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对我⽽⾔,是与⾃我潜意识深度对话的⽅式。」郭⼦瑛静静地说。
艺术家郭⼦瑛
她说这句话时,刚从《我的告别式—为了那个我》展览场地回来。那是⼀处通往潜意识深层的创作现场,观者需脱鞋、穿上⾬衣,⾚脚⾛入混合红⾊液体与⼟壤构成的空间,这是展览第四章的创伤场景,也是⼀道让⼈⽤身体去记忆与重构的通道。
对郭⼦瑛⽽⾔,这不只是⼀次展览,也是⼀场将内在伤⼜公开拆解的仪式。从最初在纽约开展《See You In My Dream》,以梦境为出发点,到这场将创伤转化为装置语⾔的《我的告别式》,她的创作逐步从内省转为共享——将曾经无法命名的情绪,以空间与时间的形式呈现出来,邀请观者⼀同经历。
2022 年,她于纽约布鲁克林 Tutu Gallery 举办⾸次美国个展《See You In My Dream》,展出以梦境、记忆与创伤为主题的插画与⼿⼯书作品。TutuGallery 由策展⼈ April Zhu 创⽴,⾃2019 年起策划超过 40 场展览,致⼒于扶植跨国新锐艺术家,并与 Hunter College 艺术平台合作策展,其展览亦曾获《Hyperallergic》等艺术媒体报导。此次展览由 April Zhu 亲⾃策划,观者透过纸本、⼿写与声⾳装置进入他者梦境的叙事空间,体验郭⼦瑛创作中兼具温度与深度的特质。
郭⼦瑛的创作历程中,多次透过国际与区域型策展平台累积展演实⼒与视觉语⾔的实验经验。2019 年,她以结合插画与⼿⼯书的作品入选 abC 北京艺术书展。该展创⽴于 2015 年,为中国当代艺术出版领域具代表性与国际能⾒度的重要平台,当年共汇集来⾃ 19 国、49 座城市的 162 组艺术出版单位,展出类型涵盖设计、摄影、实验出版等多元媒介。郭⼦瑛的参展作品以梦境记忆与⼼理创伤为创作主题,在激烈竞争中获选,展现其在叙事风格与⼿⼯书
⼯艺的专业性。
同年,她亦透过公开征件与专业评选机制入选第⼆届台北插画艺术节,于松山⽂创园区展出限量艺术印刷品。该展由⾃由⼈艺术公寓策划主办,为台湾插画界重要之年度展会,具有指标性与公信⼒。
2023 年,她受邀参与由 TBA 艺术平台与 Lexpo 联合策划的法国巴黎 Galerie Mona Lisa 联展,展览集结 24 位台湾艺术家,共展出 31 件作品,展现台湾当代艺术于欧洲艺术脉络中的多样性。郭⼦瑛以风格鲜明、具叙事张⼒的插画作品参与展出,其主题「成长的循环与勇气」呼应其长期关注的情绪转化与⼼理复原议题,在当地观者间引发共鸣。
从梦境出发:创作语⾔的变形与推进 「我⼀直都记得梦里的画⾯,甚至比现实还清晰。」郭⼦瑛在纽约时期,以《See You In My Dream》打开了她对记忆、潜意识与情感图像的探索。那是⼀个以绘画与纸上⼿稿为主的系列,艺术家透过与陌⽣⼈交换梦境,再根据对⽅的叙述创作肖像。
这种「以他⼈记忆为镜的创作⽅式」,成为她情绪⼯作语汇的初步建构。⽽回到台湾后,她意识到情绪不再只是梦的产物,也是⼀种现实中无声却无所不在的社会能量。「我想挑战不同的媒材,以及更具互动的⽅式进⾏未来的创作模式,尤其是让观者的五感都能被触动,」她说。
于是,⼀场形式上的变形与媒介的转向诞⽣了:从静态平⾯绘画,到空间装置、声⾳、物件、镜像与观众参与构成的五感剧场。这些创作不再只是视觉作品,⽽是沈浸式、交互式的情绪装置,透过声⾳、气味、触感与空间场域的全⾯调度,唤起观者内在潜伏的记忆,构筑⼀种深层的共感体验。
创伤剧场:展览作为情绪地景的构筑 2025年个展《我的告别式—为了那个我》,延续长期创作脉络《无法承受的痛》,全展共分六章,分别对应创伤⽣成与修复的不同阶段。展览名称中的「告别式」与「那个我」,直指个体对过去⾃我的送别与再认识,也蕴藏着哀悼与重⽣的双重语意。
第⼆章〈柔情的勒索/禁锢〉延续艺术家以蛇作为情绪隐喻的⼿法,画⾯中裸身女性拖曳温驯巨蟒,象征⼀段被误认为爱的控制关系。观者将⾯对关系中被驯服、被操控的时刻,与⾃身经验产⽣交错。
⽽第三章〈失序清单〉则以⼗件作品构筑非线性的创伤轨迹。镜⾯、断裂、语句、悬浮⽂字与声⾳装置共同营造出⼀个「情绪失序图书馆」,每件作品都是⼀⾴裂痕的笔记。
展览⾼潮落在第四章〈编号004〉:观众需卸下鞋履、⾬衣上身,踏入⿊布密封的泥泞空间,并可⽤⼿与脚在⽩墙上涂抹、发泄与书写。这是创伤的底层、语⾔的尽头、暴⼒的影⼦。郭⼦瑛说:「我想让观者在身体参与后,感受到那种没有出⼜的压⼒,然后⾃⼰找到出⼜。」
第五章〈⾳乐盒〉则柔化了整体展览的张⼒。展场如⼀间安静卧房,作品〈我和她在梦里变成好朋友〉、〈我在这里等你〉等,以梦境语⾔包覆创伤残响,观者可留⾔、可触摸,也可停留于⾃我安抚的⽚刻。
艺术的社会性:创作不只是伤⼜,也是讨论场 被问及「艺术是否必须承担社会角⾊」时,郭⼦瑛坦⾔,创作⼀开始是为了⾃⼰—为了「还没办法说出⼜的那个我」。但随着作品曝光与观众互动,她渐渐发现:「我们的创作其实⼀直深深被社会、环境、⼈为所影响,我们没有理由忽视或逃避这个事实。」
她相信,艺术若能贴近社会情绪,不只是表达,也是共鸣与对话的媒介。「我希望我的展览可以像⼀种平台,让观者在其中找到⾃⼰,留下什么,也带⾛什么。」她补充,观众在墙上留⾔的内容、地上留下的脚印、投票的选项,都是展览的⼀部分,甚至是展览的终章。
「这些作品不是要告诉你什么正确答案,⽽是邀请你问问⾃⼰:『如果再回到那个当下,我会怎么做︖』」
结语:创作之路还在继续 从纽约的梦境开始,到台北创伤现场的五感空间,郭⼦瑛的创作象是⼀场延续中的仪式,也是她与情绪搏⾾的持续动作。当代艺术不再只是观念与形式的实验场,更是⼀种⼼灵与社会的沟通语⾔。
她⽤身体开启这段潜意识的对话,也邀请每⼀位⾛进《我的告别式》的观者,携带⾃身情绪与记忆,⼀同进入这场与⾃我深处相遇的仪式空间。
撰⽂/邬鹤宏
图⽚/郭⼦瑛提供
郭⼦瑛 展览经历⼀览:
2019|Beijing Art Book Fair(北京联展)
2019|Taipei Illustration Fair(台北联展)
2022|《See You In My Dream》(纽约个展)
2023|《Dreams Collection》(台北个展)
2023|《共感实验—梦境纪录者》(台北个展)
2023|TBA x Lexpo Galerie Mona Lisa(巴黎联展)
2024|《梦境纪录者 Dreams Collector》(台北个展)
2025|《我的告别式—为了那个我》(台北个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