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蛋大王到收藏家,日本藏家伊势彦信的珍藏这个9月聚焦全球瓷器藏家的目光。
既有成化宫碗、雍正粉彩孤品这样能搅动市场的“硬通货”,也有南宋官窑葵口盘这类自带西方藏家审美背书的稀缺品。雅昌艺术网&雅昌拍卖图录APP特别对话苏富比亚洲区中国艺术品部副主席李佳女士,深入解读伊势彦信珍藏。
预展现场
茶道美学与千年文脉
雅昌艺术网:伊势彦信作为日本知名藏家,其收藏涵盖西方印象派、现代艺术及中国古董,尤其中国陶瓷收藏自 1980 年开始,且多年未出售过藏品。从专业角度看,他的中国陶瓷收藏体系有哪些独特之处?
李佳:伊势彦信的收藏体系跨越西方印象派、现代艺术及中国古董三大领域,尤以中国陶瓷收藏著称,成为全球最著名的中国陶瓷私人收藏之一,当中呈现三大独特性:
一、茶道大家的美学基因
作为日本茶道大家,伊势氏的收藏根植于茶道精神及审美体系,首件藏品即为清乾隆茶叶末釉绶带耳壶。茶叶末釉肇始于唐代,经历代演进,至清代唐英督陶期间达致巅峰。经高温淬炼的单色釉,件件皆为独一无二,莹润光华间尽显伊势先生对艺术品卓越质量的深刻直觉与鉴赏力。此品味贯穿其宋代藏品——宋瓷的隽永简约与雅致格调,既承续了日本自公元8世纪以来对「唐物」(中国器物)的推崇,更成为茶道仪式中的核心茶具。大部分藏品至今仍包裹于日式风吕敷并珍藏于桐木箱之中,反映伊势先生对器物的尊崇,悉心保存,并代代相传,见证他对卓越质量与传统的坚持。
二、千年文脉的呈现
伊势珍藏的意义远超越个别艺术品本身,伊势先生曾言:「我热爱中国历史,对宋代士大夫的品味与风格尤为着迷。我被他们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他们在治国理政之余,精研琴棋书画,体现文人雅趣。」这种将茶道美学与士大夫精神融合的收藏观,反映藏品承载千年文脉,并化为跨文化对话的载体。
预展现场
三、专业指引下的收藏脉络
伊势珍藏的形成期(1990 年代初至 2010 年代末)正值中国瓷器珍藏流入欧美及日本黄金时期,其收藏策略深受东京传奇古董商茧山龙泉堂的专业指引。历经三十载悉心搜集,从新石器时代彩陶的极简雅致,到清朝釉上彩瓷器的华美绝伦与工艺巅峰,彰显此收藏独特之处——全面而权威地呈现跨越七千年的中国陶瓷史精髓,标志着日本最后一代中国古董收藏传统的巅峰。正如伊势先生所言:「每件藏品对我而言皆为一次独特的邂逅,且最终汇聚成横跨各朝代的珍藏。」
预展现场
中国御瓷至珍名品成化宫盌
雅昌艺术网:明成化 青花栀子花宫碗从彼得.布德(Peter Boode)及帕默伉俪(Mr and Mrs R.H.R. Palmer)经手,到徐展堂收藏,最终入藏伊势。其 “胎骨匀薄”“釉色莹润”的工艺在成化御窑中属于什么等级?
李佳:成化窑青花宫盌制作时间不过区区十载(约 1480 年代),历来为中国陶瓷至珍至罕之品。「宫盌」特指成化御窑所制青花盌器,以含蓄典雅、触若凝脂著称。
相较宣窑釉面之透亮微青,成窑白釉更显安靖温润,幔罩青花,雅致细触。所用青料,细炼精纯,成色均匀如一,细腻柔和,大异于宣德青花之浓重青翠,厚堆铁斑。由于烧制规格考究,成窑瓷器堪称中国御瓷至珍名品。
综上而言,此盌当属经典佳作,其胎骨匀薄,器形端秀,内外壁以淡雅钴料绘栀子花,釉色莹润如脂,尽显成化朝独创设计与非凡工艺。近二十载市场所见青花宫盌不过数例,悉数经香港苏富比释出。本品经茧山龙泉堂鉴选入藏,溯源可至1930 年代由皮特·布德经手。布德曾将三件宫盌卖给康里爵士,其中一件于 201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以 1.41 亿港元成交。
南宋官窑葵口盘窥见西方早期藏家审美偏好
雅昌艺术网:南宋 官窑青釉葵口盘曾为英国汉学家迦纳爵士旧藏,且多次参与东方陶瓷学会展览,早期西方藏家对南宋官窑的认知与收藏偏好,从这件拍品中可窥见哪些线索?
李佳:西方艺术市场发展较早,当时包括宋瓷等珍稀佳器呈现广泛流通态势。南宋官窑(1127-1279)专为杭州宫廷烧造,可谓上品重器,寥若晨星,皆为后代藏家梦寐以求而难得一窥真容。
宋室南渡后,官窑于南方之地位犹似北方之汝窑,皆为宫廷至珍。南宋美学受儒家「守成」与「革新」两派思想影响,故而本品造型简练优雅,釉面冰裂纹天成,既延续北宋宫廷品味,又展现新时代美学追求。本品釉色清雅,开片自然,触感柔润,完美诠释南宋美学精髓。
传世孤品清雍正粉彩长颈胆瓶
雅昌艺术网:清雍正 粉彩折枝桃花长颈胆瓶作为传世之作,专家如何界定其为 “孤品”?以此长颈胆瓶为例,体现雍正粉彩哪些特点?
李佳:雍正瓷器一般比较小巧可人,而此瓶逾 40 公分,翻查清文件记录,此件或为传世孤品。雍正时期,瓷器品种百花齐放,当中以粉彩更为藏家趋之若鹜。
粉彩始烧于康熙晚期,在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影响而创烧的新品种,雍正粉彩瓷烧制技术成熟,呈色丰富多变,立体感强烈。此瓶见匠人对彩料驾驭之炉火纯青。瓶身绘桃枝蜿蜒,花朵含苞怒放,布局精妙,需经塑胚、绘彩、窑烧等多重严苛工序方能成就。
日本最后一代传统收藏巅峰
雅昌艺术网:伊势收藏作为 “日本最后一代传统收藏巅峰”,其释出是否会引发市场对 “日本旧藏” 中国艺术品的新一轮关注?与近年活跃的欧美藏家旧藏相比,日本藏家旧藏的市场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李佳:伊势珍藏作为「日本最后一代传统收藏的巅峰代表」,其藏品质量无与伦比,我们期待市场对「日本旧藏」中国艺术品的新一轮关注。但是伊势珍藏并不标志着这一传统体系的终章,市场上仍会有其他高质量的日本藏家旧藏,皆來自二十世纪初中国瓷器收藏与交易的黄金时期。这些藏品因来源显赫、质量非凡,每次释出均备受藏界追捧。
欧美藏家与日本藏家旧藏各有千秋,难以完全相媲美。但在二十世纪中国瓷器收藏领域,两者的审美取向因文化背景而产生明显差异:欧美藏家多聚焦元明清时期的御制珍品;而日本藏家受数百年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审美体系根植于茶道文化,对「唐物」(中国器物)的推崇体现在收藏偏好上——尤其是宋代茶器(如龙泉青瓷)在其藏品中占比较高。
卓越艺术品向来不乏买家,而来源显赫的珍品更是藏家竞逐的焦点。
来源显赫的珍品是藏家竞逐的焦点
雅昌艺术网:近年来中国陶瓷拍卖市场中,“单一藏家专场”的热度持续上升(如坂本五郎、玫茵堂等)。相较于这些经典专场,伊势彦信珍藏专场的竞争力是什么?是否有可能为市场带来新的趋势信号?
李佳:单一藏家专场持续引领市场热潮,佳绩在本年春季拍卖可见——继上季首场「艺海观涛:坂本五郎珍藏中国艺术」以白手套佳绩收官后,其续作「选粹(二)」专场再获 100%成交,近九成拍品更以超越高估价的强势表现,彰显单一藏家专场的市场号召力。
卓越艺术品向来不乏买家,而来源显赫的珍品更是藏家竞逐的焦点。尤其当单一藏家专场汇聚艺术界名家的典藏精粹——如伊势珍藏,其藏品不仅来源有序、曾于博物馆公开展出,更有多件珍品多年来首度亮相拍场。我们对本场拍卖的表现充满期待。
入门与潜力之选
雅昌艺术网:对于普通藏家或艺术爱好者,本场有哪些“入门级”或“潜力型”拍品值得关注?通过伊势彦信的收藏,可以带给新藏家哪些启发或者收藏建议?
李佳:本场拍卖入门级的也有不少。如前面有提到的伊势先生的第一件中国艺术品乾隆茶叶末尊,品相好,质量好,釉色是俗称的鳗鱼黄釉,应该是接近雍正时期的作品;嘉庆窑变釉瓜棱瓶,清文件记载了一对,以后也没看见,是稀有品种;明嘉靖的黄地红方盘等等,这些都是性价比超高的入门好物。另有两件元青花,发色好、少见的名品,因有损,放了入门价,也可以买个标本。
“潜力型”拍品有上述明成化青花栀子花宫盌、南宋官窑青釉葵口盘和南宋米官瓶等重磅拍品。这些藏品均来源显赫、市场罕见,亦为本场的潜力之作。估价方面也是非常吸引,我们卖过同等级的宫盌 1. 4 亿港元,现在估了个零头,现在不入,后悔莫及!南宋官窑青釉葵口盘和南宋米官瓶不用说了,请您亲临现场,感受他们的美!
此珍藏由伊势先生悉心搜集,数十载的收藏成就,正源于其数十年来不懈追求、精益求精的收藏理念,并为新晋藏家提供启发:以热忱为基,并精研细鉴。新晋藏家应从探究艺术家生平、作品源流、历史脉络及市场动态入手,以学术思维构建鉴赏框架,方能辨识真正具有文化价值的作品。因此需要开阔视野,建议多逛逛展览及拍卖现场,淬炼鉴赏力,拓展艺术认知的边界,逐步形成具有学术深度且建构自己钟爱的个人典藏。
此组珍蓄全面而权威地呈现了中国陶瓷艺术精髓,藏家得遇此类珍品,实属千载难逢之机缘。苏富比8月27日至 9 月 8 日在旗舰艺廊进行拍卖预展,在港的藏家朋友们不容错过。
展览日期
2025年8月27日至9月8日
拍卖日期
2025年9月9日
展览及拍卖地点
香港苏富比旗舰艺廊
中环干诺道中 8 号置地遮打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