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1899-1983)
张大千,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徐悲鸿尊其为“五百年来第一人”。他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上世纪30年代,他曾两度执教于南京大学(时称中央大学),担任艺术系教授。他在亚、欧、美举办了大量画展,蜚声国际,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畬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畬以“渡海三家”齐名。
张大千独特的人生历程脱胎出独具一格的艺术创造力,其画作古韵犹存,技法甚至超越前人,呈现出中国二十世纪绚烂辉煌的艺术大观。
弘艺丰2025春拍特带来张大千画作《云山居隐》,以飨广大藏家。
Lot 044 张大千 云山居隐
设色纸本 横批
39×78.5cm
题识:六十五年十一月,寫于台北雲河小榭,炎均仁兄法 正,蜀人張大千爰年七十有八。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獨具雙眼、三千大千
说明:附橫濱正金銀行匯票影印件
张大千 云山居隐 橫濱正金銀行匯票影印件
张大千一生画风多变,从早期的师古求精,到中年的独辟蹊径,再到晚年的泼墨泼彩,每一步都在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这幅画体现了他晚年极具代表性的泼墨泼彩风格。
《云山居隐》绘于张大千暂居台北云河时,以成熟的青绿泼彩技法画就,为大千自遣胸怀之作,诚属难得。
七十八岁时,张大千决意落叶归根,选址台北士林外双溪,构筑摩耶精舍作为固定居所,至摩耶精舍完工之前,画家暂居台北仁爱路的云河大厦,历时两年有余,此际作品题识作“云河小榭”、“云河借居”等,形成大千居士一个特定创作时期,此帧即属其中佳制。
返台之后,张大千步入其艺术生涯的最后阶段,此前受1950年代末眼疾影响,难以维持精细的风格,加之游历欧洲,与现代主义大师毕加索面晤,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趋向的启发,别开生面,成功变法,酝酿出抽象风格的大写意山水,细究其中技法的差异,又可分为纯泼墨、纯泼彩和泼皴结合等几个门类。居台时期,泼皴结合一路被大量运用于作品之中。有别于单纯泼墨、泼彩对物象块面感的强调,泼皴结合的技法更有利于完整地布置结构、勾皴细节,得以将泼墨泼彩的随机天成与画家的用心经营熔炼于一体,是张大千在晚年回归笔墨传统的反映,堪称画家终极面貌的体现。
《云山居隐》局部 张大千
这幅泼墨山水画《云山居隐》彰显了张大千独特且大胆创新的风格。在传统山水画注重笔墨皴法的基础上, 他融合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形式,开创泼墨泼彩之新风。
构图上,作者采用了虚实相生、疏密得当的手法。画面中,占据较大面积的山峦是视觉重心, 浓墨重彩的山体给人以强烈的压迫感和厚重感,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气势。而留白的江面与若隐若现的船只则为画面增添了空灵之感,与山体的密实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虚实相生之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展现出 “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 的宏大气魄。山脚下零星分布的房舍,错落有致,打破了大面积山体可能带来的单调,丰富了画面层次,使构图在整体的宏大中又不失细节的精巧,展现出独特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张大千以泼墨泼彩之法为核心,浓重的墨块与鲜亮的石青、石绿等色彩相互碰撞,以大笔触、大面积的色块铺陈出山峦的厚重与灵动,色彩运用极为大胆且富有张力,蓝色渲染出山峦的深邃与神秘,绿色展现山林的葱郁与生机。墨色穿插其中,使色彩更加沉稳厚重,避免了过于艳丽而显得轻浮 。不同色彩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变幻效果,如同自然天成,展现出大自然的绚烂多姿。这种色彩表现不仅凸显了山水的壮美,还传达出张大千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炽热情感, 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与美妙。
弘艺丰2025(北京)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
8月1日-2日
拍卖
8月3日早上9:30
展拍地点
北京国际饭店主楼-阳光厅、国际厅
点击进入弘艺丰202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