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展览预告 | “与物为春——刘万鸣艺术展”即将在山东美术馆开展

2025-11-05 20:06:46 来源:雅昌发布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78b1b467c7f8248037e0fa5e33d0675a.jpg

展览名称

与物为春——刘万鸣艺术展

展览地点

山东美术馆

一楼A1展厅二楼B1至B5展厅

展览时间

2025年11月7日至12月7日


前 言

作为学者型画家,万鸣先生的艺术根系深植于传统和时代的沃土。带着对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哲思,他“望今制奇、参古定法”,构建起了独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成就了“意笔精微”的艺术品格。

万物有灵,春山可望。庄子“与物为春”的智慧,在万鸣先生的笔墨间化作可见的生机,翎毛振翅含暖,高士凭石悟真,枯木也孕着新芽,每一笔都是与天地的私语,满载从广大处着眼,从精微处入手,又从平实中追求的传统智慧,更体现着观物取情的生命共情。

他秉持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常年深入乡村田野,以画笔反复推敲自然中一草一木的鲜活气息。那些憨态可掬的猪群、灵动矫健的春鸟、静谧沉思的人物,皆源于对生活的赤诚观察。在他眼中,万物皆有灵性,无论是珍禽猛兽还是家禽野草,都能在笔墨中绽放出平等的审美价值。

而当传统笔墨遇见时代精神,万鸣先生的创作更显其文化担当与时代回响。他一方面汲取传统滋养创作,另一方面又将现代造型圆融地融入其间,实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创造性融合,在禽鸟飞影与山石垂藤间传递着万物和谐的生态哲思。

此次“与物同春——刘万鸣艺术展”,共展出万鸣先生不同时期创作的各类人物、花卉翎毛、走兽竹石、瓜果杂项等500余幅,全面立体地展现其艺术风貌,既是对他艺术成就的一次梳理与总结,更是对他艺术理念的一次传播与分享。

愿每一位观众都能在这场精彩的艺术之旅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感动,共同见证中国画在当代的蓬勃生机。

山东美术馆馆长

杨晓刚

2025年11月


艺术家简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a20c5e59de391dfa6f6e79d4eaa6b9ef.png

刘万鸣,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95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研究生课程班。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评审委员、故宫博物院中国画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审委员、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评审委员。

2012年获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万人计划”。

中国画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全国画院展及省部级展览,曾获得金、银、铜、优秀等奖项十余次。

积极参与国家主题性创作,作为第一作者完成《遣唐使》《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黄河摆渡人》《南水北调工程》等中国画作品。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家级展馆举办个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家级单位收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次专题报道其艺术创作及成就。

出版《中国画论》《刘万鸣作品集》《画道文心——刘万鸣·书画小品选》《中国近现代美术经典丛书——徐悲鸿》卷、《中国著名艺术家图录——刘万鸣》《刘万鸣素描写真集》《中得心源——刘万鸣书法作品选》《咫尺大象——刘万鸣中国画小品选》等个人专著二十余部。其中《中国画论》一书为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新形态重点规划教材。


展览板块介绍及部分作品赏析

搜妙

“搜妙创真”是五代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的画学核心,刘万鸣先生以此为大尺幅创作的圭臬。他认为“大画要有小画的精微,小画要有大画的境界”,这在其宏构巨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此单元作品,如《天地悠然》等,远观气势撼人,近察笔无妄下。其精微处,在于对禽鸟羽片结构的精准刻画、对枝叶穿插走向的理性掌控,这源于他对宋画“格物”精神的继承;其博大处,在于对画面空白的诗意经营与物象气脉的贯通,这又可见八大山人对其构图哲学的深刻影响。正如评论家所言,刘万鸣“于大景之中营造出静穆与幽深”,他将花鸟画从传统书斋把玩引向了一种具有现代展厅张力的“大景花鸟”格局,展现出吞吐大荒的综合驾驭能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749a9a1001ef6684b1fe165e696261db.jpg

《太行真秋,气贯宇宙》 300x140cm 纸本设色 2010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3fd31aae514564937929ee608ef612d1.jpg

《碧空无际》 纸本设色 361x192.5cm 2014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53a029cc5037e46854423db05bc37d67.jpg

《平湖清远》 355cmx193cm 纸本水墨  2022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f71ef28d05301b8d4a28aeca2663a7b0.jpg

《秋风无尽,白露朝霜》 166×148cm 纸本设色 2023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81c14924dacc3cccc5bf3ee4ba89aabf.jpg

《悠然东篱图》 240×124cm 纸本设色 2024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10eafb377f46dc68ac30fb1038448c8a.jpg

《烽火燎原,吞噬豺狼》 365×217cm 纸本指墨 2025年


觅趣

“小品不小”是刘万鸣先生艺术的重要面向。此单元“觅趣”之作,直溯两宋院体花鸟之精髓。他强调“宋画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尊重对象’,在写生中体会物性之‘真’与‘趣’。” 其笔下狸奴的慵懒、秋虫的警觉、寒塘的萧疏,皆是对物象生命状态瞬间的捕捉与提纯,这是一种深度的“观物”之得。他巧妙地将宋人的“写生”转化为个人的“写意”,用笔更趋松灵,如《蔬香图》系列,在形准之上更重神完,于简约中蕴含无穷生意。这种“趣”,是物趣,更是笔趣与天趣,是他在与古人对话后,于平凡万物中觅得的生机与诗意,完美诠释了“与物为春”的创作心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444cce6cd0a492ff668e194bcdfdf736.jpg

《田间》 56x46cm 纸本设色 2015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12daabbe28aed8f2054ada2e8bc43718.jpg

《背影》 40×25cm 纸本设色 2020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89be0a3104507948312a3ccb7197d1c5.jpg

《大吉祥》 40×35cm 纸本设色 2020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93ae3375d2bc67c7ff587d3a57463fe7.jpg

《仰观》123.5×33cm 纸本设色 2023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8bc3447dc4e8df1caca686448ed14c6a.jpg

《白狐酣睡》 123.5×25cm 纸本设色 2023年


尚朴

刘万鸣先生的书法,是其绘画的基石与风骨,其美学核心是“尚朴存真”。他力主“书画同体”,其书风深受金石碑版之学滋养,尤重《石门颂》《张迁碑》等汉碑的磅礴气韵与摩崖石刻的苍茫质感。他强调“以碑入画”,使得其绘画线条具有“写”出来的金石味与书写性。在此单元,观众可见其用笔追求“毛、涩、沉”,力避流滑,于顿挫疾徐中蕴含内劲,结构奇崛古拙,呈现出“大巧若拙”的审美高度。其书法“无画家字习气”,而是将碑学的雄强内力化为沉静朴厚的个人风格,这种“朴拙”并非笨拙,而是褪尽火气后的精神沉淀,是其艺术人格最直接的彰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b0370dfacfe75d28d6f7a80a4948efaf.jpg

《手札》 24x53cm 纸本 2022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7b967e6472f7b38b26e45e250796a6c9.jpg

《手札》 24.5x54cm 纸本  2022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65d3e6865a14a673440663578f92d3e2.jpg

《手札》 26x54cm 纸本 2022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167d98fafc4a8c158d21e362929e97a5.jpg

《郑风河韵》 45x178.5cm 纸本 2025年


创真

“创真”单元的人物素描,揭示了刘万鸣先生艺术体系中“以西润中”的深厚根基。他极为推崇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大师如荷尔拜因、丢勒的素描,认为其“语言的简练与精准,与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异曲同工”。他的素描绝非被动摹写,而是主动“创造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其线条兼具西方的结构意识与东方的韵律美感,寥寥数笔,既能精准勾勒骨骼肌肉的起伏,又能深刻捕捉人物的神态与性格。他曾言:“素描在训练我‘意笔’的能力——如何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这批作品雄辩地证明,其花鸟画“意笔精微”的造型能力,正源于此等对“结构”与“神韵”双重真实的长期锤炼,是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念的生动注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5ad655bd5636ec6cc34efb8f564cf2a8.jpg

人物肖像写真 17.5x16cm 纸本素描 2018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9314eba9232f0624cc4f8eaf43976e46.jpg

人物肖像写真 17.5x16cm 纸本素描 2018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035dd3f1f8eb02282d2ea3d9cbe53b12.jpg

人物肖像写真 17.5x16cm 纸本素描 2018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359dc642cb76f747df539267478f9cad.jpg

人物肖像写真 25x16cm 绢本素描 2018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ee88ff8d149d774f526916316c1f5f6b.jpg

人物肖像写真 25x16cm 绢本素描 2019年


求意

指画探索是刘万鸣先生“求意”路上的重要突破。他深入研究了清代高其佩等指画大家的传统,但并非简单复刻,而是追求“指墨虽异,其理一同”。他认为“指画能破笔之樊笼,得笔难至之天趣与古拙。” 以指代笔,线条更显生辣奇崛,如万岁枯藤;用掌泼墨,墨色愈发浑厚华滋,尽显苍润。在此单元,《蕉荫栖禽》等指画新作,既保留了指墨特有的“偶发”与“生涩”,又处处体现其严谨的构图控制与精微的造型意识,实现了“拙中寓巧”“乱中见整”的高难度平衡。这一探索,不仅拓展了其花鸟画的语言边界,更体现了一位成熟艺术家在深入传统堂奥后,勇于打破工具局限、直指艺术本真——“意”的至高境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24f8aba3b51fe0a51d0c91f3daa867cc.jpg

《瑞兆图》 45×25cm 纸本指墨 2024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2d423fc72bb1fc328a1a4a45044eeedd.jpg

《大吉图》 79×34cm 纸本指墨 2025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d1a20dbcf38c4b84d9df6798e0e829e1.jpg

《醉秋图》 27.5×30.7cm 纸本指墨 2025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f8698300a52d60c961fda34edaebe0ee.jpg

《微雨静思》 74.5×33cm 纸本指墨 2025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eb0bf4c076636e8b454cc225c90473be.jpg

《咏秋》 45×33cm 纸本指墨 2025年

责任编辑:王丽静

推荐关键字:刘万鸣 山东美术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