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雅昌专稿|徐长远: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独特而神圣形象

2025-07-01 10:50:47 作者:陈耀杰  来源:雅昌原创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2025年6月29日,“凿像——为永恒的你”在798艺术区春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王春辰策划,是艺术家徐长远的一项长期公共参与项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0cc873675f9d917d406e24fcdf25df49.png

展览现场策展人王春辰(左)与艺术家徐长远

开幕亮点:公众参与,共同塑造“永恒”形象

开幕现场,展厅内一座由徐长远根据策展人王春辰形象精心凿刻而成的木雕格外引人注目。雕像中的王春辰戴着眼镜,身着长袍,手持书本,神情专注,栩栩如生,稳稳地立在展厅正门口的工作台上,迎接着每一位到访者,也点明了展览的核心——为“你”塑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aa03571b302eee70a7139b8da8dac220.jpg

艺术家徐长远根据策展人王春辰形象精心凿刻而成的木雕

开幕仪式上,徐长远亲自使用铁锹、电锯等工具,将一座5米高的、以策展人王春辰形象3D打印而成的雕像外部覆盖的多层泡沫板层层揭开,这一行为本身也呼应了展览探讨“形象”与“永恒”的主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0fcfbbd1e50dc37416496a6587cb3d85.png

策展人王春辰形象3D打印而成的雕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1dd8d541e5b092511a3bef23f92b2366.jpg

观众与策展人王春辰在雕像前合影

众多前来出席开幕式的嘉宾纷纷在雕像前驻足,与策展人、艺术家合影,成为开幕活动的一大亮点。

创新展览形式,打破艺术与生活边界

本次展览突破传统雕塑展的模式,徐长远将个人工作室整体迁移至展厅,使整个展馆化身为创作现场。这种独特的展览形式,旨在打破艺术创作的封闭性,邀请公众深度参与,探索自我形象的永恒表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931200cee7aaadd10b0a2b7712a4ea5b.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a74287011ce93c1e0ce59c62d519f378.jpg

展厅现场

策展人王春辰强调,艺术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他指出,艺术来源于生活,甚至可以说艺术低于生活,因为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真正理解艺术的本质。此次展览通过展示艺术家的日常工作,让观众直观感受到艺术在生活中的变化,拉近艺术与大众的距离。

创作理念:以木雕探索时间和生命的意义

徐长远201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长期专注于木雕创作。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精湛的技艺,更蕴含着对时间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徐长远认为,艺术创作的价值会随着放置的空间和环境不同而变化,因此他尝试将自己的木雕实践拓展到更广阔的社会层面。他将工作室平移到展厅,不仅展示已完成的作品,还将创作过程呈现给观众,使观众能够见证艺术作品从无到有的诞生过程。他的“凿像”项目,通过为参与者雕刻木制头像,将人们熟悉的二维照片形象转化为可触摸、可长久保存的三维立体雕像,打破了历史上只有特殊人物才能拥有雕像的传统观念,传递出“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独特而神圣形象”的理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bbea3ddf35b329c3736e477967d578a5.jpg

“凿像”局部

展览意义:解构“神圣性”,重塑个体形象认同

策展人王春辰表示,展览通过“凿像”这一古老行为,引导人们思考自我形象与身份认同的问题。徐长远以艺术的方式,尝试解构“神圣性”的来源,认为它正蕴含于个体对自我形象的表现与永恒追求之中。此次展览不仅是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一次深刻探讨,更是对个体价值和自我认同的一次重新审视。通过邀请公众亲身参与,展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从观众到艺术共创者的转变契机,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塑造属于自己的“永恒”形象。

对话

雅昌艺术网:徐老师,您能整体介绍一下这次展览的构思和呈现方式吗?

徐长远:我将我的工作室视为一个整体的作品,而非仅仅展示单个作品。我认为,艺术家的创作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某个瞬间的灵感爆发。我一直在思考,如果将我多年的作品和创作过程沉淀在一个空间里,可能会产生更强大的力量。因此,我与策展人王春辰讨论后决定,将整个工作室平移到展览现场,而不是仅仅展示那些经典或具有商业价值的作品。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呈现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创作过程,与观众进行开放式的对话。我认为,这种呈现方式更能体现一个完整的个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6a063942aab483686456e722a05334f5.pn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d11b7e1413ae2f86261a2bc98abea02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6365b20e22adb2cdc9cdb171f95aa540.jpg

《凿像》局部

雅昌艺术网:您能谈谈《凿像》这个长期项目的创作理念吗?

徐长远:《凿像》是我的一个长期项目,这个项目深受中国传统佛龛这个形式的启发。我将佛龛中的佛像视为一种神圣的象征,但在我的作品中,我将这种象征扩展到了普通人的身上。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和神圣性,因此我计划将我所认识的、感兴趣的人雕凿成雕像,以此来表达我对这些人的理解和尊重。我将这个项目命名为“凿像”,并将其视为一种对时间的记录和对生命的思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c94a59d42661979dae451fde01bcee44.jpg

艺术家作品“拍卖自己”

雅昌艺术网:您对时间性的东西特别感兴趣,能具体说说吗?

徐长远:我对时间性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例如古代的佛造像或神像,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风吹日晒,这些痕迹使它们具有了独特的美感和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觉。我希望自己的作品也有这种能量,记录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我每天都会在工作室里进行创作,其中用铅笔在康松纸上平涂,什么也不表现,这样的作品将延续我一生,直到生命的终结。我想象,当我去世的那一天,这些作品与我一同安息,或者继续留在世界上,成为我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1a4e1490167866d17e5a909b64eabac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217d6760241e63574d713ce32ee1152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43e8bc1ae3ecc05d22773cc29f29047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e79d860d1fe19ad09ed002afbfb8eb19.png

现场展示作品

雅昌艺术网:您为什么选择木雕作为主要的创作媒介呢?

徐长远:我选择木雕作为主要的创作媒介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已成为系列,方便画廊推广销售,我们年轻艺术家的生存环境很艰难,有了市场的认可,我需要这样的作品养活自己。其次,木头本身具有独特的属性,她有质感和温度,这使它成为一种理想的创作材料。我大部分木雕的创作过程是用减法,需要不断地削减和雕琢。这种过程不仅需要时间和耐心,还能让创作者在创作中沉淀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也能承载时间性。

此外,木头的温度和质感让我感到特别心安。我回忆儿时没有玩具,自己用木头制作玩具的经历,这种经历让我对木头也有深厚的情感。我认为,木头不仅有温度,还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呼吸。木雕作品在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表现,这种自然的变化使木雕作品具有了独特的生命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acc75c594cfcdcc601a16521a6c475c3.png

现场展示倒计时作品

雅昌艺术网:展览现场展示了一件倒计时的作品,您如何看待自己这十年的创作和艺术历程?

徐长远:倒计时的设置与我们对时间的传统理解有关。通常,我们以365天为单位来衡量一年的时间。然而,我逐渐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似乎在加速。一转眼,我已经步入中年,父母也显得更加苍老。回顾过去,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十年的时光飞逝,仿佛就在昨天。这种对时间的感知促使我以秒为单位来计算这十年:十年共计三亿多秒,而目前还剩下二亿七千八百万秒。倒计时的设置,正是为了在心中时刻提醒自己时间的流逝,十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也是我艺术生涯的一个小节点。

同时,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我认为艺术家必须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才能证明或者有自己的价值。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逐渐认识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伟大之处并非在于是否创造出一件杰作,而在于是否能持之以恒地从事艺术创作这件事。即使一生中未留下一件传世之作,只要始终致力于艺术创作,这种持续的行动本身就是一种伟大。我认为,这种持续性可能比那些在艺术史上留名的艺术家更为伟大可贵。

责任编辑:陈耀杰

推荐关键字:798艺术区 徐长远 春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雕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