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乡贤文化成为艺术拍卖领域的新兴热点。乡贤文化以地方历史名人、贤达人物的手迹、书画、文献等为载体,兼具文化传承与收藏价值。在古字画收藏领域,乡贤文化的影响力也颇为显著,藏家群体中存在着浓厚的 “乡贤情结”。各地藏家往往对本地乡贤的遗墨格外珍视,这种“乡贤情结”体现了藏家对本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乡贤精神的尊崇。从收藏角度来看,乡贤作品不仅具有艺术审美价值,更承载着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桥梁。
西泠拍卖通过“学术引领”和“地域深耕”的模式,陆续推出了“浙江乡贤徐渭诞辰五百周年纪念专题”“古代书画·杭嘉湖”等专题,得到市场积极响应。本季,西泠拍卖再次聚焦乡贤文化,推出“纪念林则徐诞辰240周年暨福州乡贤墨迹专题”。
◆林则徐密启册:C位出道,揭秘晚清漕运风云
本次专题由林则徐罕见密启册领衔。密启册记录了林则徐在江苏任职时致朱为弼关于漕运改革的重要思想,满纸都是“以国为家,以民为亲”的政治抱负,堪称晚清官场的 “机密档案”!“开篆后”“初七夜”二通长信作于道光十五年(1835),共三千言,是市场所见篇幅最长的林则徐信札,极为珍罕。
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 林则徐塑像
林则徐是福建人、上款人朱为弼是浙江人。据诸家题跋,这本信札册后经朱为弼侄孙、侄曾孙递藏,数十年间,林则徐后裔及友朋后裔、江南名流纷纷题咏。简直就是一部闽浙两地跨越数代的文化交流 “史诗”。它不仅是重要的林则徐家族文献,更是汇集闽中名贤墨迹的福建乡邦文献,文化价值直接 “爆表”!
此信札册,共51页,含林则徐花笺长信3通32页,及十八家题跋19页。
信的内容围绕晚清漕运状况及漕务改革展开,其中一通还被收录在朱为弼遗集《蕉声馆文集》中,另外两通更是首次 “露面”,从未刊载过。而且三信写作日期明确,可考性极强,对补充林则徐日记、文集、年谱的缺失部分,增添“神助攻”,研究价值拉到最满,意义非凡,不容错过!
作为福建乡贤的杰出代表,林则徐的历史功绩和精神风范影响深远。此信札册对于研究林则徐的生平事迹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也必将成为藏家们竞相追逐的焦点。
◆林则徐的朋友圈:大咖云集,尽显名臣风范
福建乡贤专题还囊括了林则徐的手书楹联作品及其后辈友人的珍贵手迹,同时亦包括了林则徐为友人所书匾额等,全面展现了一代名臣林则徐的朋友圈。
王益谦(1784~1857),字受之,号仲山,王鼎族弟,陕西蒲城人。其为官清正,曾任在林则徐的家乡侯官知县,在林则徐回家乡为父守孝期间,两人相识并结为挚友。林则徐《左云山房诗钞》中亦收录有与其唱和之诗。林则徐任陕西巡抚期间,曾请假三个月专程来到蒲城为在鸦片战争中上谏而亡的恩师王鼎守心丧。林则徐来蒲城这一段时间就住在已经辞官回乡的王益谦家中。而如今蒲城市王益谦故居已更名为“陕西蒲城林则徐纪念馆”。馆内收藏着林则徐为王益谦题写的匾额,与此件林则徐为王益谦书匾《研经肄史之斋》一同见证二人的君子之交。
沈葆桢(1820~1879)为林则徐女婿,原名振宗,字翰宇,号幼丹,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历任翰林编修、九江知府、江西巡抚、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等职。上款人黎兆棠,字召民,广东顺德人,咸丰六年进士。曾与沈葆桢共事。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中还特别呈现了一组李焙戈《虎门销烟连环画原稿》(八帧),直接向民族英雄林则徐的 “虎门销烟” 壮举致敬,情怀直接拉满,让人忍不住为其点赞!
◆福建乡贤专题精选:领略闽人文化魅力
在本次西泠春拍福建乡贤专题的众多拍品中,还有不少 “宝藏”值得关注。叶向高《草书七言诗》为明代重臣叶向高宿友人鸟石山房时所写隐逸诗。叶向高身处于万历天启年间,其时朝堂腐朽,叶氏虽身居高位,亦对当时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无可奈何。天启间,阉党魏忠贤擅权,而叶向高“每事争执,多所救正”,阉党忌惮叶向高等旧臣,不敢肆意逞凶。在阉党造《点将录》一册中,仿《水浒传》天罡地煞分配东林诸人姓名,如天罡星托塔天王“李三才”,及时雨“叶向高”等。可见,魏忠贤阉党视叶向高为眼中钉、肉中刺,而且名列前茅。从另一角度看,也可得出叶向高清正自守,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可贵情操。这幅作品,不仅是书法佳作,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张瑞图的《草书唐人诗》绢本立轴同样值得关注。张瑞图作为明末著名书法家,其书法风格独特,在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此件作品是少见的万历年间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其草书笔势跌宕起伏,线条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展现出张瑞图高超的书法技艺。本幅所书内容为晚唐诗人黄滔《游东林寺》,既体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之情,诗人的经历也与张瑞图的希冀一致,表现出他对寄情山水、远离朝政、归隐山林的向往,艺术价值与情感内涵完美融合。
“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人物作品《伏生授经图》为黄慎笔下经典题材。黄慎早年贫寒,鬻画维生,借伏生“拒仕守经”暗喻自身“布衣傲骨”。伏生授经的“民间传学”路径,亦呼应扬州八怪“离经叛道”的艺术立场。画中所绘老者即伏生,秦始皇焚书时冒死将《尚书》藏于墙壁中。汉文帝时,因伏生年逾九十无法赴京,朝廷派晁错前往学习,由其女羲娥转述口授,最终整理出29篇今文《尚书》,成为儒家经典传承的关键人物。
林之蕃为逸然禅师作的《山林逸致图》画面意境清幽,笔法细腻。林之蕃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描绘出山林间的宁静与逸趣,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扇轴采用泥金纸本,更增添了作品的华贵之感。这件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欣赏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交流和宗教背景,对于研究古代绘画艺术和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意义,精彩不容错过。
此外,严复《草书临书谱四屏》,林则徐、伊秉绶、林纾、沈葆祯、陈宝琛等福建相关书画扇页等也都是福建乡贤专题中的精品。这些拍品,每一件都承载着福建乡贤们的精神世界、文化底蕴以及他们对家乡和社会的贡献,是乡贤文化的生动载体。收藏它们,不仅是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更是对乡贤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乡贤的精神在岁月的流转中得以延续和发扬。希望识者宝之,继续书写属于乡贤文化的精彩篇章。
◆
西泠印社二〇二五年春季拍卖会
展拍时间
7月23日至7月28日
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洲际酒店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