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云:我这两天脸都是红的。一个人办一个展览的体验。
因为画画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要关起门来,要安静,谁都不能打扰,然后你非常专注地掉进去。展览不是这样的,展览是要把画的这些作品拉到强的阳光下,怎么说呢?画家他自己掉进去的时候,他感动的部分是很充实的,但是他有好多地方是盲区,可是拉到强光下的时候,恰恰能够看到你的全貌。
我说的是今天这样一个研讨的时候,看到、听到这么多的老朋友、老同学,甚至我们很长时间的学生,还有很多有思想的学者,来就这个展览的反映。对我来说,这是在剧烈的思考或者剧烈的在消化大家提的建议,有些点真的是自己不可能遇到的,或者是没有那么重视的,但是大家感觉到了。我说我脸红,是大家溢美之词赞扬得多。其实是以我为一个佐料,讲的是我们的愿望,或者是在文化上我们应该达到、做到的一个点。我觉得是给我的鼓励,我们能够在实践当中像今天做的,会涉及很多。
还有一点,就是一个老话题,为什么说“老画”呢?花了五六十年,从十几岁开始,强烈地热爱油画,喜欢油画,迷恋油画,画到今天是一个老画家老实地画了一些老画。
油画到今天已经600年的历史了,我们这一代人学了油画的原理,中央美院的教育非常非常重要,告诉我们绘画的有关的原理和规律。我很有幸的在很早、八六年的时候就出国看到了原作,看到原作以后你才知道那些原理,它在大师的手里面做到的那样一种经典作品的表现力,它的惊人的一种绘画表现。也可能我太掉进去,或者太喜欢,这个东西其实在生命里头,在我的印象当中种下了很深的种子,或者接受这样的东西。其实在后面对于搞现代,搞新的艺术的人,他觉得这个东西是困惑。但是对我来说,我觉得是对我生长很重要的营养,就进入了我热爱的愿望当中。
但是我们有一种困惑,所以我说我画的是老画,其实一直和人类最老的绘画在这里有纠缠不清或者也甩不掉的迷恋,那个水平在那里,你要想画的时候它在那里待着,你绕不开的。
再一个,在我们学画当中,第一天拿起油画笔的时候,就有一个油画民族化的要求。“你画的是洋画,你画的是西方人的东西,你不是我们民族的。”可是我又看了那个东西,我又不得不做。所以,这个纠结,这种拉扯,我觉得我们这一代的油画家、传统油画家或者写实油画家的困惑是很深的。油画确实是西方人创造的,油画这个表现工具是人家的,你画不出来。所以,民族化的提法是强调,也是深植在我们的绘画里。否则的话,我就像犯罪一样在画油画。但是油画民族化,我们又看到好多不地道的油画,倡导这个民族化,但是又不伦不类,你看了以后你又不想那么做,觉得那样做了以后和油画又没关联,又掺了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感受。
改革开放以后还有一座大山:“你画的是“古画”,你要和现代、前卫,要和美国接轨,要和欧洲接轨”。你接到哪去?接到文艺复兴去,“接的太老了,这不是接的,是抄袭”,或者是什么呢?曾经也有批评说,称之“伪古典”。这种声音对我们搞实践、迷恋在里面的艺术家、画家来说,可能比一个没有这种影响的人想学油画,打击耀大得多。
但是经过这种冲击以后,你又会看到这么多年来,我们倡导现代艺术,又看到现代和现代的方式,水平不高的现代也对我们有太大的诱惑力,当然还有样式化的风格提倡,还有图片式的观念表现。我们要做到那些现代性,做到那些民族性,那是非常难的,不是一天两天。所以我刚才说了,我们是老画家,画了一些老画。今天又请了很多老友在这谈论,从我们最初学画以来这么久了,几十年当中,这种老同志当中的那种非常深厚的感受。
后来,其实这些纠结都放弃了。我只能靠安慰自己,我还是个中国人。我尽可能的把中国人我心里头的情感画出来。我在中国长大,我们50年代成长的画家的这种审美,从内在来说,起码达到一种民族性的审美。
第二是活在现代。我常常想,我喜欢古典绘画,但是我没有太多古代,我甚至羡慕许江老师等很多博学的那种,积累自己。再一想,我对中国文化的信仰又太浅,所以对现代问题,有的时候又觉得不纠结或者没时间没法纠结,那怎么办?是掉进去自己热爱的绘画里面,不断地去西方,甚至到博物馆,带着大家一起临摹。看到我们的差距或者是想一想,经典里面没有表现中国人的,他们的境界里面没有表现我们审美的。所以这样的想法支撑我,让我走到今天。
今天这个展我很忐忑。我还是感谢大家的宽容,对一些老画,一些老的想法的支持和认可。
我今年70多岁了,后面还有时间画画的,只要不死,画笔就不会停,这是让我画下去的鼓励吧。谢谢苏州博物馆的邀请,也特别感谢老朋友们对于我一直自己关起门来做的这些事能够给予一个肯定。谢谢。
现场采访
研讨会及展览现场











































部分参展作品

《冬日盛装》 130x95cm2015年

《万壑松风》146cmx114cm布面油画2020年

《新生命》146.5cm x 89cm布面油画2020年创作

《自画像》115x185cm 2015

太行山村200cmx500cm布面油彩2023年

2017年《花之遗容》84x65cm

2021年黄宾虹 90x120cm

爱山图200cmx400cm 布面油彩2016年

红衣女子 73x100 2014 年

美育之门 250x160cm 2019年

芃芃 130x95 2022年

梳妆 250x155 2008年

武圣关羽190x250cm2024年

夏日河岸 100x80cm 2020年
附:
《丰盛生命——杨飞云近作展》研讨会
一、研讨会主题:历史与当代-苏州博物馆杨飞云近作展的意义
二、研讨会议题:
1 、 油画本土化:历史、现状与问题
2 、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精神的油画表达
3 、 中国当代油画的材料与语言研究
4 、 杨飞云油画艺术研究
三、研讨会安排
时间:2023.9.22下午2:30——5:00
地点:苏州博物馆-忠王府二楼
主持:
常磊: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 副院长
发言嘉宾:
俞晓夫:著名油画家
焦小健:著名油画家
砂金: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学委会委员
林晨曦: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钱流: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美术创作中心主任,
江苏省油画学会常务理事
朱春林: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 院长
马驰:天津博物馆 天津美术馆 馆长
杨晓刚:山东省美术馆 馆长
莫军华: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院长
王治平:北京杨飞云艺术基金会 秘书长
孙志义:云上美术馆馆长
薛良:北京画院美术馆 负责人
路贝贝:壹美美术馆 馆长
程辰:壹美美术馆 艺术总监
红梅:本次展览策展人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委员会副主任
杨飞云:本次展览主角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首任院长 名誉院长 著名油画家 教育家

总 策 划:陈瑞近 谢晓婷
策 展 人:红 梅
总 监 制:白 明
工作人员名单:
设 计:徐国峰
策展助理:白一诺 高莫舒 郭梦坷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