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张园:张宗宪的文化拼图与精神原乡

2025-07-20 10:56:37 作者:孟语  来源:雅昌原创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苏州宋仙洲巷的晨雾里,那扇斑驳木门总带着几分固执的神秘感。推开门,金箔包裹的太湖石在晨光中泛着暖光,中式亭榭的飞檐下悬着西式水晶灯,收藏家张宗宪用半世光阴拼起的文化拼图,也是他藏在苏州巷弄里的精神原乡。这座由清乾隆“德园”改造而来的园林,从来不是简单的私人藏品仓库,而是他用收藏理念、故土深情筑就的精神原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7d503ae3b6e7b475f14fdba0f9ef3f82.jpg

张宗宪在1994年瀚海首拍中高举号码牌,志在必得

中西合璧不是混搭,是文化底气的平视

“好东西不分中西,合得来,就该在一处。”

——张宗宪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9249055d783acd05684f8747adca3a47.jpg

张园

2002年,当67岁的张宗宪站在“唫德园”颓圮的庭院里时,看到的或许不只是一座废园。这座始建于乾隆年间的园林,梁柱间还残留着江南文人的审美基因,却也在岁月里蒙尘失色。他当即决定以近千万元购入,不是为了复刻一座“标准江南园林”,而是要造一座“合得来”的园子——所谓“合得来”,正是他对文化最直白的注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c62f85bedabf73ef4bcdcb5f7cb23b8a.jpg

张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eab39cd4dd8ccf4cfbc420ae00875a4d.jpg

2025西泠春拍

十九世纪制 法国 塞弗尔风格铜鎏金珐琅彩手绘木圆桌

高:80cm 直径:74cm

修缮张园的过程,堪称一场文化对话。北方皇家园林中的大量要素被借入其中,如大量的朱红色,走廊、大厅、亭子等处的彩绘等;二楼则完全是现代装修风格,塑钢窗代替原来的雕花窗户,各种现代材料被引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c10f75b427df3b1e2e093f94ebd47a5e.jpg

2025西泠春拍

十九世纪REUGE镀金黄铜鸟笼八音盒

高:61cm 长:35.5cm 宽:28.5cm

这种“不分中西”的底气,藏着他对文化本质的通透理解。在伦敦拍卖行里,他见过西方藏家对着明成化斗彩杯啧啧称奇,也在纽约古董店抚摸过被当作“东方杂货”的清代掐丝珐琅。他太清楚,文化的高下从不在地域标签,而在是否“动人”。所以张园里,中式博古架上,官窑瓷器与西洋银器隔着玻璃相望。这种混搭从来不是刻意的标新立异,而是一个走遍世界的中国藏家,用几十年的阅历证明:真正的文化自信,是敢让不同文明在自己的地盘上“平起平坐”。

收藏的终极意义是“让懂的人看见”

张宗宪总说张园是他的“精神后花园”,但这座“后花园”从未真正封闭。园子里的每一件藏品,从黄花梨条案到掐丝珐琅香薰,几乎都有两重身份:既是他案头把玩的心头好,也是曾在苏州博物馆展厅里与公众见面的“文化使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8d57659cc4163e4a64fcd7bb88ead8a5.jpg

2025西泠春拍

明末清初 · 青花五彩东吴提亲图花觚

带座高:57.3cm 高:53.3cm 口径:22.2cm

展 览

“会心之赏游闲之珍——香港张宗宪先生荷香书屋收藏雅玩特展”第71号,苏州博物馆,2009年3月29日至11月29日。

出 版

《会心之赏游闲之珍——香港张宗宪先生荷香书屋收藏雅玩特展》第71号,苏州博物馆,2009年3月。

这种“私藏公用”的自觉,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显露。1992年,他将180件瓷器、44件书画捐给苏州博物馆,其中不乏明清官窑精品;2007年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他又拿出7件明清宫廷御制掐丝珐琅器,拍卖总价高达2.05亿港元,却心甘情愿地摆在玻璃展柜里。有人问他“不心疼吗”,他说:“好东西就像月光,关在屋里就死了,照进更多人眼里才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e4491676f7db68c22dc42d61dd229930.jpg

2025西泠春拍

清乾隆·碧玉莲花草龙烛台一对

1.高:44.2cm

2.高:43.8cm

为了给展览的藏品配底座,苏州红木雕刻师成了张园的常客。雕刻师傅每个月都要往宋仙洲巷跑,张宗宪会戴上老花镜,亲自认真指导。那些被他亲手摩挲过的底座,后来跟着藏品走进了苏博的特展,让观众看见的不仅是文物本身,还有藏家对“物尽其用”的较真。这种较真里,藏着比藏品本身更贵重的东西——他始终相信,收藏的终极目的不是“拥有”,而是“让懂的人看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6029c82d21f2d22573c294b0f997e1dc.jpg

2025西泠春拍

明·铜胎掐丝珐琅龙纹盘

高:3cm 直径:23cm

展 览

“绚丽·华贵·至尊–香港张宗宪先生珍藏御制宫廷掐丝珐琅器特展”,苏州博物馆,2007年12月18日–2008年12月8日。

出 版

《绚丽·华贵·至尊–香港张宗宪先生珍藏御制宫廷掐丝珐琅器特展》,P110,古吴轩出版社,2007年。

一座园子装下的“故土情深

对张宗宪来说,张园从来不止是一座园林,更是他的“还乡路”。祖籍苏州的他,一口带着吴侬软语的上海话里,总藏着对故土的牵挂。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29dc6f589310f8c2070645f49fb5654f.jpg

2025西泠春拍

张宗宪(1927~2024) 有关生活轨迹、艺术收藏及张园绝版旧照近660余帧

照片 约660帧 底片 约10帧

1961年至1969年作

这种牵挂,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他给苏州博物馆捐文物时,特意嘱咐“别搞特殊化,就和其他藏品一样摆着”,却在看到苏博为他设的“捐赠文物陈列厅”时,悄悄红了眼眶。

90多岁时,他仍会坐着轮椅回张园小住。这种对“根”的执念,让张园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成了“有记忆的物件”。这座藏在宋仙洲巷深处的园子,终究成了张宗宪的“文化自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000879e0e6d1014b7f7567d9f7b6259c.jpg

张园

我们看见的不只是一座园林,更是一个中国藏家的精神图谱:他用一生证明,真正的收藏从不是财富的堆砌,而是用热爱与远见,为文明的碎片找到回家的路。

540c8b06d5189f93fd00bc985bd224fd.jpg


责任编辑:孟语

推荐关键字:张宗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