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福建居正2025秋拍10月19日举槌,雅昌拍卖图录APP同步参拍

2025-10-18 15:11:19 来源:快讯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雅昌拍卖图录APP同步参拍

福建居正2025秋季拍卖会将于10月19日在福州于山宾馆会议厅盛大启幕!本次秋拍主推“中国书画”专场呈献,600余件珍品齐聚一堂。我们怀揣着对艺术的敬畏与热忱,精心为全球藏家与艺术爱好者呈现一场融汇古今,品味非凡的艺术盛宴。本季拍卖可通过雅昌拍卖图录APP同步参拍。

预展时间

10月16日-10月18日

拍卖时间

10月19日

展览地址

福州于山路2号福州画院

拍卖地址

福州市鼓楼区于山路10号于山宾馆二楼会议厅

秋光贵重,胜友如云,我们已备好一盏清茗,半窗海色,在福州于山宾馆静候诸位藏家朋友拨冗莅临,共赏艺术之美,共鉴收藏之趣。

精彩拍品速览

款识:古香年年在,闲绿摇暖云。松香飞晚华,柳渚含日昏。沙顾落红满,石泉生水芹。幽篁画新粉,蛾绿扑晓门。弱蕙不胜露,山秀愁空春。舞珮剪鸾翼,帐带涂轻银。兰桂吹浓香,菱藕长莘莘。看雨逢瑶姬,乘船值湘君。吹箫饮酒肆,结缓金丝裙。走马呵白鹿,游水鞭锦鳞。密发虚环飞,腻颊凝花匀。团鬓分珠窠,浓眉笼小唇。弄蝶和轻妍,风光怯腰身。深帏金鸭冷,奁镜幽风尘。踏雾乘风归,撼玉山月门。戊午夏日读李昌谷兰香神女庙诗,为造神女之像。程十发书于海上。

钤印:程(朱) 十发(朱) 大象(朱)

RMB:150000—250000

出版:《程十发书画•8》第101页,西泠印社出版社,1981年。

程十发是一位艺术多面手,在各个领域都游刃有余,融汇贯通。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主张美术要“抛弃旧趣味”,山水、花鸟画被认为是“缺乏生命力的士大夫趣味”,一度被看成是“落后画种”,人物画在“国画改革”运动中备受重视。程十发一边创作连环画,一边坚持人物画创作。1957年的云南写生打开了他在人物画创作上的新思路。德宏、西双版纳、怒江等少数民族的物貌风情使他的艺术面貌耳目一新。他的创作“不再拘泥于结构、解剖、透视的束缚”,而表现从生活中感受来的意境。

程十发于1963年西泠印社恢复活动之时即请入社。70年代,程十发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题材更为多样,艺术手法更加突出个人风格,仕女与历史人物成为这一时期引人注目的新画题。这件取《兰香神女图》,神女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美妙多姿,清新淡雅,脚下的兰花尽情绽放,色彩绚丽。以富有振荡感的线条勾勒出形态不一的人物形像,或浓或淡的笔墨中饱含激情,直抒画家的炽热胸襟。在形象与经营上,程十发注重表现综合性,叙事完整、丰富而宏大,笔墨越发沉着浑穆,用笔粗细结合,色彩辛辣奔放,形成了古装人物形象与现代感情趣氛围的奇特和谐。

程十发(1921~2007),名潼,室名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之斋、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上海松江人。历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全国文联委员、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美协理事。

款识:松如游龙石为寿者,君子居之受福无量。静仁先生雅属,拟孟皋法,庚申春吴昌硕年七十七。

钤印:昌硕(白)古鄣(白)

RMB:220000—320000

备注:已入编20世纪美术作品档案并附证书

出版:《二十世纪美术作品档案》P49,河北教育出版社2024年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硕,又字仓石,号缶庐、缶道人、苦铁,又署破荷、大聋等,浙江安吉人。诗、书、画、印皆精,为一代艺术大师,近代六十名家之一。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厉良玉、赵之谦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此幅《苍虬寿石图》绘制于1920年,吴昌硕时年七十七岁,晚年吴昌硕的笔墨功力已到达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此时的吴昌硕在作画时胸有成竹,心中气象万千,如画中苍石,一笔下去,浑金碳玉,力透纸背,又意蕴丰富、气象万千。画面构图并无刻意的经营之痕,意到笔出。朴拙、苍茫、老辣,极具浑圆、雄强的力量感。正如题跋所言“松如游龙”,其纵横挥写的松枝线条是本幅最为出彩之处。画幅中的松枝、松针脱离了拘谨的造型限制,如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又如刀枪剑戟,壁垒深严。画家的笔墨在纸上狂放挥写,疾笔勾勒,淡墨晕染,整幅画面遒润峻险,缶翁雄强的气魄一览无遗。

款识:雲岩萧寺。华屏同志正壬戌六月陆俨少。

钤印:俨少(白)宛如(朱)嘉定(朱)

RMB:350000—550000

出版: 1.《陆俨少书画集》P250-251,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年。

2.《浙江四大家》P257-258,西泠印社出版社,2015年3月。

《云岩萧寺》构图饱满,气势磅礴。云雾运用勾云法和留白的处理将远近的山峦层层隔开,自有一种苍茫雄浑,又亦真亦幻的空灵之感。高山树木的排列组合使得画面呈现出一派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和谐面貌,既生动又充满趣味。几座小屋隐匿于苍翠的古木之中,与画面融为一体,更增添了一分灵动的气息。山石巍峨高大,由近及远,层层推开。陆俨少充分和谐地将“三远”理论运用自如,使得画面呈现出恢宏壮观,生机盎然的景象。他的作品既充实又空灵,充实中蕴含着空灵,空灵中饱含真实。借山水自然之景,将宇宙本体中最具深刻意义的绚烂超然呈现在人们眼前,即对“道”有一种深层次的追寻与探索,通过山水景象使“道”得以呈现。

陆俨少(1909~1993),名砥,字俨少,以字行,改字宛若,上海嘉定人。从冯超然习国画。工诗文,善书法,尤精山水,间作花卉、人物,也多妙笔。爲一代艺术大师。曾任西泠印社顾问、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画院院长。

款识:庚子秋作此赠。己亥之春宋省予制。

钤印:省予(白)省予五十后作(朱)

RMB:40000—60000

宋省予(1909~1966),原名连庆,字廉卿,号红杏主人,福建上杭人。善花鸟,兼长山水、人物、走兽。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宋省予花鸟画技法讲座》《宋省予书画集》等。

款识:报待林则徐未完草

钤印:则徐之印(白) 少穆(朱)

RMB:50000—80000

展览:1.《书画传家二百年》2023年2月28日,三坊七巷美术馆;    

2.《坊巷风流•三坊七巷名门望族翰墨展》2020年10月1日,福州画院;

3.《中国近现代名人文献手迹珍品展》2009年5月1日—30日,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美术馆。

出版:《坊巷翰墨》第38页,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美术出版社。

林则徐(1785~1850),字符抚、少穆,晚号竢邨、七十二峰退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晚清政治家、思想家,民族英雄。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历任翰林编修、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任内有“虎门销烟”、经营西北等伟绩。有《林则徐集》。

款识:秀庚仁兄先生正,弟沈葆桢。

钤印:沈葆桢印(白) 幼丹(朱)

RMB:80000—150000

说明:上款人为周梅初号秀庚。

沈葆桢与周梅初两人交谊深厚,周梅初过七十寿,此时沈葆桢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驻节江宁(今南京),他寄联云:介寿朋来,而我独羁千里足;倾心兄事,为君多读十年书。

沈葆桢在联中首先对未能亲临贺寿表示遗憾,也含有思乡之意,继而表达对周氏饱读诗书的倾慕,同时蕴含自己要在仕宦之余致力学问之意。

沈葆桢(1820~1879),原名振宗,字翰宇,号幼丹,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历任翰林编修、九江知府、江西巡抚、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等职。林则徐女婿。工书法,兼画小品山水。

RMB:250000450000

说明:此册页内容为岳父郑大谟对身居要职的女婿林则徐的一次深刻的政治与道德教诲。核心强调为官者必须要有勇于任事、敢于担当、实事求是、以身作则的精神。切忌因为畏惧困难、害怕风险就犹豫不决、推诿责任。信的字里行间充满了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严格的鞭策以及深沉的关爱,他不是在说家常,而是在进行一场严肃的价值观教育,希望林则徐能成为一个有风骨、有作为的栋梁之材。

郑大谟(1758~?),字孝显,号青墅,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居朱紫坊,林则徐岳父清代官员、诗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曾任河南泌阳知县,以诗文著称,著有《青墅诗钞》。

款识:陈文忠公自书诗册戊子十月,溥儒拜题。渊静世丈教正,甲寅陈宝琛初稿。

钤印:溥儒之印(白) 心畲(朱)

RMB:60000—90000

说明:溥儒题封面签条。

上款人:渊静世丈为张曾敭。

张曾敭(1852~1920),字小帆,又字润生、抑仲,号渊静,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晚清官员。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历任湖南永顺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盐法道、广西布政使、山西巡抚、浙江巡抚等职。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一作伯泉,号弢庵,又号橘隐,闽县(今福州)人。同治七年进士,官太保,为宣统(溥仪)太傅。善书,似黄庭坚,瘦硬遒径。工画松,喜藏古印,辑《澄秋馆印存》,著《沧趣楼集》。

款识:1.海瀚音月刊社启。2.太虚。二、十一。

尺寸:28cm×20cm/26cm×18.5cm

RMB:80000—150000

说明:上海玉佛寺用笺。

说明:太虚致释苇舫信札一通并《海潮音》迁址通告,1947年、1946年作。拍品含释太虚致弟子释苇舫信札一通一页,是太虚法师的最后遗墨,书于1947年3月11日,次日太虚中风,3月17日圆寂,拍品的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收信人释苇舫(1908-1969),江苏东台人,太虚弟子,1930年代主持武昌佛学院,抗战胜利后,奉乃师之命赴武汉 ,恢复武昌佛学院,1949年起任上海玉佛寺第九任住持。信中所及“四月在京开佛教会”即1947年5月末在南京召开“中国佛教会胜利后第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一事。太虚法师的病逝,与爱徒释福善、好友释震华相继离世直接相关。1947年2月,上海玉佛寺监院释福善感染天花病重,太虚自宁波赴沪探望,驻锡玉佛寺,20日福善圆寂。3月10日,玉佛寺住持释震华去世,震华与太虚交谊深厚,他与福善均是支持太虚进行佛教改革的重要力量,3月12日太虚为震华封龛时,伤感过度,中风复发,以至不治,三人先后圆寂于玉佛寺,诚属近代佛教界的损失。

“李会长”即国民党元老、太虚俗家弟子李基鸿(1882-1973),字子宽、法名了空,湖北应城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历任广东省政府财政厅厅长、湖北省财政厅长等职,1929年太虚在汉口讲经,李氏皈依为俗家弟子,并当选汉口佛教正信会会长,协助太虚重建武昌佛学院。抗战胜利后,被指定为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三名常务委员之一,与太虚法师、章嘉活佛共同重组中国佛教会。1947年当选“国大代表”,次年赴台。“钟会长”即汉口佛教正信会理事长钟益亭居士(1879-?)。

释震华(1908-1947),江苏兴化人,上海玉佛寺第六任住持,1942年创办上海佛学院,在住持玉佛寺期间,他将太虚弟子福善选定为法脉继承人。

次帧为《海潮音》杂志社自汉口迁往南京前所发通告手稿,抗战胜利后,1945年末杂志社自重庆迁往汉口,1946年第一期至第三期在汉口出版发行,1946年第四期起在南京出版发行,社址迁至南京莫愁路普照寺。拍品中“廿六卷四期”为“廿七卷四期”之误。《海潮音》月刊是近代著名佛教期刊,由太虚法师创办,取“人海思潮中的觉音”而名,创刊于1920年元月,1948年该刊迁往台湾继续编发。

太虚(1890~1947),法名唯心,字太虚,号华子、悲华、雪山老僧、缙云老人,俗姓张,乳名淦森,学名沛林。浙江海宁人,近代著名高僧。任湖南大沩山寺住持,佛教世联会首任会长、闽南佛学院院长,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等职。

太虚大师为现代中国佛教爱国、爱教的僧伽楷模,他不仅为爱国护教做出重大的贡献,而且对培育僧才,整顿僧制更不遗余力。太虚一生创办或主办的僧教育学院有:闽南佛学院、武昌佛学院、世界佛学苑、重庆汉藏教理院、西安巴利三藏院、北京佛教研究院。创办佛教刊物有《海潮音》月刊和《觉群周报》等。组织佛教团体有世界佛教联谊会、中国佛教会、中国佛学会、中国宗教联谊会、世界素食同志会等等。抗战胜利后,受任为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国民精神总动员会设计委员等职。

太虚学识广博,思想深邃。他的书法以行草见长,秀劲雅逸,灵动俊朗、结构开阔、用笔潇洒。此封用“上海玉佛寺用笺”书写而成的信札用“率意而作,本不求工,而萧傲简远,如高人雅士。”来诉说再确切不过了。信札一打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派气定神闲、宁静致远的洒脱。据考证,太虚在59年的人生历程中,没有专门去临摹、学习哪家古人、哪个派别的碑帖。其书写能力和书法功底,全是他潜心读书(经书),抄经书,加之目识心记,手不释卷,笔不停挥,心手相随所至。这种对事认真,勤耕不辍的求学之道,奠定了他的学识和书法的根基。值得后人学习与弘扬。

款识:清辉居士慧览,惠书惭悉一一,诸友挂怀,朽人感激无尽,属书“大德堂”号已写就,剩余之纸写成一小对联附上。今后切勿邮红纸来。此二纸由传贯师带上附奉。乞收入。不具。旧二月十七日,演音启。

信封:惠安县东门外黄坑铺港仔街 刘清辉居士披 弘一寄

RMB:250000—350000

说明:著录《弘一法师书信全集》文物出版社340页。

弘一(1880~1942),俗名李叔同,三十九岁出家,释名演音,字弘一,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光绪年留学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善西画及音乐。归国后,历任上海太平洋日报文艺主编,浙江两江师范艺术教师。工篆刻、填词及歌曲,最善书法。书学六朝写经,淳朴自然。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

这是目前能够见到的弘一法师写给刘清辉的第一封信。从信内容分析,弘一法师在回信之前当与清辉居士有过接触。信的落款日期是旧二月十七日,此时弘一法师尚居住在泉州承天寺,当年四月十一日才从泉州乘木船经崇武来惠安净峰寺。信中对刘清辉等“诸友罣怀”表示感激。

应刘清辉所求,弘一法师题写了“大德堂”堂号,落款“清辉居士属,乙亥一音”,并将剩余的红纸写成一对联由传贯法师交送刘清辉居士。弘一法师在信中特地交代“今后切勿邮红纸来”。弘一法师传世书法作品中,书于红纸上的作品极为罕见。

款识:芳草得来且自饱,更须何计慰平生。锡二先生指正悲鸿。

钤印:悲鸿(白)

RMB:650000—950000

说明:来源于1995年3月21日纽约拍卖会第84号拍品。

徐悲鸿的“芳草得来且自饱,更须何计慰平生”是徐悲鸿在多幅作品中常用的提拔,形象具以牛、马入画,做垂首吃草状,点题立意非常清晰。马的造型准确,刻画生动,充分体现了大师扎实的写生功底和极强的造型能力。作品中绘画线条肯定、清爽、既像行云流水般畅达,又有力透纸背之雄浑劲键、饱含激情而又技巧极高。市场常见的徐悲鸿马图,以奔马为主,多见马匹鬃毛乍起、马尾飞扬、四蹄腾空、奋勇狂奔。至于是幅,却是一派闲适,放牧吃草,悠然自得。

徐悲鸿画马,初期偏肥壮,抗战开始先生的马被赋予“抗战精神”,故大都劲瘦豪迈,昂扬乐观。就如是幅之马,虽非飞奔之态,但低首觅草,闲适自然,更具豁达人生之意。战乱之时,人偶得喘息,便觉弥足珍贵。虽是硗确之地,马若得驻足慢食,亦足以自我告慰。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原名徐寿康。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擅人物、走兽、花鸟。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40年筹办中国美院。1946年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并担任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1950年任中央美院院长。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款识:洪绶画似,风季贤弟,时在卞云装馆中。

钤印:陈洪绶印(白)、云门僧悔(白)、近人氏(白)、七峰草堂(白)大风堂(朱)

备注:大风堂原藏

RMB:120000—180000

说明:原装原裱

上款人:来道巽(1585~1636),字风季,以字行,为长河来氏大房十六世祖。陈洪绶好友,长陈洪绶14岁。他们曾同学《离骚》于长河松石居。来风季去世后,陈洪绶十分悲痛。为此,他作了《与来风季共吟》《听来风季琴》《寄来季》五古三首,《寄来季》五绝一首,《寄梅与风季》等七绝五首来表达对来季风的怀念之情。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浙江诸暨人。书法遒逸,善山水,尤工人物,与崔子忠齐名,号“南陈北崔”。所画人物,兼有李公麟、赵孟頫之妙。设色学吴道子法,在仇、唐之上。间作花鸟、草虫,无不精妙。

款识:松壑仙盧。臣弘旿敬绘。

钤印:臣旿(朱)敬绘(白)三希堂精鉴赏(朱)宜子孙(白)乾隆鉴赏(白)乾隆御览之宝(朱)

RMB:150000—250000

说明:原装原裱

著录:1.《内务部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三,第34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盛京故宫书画目录》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

3.《历代署录书目》。

弘旿(1743~1811),清宗室,字卓亭,一字仲升,号恕斋,一号醉迂,别号瑶华道人,又号一如居士,满洲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封固山贝子。嘉庆间封奉恩将军。能诗词,其《自题山水画册》诗,有疏朗、清越之韵律。工于书画,书兼四体,其山水画作得董邦达之妙谛,治印有元、明篆刻的风格。家富于藏书,藏书楼名“静寄轩”。著有《恕斋集》等。

弘旿在中年以后开始学黄公望的画法,而且在其精细的功夫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主要是在构图与下笔精心的程度上都要超过黄公望,是清代中期画黄公望一路山水画作的代表人物。此件作品是弘旿的晚年作品,更是他画黄公望画法作品中的精品。弘旿,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法绘画,以“诗、书、画”三绝称,而独称于皇室,是当时皇室最有特色的画家。书法兼隶、楷、行、草四体,画备诸格,山水得董源、黄公望的妙谛;花木具有陈道复、陆治的秘传。从此图中可以见到黄公望的精妙之处在弘旿笔下发挥到极致。

款识:长乐意芗陈子奋写于福州。

钤印:陈子奋(白)寄枝书屋(朱)

RMB:250000—450000

展览:纪念龙珠画苑成立八十五周年社贤作品展;2015年3月17—22日福州画院展厅。

"著录:1.《福建文史》2008年第一期福建省文史馆馆员作品选。

2.《福州画院》第101期《左海骊珠》第59页。"

陈子奋(1898~1976),福建长乐人。初名起,字意芗,号无寐,别署水叟。生前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国画研究会理事长、美术家协会福建分会副主席、福州美协主席等职。

款识:金石同春。孝禹老兄属题乙丑仲冬沈觐寿。盂鼎。乙丑二月上旬孝禹金石篆 璧寿翁砚云山馆。

钤印:沈觐寿印(白) 年仲(朱)笨伯(白)乃珖画记(白)郑(白)砚云山馆(朱)璧叟朱

RMB:120000—180000

说明:沈觐寿题金石同春,郑孝禹上款。

郑乃珖(1911~2005),号璧寿翁,福州市人。擅画,能工擅写,工写并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福建省文联名誉主席,中国工艺重彩画学会顾问、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福州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款识:秋华同志,甲子又十月潘主兰。

钤印:潘(白) 诗人(朱)荔水邻居(朱)

RMB:100000—150000

说明:绢本朱砂细竹,极其少见。

潘主兰(1909~2001),福建福州市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福州画院副院长,福建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为当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家,获“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终身成就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52524ddc9e58a07e65b5b6cd2a6613cf.jpg


责任编辑:李保兴

推荐关键字:2025秋拍 书画 福建居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