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下午,“天行意动·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态雕塑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0米层17号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雕塑学会、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和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国雕塑学会展览部、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承办,上海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国际动态艺术组织(KAO)支持。
开幕式嘉宾和艺术家代表合影
本次展览以“科技赋能艺术”为主线,探讨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艺术如何与新技术共处。通过作品展示与互动,以期推动艺术与科技的高质量融合,引领雕塑发展的新方向。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吕品昌,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张悦,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院长寇疆晖,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晶晶,鲁迅美术学院教授霍波洋,著名雕塑家邓乐,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翟庆喜,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董书兵,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谭勋,中国雕塑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花春江,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陈克,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主任唐晖,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所长邓柯,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郑靖,湖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谭炜,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朱智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陈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冯崇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务办学术主任陈洛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原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助理教授闫坤,陕西省雕塑院数字艺术部主任、陕西省美协雕塑艺委会副主任、美协理事方昕,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丁设,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魏航,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名誉院长孔达达,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江梅,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蒋铁骊,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张海平,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罗小平,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夏阳,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馆长傅军,上海油画雕塑院雕塑创作室主任韩子健,上海油画雕塑院雕塑创作室副主任朱勇,上海油画雕塑院专职雕塑家何勇,上海油画雕塑院专职雕塑家林森,上海油画雕塑院专职雕塑家杨牧石,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肖敏,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卫昆,上海大学海美术学院雕塑系讲师张升化,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雕塑专业副主任李乾煜,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参与了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由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陈辉主持。陈辉代表组委会介绍了展览发起的背景和目的,他表示作为中国首个以“动态雕塑”为主题的国际性展览,本展览以跨越国界的艺术对话形式,通过展现雕塑艺术在数字时代的无限可能,激发更多关于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思考。
展览策展人、开幕式主持人陈辉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本次展览总策划、中国雕塑学会会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曾成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王平分别致辞。
王一川表示中华艺术官(上海美术馆)始终以“学术立馆”为锚点推动艺术进化,致力于在“人民城市”的实践中深耕艺术沃土。本次展览落地上海,是对“科技与人文共生”精神的深度回应。本展览是立足学术前沿、引领艺术探索的生动实践,是顶尖学术品牌与上海文化平台的深度交融,更是先锋艺术探索与海派文化精神的一次激荡。期待以此为契机,持续推动动态艺术的研究深化与创新发展,为海派文化的当代转化注入不竭动能。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致辞
曾成钢表示从首届展览到本次展览的十年间,“天行意动·中国国际动态雕塑展”塑造了一种新的艺术认知框架,已经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品牌。今天AI与算法正在全方位地渗透到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如何与新技术共处”是本次展览提出的新问题。希望有更多艺术家和学者参与未来艺术的交流讨论,有更多的观众能够看到属于这个时代的新艺术,这是“天行意动·中国国际动态展”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展览总策划、中国雕塑学会会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曾成钢致辞
马赛表示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是未来发展趋势,也是今天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艺科融合”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重要发展理念和办学特色,多年来在动态雕塑、数字雕塑、科技雕塑的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学界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次展览是清华美院在动态艺术学术脉络上的延续,对于推动艺术与科技的高质量融合,探索新时代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致辞
王平表示雕塑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今天我们已经步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美术家协会始终关注当代雕塑的发展。鉴于“天行意动”动态展在国内的学术影响力,此次展览得到了上级单位的大力支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始终鼓励多元、开放、面向未来的艺术探索,希望艺术家们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创作出既有思想深度、又体现新时代文化使命与当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王平致辞
在所有嘉宾和艺术家的见证下,王一川书记、曾成钢会长、马赛院长上台和王平秘书长共同启动展览开幕仪式。
开幕仪式启动
展览现场
展览将持续到2025年8月31日。
展览背景
“天行意动·国际动态雕塑展”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国雕塑学会联合发起,是国内首个以“动态雕塑”为主题的国际性展览品牌。目的是通过对艺术本质、人类感知以及技术哲学的展示和讨论,塑造新的艺术认知框架。首届展览于2015年在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从动态的角度探讨雕塑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第二届展览于2017年在长春世界雕塑园举办,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与幻觉的多维角度,探讨雕塑的更多可能。
本次展览自发布公告以来,共收到来自中国、美国、瑞士、日本、韩国、阿根廷、保加利亚、白俄罗斯、北马其顿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79位艺术家及团队提交的249件动态雕塑方案。经过组委会评审,最终展出116件精彩作品,包括58件实物与58件组影像,展示了近五年来国内外动态雕塑艺术的探索成果与创作风貌。
展览组织架构
总策划:曾成钢、王一川
学术主持:冀少峰
策展人:陈辉、张悦
执行策展人:冯崇利
执行策展团队:闫坤、刘畅、余康、易超、梁国兴、杨昕、何犀凤
艺术委员会主任:曾成钢
艺术委员会委员:孙振华、吕品昌、焦兴涛、殷晓峰、冀少峰、翟庆喜、林岗、董书兵、张伟、谭勋、拉尔方索、陈克、张松涛、陈辉、郭航、余晨星、冯崇利、陈晓春、郑靖、肖敏
展览总协调:花春江、蒋春晖
展览宣传:胡玉多
展览办公室主任:刘梅霞
展览办公室:张卓铭、罗平、丁雪竹、吴晓丽、刘涵琪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