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对话|上海仲轩拍卖王德元:守好方寸赛道,在一米宽的领域里扎稳深耕

2025-10-10 22:57:55 作者:孟语  来源:雅昌原创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作为专注中国古代陶瓷领域的专业拍行,上海仲轩2025秋拍打破简单的品类罗列,以 “纵向时代脉络”“横向品类工艺”“立体功能审美” 三条核心脉络为经纬,让每一件拍品都在历史坐标中精准定位。雅昌艺术网&雅昌拍卖图录APP特别对话上海仲轩拍卖总经理王德元,看这家拍卖行怎样在一米宽的赛道,垂直深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964fff37e005f77464af0fac24daca8e.jpg

深耕内求,严选每一件拍品,呈现每一场高品质拍卖。上海仲轩专注于中国古代陶瓷领域,战略聚焦,只打一口井,打专打深;在一米宽的赛道,垂直深耕,推动行业价值重构,树立全新行业标杆;致力于打造深受藏家、市场认可与信赖的专业品牌形象。

——上海仲轩拍卖总经理 王德元

锁定三条核心脉络,

力求每一件拍品精准定位

雅昌艺术网:本次上海仲轩秋拍共设置“宫廷单色釉”“明代宫廷御用”“历代紫砂”“仿古风”“宫廷茶酒具”“文房雅玩”等15个场次,这样的场次划分是否有明确的学术逻辑(如“按时代脉络”“按品类工艺”“按审美体系”)?希望通过这样的布局向市场传递怎样的收藏理念?

王德元:本次2025秋拍的15个专场绝非简单的品类罗列,而是公司团队基于对学术的严苛标准、对行业的精准洞察,更是对当前市场生态的精准回应。我们的划分逻辑,本质上是三条核心脉络的交织与互补,力求让每一件拍品都能在清晰的历史脉络与艺术审美坐标中找到其精准位置。

首先是“纵向时代脉络”的贯穿。以“大明国风-明代宫廷御用器物”专场为代表,它完整勾勒出从明初青花的浓艳雄健,到成化时期的雅致精巧,再到晚明青花的分水意趣与人物写实,这一明代御窑的美学嬗变轨迹,不仅是器物的陈列,更是一部用实物书写的明代宫廷制瓷史,让藏家能直观感知不同帝王审美主导下的艺术高峰。

其次是“横向品类工艺”的深耕。这是我们“只打一口井,打专打深”战略的延续与深化。“大道至简-宫廷单色釉器物集珍”专场,聚焦于釉色这一制瓷工艺的核心维度,从康熙郎窑红“脱口垂足郎不流”的绝技,到雍正茶叶末釉的典雅内敛,集中呈现了古代陶瓷“大道至简、以釉为美”的至高境界。

而“壶中乾坤-中国历代紫砂器物”专场,则独立于瓷器之外,系统梳理了这一独特材质从实用器到文人雅玩的发展脉络。这种按工艺与材质细分的逻辑,旨在引导藏家穿透表象,直抵器物的文化内涵与审美高度。


最后是“立体功能审美”的拓展。我们特别设置了“宫廷茶酒具”“小有文章-宫廷御用文房雅玩”等专场,这背后是对“器物与生活”关系的深度思考。将这些功能性器物独立成场,正是基于我们服务藏家时发现的新需求:越来越多年轻藏家不再满足于“束之高阁”的收藏,而是追求“可把玩、可研究、可融入生活”的艺术载体。


另外本次新增的“佞宋-中国古陶瓷雅蓄”专场与“古色-十四至十六世纪的仿古风”专场以器物为镜,让藏家感受到古典美学在时光流转中的传承与重塑。

这种布局正是“学术引领市场”理念的实践,用学术为拍品价值锚定根基;更是对藏家需求的深度赋能:让资深藏家能通过“宫廷单色釉”专场完成工艺序列的补藏,让新晋藏家可借助“文房雅玩”专场轻松切入专业收藏,最终实现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同频共振,这正是仲轩作为“学术、专业型拍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我们深知,脱离学术的市场是盲目的,脱离市场的学术是空洞的。

严谨考量,多维度复核

重新断代青花西王母游园图大碗

雅昌艺术网:明宣德青花西王母游园图大碗曾于2018年现身香港苏富比拍卖,当时被断代为清康熙时期,而经上海仲轩拍卖专家团队重新研究,最终将其年代修正为明宣德。此次重新断代的核心依据有哪些?此次年代矫正是否存在其他意义?

王德元:首先,必须郑重说明,苏富比作为百年积淀的国际顶尖拍行,其专业水准与历史贡献有目共睹,是包括仲轩在内的行业后辈始终学习的标杆。2018年的断代结论,在当时的研究语境下有其严谨考量,我们对前辈的专业精神始终抱有最深的敬意。古陶瓷鉴定本就是一个“于毫厘间见真章”的学问,随着考古新证的涌现与研究方法的精进,对器物的认知出现深化与修正,正是这门学科生命力之所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65895706c17c218048adc5e80bff0d1a.jpg

明宣德 青花西王母游园图大碗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口径19.8厘米

来源:

1. 利国伟爵士旧藏。

2. 香港苏富比,2018年10月3日,Lot148。

参阅:

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人物碗(编号:故瓷 008927)。

2.《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台北鸿禧美术馆,1998年,页103,图104。

3.《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页342-57,编号144-151。

4.《上海博物馆所藏青花磁器展》,朝日新闻社,1988年,页39,图18。

5.《天民楼藏瓷》,香港艺术馆,1987年,图20。

6. 纽约佳士得,2001年10月16日,Lot134。

(成交价:USD 1,161,000)

7. 香港佳士得,2023年11月30日,Lot2704。

8. 香港佳士得,2024年11月29日,Lot 13940。

(成交价:HKD 30,625,000)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仲轩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仲轩团队之所以能对这件大碗的年代作出重新判断,核心在于我们秉持“物证为王、多维互证”的研究路径,从几个维度进行了系统性复核:

其一,是青料的本质差异。这件大碗的青花发色深沉浓艳,为宣德时期钴料特有的材质属性。而康熙朝仿制宣德青花,使用的是云南珠明料,其“铁锈斑”多为匠人以重笔叠加描画而成,细看有明显的笔触痕迹,与苏麻离青自然形成的结晶斑有本质区别。这一核心物证,是我们重新断代的基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b38c63b24757c7e6fa629430ba1fd177.jpg

其二,是胎釉的时代印记。此件大碗的胎质细腻洁白却不失厚重感,釉面肥厚莹润,这些都是宣德官窑瓷典型的胎釉特征。相比之下,康熙仿品的胎质普遍更轻,釉面虽也精致,却多了几分刻意的工整,缺少宣德那种由窑火自然孕育出的温润古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5e2d2004a7e352246e8d045d6998a7a9.jpg

其三,是纹饰的精神气质。碗上“西王母游园”的纹饰,人物衣袂舒展,线条洒脱流畅,尤其是云气纹的勾勒,尽显宣德时期豪迈灵动的笔法气象。而康熙朝的仿古纹饰,虽技艺精湛、刻画精细,却往往带着本朝严谨规整的审美烙印,少了几分宣德时期的率真与气魄。这种审美意趣的差异,是时代精神在器物上的直接投射,难以仿制。

其四,是款识的细节佐证。碗底“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字体浑厚遒劲,“德”字“心”上无一横,符合宣德官款的典型书风。而康熙仿款虽力求逼真,但细察之下,笔力多显拘谨,与宣德款识的沉雄气度相去甚远,且青料发色偏浅,缺乏宣德款识的深厚质感。

至于此次年代修正的意义,我想,它远不止于一件器物价值的重估,更传递了三重行业共识:

第一,这是“学术引领收藏”理念的生动实践。仲轩始终坚信,拍卖公司的核心价值不仅是促成交易,更在于通过专业研究为艺术品“正名”。如同赛克勒旧藏哥窑洗因明确断代而彰显非凡价值那般,这件宣德大碗的“身份归位”,正是我们以严谨学术为根基,为市场提供可靠价值坐标的努力,这与苏富比等前辈拍行所秉持的专业精神一脉相承。

第二,这印证了“垂直深耕”战略的正确性。仲轩业务团队半数成员深耕于中国古代陶瓷领域十余年甚至更久,这种“只打一口井”的坚持,让我们能在青料、胎釉、纹饰等细分维度建立起敏锐的判断力。这种专业能力的积累,既是对藏家的责任,也是后起拍行在行业中立足的根本。

第三,这彰显了收藏市场的理性与深度。如今的藏家群体,已不再满足于“听故事”,而是愈发看重器物本身的学术依据与历史脉络。此次断代修正获得业界认可,恰恰说明市场正从“追逐名气”转向“尊重事实”,从“收藏器物”走向“收藏文化”。这既是行业的进步,更是中华文化复兴在收藏领域的具体体现。

归根结底,这件宣德大碗的“身份”之争,无关对错,只关乎认知的深化。仲轩有幸参与其中,既是团队专业能力的一次检验,更是站在前辈肩膀上推进古陶瓷研究的责任。我们愿与包括苏富比在内的全球同业一道,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件文物,让更多历史瑰宝的真实价值得以彰显。

填补中国陶瓷史空白的元卵白釉暗刻五彩戗金碗

雅昌艺术网:本季推出的元卵白釉暗刻五彩戗金碗“填补中国陶瓷史空白”,且是“迄今发现最完整、色彩纹饰保存最好的五色花戗金器物”,它在学术研究上有哪些突破(如工艺细节、纹饰寓意)? 仲轩为此件拍品举办学术研讨会的初衷是什么?

王德元:这件元代卵白釉模印暗刻五彩戗金碗的现世,及其引发的学术热议,是仲轩文化艺术研究院联合业界专家举办此次研讨会的初心所在。它被称作“填补中国陶瓷史空白”,绝非虚言。其价值不仅在于“迄今最完整”的品相,更在于它以实物实证的方式,为我们揭开了元代宫廷制瓷史的层叠迷雾,这正是学术研究最珍贵的突破所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369565214e7546af9488b9f7c6801af9.jpg

元 卵白釉暗刻五彩戗金碗

口径17.1厘米,高8.6厘米,足径5.8厘米

来源:

北京翰海,2014年10月25日,Lot3385。

(成交价:RMB 74,750,000)

参阅:

1.《上海博物馆藏品精华》,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编号102。

2.《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上海博物馆,页17。

3.《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伦敦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16年页82,图98。

4.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卷七。

5.《元代瓷器》,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年,页139,图40。

6. 大英博物馆藏元代白釉暗刻模印碗。(编号PDF.454,口径17厘米,高8.5厘米)

确认此件卵白釉暗刻五彩戗金碗,系元至元十五年(1278 年)浮梁瓷局建制后,由宫廷统筹督造的御用定烧器,亦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件品相完璧的元代同类器物。其历史价值远超器物本身:不仅实证填补了《中国陶瓷史》中 “元代釉上五彩缺乏实物佐证”的学术空白,更以釉彩工艺的突破,为清代珐琅彩瓷的烧造流程、技术实现开创了先河;尤为关键的是,它以景德镇枢府瓷的细腻胎质为基,融合西亚戗金工艺的精湛技法,辅以多元文明交融的纹饰体系,彩绘原料来源于山东颜神镇出产的硝玻璃,其釉彩烧造工艺,系借鉴西方“布袋挤奶酪”技法并加以革新,器身纹饰均属典型佛教题材,与大元王朝尊崇藏传佛教的时代语境高度契合,在元代陶瓷发展史上,其学术地位与艺术价值足以与元青花相提并论、双峰并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900e58e0756fd1124b23ae70299b9107.jpg

总而言之,这件器物的学术突破,本质上是一次“以物证史”的生动实践。它让我们从模糊的文献记载,走向了清晰的工艺还原;从孤立的文物鉴赏,走向了对时代文化的深度解读。仲轩之所以耗费心力举办这场研讨会,正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专业探索,让收藏回归学术本质,让每一件瑰宝都能成为解码中华文明的钥匙。这既是对历史的敬畏,也是我们作为专业拍卖机构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f46f7bdf6b5dacee9cffd60dcda39ffd.jpg


责任编辑:孟语

推荐关键字:上海仲轩拍卖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