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之南苍山洱海是梦开始的地方,是西南艺术群落乌托邦精神传承之地。西南当代艺术群落的都市、人文、在地性混杂的艺术生态,决定了有别与其他当代艺术的重镇,自发形成非功利、非目的性的艺术自觉,并形成了丰富多元的生命流、感性等等艺术精神的表达。在探索“艺术-社会”对话的可能性,既抵抗商业化的侵蚀中,又试图重构艺术与城市的关系。这种实践与墨西哥思想家拉莫斯在《面具与乌托邦》中提出的“通过文化自信实现民族自我救赎”的乌托邦理念不谋而合——两者均试图在现实中开辟一个精神自足的“异托邦”。
嘉宾合影
2025年4月19日,“枕山襟海”当代艺术家群展在大理那山那海艺术中心·那里美术馆启幕,策展人李贵明、杨静。此次展览是大理那山那海艺术中心·那里美术馆的开馆展,由大理那山那海艺术中心·那里美术馆主办,HEX艺术机构协办。并得到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美术馆、成都市公共艺术学会、大理文旅局的大力支持。此次参展艺术家作品的呈现是西南艺术群体的缩影,他们有持续在云贵高原上生活创作的在地艺术家,也有从西南出走又回归的艺术家们。参展艺术家有和丽斌、黄辉、和嘉、薛滔、史晶、苏亚碧、唐志冈、唐硕、尹雁华、赵弥、张卫国、郑宏昌。同期还展出了馆藏的周春芽、何多苓、谬晓春、蒲果毅、魏长武等西南艺术家作品。从历史到当代的回望、解构、转换、重组到多元媒介的呈现,正如“枕山襟海”的主题寓意,有着如同山海般的广阔胸怀。
开幕式现场
原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厅级巡视员张碧伟致辞
百悦集团董事,成都市公共艺术学会副会长贾涛的致辞
云南省油画协会主席、著名艺术家唐志冈先生致辞
展览策展人李贵明致辞
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主编裴刚致辞
HEX艺术机构创始人杨静致辞
那山那海美术馆是来自各地“艺术妄想者”安驻心灵的归处,是可以把悬置的乡愁落下的踏实之处。
“新游牧”的创作状态
西南地区的艺术实践常被描述为“野生的现代性”,因此也有持续在云贵高原上生活创作的在地艺术家,也有从西南出走又回归的艺术家们。提示了一种“新游牧”的创作状态,拒绝固守单一地域或风格,而是通过跨文化对话不断重构自身。这种现代性拒绝同质化的全球化叙事,转而从本土文化、自然环境和多民族共生中汲取灵感。并试图通过艺术重新确立生命关怀与文化本位。这种对“原始性”的回归,暗合乌托邦精神中对未被异化的“本真存在”的向往。
西南艺术群落的存在打破了以北京、上海为中心的当代艺术权力结构。成都的“蓝顶艺术中心”通过聚集周春芽、何多苓等领军人物,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中国第三大艺术群落,其影响力通过国际展览和学术交流辐射全球。这种边缘的活力证明,艺术创新并非中心城市的专利,而是可以在多元地域文化中自然生长。
和丽斌《须臾》 盲画行为装置12 r x 2.2h m 2025.4
作品阐述:“盲画”是和丽斌于2015年发起的实验艺术项目,是一种独特的绘画方式,强调在黑暗中或闭眼状态下作画,以触觉、动觉为主导,而非依赖视觉观察。这种创作方法旨在突破传统绘画的视觉依赖,探索身体感知与艺术表达的深层联系。
在展览开幕现场,艺术家完成了盲画行为装置《须臾》。和丽斌试图通过触觉、动觉等感官去理解对象,而非直接观察画面。作画时眼睛专注于被描绘的物象上而非画面上,即时捕捉和呈现时空中的事和物,与正在发生的事和物形成平行的共时共振关系。
薛滔 装置《胜处》(悬挂) 大王椰萼片、树皮 尺寸可变 2022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历程中,最有价值的还是与时代发生的交流和对撞。同样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作品同样是与当下发生的,活动的现实之间可以直接触摸当代生活的状态。在今天艺术体制、市场的大背景下,艺术作品体量、尺度越来越大的占据展陈空间,制作工艺、材料越来越精良昂贵的时代。30年过去了,反观历史重新观看从西南出走又回归的艺术家们。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十字路口会对当下产生怎样的启示?
回望历史重构当代叙事
在全球化冲击下,艺术家既需面对本土文化身份的模糊性,又需在跨文化对话中寻找自身定位。例如,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创作既植根于凉山彝族的“神性背景”,又融合汉文化和西方文学传统,形成一种“流散视角”下的文化翻译。这种双重性既是对在地文化的超越,也是对多元共生乌托邦的实践。
唐志冈 白邑丰泽园1 250x180cm 布画油画
黄辉 新山海经之--虎虎生威 布面油画 140x160cm
黄辉的油画作品《新山海经之——虎虎生威》,试图制造出通往异度空间的景观图像。“斑斓色彩交织出神秘的纹理,似是大自然的神秘密码。虎形人物,身姿矫健,仿佛背负着古老使命。繁茂的植物形态各异,或如珊瑚绽放,或似羽毛轻垂,每一处都散发着神秘气息。这里,现实与想象交融,色彩与线条共舞,构建出独属于幻想的伊甸,引人沉醉,探寻无尽的神秘与未知。”黄辉如是说。
唐硕 Invisible V無形V 2.5mx1.5m 纸本水墨
唐硕 Invisible V無形系列 展览现场
在空间的营造中,巨型的不锈钢脚手架与艺术家唐硕浑厚的纸本水墨语言之间形成碰撞的张力。其作品在水墨媒介的独特质感、语境中重新获得个人生命体验与历史、人文的对话。隐匿于虚幻墨迹后面的人物、石刻等具象图像在多层罩染、覆盖之下,重新生成不同于传统水墨中对“笔墨”的固化认识。
史晶 海土 装置 尺寸可变 2025
和嘉 酸性能量NO.7 200x160cm 布面油画 2022
和嘉作品展览现场
艺术家和嘉近期的绘画语言产生突变,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对早期消费主义文化图式做一次告别。很明显,社会消费与娱乐的全球化不再是津津乐道的话题,艳俗主义也早已偃旗息鼓,艺术史冷冻室里不仅是上述这些,还有现代主义的遗产或冰渣需要个体拿语言去解冻,因此方法与视角再次与个体的精神性联盟起来,在差异与当代艺术生产过剩的价值里寻找路径。而和嘉,在绚丽的类似舞台布景的画面中,与光鲜亮丽的繁华世界共舞之后,猛然发现绘画艺术原来的路途,遥远且深邃,幽深而充满诗性的节奏,于是,他的突变开始于激情,始于这几年的沉淀与思考。
张卫国 风景三联 布面油画 185x210cm
郑宏昌 瓶子影像装置( 不锈钢,机械) 局部 50x50x60 CM
郑宏昌装置作品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艺术家们的每件作品都是他们的艺术探索和此刻的视觉经验混杂的呈现,留在画面上真实的痕迹是经过萃取提升后的生命状态的呈现,是情感在此刻的爆发,在创作过程中画面上形成点状团块的发散、聚合、转动的结构性张力。存在主义哲学家(如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认为,“此刻”是唯一真实的存在维度。海德格尔的“此在”(Dasein)强调人必须通过“向死而生”的紧迫感,在“此刻”中做出选择并承担意义。这种对当下的焦虑与决断,成为人类摆脱虚无的关键。“此刻”作为哲学与艺术共同关注的核心概念,深刻影响着人类对存在、时间和感知的理解。它在哲学中指向对“当下性”的追问,在艺术中则转化为对瞬间的捕捉、凝固或解构。两者的关系既互相印证,又彼此激发,形成对生命本质的探索。
尤其是在今天AI强大算力的数字化时代,更凸显了“体认”的认识论价值。肉身与机械理性多元时间文化相互侵入,材料与观念,身体艺术占据了当代艺术中极其重要的位置,当代艺术创作与理论批评聚焦身体问题,对“肉与血”主题的再诠释,与宗教、文化、哲学、心理学、符号学,以及整个20世纪众多哲学理论关于肉身主题的探讨密切相关。
尹雁华 无意识3 布画油画 195x150cm
苏亚碧 隔空 布面油画 100x100cm
赵弥油画作品
“我一直用视觉的方式记录我的生活片段、我所经历的场景,在画布上用极为节制的颜色来还原它们的松弛与朴素。日常的一切不会改变,会变的是我的经历和内心,绘画对我而言即还原了日常也还原了我自己。”苏亚碧的作品建立了日常隐喻的当代生活体验,获得超越现实的精神状态。每个人面对“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从历史、现实的资源和个人体验出发去观察。这些作品在面对传统图像的转化和平面语言的结构时,都以个人的方式对图像或语言进行新的构建,对日常图像的意义生成是个人语言方式的组成。
结语
西南艺术群体赖以在地性和当代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形成新的可能性,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从媒介、语言到精神性表达,西南艺术群落不仅有独立的文化系统和生命状态。也有着开放性的,鲜活的生命力。此次展览的每位艺术家没有当下趋同、表层化的语言范式,而是每位艺术家的个人化、独立的生命状态共同构建的语言和方法论。
参展作品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信息
枕山襟海
策展人:李贵明 杨静
参展艺术家:和丽斌、黄辉、和嘉、薛滔、史晶、苏亚碧、唐志冈、唐硕、尹雁华、赵弥、张卫国、郑宏昌
馆藏展出:周春芽、何多苓、谬晓春、蒲果毅、魏长武
展览开幕:2025年4月19日 下午两点
展览日期:2025年4月19日–6月19日(每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大理那山那海社区那山那海艺术中心·那里美术馆
主办:大理那山那海艺术中心·那里美术馆
协办:HEX艺术机构
支持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美术馆
成都市公共艺术学会
大理文旅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