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茶圆胎体细薄坚致,内壁施白釉,温润莹美,外壁施胭脂红为地,色泽匀净浓妍,以诸色彩料绘就牡丹、秋葵、菊花、兰花、罂粟花、秋海棠、山茶、芍药、栀子花等九种秋天盛开的花卉,构成九秋同庆图,风姿绰约,妍美妩媚之态在秋日华光之下一展无遗。绘画技巧高超,以彩料之浓淡的变化来表现花叶的阴阳向背,突出花卉的立体感。布局繁密有致,自带清疏之气。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遂集九种秋草于一图,寓意九秋同庆,共贺丰收。底以青花双方框内书“雍正御制”四字双行楷书款,为内府标准的宋椠体,笔道硬朗,端庄周正,紧贴胎骨。
本品现在通常定名为洋彩,但于清宫内,此式茶圆名为“磁胎画珐琅红彩西番花红地(茶)钟”。同类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雍正洋彩瓷红地花卉钟,馆藏编号:中瓷1264,同落“雍正御制”青花款,纹饰布局与本品一致,此件茶盅原配囊匣上的题签即为上述品名,这与《清宫陈设档》的纪录相同,见《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9年,页215,图Ⅱ-41。因此,本品及本品同类器于清宫内的烧造及创烧过程便可于《活计档》内按图索骥。
清雍正 御制胭脂红地洋彩“九秋同庆”图茶圆
“御制”二字体现出此茶圆的品级不凡,一方面体现出其当为雍正本人方可赏玩使用,另一方面也可视为雍正皇帝本人的指导意志在烧造过程中的体现。此件茶圆因为是青花款,必然要事先在景德镇烧制前落款,即景德镇制作这些瓷胎时,已经具备它的特殊性,然后呈进内府造办处烧造。耿宝昌先生在其著作《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亦提到了雍正瓷洋彩者中的款识,围有方框用青花写“雍正御制”者甚少。
清雍正 御制胭脂红地洋彩“九秋同庆”图茶圆
本器流传有序,早年为伦敦私人收藏,1998年6月16日由伦敦苏富比释出,编号282。经历十一载珍藏,于2009年11月30日由香港匡时以264.5万港币拍出,编号0599。其后由上海龙美术馆展览并出版,载于《盛清的世界—康雍乾宫廷艺术大展》,上海龙美术馆,2015年,编号Ⅲ-3-43,弥足珍贵。查阅世界公私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例同类者,载于《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琅彩瓷》,余佩瑾主编,台北故宫博物院,2013年,页60、61页,图23;香港苏富比于2007年10月9日售出一对清雍正胭脂红地粉彩花卉纹碗,最终以738.35万港币成交,编号1508;又见一例相同制式者,2013年5月29日由香港佳士得以483万港币成交,编号2121;纽约苏富比于2025年3月18日售出一例清雍正洋彩胭脂红地九秋同庆纹小杯,口径7厘米,最终以104.14万美元成交,编号0104,上述四例同本拍品之工艺、造型、纹饰较为一致,可资参考。
出版:《盛清的世界—康雍乾宫廷艺术大展》,
上海龙美术馆,2015年,编号Ⅲ-3-43。
《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琅彩瓷》,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3年,页60、61页,图23。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台北故宫博物院,
2009年,页215,图Ⅱ-41。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