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古董器物专场
元初,波斯青料与匠师入景德镇,窑火凝就青花成熟之姿,最终促成了发色深沉、胎釉精良的青花瓷器的诞生。
明朝作为中国艺术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御窑厂集能工巧匠,永宣以苏麻离青绘云龙海浪,铁锈斑如礁石击水;成弘以平等青染雅莲,淡若水墨入瓷。青花上承元之豪迈,下启清之彩韵,于瓷胎釉色间,写就中国艺术史的璀璨篇章。
纵观青花瓷的发展史,不同的时期所用的青料都有所差异,这也让每一时代都诞生了具有独特时代特征的青花瓷器。本次保利厦门春拍【玄览——重要古董器物】专场以诸多名藏所释,再现中国青花瓷之演变过程,涵盖元明百年皇庭典范,以飨藏友。
lot 923
明成化• 青花缠枝宝相花纹盘
尺寸:23.7cm.Diam
RMB: 2,500,000-3,500,000
备注:
1、克拉克夫人旧藏,编号796;
2、伦敦Spink&Son旧藏;
3、瑞士玫茵堂收藏
展览:
1、东方陶瓷学会,1954年展,编号113;
2、克拉克夫人收藏展,Spink&Son,伦敦,1974年,编号32
克拉克夫人收藏展,Spink&Son,伦敦,1974年,编号32
出版:
《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680
本品敞口弧腹,下承圈足,制式工整规制,器型取法宣德而更趋秀巧,弧腹曲线婉约如月,圈足修胎利落。纹饰布局深具章法:盘心双圈内绘金刚杵式宝相花纹,取藏传佛教法相庄严;外壁八朵缠枝莲蜿蜒相续,取"八宝连登"吉祥寓意。青花呈色蓝中带灰,含蓄幽静,绘画技法采用勾线填色法,用浓青料勾勒线,淡青料填色,也是典型的成化青花绘画技巧。“浓青料细笔勾线,淡青料大笔分水”。
翻阅公私典藏,本品无款之特征,应为成化早期官窑特殊产物。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近年发掘揭示,成化地层存有相当数量无款官窑瓷片,其胎釉工艺、青花呈色与宣德官窑如出一辙。此乃因成化帝追慕宣窑风采,特命窑工沿用宣德遗存之苏勃泥青料,仿制前朝器皿所致。此类作品多存宣德遗风,间杂正统、景泰、天顺三朝(1436-1464)之画意,堪称明代官窑承前启后之珍品。
市场流通数据佐证其珍罕价值,北京保利2018年,6月19日,编号5178拍品,亦有出版佐证的成化无款官窑,整体风格依然保留空白时期画风及布局,最终以2700余万高价成交,可见成化无款官窑之价值。无独有偶另一例,香港佳士得2009年5月,编号为1808号拍品,青花海水异兽纹盘为仿宣德风格,直径仅有20公分,同样无款成化官窑,最终以740余万高价成交 。反观本品,包含玫茵堂在内等众多名人权威出版及递藏,而且尺寸更大,整体发色更佳,收藏潜力极大,实为成化无款官窑代表之作。
lot 901
明宣德• 青花卷草纹鸟食罐
款识:“大明宣德年製”六字单行楷书款
尺寸:8.7cm.High
RMB: 10,000-100,000
备注:
1、富得拍卖行,2011年12月1日,Lot.1677(签)
2、福建藏家旧藏
宣德皇帝于万机余暇,寄情于各式雅玩,娱于斗蟋蟀、逗禽鸟之趣,此嗜好于御瓷一项尤为显著体。所见蟋蟀罐与鸟食罐的烧造,设计皆独见匠心,胎釉精良,品质超群。明王世性《广志绎》说:“本朝,以宣(宣德)、成(成化)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贵。”清朱琰《陶说》:“按此明宣窑极盛时也,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而宣德一朝的官窑器,称得上是整个明代的经典,也是市场上每每出现高价的原因。
鸟食罐为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烧制的种类最丰富,有钵式、瓜式、横向竹节式、筒式、罐式、水盂式等。各式鸟食罐的一侧均有固定用的环状系。鸟食罐为盛放鸟食的小皿,器型设计则别出心裁。
本品呈筒型,敞口直腹,上阔下微敛,平底,腹部瓜棱状凸起,富具变化之美,背面平整,堆贴环形小鋬,灵秀可爱,设计颇为巧妙,环用于固定,器身通体以青花为饰上下及底部缘边均以双弦纹描绘,余部满绘缠枝卷草纹,枝叶蔓生,画风粗犷,极富笔墨趣味,所用苏麻离青料晕散自然,可见点点铁锈瘢痕。颈部正面横写青花单行“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楷书款,所书年款,字体结构布局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笔法遒劲有力,书写工整,结构端庄,浑厚而古朴。
纵观清宫旧藏与珠山宣德地层出土,宣窑鸟食罐式样异常丰富,除本品样式之外,亦见横向竹节式或葫芦式等象生造型。本品小巧隽美,通体以青花装饰,发色醇美,此物虽小,然可一窥千古帝皇之性情。
《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
台北故宫博物院,1998 年,页66-67
lot 936
明宣德• 青花缠枝百合纹豆
款识:“大明宣德年製”六字单行楷书款
尺寸:9.5cm.High
RMB: 200,000-500,000
备注:北京匡时,2017年12月3日,Lot.3184
此类豆器形,属永宣时期仿中东金属器造型。口沿绘菱形三角纹,腹部百合盛开,枝叶连绵,料色深蓝卷翠,明艳浑厚。钴料含铁高,花纹中显现铁锈斑。器身上下所饰莲花瓣纹,仿似金属器之模雕纹样。此豆所绘缠枝花卉纹,明代鲜见,相若图案同见于明宣德青花其余品种中,其形式亦属仿中东样式。
本品鼓腹,敛口,高圈足,足座外撇中空,外壁腹部主题纹饰绘制五瓣百合花卉纹,高足上下侧绘制莲瓣纹,高足壁绘制两组双线弦纹;豆内侧中心,以青花双线开光内绘制莲花纹饰。以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绘制,发色青翠沉稳,深浓处多黑褐色结晶斑,结晶斑系钴料中窜出,或浮于器表,或下陷于胎骨,使宣德青花更加妙不可言。外壁近口沿处落“大明宣德年製”楷书单行款。
此类宣德青花缠枝百合纹豆之例不多,皆见于重要博物馆或私人藏家之手。1993年景德镇珠山出土过一件青花缠枝莲花卉纹豆,造型纹饰与拍品基本一致。从目前所见的所有青花缠枝花卉纹豆来看,都写有宣德官款,因而可以确定,此种作品为宣德时期独有。此豆所绘缠枝花卉纹,明代鲜见,相同图案见明宣德青花(参见《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页70,图08)。翻阅公典私藏,同类拍品亦售于香港苏富比,为玫茵堂珍藏,2011年10月05日,编号27,成交价RMB 4,739,600;尚有一例售于2023年04月08日,编号20,成交价RMB 2,245,106,以资参考。
《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
台北故宫博物院,1998 年,页70,图08
lot 934
元末明初• 青花缠枝金刚十字杵模印龙纹盘
尺寸:14.8cm.Diam;4cm.High
RMB: 550,000-850,000
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拍品敞口外撇,弧腹,圈足。胎土细白致密,通体施白釉,白中泛青。内口沿绘缠枝花卉纹一周,盘内壁模印双龙纹,龙身修长矫健,气势威猛,颇具动感。盘心青花绘金刚交杵,外壁绘变体莲瓣纹一周,砂底无釉。整器布局考究,绘画技法洒脱,笔意酣畅遒劲,青花发色浓艳靓丽,尽显独特气韵。
在现存的元代青花瓷器中,以龙纹装饰者,除了少量的龙纹高足杯、瓶、罐,以外,唯独以此类较为罕见,实弥足而珍贵。主纹饰绘以缠枝莲纹,金刚十字杵纹及模印龙纹,为元代青花瓷器极为罕见之饰。整体青花纹饰以简洁洗练的手法来增强了其清秀的表现力,从而实现了纹饰主宾协调,显示出元代工匠高超的绘画才能。
类似本品之青花盘殊世罕见。辽宁省博物馆藏元青花十字宝杵纹盘,香港天民楼藏明洪武青花外双龙赶珠纹内十字宝杵纹碗,其纹饰与拍品相类,可资参阅。
lot 935
明永乐• 青花一束莲纹盘
尺寸:31.8cm.Diam
RMB: 600,000-900,000
明永乐青花瓷,胎釉精细,青色浓艶,造型多样,著称于世,本品即为此中翘楚。此盘大口微敛,弧腹,广底,浅圈足,底部露胎,形制规整。口沿绘海水纹,内壁绘缠枝花卉,外壁则以卷草纹、缠枝花卉纹、回纹三层纹饰装饰。盘心绘莲花,共生的香蒲、茨菇、红蓼穿插其间,束以绶带,故称“一束莲”,寓科举连中或连生贵子之意,亦象征独善其身、上善若水、高洁清廉的君子之风。整器端庄大气,胎釉精良,纹饰精美,堪称明代永乐瓷之珍品。
一束莲纹,也称把莲纹,承元朝之风,盛行于明永乐、宣德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上,因其构图舒朗,赏心悦目而流传于世。最为特殊之处在于每一件瓷器上的纹饰都富有变化,绝无完全相似者,故而尤显珍贵。后世雍乾二帝对永宣青花心仪不已,曾不遗余力仿制,但后仿者将“一把莲”纹设计为左右对称式,规整呆板,多属工致有余而古意不足,缺乏永乐时期自然豪迈的气韵。永乐时期青花瓷器作为我国青花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亦深受欧洲人喜爱,在“克拉克瓷”中有相当的“一把莲”远销荷兰、比利时、德国及英格兰,也是当时中国与世界贸易及文化艺术传递一个重要见证。
检索各方典藏数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青花一束莲大盘(《明代初年瓷器特展目录》,图39)香港天民楼藏明永乐缠枝花卉一把莲纹大盘(《天民楼珍藏青花瓷器》,页82-83,图27)皆珍藏相同之器,弥足珍贵。另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把莲纹盘(《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下册)》,页262-263,图136)、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明永乐青花束莲纹盘(Masterpieces of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Percival David Collection,p.65,p.34)。明永乐一束莲纹盘在各大拍卖会上颇为藏家青睐,中贸圣佳,2021年5月20日,LOT.0921,440于万拍出一件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一把莲大盘,可资比较。
《明代初年瓷器特展目录》,台北故宫博物院,图39
2025春拍图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