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赵冷月先生诞辰110周年,他的多次纪念性展览在业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赵冷月不仅是一位具有深厚传统功力的书法家,更是一位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敢于走“独木桥”的“孤勇者”。人们不禁好奇:他为什么要创新?创新的起源是什么?在众多非议面前,他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沸腾——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作品大展” 展览现场
2025年9月9日至10月8日,由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 “沸腾——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作品大展”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展出。本次展览精心挑选了赵冷月先生47件/组书法作品,涵盖了真行草隶篆各体,包罗了榜书、条幅、对联、手卷、册页等各种形制。作品大部分为赵冷月书法巅峰时期之作,也展出了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赵冷月书风形成过程中的作品,让我们更为完整地回望赵冷月先生筚路蓝缕的艺术历程,更深入地体会其求新创变的艺术精神。
“沸腾——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作品大展” 展览现场
赵冷月的创新,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深厚的传统功力、敏锐的时代观察和不断实践的勇气中形成的。他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看到书法展览形式单一、展陈拘谨,感受到与时代同步发展的迫切性;同时,国外展览多样化的形式,也进一步激发了他探索创新的决心。
在这样的前提下,他开始通过实践开拓书法新路。1979年的摩崖石刻考察,让他发现斑驳、沧桑的石刻质感可以融入作品;榜书《鹅池》的亮相,则勇敢打破传统展览惯例,引起广泛讨论。他始终坚持,任何创新必须建立在法度和守正的基础之上。他甘愿承担争议,成为后辈的“垫脚石”,为中国书法的发展探索出新的可能。正是在传统积累、时代机遇和实践勇气的交汇中,赵冷月形成了独特的碑帖融合的榜书,也为中国书法的发展注入了持久生命力。
“沸腾——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作品大展” 展览现场
为了更好的回顾赵冷月的艺术生涯与创新历程,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邀请了赵冷月之子赵时中先生。请他讲述了父亲如何从守正走向创新,以及在挑战与非议中如何坚守那份执着与勇气。
【对话】
赵时中
▋ 自觉“求变”
雅昌艺术网:本次展览梳理了赵冷月先生的艺术生涯,在您看来,与近几年赵老的同类展览相比,本次展览有哪些独特之处?通过这次展览,我们希望公众能看到怎样的一条创作脉络?
赵时中:这次展览着重呈现我父亲的传统根基与创新历程,展出作品的时间跨度较长,从1973年一直到1995年。我们精心挑选了不同时期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1973年行书《苏东坡词五首》,1982年榜书《好问则裕》,一件此前从未展出的1984年立轴行书陆游《晨至湖上》,还有他79岁时临的《兰亭序》。这些作品清晰地展示了他从守正到大胆创新,再到碑帖融合的变革轨迹。
行书 苏东坡词五首 33 厘米 ×21 厘米 ×22 1973 年
榜书“好问则裕” 135 厘米 ×95.5 厘米 ×4 1982 年
雅昌艺术网:您认为是哪些内在的积累与外在的时代因素,共同催生了赵冷月先生强烈的“求变”意识?
赵时中: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书法还是以帖学为主,展览形式相对单一,基本就是条幅、立轴、对联,鲜有大幅整纸。父亲从上世纪50年代到上海后,就一直收藏碑帖与字画,尤其钟爱王铎、傅山等大家的大气书风。他认为对当时的展陈太过拘谨,觉得改革开放后的书法应该与时代共进。但怎么变?他只能用自己的作品去“提醒”大家。
1980年以后,中日书展交流增多,他看到日本展览形式已经非常多元,这更加坚定了他要“变”的决心。正是在扎实的传统功力和百花齐放的时代氛围中,他自觉的开启了探索创新的旅程。
行书陆游《晨至湖上》 165 厘米 ×59 厘⽶ 1984 年
▋ “我愿做垫脚石”
雅昌艺术网:赵冷月先生曾说自己是从规范的“法度”中走过来的,后来才走入碑学的道路。这一转变之后,他对“法度”的理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赵时中:实际上,他从未真正远离过“法度”。他在文章中反复强调,任何创新都要建立在法度与守正的传统之上。要创新,没有守正是不可能的。
他79岁时还在临写《兰亭序》。他既临碑又临帖,两者是交叉进行。每天上午临摹碑帖,下午创作。哪怕是创新,也是在传统积淀推动下的水到渠成。
创作榜书时,他始终坚持“可读性”这个最基本的法度。他常说,书法首先必须让人读懂,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小步走,一点点突破。
楷书节临 《龙藏寺碑》 180厘米×98厘⽶ 1990年
雅昌艺术网:说到“变革”,不得不提1979年赵冷月先生开启的摩崖石刻考察。这次考察对他的书法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
赵时中:那一年的考察对父亲冲击很大。他遍访大江南北的摩崖石刻,观察经风化后各种字体的变化。他发现龙门二十品等形体各异,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新思路。他还亲手描绘了一些未见刊本的字形。这段经历让他决定跳出单纯临帖的惯性,尝试将斑驳沧桑的石刻质感融入作品。1980年,他以榜书《鹅池》亮相第一届全国书法展,突然改变了的展览形式,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件作品一亮相,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一块石头,引起了极大反响。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推动书法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榜书《鹅池》
雅昌艺术网:当时他是否预料到榜书的亮相会引来非议?
赵时中:他当然清楚,但依然勇敢去做。他不是为了突出个人风格,而是为了展示形式的可能性。他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启发后辈,不遗余力的培养年轻人。他常说:“我愿做垫脚石,你们可以从我身上踩过去。中国书法的发展比我个人赵冷月要重要。”他甘愿承担争议和风险,把推动中国书法的发展放在个人声望之上。
“沸腾——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作品大展” 展览现场
▋ 走“独木桥”的勇气
雅昌艺术网:到了1982年,赵冷月先生再次展出榜书作品的时候又有哪些值得回忆的事情?
赵时中:1982年在上海展览中父亲展出了榜书《墨磨人》,六尺整纸的作品,顶天立地。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特别关注这件作品,详细询问材料和创作思路。父亲解释说这种形式源于摩崖石刻的章法。这种互动让更多人开始正面看待他的创新。很多年轻书家也围观讨论,为推广新形式起了作用。许多老一辈艺术家也支持他的探索。到了90年代,他还积极支持沃兴华、王镛等年轻艺术家办展,为他们题字鼓励。
榜书《墨磨人》1982年
雅昌艺术网: 回顾赵冷月先生生前个展,哪些对他的艺术生涯具有里程碑意义?
赵时中:1984年朵云轩个展,超过八成是创新作品,虽然当时作品的帖学成分多于碑学,比如《好问则裕》,但形式已经发生了改变。1989年上海美术馆个展,九成作品为创新之作,社会影响力更大,引起艺术界高度关注。1999年,他把六十件精品捐赠给红十字会。红十字会在上海美术馆为父亲举办了他生命中最后一次个展。父亲是一位有爱国心、民族自尊心的人,去世前还嘱咐后辈要将作品捐给家乡博物馆,用作品传递文化责任。
他办展览的目的不是炫耀,而是通过展览与社会对话,启发年轻人。他走的路是一条“独木桥”,充满风险,但他毅然选择承担,这种勇气和担当令人敬佩。
行书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247厘米×123厘⽶ 1992年
雅昌艺术网:从赵冷月先生的作品中,总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动力。他的这种动力是如何保持的?
赵时中:他每天坚持学习,保持年轻心态。父亲读书很多,诗词倒背如流,喜欢写“鸿鹄高飞”“百川沸腾”这样大气的内容,与他的格局相符。他始终保持年轻心态,把个人的力量融入中国书法的发展,发自内心在创作。他常对沃兴华他们说:“我输给你们的只是年龄,心态和你们一样年轻,一样充满朝气。”他愿意与年轻人交流,吸收他们的营养,也把自己的学习态度传递给他们。他不仅有爱国心,他还有一种竞技心态,还有一种“你追我赶”的斗志。他坚信,中国书法的历史根基深厚,一定比其他国家发展的好。
雅昌艺术网:我们在探讨赵冷月先生书法创作时,还谈到边界的问题。其实,他一直在边界不断探索,那他所认为的“创新”边界在哪里?
赵时中:他花二十多年专注碑帖融合的榜书写作,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他自己未必清楚边界在哪,因为创新本身就是开疆拓土。成功了,就拓展出新的天地;失败了,也算一次尝试。
如今三十年过去,他的作品仍受到关注,这说明他的探索是有生命力的。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后人的“垫脚石”。
“沸腾——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作品大展” 展览现场
▋ “守正”是创新的根基
雅昌艺术网: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艺术形式纷繁复杂的时代,我们重新讨论赵冷月先生“守正”的理念,有何特别的现实意义?您认为“守正”对于今天的书法创作,守的是什么?
赵时中:现在展览形式丰富多彩,随着展陈空间和展览馆的增多,书法爱好者和专业书法家的数量也大幅增加。这种繁荣的局面正是我父亲最愿意看到的。只有在这样人才济济的形势下,才有可能涌现出更多杰出的书法家。但无论形式多变,“守正”都是创新的根基。没有守正,创新就是空的。书法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大众首先要能看懂、觉得漂亮,然后才有更高的境界。真正的“好看”,是耐看、有劲道的。
榜书 《尚贤》 243厘米×122厘⽶
雅昌艺术网: 面对当下书法界的创新速度,青年书家该如何在传统与个性之间找到平衡?
赵时中:我认为,青年书家要建立在扎实的传统功底之上创新。父亲80岁时,还临摹了100块碑,不是为了展出,而是追求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艺术创作要敢于突破,但不能无边界。父亲作品成功之处,在于碑学的雄浑中融入帖学的柔美,这种融合让作品既大气磅礴,又自然舒展。他六十年的帖学功底根深蒂固,加上几十年的碑学探索,才有今天的碑帖交融。
雅昌艺术网:谢谢!
“沸腾——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作品大展” 展览现场
沸腾——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大展
主办单位
浙江省博物馆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承办单位
雅昌文化集团
协办单位
朵云轩书画院
《书法》杂志
学术总监
陈振濂
策展人
王立翔
联合策展
许力 赵颖
展览时间
2025年9月9日—10月8日(周一闭馆)
展览地址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四楼书画馆A厅
责任编辑:王丽静
推荐关键字:书法 榜书 沸腾——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作品大展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 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 赵冷月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