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5日,“1980年代‘文化热’中的创新与继承”艺术展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凹凸空间开幕。此次展览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龙源海外冠名支持,也是凹凸空间连续举办的第13展。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从“文化热”这一重要命题切入,聚焦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呈现了超30位艺术家和艺术家群体的40余件作品及文献,涉及绘画、摄影、诗歌、雕塑、装置艺术等多种表现形式。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首席代表萧斌致辞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首席代表萧斌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将出生或亲历80年代的中欧人带回那个重新审视美的年代,给人以震撼。她说,“中欧坚持做艺术展、艺术课以及人文通识类课程,不仅为提升校友们的审美和文化素养,也因为文化艺术与时代课题紧密相关,是我们观察社会进程的窗口。”
龙源海外品牌市场总监王艳凤致辞
中欧校友所在企业龙源海外冠名支持了此次艺术展,品牌市场总监王艳凤在致辞中表示,“展览通过艺术的手段生动地呈现了上世纪80年代的精神风貌,为希望走进它的观众搭建了一座桥梁。未来,期待更多人能通过这些展览领略到艺术之美。”
艺术史学者、策展人,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致辞
致辞中,艺术史学者、策展人,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向参展艺术家及家属、借展机构等表达感谢。她表示,正是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才高效地完成了布展任务并顺利开展。“展览聚焦于80年代,是因为70年代末以来,中国社会开启了一片思想解放,文化艺术创作蓬勃发展的历史时空,期间诸多思潮涌现,文化艺术领域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艺术家、策展人刘鼎现场导览并讲解
现场,艺术家、策展人刘鼎为到场观众进行了导览及讲解。参与本次展览的凌飞、李墨白、林延等艺术家及家属也亲临现场。
两位策展人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志毓对谈
开幕式期间,两位策展人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志毓,围绕“热与冷——1980年代‘文化热’中的创新与继承”这一主题展开学术对话。卢迎华认为大众用“八五新潮”来总结整个80年代有失偏颇,她期待通过此次展览呈现一个更加多元的80年代。刘鼎则着重解释了“关于美”“关于热”“关于冷”这三个主题,认为这样有助于观众理解此前30年来的文艺政策动向,及活跃于这一时期的不同代际的人的思想结构。作为历史学者,李志毓认为,艺术是时代思潮的集中体现,不同代际的背后是不同的知识结构、观念结构以及精神状态。
展览现场
2019年,中欧北京校区在商学院界创新性地推出首个校园艺术空间——凹凸空间,并以中国现代主义先锋系列、中西方文明交流与互鉴系列为主线,先后举办过张光宇、吴大羽等多位中国现代主义先锋“大家”的展览,以及梁林建筑文献展、敦煌艺术展等在内的、聚焦艺术与人文的展览。自上一展《1994:日常·奇观》展以来,凹凸空间开辟出当代艺术“年代展”的新主线。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0月19日,面向公众开放,预约需提前两天完成。
参展作品(部分)
鲍昆,无题,1980,银盐纸基,50.4×20.5cm
陈文骥,黄色的袖子,1986,布面油画,140×100cm
丁乙,禁忌,1986,布面油画,84×84cm
冯国东,嬉皮士,1984,木头,17h×11w×9d cm
耿建翌,灯光下的两个人,1985,布面油画,47×39.5cm
古干,秋月,水墨画,48.5×46.5cm,年代不详
黄锐,大白毛女,1981,综合材料,80×90cm
金石声,老上海电视台,1980年代初,复制,24.4×39.3cm
静观,1983,布面油画,161×113cm
李秀实,甲骨遐思,1986,油画,73×91cm
林春,老聃,1985,装置
凌飞,只有思想在流动,1980,银盐纸基,21×27.5cm
刘焕章,拥抱,1980,砂石、雕塑,20×18×14cm
刘岘,怒放,1980年代,纸本油画
庞涛,桂林行之二,1980,纸板油画,52×52cm
尚扬,往事一则,布面油彩,65cmX81cm,1988
宋陵,人·管道5号,1985,纸本水墨,90×148cm
唐平刚,无题,1986,布面油画,90×70cm
王广义,人类的背部,1985,布面油画,88×66cm
王苗、顾城、北岛,野外拾回的小诗,1980,摄影、诗歌
余友涵,抽象19830204,1986,纸本丙烯,78×78cm
袁运生,《玫瑰色的旋律》,布面油画,1981年,200x190cm
张晓刚,高原之花,1986,纸本油画,50×39cm
章西崖,桃会,纸上彩墨,1980,47×48.4cm
赵文量,病室,牛皮卡纸油画,1980,38.7X32厘米
钟涵,在激浪里,1989,116.5cm x 89cm,布面油画
钟鸣,1970年代末,水印木刻版画,70×53cm
展览现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