建莆田人,主要活动于明代万历年间。他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职业画家,曾官至中书舍人,以画供奉内廷。他擅长人物、山水,尤以造型奇崛、不落俗套的山水画著称,在明末画坛独树一帜。本幅作品创作内容来源为《葛稚川移居图》,移居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长盛不衰的绘画母题,从唐末开始,便有画家将这一主题引入画中,这个故事寄托了葛洪避世而遁入罗浮山的出世之想,传统文人也将“葛稚川移居图”作为隐遁山林、悠然自得生活的象征。本件作品尺幅虽小,但却在方寸之间体现了吴彬对繁复景象的天才构图能力,篇幅受限却不失北宋大山水的精髓,但又在其基础上加入吴彬自己的修正,描绘精细,引人入胜。

同样属于“叙事性山水画”的范畴的,可参考吴彬另两件传世名作天津博物馆藏《明皇幸蜀图》和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迎春图》,也是历史与山水的结合,绘画技法可做比较。本件作品以淡赭为主,色调温和,为典型的明代晚期风格,画笔细腻,山势雄奇。先以简劲的墨线勾出山石而墨淡,凹陷及深暗处则笔密而墨浓,真切的表现出山峦的层次和量感。右侧布局将观者的思绪从峰回路转中引出 ,挥向一片浩瀚而温润的江水山色之间,近处波涛滚滚,船夫奋力划桨,远处秀丽的湖山之间帆影渐行渐远,此画属于借古开今之作,堪称吴彬的精品力作。

题识:直仁智殿文思院副使戴福写。

钤印:禁府

鉴藏印:思原堂、郭氏觯斋秘笈之印

题跋:

(一)明文思院副使戴福笔,八哥图横物幅。(木盒)

(二)这是一件极好的花鸟画,富贵气逼人。戴福不愧为宫廷画家,功夫了得。八哥表现得太生动了,我很是喜欢。王清波识。

说明:郭葆昌等旧藏。

简介:戴福(明),字金门画士,福建泉州人。曾任直仁智殿文思院副使,是明代宫廷画家,亦是闽籍院体重要画家之一。其作品多被改款或抹去原款充作宋人作品出售,因此流传极空。

鉴藏者简介:郭葆昌(1879-1942),字世五,号觯斋,室名爱庐,河北定兴人。宣统间为顺德府京吏。1914年任江西九江关监督,兼景德镇陶务监督。1923年任财政部印制局会办。次年被举为故宫博物院委员。性喜陶瓷、书画,对陶瓷器深有研究。著有《故宫辨琴记》《瓷乘》。

81×91 cm. 约6.6平尺

RMB: 180,000-250,000

题识:庚戌春日写于静远堂,舜江吕焕成。

钤印:吕焕成印、吉文氏

著录:

1.《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P17,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

2.《中国古代书画目录》P3,文物出版社,1984年。

3.《中国古代书画图目》P319,文物出版社,1986年。

简介:吕焕成(1630-1705),字吉文,号祉园山人,浙江余姚人。为清代初年"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01.5×48.5 cm. 约4.4平尺

RMB: 180,000-280,000

吕焕成(1630-1705),清初画家。字吉文,号祉园山人,浙江余姚人。《图绘宝鉴续纂》说他“善人物花卉兼长山水,好作斧劈皴,风格颇似戴进,所作道释神像,笔法工整,设色古雅,卒年近八十岁”。吕焕成是明代书画大家文征明的外孙女婿,或许是因为这一层特殊关系,使他能够有机会接触一些权贵人物,包括看到并研习文徵明以及其他吴门画家的绘画。吕焕成主要活动于清初的宁波、余姚、嘉兴、杭州一带。美术史上,他也被列为“吴门画派的清初继承者”。作品既有"北宗"画法的崇高峻美,也有"南宗"画法的秀润笔致,清新洒脱。其传世作品较少,从各博物馆所藏吕焕成现存绘画情况来看,他涉猎的题材还是相当广泛的,有如上海博物馆藏《西溪别业图》这种定制款;如旅顺博物馆藏《春山听阮图》、《玉洞桃源图》这样表现桃源仙境的绘画,还有一些仿古山水、高士图,和一些表现传统题材的绘画,如“汉宫春晓”“桃李园夜宴”等,均是明末清初很受市场欢迎的一些绘画题材。

本幅作品所表现的是一派人间仙境的景象,高耸的群山环抱中,宝盖层台之上,众仙子身着华服,演奏箜篌、箫笛、笙簧、阮等乐器。四周春山青翠,耳畔仙乐悠扬,终引凤凰而来。本件拍品画技精湛、意境深邃,画中呈现出自然与音乐融合,展现出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吕焕成通过对传统典故的再创作,让观者感受音乐与自然的力量及其带来的心灵震撼。这幅画是吕焕成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并且来源可靠,在不同年份刊印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均有记载,著录详尽,作品原装裱的右下方有故宫博物馆代管标签,是市场上难得一见的佳作。

释文:温仁受福

钤印:宣统御笔

著录:

1、《逊清皇室秘闻》P87,泰国经著,2014年作。

2、《末代皇帝陈宝琛评传》P176,张帆著,2002年作。

3、《中国通史10》P3779,第九章,清代史卷,蔡磊主编。

4、《中国通史故事全遍 中国史话 中国近代史话之二(图说)》P175,冯克城编,2006年作。

5、《逊清皇室轶事》P3361,泰国经著。

简介: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宣统帝,乳名午格,字曜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清宣宗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清德宗载湉之侄,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是苏完瓜尔佳·幼兰。1908年至1912年,1917年7月1日至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63×174 cm. 约9.9平尺

RMB: 200,000-300,000

释文:召奭稽谋尊寿耇,甘盘旧学重师资。

钤印:宣、统、经纬阴阳

著录:

1、《螺江陈氏家谱》,第 47 页,民国二十二年。

2、《逊清皇室秘闻》,第 87 页,秦国经著2014 年。

3、《末代帝师陈宝琛评传》,第 176 页,张帆著2002 年。

4、《中国通史10》,第 3779 页,第九章,蔡磊主编.清代史卷。

5、《闽都文化源流》,第 252 页,林壁符编著;黄君编,2003 年。

6、《中国通史故事全编-中国史话-中国近代史话之二(图说)》,第175 页,冯克诚编 2006 年。

7、《福建历史文化博览 上》,第190 页, 林国平,邱季端主编2017 年。

8、《从七星溪走来》,第 190 页,陈颖华著2010年。

9、《福建文史丛书 八闽文化综览》,第 744 页,卢美松等著2013年。

10、《福州古村镇历史与文化》第 27 页,李运启主编2014年。

11、《逊清皇室轶事》第 3361 页,秦国经著,1985 年。

简介: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宣统帝,乳名午格,字曜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清宣宗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清德宗载湉之侄,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是苏完瓜尔佳·幼兰。1908年至1912年,1917年7月1日至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206×39.5 cm.×2 约7.3平尺(每幅)

RMB: 300,000-400,000

题识:隐汀绝望舟,骛棹逐惊流。欲抑一生欢,并奔千里游。日落当栖薄,系缆临江楼。岂惟夕情敛,忆尔共淹留。戊午夏日书于崇忠堂。蓼洲老人周顺昌。

题跋:

(一)题周介公墨迹。《图画精意识》载周忠介公墨竹小幅,竹秖一竿,苍劲疏畅,自题一絶云:“老老苍苍竹一竿,长年风雨不知寒。好教直节凌空去,任尔时人仰面看。”直是自写本性,读之犹觉生气凛然,是公不特善书,兼亦善画,益信书画无二理。此幅苍劲遒秀,何啻作金错刀竹耶。静川七丈宝之宜矣。香亭袁树敬识。

(二)乾隆乙丑,余在金陵报恩寺买得倪文正公手书五言诗一卷,字如万岁枯藤,盘空夭矫,诗亦古奥难解。今年孙静川先生以周忠介公墨迹见示,亦五言诗,其纂思奋笔,与文正公大同小异。暑月见之,满背生霜,方知明季国运屯蒙。天特降生诸君子,负乾坤奇气而来,其见于腕下者如是,况当时亲炙风裁者耶。我愿两家子孙世世宝藏之,偶一展观,如对严师,可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也。戊申(1788年)六月六日钱塘后学袁枚敬跋。

(三)隐汀绝望舟,骛棹逐惊流。欲抑一生欢,并奔千里游。日落当栖薄,系缆临江楼。岂惟夕情敛,忆尔共淹留。戊午夏日书于崇忠堂,蓼洲老人周顺昌。右周忠介草书五言古诗四韵,后题戊午,乃神庙之四十六年也。越八年而缇骑之祸作矣,委鬼作威,羣小逞毒,芝生于狱凡六,而六君子遂并命焉,公其一也。呜呼,国事至此,明之社欲不屋也得乎?余向于吴中见一小幅画,亦公笔也,老树丫杈,中危坐一人,非如释家所书罗汉相,不解其所用意,岂如古巢父之流欤?今此书法宛与后来董香光相近,而更加苍劲,正气郁勃,自流露于行墨间,爲吾姻家孙静川所藏。假如不工犹将宝之,而余事况又过人如此。盍愼守宝焉,万勿爲蟫蠹之所啮蚀也。乾隆丁未(1787年)之岁,重阳日杭东里小生卢文弨跋。

(四)丁酉(1897年)冬居京师,购得蓼洲老人画,直不盈五十金。由画估先以画售常熟,常熟不能决眞贋,还之而直,遂撼。今年入都又见此卷,寥寥数十字。而直几两倍于画,已拟珠还,而仲纲弟为作曹邱留之。癸卯(1903年)中秋樊樊山识。忠介书直卅金,卢跋可六金,随园兄弟从跋各五金,余不値一钱,吾此跋可値二金。陶国果是乾隆间会元,其会墨屡见坊间选本,有“能勿力战于天人之界”等语,为后来庸烂墨卷所祖述。此跋直是可笑。作墨卷人跋书画,譬如琅房衖中画扇子灯片人,令写麒麟阁功臣像,不亦傎乎?昨日同仲纲、竹延观马戏感寒今日极不适,枯坐无聊,聊与陶会元作恶剧,老有童心,我之谓欤?廿四日书。添一跋,添一金。案:陶中会元时冒马姓。包世臣论书极核,而袁子才书列入《艺舟双楫》,取其有别趣耳,然其书实不佳。又书。卢学士为一代经师,书不免俗,何也?嘉。袁跋谓尝得倪鸿实诗墨,古奥难解,而以蓼洲此诗与倪作大同小异,不知蓼洲乃书谢灵运诗也。随园一生自命诗人,而于古作者好处一些不解。岂惟不解谢诗,即杜韩苏黄亦不解也。其天资本高,而惮于深入,专以轻清浅俗媚悦时人,招诱后进。后之詈随园者遂㒈其好处而亦没之,惜哉。樊山再识。

钤印:袁树、香亭、寓园、长宜子孙、卢文弨印、弓父、年关八秩、袁枚、己未翰林

鉴藏印:海棠书屋、浏阳李鸿球字韵清鉴藏

著录:

1.卢文弨《抱经堂文集》,第十六卷。

2.李鸿球《剑花楼书画录》,第34页,大中书局,1971年版。

说明:陆冰、袁树、袁枚、卢文弨、陶国果、韩廷秀、樊增祥题。

简介: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洲,吴(今江苏苏州)人。明朝官吏,东林党人。工画墨兰,间写山水,神韵天成。传世作品有《牧马图》轴,图录于《名人书画集》。著有《烬余集》。

画心:32×46 cm. 12 5/8×18 1/8 in. 约1.3平尺

题跋1:32×45 cm. 12 5/8×17 3/4 in. 约1.3平尺

题跋2:29×43 cm. 11 3/8×16 7/8 in. 约1.1平尺

题跋3:28×30 cm. 11×11 3/4 in. 约0.8平尺

题跋4:23×23 cm. 9×9 in. 约0.5平尺

题跋5:23×27 cm. 9×10 5/8 in. 约0.6平尺

题跋6:23×23 cm. 9×9 in. 约0.5平尺

题跋7:23×29 cm. 9×11 3/8 in. 约0.6平尺

题跋8:37×90 cm. 14 5/8×35 3/8 in. 约3.0平尺

RMB: 200,000-400,000

题识:瑞图。

钤印:张瑞图印、大学士章

题签:张瑞图五律唐诗绫本,庄院长丑缄鑑。

钤印:茂印、踽、外

释文: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此生随万物。

简介:张瑞图(1570-1641),明代官员、书画家。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汉族,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人(今青阳镇莲屿下行)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崇祯三年,因魏忠贤生祠碑文多其手书,被定为阉党获罪罢归。他以擅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又擅山水画,效法元代黄公望,苍劲有劲,作品传世极稀。

168×47 cm. 约7.1平尺

RMB: 180,000-280,000

题识:丁丑春夜,王铎。

钤印:王铎之印、字觉斯

鉴藏印:若虚斋藏、昭余渠氏珍藏

释文:献之白:兄静息应佳,何以复耶?想比消息,理尽转胜耳。矾石深是可疑事。兄憙散,辄发势为积。献之惟赖消息。

记录:中国嘉德2011年秋拍起拍价:720w。

简介: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烟潭渔叟,平阳府洪洞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诞生于河南省孟津县,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王本仁的儿子。

205×51 cm. 约9.4平尺

RMB: 400,000-600,000

王铎是行、草书的集大成者,对于章法、墨法、结字、贯气等方面的处理都是划时代性的。笔墨古拙雄奇,强烈的荣枯、润燥对比,跌宕错落的行气与顾盼,都将大字草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境界。素有“觉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后王胜先王”之说。备受历代书家、藏家推崇;提出“书不崇晋,终入野道”并高举二王的旗帜,在明末清初的书坛中纵横捭阖,成为唯一能与董其昌书风分庭抗礼的大家。此件即为其45岁时的扛鼎之作,中年时期是王铎书法风格形成的重要阶段,40岁之前主要以临习《集王圣教序》为主,对二王结字高妙的理解已臻化境。随后以“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的方式不断锤炼。从中不仅能看到他对二王书风中的取舍、融合,对书法后学在临、创方面的启迪更是影响巨大。同时,临帖时的轻松从容,也使书法质量往往高于纯粹创作的作品。因此,不管从研究王铎书风的变迁,还是追求极致的书法感观,此件作品都是非常好的选择。对比王献之《静息帖》拓本,更可见此作中的创造力之巧妙,将二王的小行楷手札,改为大字行草书立轴,笔笔得自魏晋,又突出个人风格,笔法、字形不同,节奏、断连却精妙的扣合原本。尽显大宗师的气度。

题识:乾隆癸亥仲夏,板桥老人郑燮。

钤印:郑燮印、丙辰进士

释文: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出版:《书画研究8》长江出版传媒P147,湖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

简介: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137×76 cm. 约9.4平尺

RMB: 200,000-300,000

题识:沙门良宽拜书。

简介:良宽(1758-1831),江户时代后期,良宽幼时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育,习四书五经及老庄哲学。18岁在光照寺削发为沙门。22岁时圆通寺国仙和尚来到越后,为其受戒,僧名良宽。34岁时,国仙和尚逝世,他便云游四方。据记载,良宽曾学习过二王、怀素、黄庭坚的草书以及小野道风的《秋荻帖》,同时从日本假名书法中得到灵感。良宽书法当时与寂严、慈云齐名。

17×95 cm. 约1.5平尺

RMB: 30,000-50,00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06197da246536cff3baeace0c5278a4c.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52524ddc9e58a07e65b5b6cd2a6613cf.jpg

 


责任编辑:李保兴

推荐关键字:书画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