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由鲁迅美术学院策划实施的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视界交融——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水彩作品国际巡展”韩国光州站,在韩国国立全南大学美术馆开展。展览展出中国31所高等美术院校的百余件代表性作品,展现新时代中国水彩的创新面貌与教育成果。展览旨在打造兼具中国美学特色与国际艺术视野的水彩平台。
作为“视界交融”国际巡展的重要一站,鲁迅美术学院携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水彩创作之精粹于此呈现,既是对东亚艺术脉络的深情致意,亦是为全球水彩艺术搭建的对话桥梁。展览以“视界交融”为理念,展览强调作品与观众的互动“对话”。通过中国水彩这一媒介,向海外观众敞开艺术视界,促进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深化国际艺术院校间互动。
嘉宾剪彩
“视界交融”韩国站开幕剪彩嘉宾: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光州总领馆周积华副总领事、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规划处廖文罡处长、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胡秉文教授、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许填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林书传副馆长、韩中经济人亲善协会会长文炳采先生、全南大学艺术学院徐基文教授、全南大学艺术学院系主任金贤珠教授、鲁迅美术学院李宝荀副教授、国际书法联合韩国本部湖南分会长朴信根先生
开幕现场
本次韩国光州站开幕,侧重深化国际艺术院校间互动。在开幕式上,主持人贾晓宇致欢迎辞,指出本展旨在构建一个兼具中国美学特质与国际艺术视野的水彩艺术交流平台。莅临展览开幕的嘉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光州总领馆周积华副总领事,全南大学副校长金阳宪教授,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规划处廖文罡处长,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胡秉文教授,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许填教授,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评审处孙川先生,韩中经济人亲善协会会长文炳采先生,国际书法联合韩国本部湖南分会长朴信根先生,银岩美术馆馆长彩仲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光州总领馆王路远领事,全南大学艺术学院系主任金贤珠教授,全南大学艺术学院徐基文教授,全南大学艺术学院金志珉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林书传副馆长,鲁迅美术学院李宝荀副教授,南华大学教师张元先生,全南大学艺术学院郑成俊助理教授,朝鲜大学林勇贤特聘教授等,百十余位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展览开幕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光州总领馆周积华副总领事致辞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光州总领馆周积华副总领事代表中国驻光州总领馆对展览的隆重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对主办方鲁迅美术学院和承办方全南大学的精心策划与筹备表示衷心感谢。指出本次巡展既展示了中国水彩画的独特魅力与艺术成就,更体现了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和精神特质,将有助于韩国朋友加深对中国艺术的了解,也有利于深化中韩艺术交流。中韩作为近邻,同属东亚文化圈,艺术交流源远流长,两国都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相似情感共鸣。光州作为韩国著名的“艺乡”,在中韩艺术人文交流领域发挥积极示范作用。希望双方以艺术为媒,增进彼此理解,加强交流互鉴,为中韩友好提供更多助益。同时,欢迎更多韩国朋友走近中国艺术、走进中国故事,共绘美美与共的文明画卷。
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胡秉文教授致辞
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胡秉文教授进行开幕致辞,指出“视界交融”旨在呈现新时代中国水彩画艺术所传达展现的审美特征和民族精神。本次巡展为我国水彩专业领域公认的高水平艺术作品,能够代表中国水彩画的专业高度和艺术价值,具有前沿性、实验性与代表性。在展览呈现效果上具有开创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此展立足推动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水彩专业与国际水彩领域的互动与交流,进而增强彼此之间深层次的人文互通和文明互鉴。
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许填教授致辞
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许填教授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艺术作品的展示,更是促进中韩高校间艺术交流的重要契机。他希望以此次展览为起点,进一步加强全南大学与鲁迅美术学院之间在水彩、水墨等多个领域的学术与创作合作,推动两校在教学、研究、创作等方面的深入交流与互动,拓展中韩两国在美术教育与文化艺术方面的广阔合作空间。
“视界交融”国际巡展韩国光州站执行策展人、南艺美术馆副馆长林书传致辞
“视界交融”国际巡展韩国光州站执行策展人、南艺美术馆副馆长林书传在开幕致辞中谈到,韩国作为亚洲艺术版图中的核心之一,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引领着区域艺术发展潮流。这次展览,我们把水彩这种带有东方性和水墨有天然联系的艺术形式带到韩国,无疑为中韩艺术对话带来了新的可能。
全南大学艺术学院徐基文教授致辞
全南大学艺术学院徐基文教授致辞表示:本次展览以“视界交融”为主题,意义深远,展现了中外艺术视角的融合与创新。作为国际巡展的一部分,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中国水彩画的高水平,也体现了艺术多元发展的趋势。期待展览圆满成功,让更多韩国观众了解中国水彩艺术。
“视界交融”国际巡展项目负责人、鲁迅美术学院李宝荀副教授致辞
“视界交融”国际巡展项目负责人李宝荀在开幕致辞中谈到,“视界交融-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水彩作品国际巡展”是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由鲁迅美术学院具体负责实施及传播推广。 本项目以“视界交融”文艺学概念为展览理念,强调海外文化推广活动中的艺术作品与观众共同参与的“对话”功能,以中国水彩为对话媒介,促进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向海外观众敞开艺术视界。实现中国高校水彩画教育成果的交流融合与资源共享。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聚焦水彩本体语言,由四个主题单元构成:Flow (流动): 探索水彩媒介的渗透与流动性,展现水性在自然意象中的灵动。Layers (层叠):探讨色彩层叠的叙事力量,呈现时间与记忆的视觉沉淀。Diffusion (扩散):关注水色自然交融的诗意,捕捉生活日常中的美学意蕴。Innovation (创新):呈现突破边界的实验,探索水性语言在当代语境下的新生。四个单元层层递进,全景式展现中国学院水彩在传统与当代、本土与国际交融中的探索,开启以水为媒的国际艺术对话。
研讨会现场
本次展览正值中日韩文化交流年开启之际,加强了中韩两国的艺术联系与人文交流,拉紧人文交流纽带,促进东北亚地区的文化交融。本站巡展还举办了学术研讨会,旨在围绕水彩艺术的当代国际发展与中韩美术教育交流进行深入探讨,分两个议题进行:“水彩艺术语言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与国际化传播路径”和“中韩高等美术院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互鉴及变革发展”。
研讨会合影
水彩与水墨同为水性媒介,这种共性不仅奠定东方美学表达的基础,更成为了东方美学表达传播的路径。中国水彩通过对传统水墨哲学气韵、留白的创造性转化,超越材料技法的创新维度,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视觉化载体,其国际传播实质是东方美学价值的全球重构。
展览现场
展览聚焦于一个核心命题:材料的边界与超越。水彩作为特定材料,其物理特性固然重要——水的流动性、色的透明性、纸的吸纳性共同塑造了它的独特面貌。然而,当代艺术语境中,材料本身并非终点。本次巡展更关注水彩作为一种“语言”如何被转译、被理解、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艺术家们以水彩为舟,承载个人对现实、历史、文化的思考,其作品的价值,最终在于其观念的表达与情感的共鸣能否跨越地域与文化隔阂,实现有效的国际对话。材料是起点,精神的抵达才是彼岸。
展览现场
中国水彩与中国水墨之间存在着最核心的关联性,其一,二者共享水性媒介的物质基因——水的流动性、渗透性与透明性构成了东方艺术表达的物理基础;其二,在文化表征层面,它们承袭共同的美学范式,如气韵观、留白法与虚实哲学。正是这种双重同源性,使中国水彩的国际传播超越了材料创新与形式融合的技术维度,转而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视觉化载体。本次展览的核心价值,正在于通过水彩这一媒介实现中华美学的全球化转译。
同时,水彩画教学与创作,深植于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土壤,早已超越单纯技法的传授,成为贯通东西方视觉经验、熔铸本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中,水彩以其独特的水性特质与即时表现力,既训练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色彩感知力,更激发其探索材料边界、表达个体心性的创造力。学院水彩,是技艺的熔炉,更是思想与美学的试验场。
展览现场
这个展览以高校作为依托。美术学院是孕育艺术创造的摇篮,是托举艺术家绽放的舞台,更是文明对话的跨文化桥梁。本次画展为艺术人才培养树立了价值坐标,其国际巡展机制通过多维文化对话,构建了艺术教育的跨国反馈系统。这一系统为高校青年教师与新兴创作者提供了两大关键资源:一是来自全球艺术现场的创作认知参照系,二是跨文化审美碰撞生成的创新样本库。由此推动中国水彩在全球化语境中实现双重激活——既焕发媒介的当代生命力,又重塑其文化主体性表达状态。
作为“视界交融”国际巡展继首站比利时布鲁塞尔展出后的第二站,这不仅是一场水彩艺术的盛宴,更是中韩两国的美学对话。“视界交融”落子韩国光州,其深意正在于开启这场跨越国界的艺术对话,此后还将巡展至瑞典斯德哥尔摩进行第三站展出。
责任编辑:王丽静
推荐关键字: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水彩作品 国家艺术基金 视界交融——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水彩作品国际巡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